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企業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本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發布時間:2023-09-02 11:20:03 查看人數:54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明確辨識與評估危險源的職責、方法、范圍、流程、控制原則、回顧、持續改進,以及建檔監控,確保各類風險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部門所有活動、產品、服務過程及工作環境中能夠控制和必須施加影響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與更新工作。

      3職責

      3.1 生產技術處是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的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危險源的管理和控制;負責監督檢查危險源控制措施的落實、考核,并按照要求將重大危險源向安監部門和相關部門備案。

      3.2 各部門是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的責任部門,負責實施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控制措施;負責對重要危險源和危險源的管理和控制。危險源辨識、作業風險評估結果向生產技術處報備。

      3.3 生產技術處負責組織機械、電氣、工藝、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風險評價、控制工作。

      3.4 總經理批準“重要危險源清單”。

      4術語和定義

      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

      風險評價: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評估、對現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

      危險源辨識: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健康損害:可確定的、由工作活動和(或)工作相關狀況引起或加重的身體或精神的不良狀態。

      5工作程序

      ⒌1危險源辨識

      ⒌⒈1危險源的分類

      ⒌⒈⒈1物理性危險源

      ——溜滑或不平坦的場地;

      ——高空作業;

      ——高空物體墜落;

      ——作業空間不足;

      ——未考慮人的因素(例如工作場所設計未考慮人因);

      ——手工搬運;

      ——重復性工作;

      ——陷阱、纏繞、燒傷和其他因設備產生的危險源;

      ——在旅行時或作為行人,無論是在道路上還是在生產經營場所或位置的運輸危險源(與運輸工具

      的速度和外部特征以及道路環境相關聯);

      ——火災和爆炸(與易燃物質的數量和性質相關聯);

      ——可造成傷害的能源,如電、噪音、振動等(與所涉及的能源的數量大小相關聯);

      ——能快速釋放并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儲存能量(與能量的數量大小相關聯);

      ——能導致上肢失調的頻繁重復性任務(與任務的持續時間向關聯);

      ——能導致體溫過低或熱應激的不適熱環境;

      ——造成員工身體傷害的暴力(與施害的性質相關聯);

      ——非電離輻射(如光、磁、無線電波等)。

      ⒌⒈⒈2化學性危險源,因以下情況而危害健康或安全的物質:

      ——吸入煙霧、有害氣體或塵粒;

      ——身體接觸或被身體完全吸收的有害物質;

      ——過期食品或影響安全健康的食品;

      ——物料的儲存所帶來的危害。

      ⒌⒈⒈3生物性危險源

      ——受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品;

      ——處理皮革可能吸入的病毒、過敏源。

      ⒌⒈⒈4社會心理危險源

      1、僥幸、冒險、麻痹

      2、精神狀態不良

      3、工作量過度

      4、煩躁、

      5、恐嚇等

      6、其他由工作場所外部因素引發的心理危險源。

      5.1.2辨識依據

      a)國家、省和當地政府的有關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

      b)根據有關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及公司有關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

      5.1.3辨識方法

      采用現場觀察、查詢有關資料、面談、集中討論進行危險源辨識

      5.1.4辨識過程

      5.1.4.1對員工進行危險源辨識培訓;全體員工應參與危險源的識別,成立相應的危險源辨識工作小組:風險評價前,由生產技術處牽頭組成風險評價小組,負責風險評價工作,小組成員由機械、電氣、工藝、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公司工會負責人組成,并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5.1.4.2劃分作業活動

      劃分作業活動時應符合職工作業習慣和客觀現實,將其看作一個有始有終的獨立小系統。劃分的方法有:

      --按生產流程階段名稱劃分

      --按作業任務名稱劃分;

      --按工藝裝置控制名稱劃分;

      --按作業區域名稱劃分;

      --按勞動組合名稱劃分。

      a)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確定工藝(活動),并畫出工藝(活動)簡畫,確定每一工藝相對獨立的工序(活動);

      b)圍繞相對獨立的工序(活動)(包括進入工作場所的承包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中相應設備,細分相應的活動,并針對這些活動分正常、異常、緊急三種情況,從人、機、物、料、環五個方面去進行辨識,辯識各項活動(設備設施)存在的帶能量的物質、使用到的有害物質,能量釋放可能對人產生的傷害類型等;

      c)填寫《危險源調查與風險評價表》,報公司生產技術處審核備案。

      5.2 風險評價

      5.2.1評價方法

      通過定量的評價方法分析危險源導致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確定危險的大小。定量評價主要采取lec評價法。

      lec評價法主要是以與系統危險性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危險的大小。三個因素是: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評價公式:

      d=l*e*c

      注:d——危險性分值

      a)l——將l值最小定為0.1,最大定為10,在0.1~10之間定出若干個中間值,如下表:

      可能性(概率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必然出現10
      相當可能

      (本公司每年數次出現)

      6
      可能,但不經常

      本公司曾出現過

      3
      完全意外,極少可能

      (公司未發生過,聽說過這種事情,管理狀態欠佳)

      1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公司未發生過,聽說過這種事情,管理狀況較好)

      0.5
      極不可能

      (很少聽說過這種事情)

      0.2
      實際上不可能0.1
      b)e——將e值最小定為0.5,最大定為10,在0.5~10之間定出若干個中間值,如下表:

      暴露于潛在危險環境的頻率;

      (與危險源接觸的頻率)

      分數
      連續暴露

      (連續接觸)

      10
      每天數次暴露

      (每天數次接觸)

      6
      每周數次暴露3
      每月數次暴露

      (每月數次接觸)

      2
      每年幾次暴露

      (每年幾次接觸)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非常罕見地接觸)

      0.5
      c)c——把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規定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值規定為100,其它情況值為1~100之間,如下表:

