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企業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本

      第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十二篇)

      發布時間:2024-01-17 13:06:52 查看人數:81

      第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1篇 第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二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

      施細則》及《醫療機構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院感辦專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點科室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學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四、院感辦每月2次采用前瞻性監測方法對住院病人進行監測,檢查院內感染漏報,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報告表,降低漏報率。

      五、及時分析評價監測資料,并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8%以內。

      六、經常與檢驗科微生物室保持聯系,了解微生物學的檢驗結果及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為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七、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八、擬定全院各科室計劃并組織具體實施。

      九、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十、對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第2篇 附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各科室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對醫院感染的領導,積極有效地做好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組織實施,人人重視,齊抓共管,把醫院感染當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2、各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和醫護人員應積極配合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院感辦,做好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監測、調查、分析、處理及全院統一安排的各項工作。

      3、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在醫療護理操作中做到衣帽整齊,注射、輸液、換藥、手術等操作規范要求。嚴格執行手衛生指征。

      4、治療室、換藥室應整齊清潔、空氣清新、嚴格消毒。

      5、加強吸引器、霧化瓶及各種引流瓶、管、液的管理。

      6、對住院一個月以上帶有各種治療插管的病人,應列為重點觀察對象進行監測,合理用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7、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管理

      1、院感辦及專職人員負責對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采購、使用、管理及回收處理進行監督。

      2、醫院所購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的生產廠家,應具有醫藥部門和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辦法的'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

      3、定期對購置醫療用品的質量驗收抽查,做到如:推銷員證件、定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賬戶與生產企業相一致,并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消毒日期、出廠日期和有效期。

      4、建立登記賬冊,記錄每次訂貨與貨的產品名稱、數量、單價、產品批號、消毒日期、出廠日期、衛生許可證號、有效期限及供需雙方經辦人姓名等。

      5、嚴格保管,不得將包裝破損、超過'滅菌有效期'以及包裝上未注明出廠日期和有效日期的一次性醫用器具應用于臨床。

      6、使用時若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有關醫療事件,必須按規定登記發生時間、種類、受害者臨床表現、結局。所涉一次性器具的生產單位、生產日期、批號及供貨單位、供貨日期等,并及時上報。

      7、消毒藥械的管理

      ①醫院使用的消毒藥械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許可證》的合格產品。

      ②應根據消毒的目的選擇適宜的消毒藥械和處理方法。

      ③保證消毒藥品的有效質量(濃度)。

      ④注意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⑤加強消毒效果的監測。

      第3篇 第七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七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醫院應有感染控制組織及措施。做到有領導分管,有完善健全的三級網絡組織,保證組織正常運轉,根據工作需要經常開展活動。

      二.各科室、部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制度,定期檢查制度的落實情況。

      三.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科室的無菌物品必須放置于無菌藥品專柜內。標簽、有效時間和消毒人員要明確。

      四.凡進入病人傷口或體內的器械如注射器、輸血針、口腔牙鉆等要要做到一人一針一用一滅菌。

      五.病房及有關科室有環境監測制度及記錄,紫外線消毒時間登記制度要健全。

      六.洗衣房對污染敷料及被服有消毒隔離措施,臟物、凈物應線路分明,分室放置。

      七.病人飲食要符合食品衛生要求,餐具有嚴格消毒制度。

      八.醫院內有污物、污水處理及放射性物質處理設備及制度。

      九.醫生、護士應掌握各種消毒方法及消毒藥液配制以及正確使用的方法。

      十.醫生、護士應熟練掌握無菌操作、隔離技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的有關規定,并認真執行,以減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第4篇 第三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三人民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設置更衣室、辦公室、無菌物品儲存室、水處理室、透析室、處置室。

      二、工作人員進入透析室必須換鞋、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手套。嚴格洗手,消毒手。病人應換鞋,家屬不得入內。

