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核心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十五項醫療核心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一、手術分類
根據手術過程的復雜性和手術技術的要求,把手術分為四類:
1、一類:手術過程簡單,手術技術難度低的簡單小型手術。
2、二類:小型手術及手術過程不復雜,技術難度不大的中等手術;
3、三類:中型手術及一般大型手術;
4、四類:疑難重癥大手術及科研手術、新開展手術、多科聯合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且執業地點在本院。根據其取得的衛生技術資格及其相應受聘職務,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
1、住院醫師
2、主治醫師
3、副主任醫師
4、主任醫師
三、各級醫師手術范圍
1、住院醫師:擔當一類手術的術者,二、三類手術的助手。
2、主治醫師:擔當二類手術的術者,在副主任醫師的幫助下,可擔當三類手術的術者,四類手術的助手。
3、副主任醫師:擔當三類手術的術者,在主任醫師的幫助下,可擔當四類手術的術者。
4、主任醫師:擔當三、四類手術的術者。
四、手術審批權限
1、一、二類手術:原則上經科室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權的科副主任審批。
2、三、四類手術及特殊手術:須經科室認真進行術前討論,經科主任簽字后,報醫療服務部備案,必要時經院內會診或報主管院領導審批。但在急診或緊急情況下,為搶救患者生命,主管醫師應當機立斷,爭分奪秒,積極搶救,并及時向上級醫師和總值班匯報,不得延誤搶救時機。凡屬下列之一的可視作特殊手術:
(1)手術可能導致毀容或致殘的。
(2)同一患者因并發癥需再次手術的。
(3)高風險手術。
(4)本單位新開展的手術。
(5)無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糾紛的手術。
(6)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澳、臺同胞,特殊人士等。
(7)外院醫師來院參加手術者、異地行醫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