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檢驗報告單發放制度
1.目的:
檢驗報告單是疾病診斷及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病人知情權的一種體現,因此,對檢驗單內容、格式、報告及發放有必要作詳細的規定,指導檢驗人員正確書寫檢驗報告,為患者提供完整、正確、規范、及時的檢驗報告。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科所有檢驗報告單的書寫和發放。
3.職責:
檢驗審核/檢驗人員對檢驗報告的正確性、及時性及規范性負責。
科主任對檢驗報告發放流程及監督負責。
計算機中心對檢驗報告信息網絡傳遞的安全性、及時性、準確性負責。
4.要求:
(1)臨床醫生(具有職業醫師的資格)申請檢驗項目(電子申請或化驗單申請)必須規范填寫(包括病人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床號、臨床診斷、科別、標本種類、送檢日期、送檢醫生),對申請內容含糊不清或缺項的,本科人員應退回修改,并在標本拒收記錄本上登記。
(2)檢驗報告內容應包括檢驗項目中文名稱、報告單位、標本類型、參考范圍、異常值提示、唯一編碼、標本采集和接收日期時間、報告日期時間、備注、檢驗者和報告者的雙簽名。報告單書寫必須規范,嚴禁涂改,嚴禁使用熱敏打印或打印不清楚的報告。
(3)檢驗報告一經審核,就通過信息網絡自動傳送到門診服務臺和病區,病區的檢驗報告單統一由專人下午送到病房各科室,并由病房護士核實接收。在報告單發放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病人的隱私,不得隨意泄漏病人檢驗結果,病區辦公室只限于醫務人員進入電腦(或病歷)查看病人檢驗報告,門診需憑病人的就診卡或條碼號取化驗單。門診服務臺工作人員負責檢驗報告單發放和咨詢。
(4)即時檢驗(poct)檢驗報告:由檢驗科負責質量監督,報告單書寫要求與檢驗科報告單一致,檢驗科定期檢查poct檢驗報告書寫質量,對書寫不規范、采用熱敏紙打印,單位用錯,缺項等報告單,應遞交本院質管科處理。
(5)發送報告單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避免報告單的丟失、遺落。報告單如有丟失,務實驗室負責查找記錄補發報告。
(6)檢驗報告單應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相關規定,污染的報告單必須經消毒后再發放。
(7)檢驗報告單發放時間的規定:急診優先原則,具體參照“檢驗報告公開承諾公示”
(8)臨床醫生和護士收到報告單應妥善保管,粘貼在病歷上應整齊,嚴禁在檢驗報單上任意的涂改、劃線做記號或列公式等不規范的行為。
(9)檢驗報告存盤由本院計算機中負責。
第2篇 建筑材料檢驗報告填寫審核發放制度
建筑材料檢驗報告填寫、審核和發放制度
⑴ 檢測報告是判定有關建筑材料的主要技術依據,檢測員除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試驗外,更重要的是要嚴格履行審核手續。
⑵ 檢測人員要按照規定格式、文字、認真填寫,要做到字跡清晰、數據準確、內容真實。檢測數據的有效位數和誤差表達方式,應按照檢驗規程有關誤差理論進行處理。
⑶ 檢測人員在完成檢測任務后,應在檢測項目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上簽字,對檢測數據負責。
⑷ 檢驗報告先由各組指定負責人審核、簽字以示對檢驗質量負責,在審核中如發現錯誤,應由原填寫人重新填,審核人不得擅自更改。
⑸ 經審核后的檢驗報告交由室內技術負責人審查簽字,并蓋公章發送委托單位二份留檔一份。
⑹ 當發出的檢驗報告發現錯誤時,應重新發一份報告代替,將原檢驗報告收回。
⑺ 檢驗報告發放前應填寫檢測試驗總臺帳、然后核對委托單、項目是否齊全、費用是否清算,核對無誤后發放報告,并由報告發放人或領取人在臺帳上簽字。
第3篇 某醫院醫療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醫院醫療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一、檢驗科必須建立檢驗項目危急值報告制度。
二、各醫院檢驗科結合本醫院的臨床實際,提出檢驗指標的危急值,由醫院醫務科廣泛征求臨床科室意見后確定。危急值設置后可根據醫療工作實際情況作必要的調整。
三、一般應設置危急值的檢驗項目有:電解質指標,血
液離子指標,肝功能指標,腎功能指標,糖代謝指標,心肌酶與標志物,胰腺炎指標,凝血功能指標,血氣分析指標等,而且多數指標應設置低限與高限兩個危急值水平;血培養檢出致病微生物也應作為危急值處理。
四、當檢驗標本出現符合危急值界限的結果時,立即按照如下的程序與臨床醫生聯系并緊急報告。
(一)檢驗人員立即報告審核者。
(二)審核者首先根據審核程序,分析質控、定標、試劑的情況是否正常,當天其他已檢測標本項目的總體情況有無異常,確認實驗有關的基礎是否在正常狀態中。