      三、病人血液凈化前應常規進行經血傳播相關病原學檢查。傳染病患者血液凈化在隔離透析室進行,固定床位,專機透析,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急診病人應專機透析。

      四、加強透析液制備輸入過程的質量監測。對透析中出現發熱反應的病人,及時進行血培養,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五、無菌物品和一次性醫療用品應儲存在防塵的專柜內,標識清楚。

      六、透析室內床、桌每日透析結束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一遍,各室抹布專用。病人透析時床單一人一用一換,治療巾一人一用一換,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工作人員的手套一人一換。

      七、輸液吊筐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氣濕化瓶使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清洗晾干備用,吸氧管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產品。

      八、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分類收集醫療廢物。凡是接觸血液的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應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鐘,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應毀形,最后由醫療廢物處理專職人員按感染性醫療廢物統一回收,并做好記錄。

      九、每日透析結束,用動態空氣消毒機消毒透析室空氣2小時。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劑擦拭,如有污染隨時消毒。各室拖布專室專用,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半小時后清水沖洗晾干備用。

      十、嚴格執行復用操作規程,復用透析器做到專人專用,固定放置,存放柜內表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十一、每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標準值為:透析器入口液的細菌菌落總數必須≤200cfu/ml,出口液的細菌菌落總數必須≤2000cfu/ml,并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

      十二、工作人員定期體檢,操作時必須注意消毒隔離,加強個人防護,必要時注射乙肝疫苗。

      第5篇 八一醫院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員上崗衣帽整齊,操作前后必須洗手。

      2、醫生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程。

      3、口腔器械盤(鑷子、口鏡、探針)、注射器、口杯、手套、吸托器均為一次性使用,用后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

      4、手機頭、超聲波治療頭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潔、干燥、塑封后高壓蒸汽滅菌。

      5、鉆針、拔罐針、洗髓針、根管銼等,一人一機一消毒。(預消毒→超生清洗→環氧乙烷或高壓蒸汽滅菌)。

      6、口內器械(充填器、針柄、成形夾)、口外器械(剪子、拔牙鉗、鑿子、梃子)、修復用托盤等均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清洗→滅菌。

      7、紗布、棉球、縫合針等采用高壓蒸汽滅菌。

      8、無菌持物鉗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時更換一次,若有污染隨時更換。

      9、滅菌器械(鍋)每周進行生物監測一次,無菌生長證明滅菌鍋合格。

      10、漱口盂保持清潔,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溶液刷洗。

      11、診室工作臺面、地面等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

      12、診室空氣每日用紫外線燈或消毒機消毒,每月監測并記錄。

      13、廢棄敷料等醫療垃圾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

      第6篇 八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管理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全院醫務人員務必按照相關管理制度來規范行為,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1、全院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消毒管理辦法》、《四川省消毒管理條例》、《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消毒衛生標準》、《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辦法》、《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隔離技術規范》等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規范,主動配合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監督管理體系,把醫院感染監控納入醫院目標管理。

      3、結合我院實際,制定醫院感染管理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

      4、醫院實行醫院感染發病監測和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

      5、對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技術操作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

      6、建立預防醫院感染的在職教育,定期對職工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7、建立特殊區域(如:手術室、供應室、icu、產房、母嬰同室、治療室等)保潔、消毒或滅菌的監督、監測制度。

      8、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辦法。

      9、對醫院污水、廢物的處理進行監督管理。

      10、對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的采購、使用及使用后的處理進行嚴格監督監測管理。

      11、對消毒藥械購進時實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任審核制度。

      12、對業務用房、特別是醫院感染重點科室(如:手術室、供應室、血液凈化室等)進行新建、改建、裝修時,要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任進行衛生學審核。

      第7篇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覽

      導語: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跟病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下面小編整理了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歡迎閱讀!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辦公室醫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點科室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學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院內感染漏報率的調查,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杜絕漏報。

