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案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案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國際疾病分類法》,檢查指導按'分類法'對病案進行處理,使符合規范。
2、保證衛生行政部門關于病歷檔案工作的規定和條件,在我院貫徹執行,維護病案完整和質量,制定病案管理制度,負責病案管理人員的考核和提供晉升意見。
3、按照四川省衛生廳編印的《病歷書寫規范》,制定我院病歷檢查質量標準,評審辦法,組織檢查病歷書寫質量,提出改進措施,保證病案的科學性、完整性和真實性。
4、對各科室病歷質量按月逐份進行檢查、評分、定級、對死亡病歷、急重病歷、手術病歷和新開展技術病歷要列為檢查重點,檢查結果及時反饋有關科室。
5、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討論有關病歷書寫,醫療表格和統計表格,審批這些表格的打印和復印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6、委員會要在臨床醫師和病案管理人員之間發揮橋梁作用,推進密切協作,提高病歷書寫與病歷管理的質量。
7、委員會要向院長提出年初計劃和年終總結報告。
第2篇 社區衛生服務醫療安全制度
第一條 為維護社區醫療秩序,保障社區醫療安全,規范社區醫療行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于福田行政區劃內依法設立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第三條 本制度所指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是指融“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為一體(即六位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第四條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實行醫療技術準入制度,不得超范圍執業。
第五條 醫護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執業證書并在相應的衛生行政部門注冊。
第六條 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
第七條 應當依法書寫病歷,嚴禁涂改、偽造、隱匿、銷毀門診病歷資料。
第八條 接急救電話或者接到急救請求的,應及時出診,及時檢查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記錄出診、接診時間,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必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第九條 下列情形應當及時轉診并予以記錄,不得延誤,但必須就地搶救的除外。
1)嚴重威脅或者可能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顱腦損傷、腹部損傷等急癥和重癥疾病與損傷;
2)現有技術水平不能明確診斷或者不能及時正確診斷的疾病與損傷;
3)1歲以下和60歲以上病情復雜的患者;
4)社區治療3天療效不明顯的;
5)需要住院治療的;
6)甲類傳染病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部分乙類傳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其他認為應當轉診的。
第十條 嚴禁下列檢查、治療和預防接種行為:
1)嚴禁胎兒b超性別檢查;
2)嚴禁擅自在社康中心以外進行輸液治療服務;
3)不得在夜間進行藥物過敏試驗和青霉素類藥物首次注射;
4)不得使用自帶注射藥物,但患者書面確認且有證據證明自帶藥物是從上級醫療機構取得并自愿承擔藥物使用安全責任的除外;
嚴禁使用自帶的需冷藏、避光等特殊保管的注射藥物、青霉素、克林霉素、中藥清熱解毒靜脈注射劑、血制品,以及疫苗等生物制品。
5)嚴禁使用毒、麻等法定限制使用藥物和禁忌使用的藥物;
6)嚴禁未經批準在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以外進行預防接種。
第十一條 護理人員應當及時記錄垂?;蛘卟≈鼗颊呱w征和檢查結果,密切觀察與記錄過敏藥物皮試者,及時發現和搶救過敏性休克患者,及時處理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第十二條 應當使用所屬醫療機構統一采購、配送的藥物,不得擅自采購藥物。
應當堅持安全、合理、經濟用藥原則,嚴格執行藥物配伍禁忌規范,熟悉各種藥物的禁忌使用規范。
依法履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制度。
第十三條 依法處理醫療廢物。
第十四條 依法履行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依法履行傳染病防治義務。
第十五條 依法履行計劃生育、慢病防治、健康促進、老年和婦幼保健義務。
第十六條 發生醫療糾紛時,應當及時封存相應實物,依法履行報告義務。
第十七條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違反本制度第四條規定的,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其醫務人員違反本制度第五條規定的,依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九條、《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和《護士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其醫務人員違反本制度第七條規定,依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第5款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八條第2款規定處理。