(三)確認出現緊急值的標本有無異常,該標本其他相關項目有無異常。
(四)對該標本進行一次重復測定,確認緊急值是否重現。
(五)有關的負責人或審核者立即與臨床聯系,了解臨床相關情況。
(六)確認此緊急值是可報告的,由審核者立即電話向主管臨床醫生報告,并作好電話報告記錄,包括電話報告時間和對方接聽人員的標識。
(七)及時簽發正式檢驗報告。
(八)在《危急值緊急報告登記》中完整記錄各項內容。
第4篇 附五醫院檢驗科危急值班報告管理制度
第五醫院檢驗'危急值'報告管理制度
為加強檢驗'危急值'報告的管理,保證'危急值'及時報告臨床,以便臨床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保證病人的醫療安全,杜絕病人意外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的報告:
重點對象是各科室的危急重癥患者。
1、凡'危急值'項目達到規定的危急值時,經復查和審檢后,檢驗人員立即采用電話通知相關臨床科室,并做好詳細記錄。
2、記錄內容包括:電話通知時間、科室、病人姓名、住院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電話接聽人姓名。
3、檢驗報告人的電話,如果5分鐘內相關臨床科室無人應答,可打電話到相關臨床科室主任或護士長,科室主任或護士長通過有關渠道通知相關醫師護士回檢驗報告人電話。
二、'危急值'的接受
1、臨床科室要建立'危急值'電話記錄本,統一放置電話旁,方便記錄,接聽'危急值'電話必須是本院職工,不能是實習或進修人員。
2、接聽'危急值'電話時,必須復述檢驗結果,核對無誤后按下列內容作好完整記錄:電話通知時間、科室、病人姓名、住院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電話報告人姓名。
3、護士接受'危急值'后應立即向醫生報告,經管醫生或值班醫生應立即在10分鐘內報告上級醫生或科室主任并對病人采取相應的診療措施。
4、經管醫生需6小時內在病程記錄中記錄收到的'危急值'檢驗報告結果和診療措施。
5、臨床醫生和護士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認為該結果與患者的臨床病情不相符或標本的采集有問題,應重新留取標本送檢進行復查。
三、'危急值'報告項目的質量控制規定
分析前質量控制是決定檢測結果'真實準確'的前提。任一環節的疏漏和不規范均可導致檢驗結果的誤差,為保證檢驗結果真實可靠和有效,針對分析前階段可能影響檢測的各個環節采取如下措施:
1、臨床醫師應根據病人病情,從循證醫學角度掌握急診檢驗項目指針,選擇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經濟的檢驗項目提出申請,申請單填寫必須字跡清楚,信息詳細,否則退回重寫。
2、標本采集:護理人員根據醫生醫囑正確采集標本,貼好標簽,標簽要求字跡清楚、工整且不易脫落,做好記錄后由護理人員或護工立即送檢。
3、抗凝劑的正確使用
(1)血常規檢測:使用edta-k2抗凝管,采集血標本2ml,充分緩和均勻,避免溶血和凝塊形成。
(2)凝血檢測:正確采集靜脈血1.8ml,加入含32%枸櫞酸鈉0.2ml的試管,充分緩和混勻,避免溶血和凝塊形成。
(3)血鉀等其它生化檢測,一律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靜脈血2-3ml,混勻,避免溶血。
(4)血氣分析:用肝素濕潤注射器,正確采集動脈血2ml,立即密封,充分混勻后立即送檢。
4、標本的接受和處理,檢驗科收到標本后,做好記錄,立即處理。
四、'危急值'項目
試驗名稱項目 危急值范圍 備注
1、全血細胞分析: 白細胞計數 <1.0×109;>30×109/l/l
全血 血紅蛋白 <50g/l(血液病<45g/l)
全血 血小板計數 <30×109/l 全血
2、凝血檢驗: pt >30秒 血漿 aptt >80秒 血漿
3、生化檢驗: 鉀 <2.5mmol/l;>6.5mmol/l 血清 鈉 <120mmol/l;>160mmol/l 血清 鈣 <1.5mmol/l;>4mmol/l 血清 葡萄糖 <2.5mmol/l;>20mmol/l 血清 血清淀粉酶 >500u/l 血清 谷丙轉氨酶 >1000u/l 血清 肌酐 >530umol/(慢性腎衰>900u/l) 血清
4、血氣分析: ph >7.55;<7.20動脈血pco2>70mmhg;<20mmhg 動脈血 po2
<45mmhg動脈血hco3>35mmol/l;<10mmol/l 動脈血 氧飽和度 <75% 動脈血
第5篇 檢驗結果危急值質量管理報告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危急值”的管理,保證將“危急值”能在第一時間內準確無誤報告給臨床,以便臨床能采取及時、有效治療措施,杜絕病人意外發生,保證醫療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定義:
“危急值”是指當出現這種試驗結果時,患者可能正處于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它正像一種危及生命的信號,臨床需要馬上作出處理,這種試驗數值稱為危急值。對某些疑似甲類傳染病的檢驗結果亦屬危急值范圍。
3.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科各類檢驗結果危急值的質量管理及報告。
4.具體操作流程:
(1)當檢驗結果出現危急值時,lis系統會自動報警,提示檢驗者進一步識別和處理,檢驗者應首先確認儀器、質控、定標、試劑、標本是否正常,并立即再復查一次。確認無誤后由第二人審核報告,“危急值”即通過網絡自動傳送給臨床。
(2)在網絡報告的同時,檢驗報告人還必須立即將“危急值”準確無誤的電話報告給臨床,并要求接聽者重復一遍報告內容。同時做好記錄(包括病人姓名、住院號、床號、危急值、報告人、報告時間、對方接聽人等)。
(3)臨床醫生或護士接聽到“危急值”報告后,也應作好記錄,并立即向主管醫生報告該“危急值”,主管醫生務必立即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如果臨床對該“危急值”有疑問或懷疑標本采集有問題,應立即與檢驗科聯系或重新采集標本復查。
5.“危急值”項目和報告界值的設立:
本“危急值”項目和報告界值的設立是在廣泛征求臨床科室意見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并經院部批準而成。今后仍要經常與臨床溝通,傾聽臨床對“危急值”質量管理的意見,修改和制定更適合臨床的危急值項目和報告界值。“危急值”報告項目和警戒值。
第6篇 檢驗科疫情報告制度
1、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發現甲、乙、丙類傳染病病例,都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報告。
2、發現傳染病病例要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檢驗標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或超過國家標準或超過正常值范圍等,能夠確定為傳染病者,檢測結果必須有專人保管。或者由檢驗科指派專人每日分兩次將檢測結果分送開具化驗單的醫生,或者由檢驗科指定專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4、對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要用傳染病登記本專門登記。
5、傳染病報告卡按要求逐項填寫,不得有漏項、缺項和邏輯錯誤。卡片填好后報送預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員收取。
6、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電話通知開具化驗單的醫生和預防保健科。
7、任何個人對傳染病病例陽性檢驗結果及其病人相關資料有保密的義務。
8、檢查發現漏報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7篇 醫院檢驗科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二
醫院檢驗科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二)
1.檢驗科應建立健全疫情報告系統,各專業實驗室均設疫情報告員,如檢測出以下可疑傳染病疫情或傳染病菌(毒)種時,由疫情報告員立即向預防保健科匯報。
2.傳染病分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
丙類傳染病是指: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3.傳染病的菌(毒)種分為下列3類:
一類:鼠疫耶爾森氏菌、霍亂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
二類:布氏菌、炭疽菌、麻風桿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熱病毒、登革熱病毒;斑疹傷寒立克次體;
三類:腦膜炎雙球菌、鏈球菌、淋病雙球菌、結核桿菌、百日咳嗜血桿菌、白喉棒狀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破傷風梭狀桿菌;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乙型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
5.嚴禁漏報、遲報、謊報疫情,若發現違紀現象,嚴肅處理與個人獎金掛鉤。
第8篇 繼電保護檢驗報告管理制度
1目的