      五、分析評價監測資料,并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10%以內。

      六、經常與檢驗科細菌室保持聯系,了解微生物學的檢驗結果及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為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七、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八、擬定全院各科室計劃并組織具體實施。

      九、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十、對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在院感科的指導下配合做好各項監測,按要求報告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4、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每周空氣消毒一次,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每月大掃除一次。

      5、病人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并裝入紅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物品。

      6、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位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7、彎盤、體溫計等用后立即消毒處理。

      8、加強各類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等清潔與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潔。

      10、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性引流液、體液等標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內,送定點站處理。

      門診、急診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腸道門診執行《腸道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統一回收。

      4、門診體溫計由服務中心統一消毒發放,回收。

      5、壓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滅菌,用后統一由供應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潔制度。

      7、各診室要有流動水洗手設備。

      8、門診各治療室均應有紫外線燈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臺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時用500mg/l含氯制劑擦拭。

      10、搶救室環境整潔,盡量控制陪客,減少室內污染,定時通風。

      11、急診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床等應每日定時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消毒劑用500mg/l含氯制劑。

      12、急診搶救器材應在消毒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13、病人離開搶救室后,應及時進行終末消毒,以便應急。

      14、門急診治療室、換藥室參照相應制度,觀察室參照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應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嚴格區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采用強行通過方式,路線不逆行。

      二、污染、清潔、無菌物品分窗收發,分室存放,設單獨窗口發放,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入內。

      三、嚴格掌握各種醫療器材的洗滌、包裝、消毒技術規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潔、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種消毒包應有明顯滅菌標志,如名稱、消毒日期、有效期、責任人、消毒者。標志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

      六、嚴格掌握高壓滅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學指標劑,每日做b-d試驗,每鍋有物理監測記錄,每月一次生物檢測。

      七、進入無菌室必須更衣、換鞋、洗手,無菌物品每月一次細菌培養,每月一次空氣、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消毒液培養。

      八、每天一次紫外線照射,燈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醫療廢物管理

      1、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等由供應室統一領取并進行質量驗收,未拆除外包裝放入專室內,已拆除外包裝可放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2、使用后由供應室一對一以舊換新,統一毀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達浸泡1小時)實行登記簽名。

      3、醫療廢物由專人負責分類、裝箱,每1—2天由廢物處置中心專用車回收,做好登記簽名工作。

      4、回收點保持環境衛生,堆放整齊,門窗加固防盜。

      內窺鏡室感染管理制度

      1、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接受相關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

      2、設診療區和清潔消毒區,保持室內清潔。

      3、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應當分室進行。

      4、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

      5、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滅菌程序必須遵照國家2004版《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操作。

      6、進行內窺鏡診療前需對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過篩檢查,必要時進行抗-hbv、hcv、hiv過篩檢查。對hbsag陽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異結腸炎患者等應使用專用內鏡或安排在每日診療工作的最后。

      7、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乙醇對消毒后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干燥,儲存于專用潔凈柜內。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潔消毒。

      8、每日診療工作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于20分鐘。

      9、做好內鏡診療、清洗、消毒登記工作。

      10、儲存柜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11、每日監測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濃度并記錄,低于有效濃度立即更換。每日室內紫外線消毒。

      12、每月一次對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戊二醛培養。

      手術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術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確。

      2、手術室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室有醒目標志,并靠近手術室入口處。

      3、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高壓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

      4、使用后手術用器具及物品應先除污染,徹底清潔干凈,再消毒滅菌,其中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潔干凈,再消毒滅菌。

      5、麻醉用品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

      6、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洗手開關采用感應式。采用消毒液體皂,擦手毛巾一用一滅菌。

      7、手術人員入室必須更換衣褲、鞋帽,去除首飾、項鏈,頭發不得外露,有嚴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術臺,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衣服、鞋。

      8、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9、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五下午為固定衛生日。