第二十條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其醫務人員違反本制度其他規定,未造成人身損害結果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發生醫療事故致患者死亡或(衛生文秘網:衛生資訊網:衛生健康網:)者殘疾的,比照或者依照《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規定處理。
第二十一條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據《執業醫師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處理。
第二十二條 本制度自2023年4月1日起執行。
第3篇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管理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質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護理部主任、護理質量督導小組、質量檢查小組組長組成的護理質量管理小組,負責全面質量督導、檢查。
2.質量管理小組負責制定各項質量檢查標準,定期組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3.各病區的質量檢查小組對本病區的護理質量進行檢查,每周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本病區護士長,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4.全院質量檢查小組對全院的護理質量,每月檢查一次;護理部主任和護理質量督導小組,每周隨機抽查一次;檢查結果在全院護士長例會上反饋,同時將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做詳細記錄。
5.護理工作質量檢查結果作為科室進一步質量改進的參考及護士長管理考核重點。
第4篇 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制度
一、社區精神衛生工作人員職責
1、社區精神衛生防治工作人員負責本地區的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按北京市社區精神衛生管理相關配套文件的規定對轄區登記在冊病人進行管理。
2、全面掌握本地區人口學基本資料,包括戶籍人口數、常住人口數、流動人口數、戶在人在數、戶在人不在數,人在戶不在數等。
3、全面掌握本地區精神病人的動態,做到每個病人有登記,變化有記錄,規范使用各種表冊卡片,做到底數清,動態明。
4、新發現的病人要及時與病人及家屬見面,及時為病人登記建卡,納入統一管理。
5、在節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動期間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密切配合,對重點精神病人提出治療意見,加強隨訪和投藥,與各部門共同做好病人監護工作。對肇事肇禍事件要及時上報區縣精神衛生防治機構。
6、開設精神科門診,為精神病人就近就醫提供方便條件,對病人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監護到位、康復措施落實。
7、對精神病人按四期管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隨訪工作,按要求將數據及時錄入計算機內存檔。
8、參加區縣或市組織的各項業務學習,或學術報告等,以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9、定時參加區縣精保所例會,匯報工作,做好各項統計按時上報。
10、按上級有關部門要求實行社區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區檔案管理制度
1、對居住在本轄區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均需建立健康檔案。
2、檔案以社區為單位分組使用保管。
3、新發病、新發現病人要隨時建檔,并上報區縣精神衛生管理機構。
4、遷入、遷出、死亡病人檔案變動時均要將時間、地點、原因注明。
5、檔案資料要注意保存、經常核對,不可有漏登、重登或遺失。
6、一切統計資料或數字均以檔案總數為準,不得有錯誤或虛構。
三、隨訪制度
1、隨訪對象:本轄區所有登記在卡病人及其新發現病人。
2、隨訪方式、內容:以入戶訪視為主,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包括:①目前精神癥狀及用藥情況,②日?;顒臃秶吧钭岳砬闆r,③勞動能力及適應環境情況,④家庭監護情況,家屬治療態度、意見及需求,⑤復核診斷及監督治療預防復發。
3、隨訪時間:每月隨訪不少于一次。
4、隨訪記錄:內容要詳盡,字跡要清晰,未服藥病人要注明原因并由病人家屬簽字。
5、重點隨訪、不定期隨訪:
①在接到出院病人的出院通知單后二周內隨訪,督促病人復查、服藥。
②疾病期與波動期病人癥狀活躍、病人或家屬/監護人拒絕治療者,每月需掌握病人情況,查明拒治原因,動員接受治療。
③重大時期前應對重點精神病人進行隨訪,提出治療意見,配合公安部門及居家委會解決治療問題。
四、肇事肇禍及關鎖病人登記上報制度
1、按要求上報重點病人(有肇事肇禍行為及傾向病人)名單,精神病人嚴重肇事肇禍事件后,在24小時內上報公安機關或上級衛生部門。
2、按要求記錄事件經過、處理結果,填寫肇事肇禍登記表。
3、發現所轄地區有關鎖病人要及時上報公安機關或上級衛生部門。
4、上報時按要求記錄關鎖原因及解決措施
1、肇事肇禍行為發生的相關因素(重點精神病人的判斷依據):
1. 男性,青壯年
2. 既往有攻擊、沖動行為或犯罪史
3. 既往有嚴重自傷、自殺行為史
4. 既往或目前有藥物、酒精濫用史
5. 早年不良家庭環境,遭受父母虐待
6. 目前有攻擊性、威脅性語言或行為
7. 目前有明顯的社會心理刺激
8. 目前缺乏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9. 目前有明顯的與被害有關的幻覺、妄想、猜疑、激越、興奮等精神病性癥狀礙
10.具有沖動、判斷力差、不成熟、情緒不穩、自控力差等性格特征或*型、沖動型人格障
2、與精神病人交往的技巧
1. 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要有安全的逃離通道
2. 避免直接的目光對視,避免給患者過度的刺激(聲光),盡量保持開放的身體姿勢