檢驗報告是保證檢驗質量的最后一關,因此及時整理完整的檢驗報告,并經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核簽名,一旦發現有懷疑和錯誤之處應立即重做或補做相應的檢驗項目是十分必要的。為了進一步加強檢驗報告的規范性、嚴謹性,特制定《繼電保護檢驗報告管理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xxx水力發電廠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直流系統的定期檢驗、全部檢驗、部分檢驗。
3檢驗報告執行程序
3.1 檢驗報告的填寫
3.1.1 檢驗報告的內容必須真實有效,所有數據必須依據現場試驗的真實記錄按標準格式填寫。
3.1.2 檢驗報告需由試驗記錄人員進行填寫,工作負責人進行復查,工作負責人須對試驗報告所書寫的內容負全部責任。
3.1.3 報告字體統一用宋體,一級標題用小三號字體,其余用小四號字體并加黑,報告具體內容為小四號字,報告內的圖,統一用cad制圖。
3.1.4 檢驗報告封面標題統一用二號字體加黑,編號為小五,其余為小三號字體。檢驗報告封面左上角為華能圖標,從上到下的內容按審核批準的手續依次排列。
3.1.5 檢驗報告編號的編制方法:
集團名稱 | 單位名稱 | 部門 | 班組 | 檢修性質 | 年度編號-月-年 |
hn代表漢能集團 | jaqhp代表xxx水電廠 | dq代表設備維護部 js代表機械水工部 yx代表運行部 | b代表保護班 z代表自控班 y代表一次班 | x代表小修 z代表中修 d代表大修 | ×××-××-×××× |
例如:
漢能集團
3.2 檢驗報告的驗收
3.2.1 三級驗收是防止誤檢驗和檢驗漏項的好辦法,嚴格執行三級驗收:① 班組驗收;② 部門技術人員驗收;③ 生技部二次專責或主管驗收。
3.2.2 檢驗報告的審核、批準。
3.2.2.1 電壓等級在10kv及10kv以下保護裝置的檢驗報告需班組技術員、部門專責、生技部主管、主任進行審核、批準手續。
3.2.2.2 電壓等級在220kv及220kv以上的保護裝置的檢驗報告需班組技術員、部門專責、生技部主管、主管生產的廠領導進行審核、批準手續。
3.2.2.3 凡與外廠或與電網有關的檢驗報告(不分電壓等級)必須有主管生產的廠領導進行審核、批準手續。
3.2.2.4 所有試驗報告在審核時必須提供相應的現場記錄本。
3.3 檢驗報告的保存
3.3.1 檢驗報告經過各級審批后,由工作負責人放入班組資料柜內,班級技術員進行歸檔。
3.3.2 所有檢驗報告必須有電子版,要求是pdf格式(報告經過各級認可后,無法進行再次編輯),為防止由于計算機出現問題,導致報告電子版丟失,應對檢查報告進行刻錄保存。
3.3.3 檢驗報告的保存的負責人為班組技術員。
3.4 檢驗報告的管理
3.4.1檢驗報告的書面版本由各組負責人整理后交由班組技術員進行登記,以便統一管理,各檢驗報告的電子版由班組技術員進行統一刻錄保存。
3.4.2 檢驗報告的借閱需經過班組技術員的同意,并且履行借閱登記手續。
3.5 檢驗報告的檢查和考核
3.5.1 以季度為單位,班長組織班內進行自查,檢查檢驗報告是否和目錄相符,且最新報告是否已經登記及檢驗報告的借閱情況。
3.5.2 電氣檢修專業不定期對繼電保護班組檢驗報告管理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提出考核意見,并考核班組技術員。
3.5.3 以年為單位,班組技術員進行全年報告的整理、封存,將全年報告按組進行分類整理后,由班長、各專責專工簽字認可后封存在備用圖紙資料柜里。
4實施
4.1 本制度由設備維護部負責解釋。
4.2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5支持性文件
gb/t 1.1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
gb/t 15497 企業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構成和要求;
dl/t 600 電力行業標準編寫基本規定;
dl/t 800 電力企業標準編制規則;
xxxx集團標準化管理的有關規定;
xxx水力發電廠規章制度編制、發布等相關規定;
設備維護部書面報送材料管理規定。
第9篇 繼電保護檢驗報告制度
1目的
檢驗報告是保證檢驗質量的最后一關,因此及時整理完整的檢驗報告,并經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核簽名,一旦發現有懷疑和錯誤之處應立即重做或補做相應的檢驗項目是十分必要的。為了進一步加強檢驗報告的規范性、嚴謹性,特制定《繼電保護檢驗報告管理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水力發電廠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直流系統的定期檢驗、全部檢驗、部分檢驗。
3檢驗報告執行程序
3.1 檢驗報告的填寫
3.1.1 檢驗報告的內容必須真實有效,所有數據必須依據現場試驗的真實記錄按標準格式填寫。
3.1.2 檢驗報告需由試驗記錄人員進行填寫,工作負責人進行復查,工作負責人須對試驗報告所書寫的內容負全部責任。