      10、嚴格參觀制度,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手術期間避免頻繁開門。

      11、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12、手術廢棄物品應裝入黃色塑料袋內,銳利刀片、縫針等物品裝入銳器盒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次清潔。

      產房、人流室、母嬰室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有關管理。

      2、產房周圍環境必須清潔、無污染源,應與母嬰室和新生兒室相鄰近,相對獨立,便于管理。

      3、布局合理,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區域之間標志明顯,無菌區內設置正常分娩室、隔離分娩室、無菌物品存放間;清潔區內設置刷手間、待產室、隔離待產室、器械室、辦公室;污染區內設置更衣室、產婦接收區、污物區、衛生間、車輛轉換處。

      4、應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實施消毒隔離。對患有或疑似傳染病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塑料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房間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5、工作人員進入分娩室要穿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載手套。

      6、建立清潔消毒制度和每周衛生日制度,物體表面、地面、鞋底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劑擦拭,分娩后進行常規擦拭消毒和紫外線照射。

      7、母嬰室內每張產婦床位的使用面積應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名嬰兒應有一張床位,占地面積不應少于0.5-1平方米。

      8、母嬰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時,患病母嬰均應及時與其正常母嬰隔離。產婦在傳染病急性期,應暫停哺乳。遇有醫院感染流行時,應嚴格執行分組護理的隔離技術。

      9、產婦哺乳前應洗手、清潔奶頭,哺乳用具一嬰一用一消毒,隔離嬰兒用具單獨使用,雙消毒。

      10、嬰兒用眼藥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療用品等,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對母親hbsag陽性及其它傳染病的嬰兒最后沐浴,并做好相關消毒處置。

      11、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應暫時停止與嬰兒接觸。

      12、嚴格探視制度,探視者應著清潔服裝,洗手后方可接觸女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

      13、母嬰出院后,其床單、保溫箱等應徹底終末消毒。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設器械清洗消毒室、診療室、操作室。

      3、保持診室空氣流通、環境整潔,每天工作結束后進行空氣消毒。

      4、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須洗手,操作時戴口罩、帽子,原則上戴手套必要時配戴防護鏡。

      5、器械消毒滅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滅菌”原則。

      6、診室地面、物表、無影燈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遇有污染時,隨時消毒。

      7、口腔檢查用口鏡、彎盤、鑷子、探針、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作無害化處理。

      8、修復技工室的印模、蠟塊、石膏模型及各種修復材料應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

      9、進入口腔內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

      10、滅菌器每月生物監測一次,空氣、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養一次。

      11、每日對化學滅菌劑進行有效濃度監測。

      12、污染、清潔、無菌物品分開存放,嚴禁一次性物品重復使用。

      治療室、處置室、換藥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室內設有流動水洗設施。

      5、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6、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或消毒手。

      8、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嚴格隔離,處理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污物桶定時清潔消毒。

      9、堅持每日清潔地面,濕式清掃,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氣培養一次,有據可查。

      檢驗科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室內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數次。

      3、工作前后、檢驗同類標本后、再檢驗別一類標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檢驗戴手套,檢驗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沖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潔區濕式清潔每日1次,污染區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劑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換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潔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檢驗報告單電腦紙打印發出。

      8、空氣用紫外線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嚴格執行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原則上各類金屬、玻璃、塑料、橡膠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劑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時用前高壓滅菌。

      10、貴重儀器污染時用2%堿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時保持清潔。

      11、廢棄固體標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燒,體液標本用2000mg/l含氯制劑浸泡2-4小時倒入廁所,每日處理1-2次,抽血針筒用后一對一調換,并裝入危險品專用箱內焚燒。