3. 不要隨便打斷患者的談話,尊重、認可患者的感受,予以足夠的個人空間
4. 及時發現患者憤怒的跡象,取走患者攜帶的兇器等。
5. 多做言語的安撫,以減少患者的恐懼,向患者表示隨時愿意提供幫助
6. 勸阻患者停止暴力無效時,可予以身體約束,及時與公安或上級衛生部門聯系
第5篇 社區衛生中心檢驗室工作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室工作制度
1.收集標本時,應認真查對,標本不符合要求,應重新采集。不能立即檢驗的標本應妥善保管。特殊標本發出報告后,應保留24小時。
2.認真核對檢驗結果,填寫檢驗報告單,作好登記,按規定及時發出報告。
3.檢驗結果與臨床表現不符合時,主動與全科醫師聯系,可重新檢驗。發現檢查項目以外的陽性結果應主動報告。
4.一般標本和用具使用后應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應高壓滅菌后方可洗滌,對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標本應黃袋雙層嚴密包扎,注明可疑微生物名稱、產出日期、科室,由醫療廢物處置專門機構統一處置,防止交叉感染。
5.實行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室間質量評價,定期檢查試劑和校對儀器的靈敏度,保證檢驗質量。
6.菌種、毒種、劇毒試劑、易燃、易爆、強酸、強堿及貴重儀器應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檢查。
第6篇 社區衛生服務資產安全制度
第一條 設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資產三賬一卡。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點、核實,作到賬賬、賬卡、賬物相符。保管人員變動時,應辦理移交手續。
第二條 設備操作人員須經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并掌握設備安全使用程序,規范操作。
第三條 定期做好設備保養、維護,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提高設備使用率。
第四條 資產的報廢、轉讓、變價處理,嚴格執行有關報廢的程序和規定并及時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第五條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第六條 加強資產的存放、保管工作,下班后鎖好門窗,做好資產的防盜工作。
第7篇 社區衛生中心健康檔案管理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檔案管理制度
1.健康檔案包括家庭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家庭健康檔案每戶一份,個人健康檔案每人一份,以家庭為單位成冊。
2.應為轄區內重點人群(老年、婦女、兒童)、弱勢人群(孤寡、殘疾、低保)、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檔案。
3.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腫瘤的病人,應在健康檔案袋上用紅、綠、橙、藍、黑色標識區分。
4.健康檔案由全科醫師負責填寫,項目齊全、字跡清晰、表述準確、不得隨意涂改。診療記錄按soap(主觀治療、客觀檢查、評價、計劃)要求書寫。
5.健康檔案每年至少隨訪記錄四次,進行動態管理。
6.健康檔案應及時收集、及時記錄、統一編號、歸檔保管。個人健康檔案分散存放的,應在家庭健康檔案中標明其存放地。
7.健康檔案管理應責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實、管理達標,逐步納入計算機系統管理。
第8篇 社區衛生服務醫療廢物制度
第一條 建立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設專兼職人員負責管理。
第二條 醫療廢物的暫存場所要合理選址,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防鼠、防蚊蠅、防盜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保持環境整潔。
第三條 產生醫療廢物的科室,要有專人負責登記、分類收集、暫存、密閉運送。
第四條 醫務人員出診治療后,應將醫療廢物帶回,不得留在出診地點與生活垃圾混放。
第五條 醫療廢物按類別分置于專用的包裝物或密閉的容器內,進行交接登記。登記內容包括來源、種類、重量或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字等,登記資料至少保存三年。
第六條 收集醫療廢物的容器或收集袋要有統一標識,銳利廢物和高度污染的醫療廢物按規定分別放入密閉、防刺、防滲容器或收集袋內。
第七條 使用專用運送工具,將分類分裝的醫療廢物按規定時間、路線,運送到指定的暫存場所,不得滲漏、遺撒、污染環境。醫療廢物暫存時間不超過2天。
第八條 醫療廢物管理人員應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第9篇 社區衛生中心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制度
1.為轄區內育齡婦女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開展避孕節育知識宣傳普及。
2.開展避孕節育咨詢與指導,做好避孕節育方法的知情選擇。指導育齡人群實施有效的避孕措施。做好性生活指導,提高已婚夫婦生活質量。
3.提供避孕藥具,做好相關藥具的儲存與保管。
4.開展經常性的孕情監測服務,做好跟蹤隨訪工作。
5.開展育齡婦女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藥具不良反應的監測。
6.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相關數據的登記、匯總、統計與上報。
第10篇 社區衛生中心傳染病管理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傳染病管理制度
1.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在法定報告時限內,以最快速度向本轄區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簡稱疾控中心,下同)報告。