      危險程度(可能后果)分數
      重大傷亡事故(傷亡3人以上);

      財產損失300萬元以上;

      100
      傷亡事故(傷亡1-2人);

      財產損失100萬—300萬;

      40
      永久的全殘,有嚴重功能障礙;急性中毒;財產損失50萬—100萬;15
      重傷,長期接觸引起慢性中毒;

      財產損失1萬—50萬;

      7
      輕傷,有輕微功能障礙;輕度毒害;

      財產損失1千—1 萬;

      3
      輕微傷害,未構成輕傷;

      財產損失1000元以下。

      1
      d)d——危險性分值。根據經驗和公司的實際情況,總分在20分以下是被認為低危險的,總分在320分以上是高危險分值,應立即改善;總分在160~320分之間,屬一種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高度危險;總分在70~160分之間,有顯著的危險性,需要及時整改,。危險等級的劃分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不能認為是普遍適用的,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危險等級劃分如下表所示:

      分值危 險 程 度風險等級
      >;320極其危險,不可能繼續作業
      160~320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70~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5.2.2 確定危險源級別

      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對公司范圍內的危險源進行確定和評價。把d≥160的風險規定為一級風險,把70≤d<160的風險規定為二級風險,把d<70的風險規定為三級風險。把一級風險規定為公司的重要風險(重要危險源),二級風險規定為各部門的重要風險。一級風險(重要風險)將是公司和下屬單位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三級風險規定為一般風險,為可承受風險。

      5.2.3評價過程

      各部門成立評價小組,評價小組在公司指導下根據本部門填寫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進行評價。評價出重要危險源,填寫《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和《重要危險源登記表》,報公司生產技術處審核備案,由主管安全環境副總經理審批后下發至各部門。一般風險由公司生產技術處審核后下發至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制定控制措施。

      5.3風險的控制

      5.3.1 風險控制措施的策劃

      5.3.1.1針對不同級別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手段,對超出可承受的風險制定有效的措施或者方案。

      評價級別風險級別控制手段
      重要風險重要風險目標管理、運行控制、

      應急準備與響應

      可承受風險一般風險運行控制

      安全培訓、監督檢查

      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風險控制,其途徑有運行控制,應急準備與響應,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對須用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重要風險,對重要風險應制定應急反應措施。

      5.3.1.2 風險控制策劃首先應考慮消除的原則,其次考慮轉移、降低、和監控,最后用個體防護手段??刂圃瓌t單成一條

      5.4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控制

      5.4.1針對重要風險,可采取制定目標、指標的方法,通過實施管理方案和運行控制程序實施控制管理。

      5.4.2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發生可采取削減和預防的方法,限制風險的范圍和時間,按如下順序進行風險控制:消除;代替;工程控制措施;標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個體防護裝備。

      5.4.3對選定的控制和削減措施實施前應進行評價,與其具備的資源條件,技術能力和人員狀況相適應,確定其實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5.5危險源的回顧與持續改進

      5.5.1生產技術處對危險源的評價方法進行必要的修訂,并及時傳達到各部門。

      5.5.2 各部門應根據生產工藝的調整或變更情況,每年管理評審前,進行一次危險源的重新識別與風險評價和控制策劃,對已不存在的危險源剔除,對新產生的危險源進行補充。

      5.5.3 當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發生變化,以及由于業務發展、工藝更新、原材料替代、相關方的要求等方面的影響,造成危險源出現較大變化時,各部門應及時重新識別、評審、評價與之相關的危險源。

      5.5.4 生產技術處負責公司重要危險源的更新。

      5.6危險源的登記建檔與備案

      5.6.1各部門對所識別的危險源及時登記建檔。

      5.6.2各部門識別的危險源必須在生產技術處備案。

      5.6.3各部門重新回顧、識別的危險源,要及時報生產技術處備案。

      6危險源的監控與管理

      6.1 危險源管理責任分工:

      6.1.1重要度危險源由各部門上報控制措施,生產技術處審核,一般危險源由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控制措施。

      6.1.2各部門對所轄范圍內的危險源負有直接管理責任。

      6.1.3各部門要對危險源進行控制,納入日常安全檢查和系統檢查。按要求落實責任班組或責任人。檢查頻次每月不少于一次。

      6.1.4 生產技術處對危險源的控制管理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6.2危險源的管理

      6.2.1重要危險源的所在部門,對重要危險源都要有完善的安全技術控制防范措施和組織措施(包括對人員的培訓與指導,提供安全的設備,對工作人員的水平、工作時間、職責的確定,以及對外部合同工的管理)。

      6.2.2在重要危險源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和危險源點警示牌,警示標志要明顯,沒有污損,其內容包括名稱、地點、責任人員、潛在事故類型、控制措施等。

      6.2.3部門對危險源要定期檢查,對查出的隱患,要按照職責分工,立即落實整改并及時將整改結果記錄存檔。對查出的隱患或暫時無法整改的項目,要以書面形式,對口上報公司主管職能部門,各主管職能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組織進行危險評估并將落實整改意見報公司主管領導,同時報生產技術處。

      7考核

      7.1危險源的管理實行分級把關,員工把關保班組,班組把關保工段,工段把關保部門,部門把關保公司。

      7.2凡查出管理責任分解不到位,檢查不認真,隱患整改不落實,或未建立管理檔案,不按時反饋檢查結果的要納入公司月度考核。

      8.記錄與文件

      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控制清單

      危險源檢查記錄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為了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明確辨識與評估危險源的職責、方法、范圍、流程、控制原則、回顧、持續改進,以及建檔監控,確保各類風險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信息

      •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 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管理制度54人關注

        1目的為了規范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明確辨識與評估危險源的職責、方法、范圍、流程、控制原則、回顧、持續改進,以及建檔監控,確保各類風險能夠得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