      12、棉球罐、棉簽每日一換,扎脈帶一用一消毒。

      13、室內空氣、物表、手、醫療用品每月監測一次。

      1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

      放射科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工作人員衣帽整齊,工作場所整潔。

      3、室內每日通風,紫外線消毒一次。

      4、調鋇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滅菌。

      5、鋇劑灌腸器必須高壓滅菌,肛管按消毒——清洗——滅菌程序進行,做到一人一根。

      6、公用鞋每周清潔消毒二次。

      7、傳染病人檢查后按常規進行消毒。

      8、血管造影室管理要求同手術室。

      腸道門診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應裝紗窗、紗門,并搞好滅四害工作。

      3、醫療用品相對固定,設有專用廁所,掛號收費、化驗、配藥、注射在隔離門診內進行,并有專職醫務人員辦理。

      4、對病人嘔吐物、排泄物及廁所應嚴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劑浸泡1小時),接觸污物時應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醫務人員在腸道門診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換2次,有污染時應隨時更換,每次接觸病人或離開診室時,必須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每日上下班時用1000mg/l含氣制劑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線照射半小時。

      7、門診的醫療用品(血壓計、聽診器)一般情況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劑擦拭一次,有污染時隨時消毒,體溫計由服務中心集中消毒后供應。

      8、對暫未住院有腸道傳染病病人應向其做好衛生宣教,發給消毒藥物并指導消毒方法。

      9、各種使用過的一次性用品做到一對一發放,醫用固體廢物按醫院相關制度執行,集中回收處理。

      醫院污水處理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統順利通暢,定期對醫院排放系統進行維修。

      3、工作人員做好自身防護,采集污水時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每日監測污水總余氯2次,并做好登記。

      5、每月做好污水糞大腸桿菌檢測,有報告并備查。

      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菌)檢測,不得少于2次。

      7、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放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6.5mg/l.

      8、保持室內空氣流量,環境清潔。

      9、污水處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潔污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污到潔,強行通過,不得逆流。

      2、定點定時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點,盛放容器應潔污分開,并每日清洗消毒。

      3、認真執行衣物清潔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工作服單獨洗,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劑浸泡30min,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后清洗。

      4、清潔物品專區專柜存放。

      5、工作環境保持衛生,定時開窗通風,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臺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掃除。污染區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機)做到定期消毒,特別是洗可能有傳染性的衣被后,就用90℃以上的熱水或500mg/l含氯制劑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換工作服。

      針灸科醫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針灸針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針灸針用后,醫院統一回收焚收處理。重復使用的雙滅菌。

      3、無菌持物鉗干式保存,每4小時更換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時間。

      4、醫務人員每次針灸治療后認真洗手,接觸特殊傳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雙手。

      5、消毒液每天現配現用,保持有效濃度。

      第8篇 急診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診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急診科應與曾通門診分開,自成體系,設單獨入口

      2.、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和各項制度,制定并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和流程。

      3.急診科主任為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成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各級各類人員明確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責任并切實履行職責。

      4、成立感染管理小組,定期對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檢查,每季度召開會議,進行醫感相關知識學習一次。

      5、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指定隔離診室診治,已被污染的區城及時消毒。

      6、工作人員上班時著裝規范,嚴格執行手衛生,給病人檢查及操作前后應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7. 保持各診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地面物表每日清潔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后及時消毒。

      8、嚴格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凡侵入性診療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直接接觸的物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根據其性能定期監測并有記錄;定期對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

      10、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復使用,使用后應分類放置。

      11、不同區域等使用的清潔工具(抹布、拖把等)標識明顯,實行顏色標記,定點放置,分別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種急診監護儀器的表面根據耐受情況選擇合適消毒液,每日清潔消毒1次,遇污染后及時清潔和消毒。2)診療桌,診療椅、診療床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鼠標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3)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時,對于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污,可先用吸濕材料將其清除,如污漬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對于被血體液(>10m1)等污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 消毒液的抹布覆蓋。4)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后,應立即清潔消毒晾干備用。

      13,醫療廢物的處置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有關規定,規范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交接登記工作,實行雙簽名,交接登記保存三年以上。