2.實行傳染病首診負責制。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及時轉入傳染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
3.建立傳染病個案登記卡,按照卡片登記項目填寫齊全,不得漏項。掌握其動態情況,做好追蹤隨訪。
4.做好傳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消毒隔離、應急救治、轉院治療等。必要時對病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進行預防性消毒;對病人接觸者,實行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預防性用藥。
5.協助疾控中心開展傳染病癥候群(如發熱、腹瀉、因病缺勤、缺課等)監測工作。建立監測資料檔案,開展監測分析。
6.加強對結核病傳染源的發現與報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轄區內恢復期結核病病人的送藥和訪視工作。
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開展防治知識宣傳,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咨詢、檢測、轉診服務;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醫學隨訪、醫療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檔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
8.對傳染病預防、治療管理中,發生傳染病疫情緩報、漏報、謊報、隱瞞不報,造成疫情擴大或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部門和責任人,應嚴格追究責任。
第11篇 社區衛生中心醫院感染衛生學監測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院感染衛生學監測制度
為做好院內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的細菌學監測,污水監測,確保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病員、廣大醫務人員的健康,特別對我院衛生學監測作如下規定:
1、監測時間:
重點科室(如產房、手術室、洗嬰室、供應室等)的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表,臨床各科治療室、換藥室的空氣、使用中的消毒劑及無菌保存液,消毒滅菌內鏡表面,透析液出入口菌落數,壓力蒸汽鍋滅菌效果,**二醛薰箱滅菌效果,干熱滅菌鍋滅菌效果,污水排放口菌落數每月監測一次。使用中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每半年監測一次。污水余氯含量每日監測二次。
2、監測方法:
(1)采樣準備:由檢驗科在監測時間,提前做好各種采樣用品準備工作。
(2)樣品采集:由院感科不定時采樣,采樣方法必須嚴格遵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規定執行。
(3)檢驗科指定專人按《消毒技術規范》中的有關技術規定進行監測,及時出具監測結果。
(4)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監測:通過化學指示卡變色情況來進行監測。
(5)污水余氯含量監測:采用鄰聯甲苯胺比色法進行監測。
3、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標準
(1)供應室、手術室、產房無菌區的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的手表,細菌總數不得超過5cfu/cm2。
(2)供應室、手術室、產房無菌區空氣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cfu/m3。
(3)凡滅菌后的醫療用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消毒后的醫療用品,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
(4)使用中的消毒劑:細菌總數應≤100cfu/ml,無菌保存液: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5)透析液入口菌落數≤200cfu/ml,出口菌落數≤2000cfu/ml。
(6)污水排放口類大腸菌群數≤900mpn/l,余氯含量≥3.5mg/l。
(7)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70uw/cm2。
5、各科室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消毒滅菌效果
第12篇 社區衛生中心放射室工作制度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放射室工作制度
1、認真執行衛生部《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及影像診療規程,在工作時間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
2、建立健全評片制度,甲級片應占總數的60%以上,廢片率<2%。
3、規范書寫檢查報告,作出診斷或提出診斷參考意見;醫師簽全名,有條件的單位,*線片應經主治醫師復審后簽發,疑難病例應進行會診后簽發。
4、診斷報告應在規定時間內發出,急診報告應留下患者地址及電話號碼,以備查找。
5、保持機房通風、干燥、無塵,避免發生漏電、短路和嚴重毀機事故。
6、工作中重視儀器設備安全檢查,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修。
7、每臺儀器設備均應有《醫療設備使用情況記錄》,記錄該設備運轉、故障、檢修等情況;由使用、維修人員共同填寫,并存機房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