3.1.3 報告字體統一用宋體,一級標題用小三號字體,其余用小四號字體并加黑,報告具體內容為小四號字,報告內的圖,統一用cad制圖。
3.1.4 檢驗報告封面標題統一用二號字體加黑,編號為小五,其余為小三號字體。檢驗報告封面左上角為華能圖標,從上到下的內容按審核批準的手續依次排列。
3.1.5 檢驗報告編號的編制方法:
集團名稱
單位名稱
部門
班組
檢修性質
年度編號-月-年
hn代表漢能集團
jaqhp代表***水電廠
dq代表設備維護部
js代表機械水工部
y*代表運行部
b代表保護班
z代表自控班
y代表一次班
*代表小修
z代表中修
d代表大修
×××-××-××××
例如:
漢能集團
3.2 檢驗報告的驗收
3.2.1 三級驗收是防止誤檢驗和檢驗漏項的好辦法,嚴格執行三級驗收:① 班組驗收;② 部門技術人員驗收;③ 生技部二次專責或主管驗收。
3.2.2 檢驗報告的審核、批準。
3.2.2.1 電壓等級在10kv及10kv以下保護裝置的檢驗報告需班組技術員、部門專責、生技部主管、主任進行審核、批準手續。
3.2.2.2 電壓等級在220kv及220kv以上的保護裝置的檢驗報告需班組技術員、部門專責、生技部主管、主管生產的廠領導進行審核、批準手續。
3.2.2.3 凡與外廠或與電網有關的檢驗報告(不分電壓等級)必須有主管生產的廠領導進行審核、批準手續。
3.2.2.4 所有試驗報告在審核時必須提供相應的現場記錄本。
3.3 檢驗報告的保存
3.3.1 檢驗報告經過各級審批后,由工作負責人放入班組資料柜內,班級技術員進行歸檔。
3.3.2 所有檢驗報告必須有電子版,要求是pdf格式(報告經過各級認可后,無法進行再次編輯),為防止由于計算機出現問題,導致報告電子版丟失,應對檢查報告進行刻錄保存。
3.3.3 檢驗報告的保存的負責人為班組技術員。
3.4 檢驗報告的管理
3.4.1檢驗報告的書面版本由各組負責人整理后交由班組技術員進行登記,以便統一管理,各檢驗報告的電子版由班組技術員進行統一刻錄保存。
3.4.2 檢驗報告的借閱需經過班組技術員的同意,并且履行借閱登記手續。
3.5 檢驗報告的檢查和考核
3.5.1 以季度為單位,班長組織班內進行自查,檢查檢驗報告是否和目錄相符,且最新報告是否已經登記及檢驗報告的借閱情況。
3.5.2 電氣檢修專業不定期對繼電保護班組檢驗報告管理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提出考核意見,并考核班組技術員。
3.5.3 以年為單位,班組技術員進行全年報告的整理、封存,將全年報告按組進行分類整理后,由班長、各專責專工簽字認可后封存在備用圖紙資料柜里。
4實施
4.1 本制度由設備維護部負責解釋。
4.2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5支持性文件
gb/t 1.1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
gb/t 15497 企業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構成和要求;
dl/t 600 電力行業標準編寫基本規定;
dl/t 800 電力企業標準編制規則;
****集團標準化管理的有關規定;
***水力發電廠規章制度編制、發布等相關規定;
設備維護部書面報送材料管理規定。
第10篇 醫院檢驗科報告單發放制度二
醫院檢驗科報告單發放制度(二)
1.檢驗科所有的報告單均由檢驗科專人管理,定時送到臨床醫生及病人手中。
2.住院病人所有的常規檢驗報告單在檢驗當天的下午下班前送到臨床各科室醫生手中,同時與臨床各科室接收報告單的人員交接簽字。
3.所有的急診檢驗結果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用電話匯報給臨床醫生,且指令專人負責。上午的急診報告單同當天下午4:30時的正常工作報告單一同送到臨床各科室。
4.門診常規檢驗,隨時做隨時由本崗位人員按規定時間發到病人手中(血、尿常規10分鐘報告),對門診病人的生化、免疫、細菌等項目,按規定時間由專人送到病人手中。
5.發送報告單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避免報告單的丟失、遺落。報告單如有丟失,各專業負責查找記錄補發報告,同時查找原因。
第11篇 醫院醫技管理制度-檢驗報告簽發審核制度
第五醫院醫技管理制度--檢驗報告簽發審核制度
1、根據室內質量控制血清測定結果判定是否發出報告。
2、認真核對檢驗結果,填寫檢驗報告單,作好登記,由操作人員、審核人員手工簽全名后發出報告。
3、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或可疑時,應主動與臨床科室取得聯系,重新檢查。發現檢驗項目以外的陽性結果應主動報告。
4、特殊、罕見的陽性結果應有兩位工作人員過目(急診除外),取得一致意見后在報告。
5、填寫檢驗報告單要求內容完整、字跡清楚、文字敘述準確易懂。
6、檢驗報告單必須消毒后發出。
7、發出院外的報告應由科主任審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