      門、急診醫學科消毒隔離制度

      一、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門診病人就醫特點以及疾病不同的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

      二、嚴格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病人或疑似傳染病患者到指定隔離室診治,并做好必要的隔離和消毒

      三、接觸每一例患者前后應洗手或進行手消毒,所有診室必須設置流動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紙巾,嚴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診室應定時通風,每日診療結束后進行空氣消毒,做好消毒記錄。

      五,診療桌,診療椅、診療床等每天清潔,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鼠標等應每日清潔,必要時用50gl含氯消毒劑擦拭。

      六、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時,對于含少量血體液(<10n1)等物質濺污,可先用吸濕材料將其清除,如污漬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對于被血體液(>10m1)

      等污染的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蓋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為中心,由外向內擦拭物體表面,作用30min。消毒過程有記錄。

      七、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應保持清潔,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壓計袖帶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后,應立即清潔消毒晾干備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須在消毒有效期內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并且清潔保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現配現用,每日監測,在規定時間內使用。注射用小包裝皮膚消毒液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九、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置雙層黃色型料袋中,進行有效封口后由專人密閉運送。嚴格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密閉轉運、無害化處理和交接、登記等工作。

      第9篇 醫院藥劑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藥劑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把好抗菌藥物使用發放關,嚴格按抗菌藥物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度發放抗菌藥物;

      二.每月檢查門診處方中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統計使用率,并通報醫院感染管理科;

      三.每季統計分析全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和消耗量并通報醫院感染管理科;

      四.一次性醫療用品和消毒藥械的采購渠道要正規,證件要齊全,每批貨均要進行質量驗收。

      五.自配的消毒液要做好登記,要注明消毒液的名稱、濃度、有效期并簽全名,配制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六.每季向醫院感染管理科通報消毒液進貨、配制、消耗情況,向各臨床科室提供消毒劑使用的資料。

      七.按照《一次性使用醫用器具管理制度》,管理好一次性醫用器具的進貨、保管關。

      八.不定期向臨床醫生提供抗感染藥物資料、信息。

      第10篇 八一醫院產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產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清潔處理與消毒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產房應衣帽整齊,換拖鞋。

      2、工作人員進入分娩室,必須穿手術衣褲,戴口罩、帽子。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3、產房分區明確,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并有明顯標志。

      4、產婦宮口開全,入產房分娩,需穿醫院衣褲,并換入室拖鞋。

      5、堅持每日清潔制度,分娩室每日拖地,每晨通風30分鐘,保持空氣新鮮、清潔、無血跡。定期進行空氣消毒。

      6、每周大掃除,用肥皂水和消毒液刷洗地面、墻面、產床及其他物品,空調保持無塵,空氣消毒機消毒空氣。

      7、每月對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監測一次,并有記錄。

      8、患者使用過的便器清洗后,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并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濃度。

      9、拖鞋每日、拖布每次用后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后,沖洗、晾干備用。

      (二)醫療用品的消毒及無菌處理

      1、手刷用后清洗干凈并晾干,送供應室滅菌。

      2、無菌產包打開30─60分鐘未用,需重新更換。無菌敷料桶一經開封,24小時內有效。

      3、無菌持物鉗干式保存,4小時更換一次。夾取無菌物必須用無菌持物鉗,禁止跨越無菌區。

      4、嬰兒臍帶結扎線需壓力蒸汽滅菌。

      5、碘伏、酒精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氧氣濕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沖洗、晾干備用。正在使用的濕化瓶每日更換無菌水,氧氣管專用,用畢重新消毒。

      6、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醫院統一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隔離分娩室

      1、肝功能異?;蚧几鞣N性病的產婦在隔離分娩室分娩,各種污染器械用后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后再刷洗、滅菌。

      2、各種注射用品、敷料及其他廢棄物放黃色塑料袋內,密封、標記、統一焚燒。

      3、分娩后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地面、產床等污染物品,關閉門窗臭氧消毒2小時。

      第11篇 y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制度,僅供參考!

      1.醫院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感染管理是院長重要的職責,是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點科室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4.醫院要制定和實施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控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確定臨床預防和降低醫院感染的重點管理項目,并作為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核查。

      5.把對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技術操作定期考核與醫院感染管理指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定期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考核的范圍,并定期向醫務人員與管理部門通報。

      6.建立醫院感染控制的在職教育制度,定期對醫院職工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宣傳與教育。

      7.醫院須規范消毒、滅菌、隔離與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工作制度,要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病房、產房、內窺鏡室、血液透析室、導管室、臨床檢驗部門和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測工作。

      8.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制定和完善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細則,堅持抗菌藥物分級使用。開展臨床用藥監控,實施抗菌藥物用量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過度使用抗菌藥物的行為及時予以干預。

      9.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有效管理,并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二)醫院感染監測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必須對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監測,以掌握本院醫院感染發病率、多發部位、多發科室、高危因素、病原體特點及耐藥性等,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采取前瞻性監測方法進行全面綜合性監測。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每季度向院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書面匯報和反饋。

      3.每年對監測資料進行評估,開展醫院感染的漏報調查,調查樣本量應不少于每年監測人數的10%,漏報率低于20%。

      4.對醫院感染病原體分布及其抗感染藥物的敏感性進行監測。

      5.有條件的醫院可開展目標性監測。監測目標應根據本院的特點、醫院感染的重點和難點決定。

      6.對重點部位醫院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留置導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內導管所致血行感染、手術部位感染)制定監控指標。

      7.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醫院必須對消毒、滅菌效果定期進行監測。滅菌效果合格率必須達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進入臨床使用部門。監測方法執行《醫院消毒技術規范》。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接觸破損皮膚、黏膜的醫療用品和接觸皮膚、黏膜的醫療用品,應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8.環境衛生學的監測

      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對空氣、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的監測。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產房、母嬰室、新生兒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應室無菌區、治療室、換藥室等重點部門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當有醫院感染流行,懷疑與醫院環境衛生學因素有關時,應及時進行監測。監測方法按國家規定,衛生標準符合國家規定。

      (三)醫院感染的消毒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癥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消毒或滅菌處理。

      2.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耐熱、耐濕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械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氣滅菌;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如環氧乙烷滅菌等,內窺鏡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或2%戊二醛浸泡滅菌。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選化學方法。

      3.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用于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和嬰兒溫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內。濕化瓶應為滅菌水,每日更換或消毒。呼吸機的螺紋管、濕化器、接頭、活瓣通氣筏等可拆卸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

      5.手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執行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潔與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應即時以含氯消毒劑消毒,消毒劑濃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應有不同使用區域的標識,使用后應先消毒、洗凈、再晾干。

      7.醫院應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隔離措施。

      (四)消毒藥械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使用的消毒、滅菌藥械的監督管理

      2.醫院感染管理科(辦公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擬購入的消毒、滅菌藥械的資質進行審核,并具體負責醫院消毒、滅菌藥械的購入、存儲和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

      3.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消毒、滅菌藥械使用效果進行抽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匯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并提出改進

      措施。

      4.采購部門應根據臨床需要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對審核意見進行采購,按國家規定查驗所需證件,監督進貨質量。

      5.醫院必須建立消毒、滅菌藥械的采購和出入庫登記制度并由專人負責。

      6.醫院自配消毒藥時,應建立消毒劑使用登記冊,登記配制濃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內容,并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程序和所需濃度配制。

      7.醫院使用消毒器械時也應建立使用登記冊,登記消毒對象、消毒時間、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監測結果以備查驗。

      8.使用部門應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范圍、方法、注意事項;掌握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濃度、配制方法、消毒對象、更換時間、影響因素等,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醫院使用過期、淘汰、無合格證明的消毒、滅菌藥械。

      (五)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醫院所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統一采購,臨床科室不得自行購入和試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認真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管理、臨床應用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責。

      3.醫院采購的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三證復印件應在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備案,即《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登記制度。

      4.在采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必須進行驗收,除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應與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相一致,查驗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內外包裝應完好無損,包裝標識應符合國家標準,進口產品應有中文標識。

      5.醫院設置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庫房,建立出入庫登記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物架上,禁止與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將標識不清、包裝破損、失效、霉變的產品發放到臨床使用。

      6.臨床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前應認真檢查,若發現包裝標識不符合標準,包裝有破損、過效期和產品有無不潔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規定詳細記錄現場情況,必須及時留取樣本送檢,均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7.醫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報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

      8.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后,按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處置。

      9.對骨科內固定器材、心臟起搏器、血管內導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醫療器械,必須建立詳細的使用記錄。記錄必要的產品跟蹤信息,使產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條形碼應貼在病歷上。

      (六)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1.醫院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嚴格的管理,未經消毒或無害化處理,不得排放、清淘或作農肥。

      2.醫院必須設置污水、污泥處理裝置,并有專人負責。

      3.污水處理人員必須經過崗前培訓,正確掌握有關衛生知識及設備操作技術。

      4.處理后的污水、污泥應符合國家《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并定期檢測。

      5.化學毒性廢物的管理遵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執行。放射性廢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執行。

      (七)醫院感染的分級防護管理制度

      1.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及《消毒技術規范》制定以下內容:

      1.1工作人員上崗著裝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時戴口罩、手套、隔離褲、隔離鞋、防護鏡、防護面罩)。

      1.2工作人員的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以及銳器傷、化學燒傷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1.3在進行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采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

      2.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和公共環境的保護,完成操作或離開工作區域時應及時摘手套,嚴禁工作人員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宿舍和醫院外環境。

      3.醫院感染實行分級防護的原則

      3.1基本防護

      適用對象:在醫院傳染病區、發熱門(急)診以外的從事診療工作的醫護技人員

      防護配備:白大衣、工作褲、內層圓領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醫用口罩。

      防護要求: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

      第12篇 八一醫院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應有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血液儲存、發放處、成分室、采血室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辦公室在半清潔區。

      2、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3、必須嚴格按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管理和操作。

      4、各區潔凈度的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樣、儲存、發放血液應分室在ⅱ類環境中進行,血漿置換術應在ⅱ類環境中進行,并配備有相應的隔離設備。

      5、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應用高效消毒及處理。

      6、儲血冰箱應專用于儲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潔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冰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真菌。

      7、感染患者自體采集的血液應隔離儲存,并有明顯標志。

      8、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檢查乙型肝炎病毒抗體水平。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

      9、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污染物必須分類收集,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

      第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十二篇)

      第二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醫療機構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醫院感染信息

      • 急診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2篇范文)
      • 急診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2篇范文)97人關注

        急診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急診科應與曾通門診分開,自成體系,設單獨入口2.、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和各項制度,制定并落實醫院感 ...[更多]

      •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覽(十二篇)
      •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覽(十二篇)96人關注

        導語: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跟病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下面小編整理了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歡迎閱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 ...[更多]

      • 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 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95人關注

        縣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加強業務和現代管理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二、每月一次做好環境衛生學監測,每半年對全院紫外線燈管進 ...[更多]

      • 醫院感染病例報告、應急管理制度
      • 醫院感染病例報告、應急管理制度89人關注

        醫院感染病例報告、應急管理制度一、醫院感染上報內容包括:醫院感染病例,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特殊病原體感染,高度傳染性病原體感染(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更多]

      • 八一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 八一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87人關注

        第一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一)在分管院長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全院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二)負責全院各級各類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 ...[更多]

      • 第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十二篇)
      • 第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十二篇)81人關注

        第二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醫療機構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