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機械設備綜合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和探討
港口機械設備的綜合管理能力是影響港口企業利潤與運行安全的基礎。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機械設備工作的特點,并對我國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的發展階段進行了介紹。針對當前港口企業重視設備使用而忽略設備管理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
港口是國家最寶貴的資源和交通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使用了大量復雜機械設備,因此港口機械設備的綜合管理能力是影響港口企業利潤與運行安全的基礎。當前大多數港口將目光集中于生產組織及銷售工作,而忽略了設備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機械設備工作的特點,并對我國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的發展階段進行了介紹,指出當前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給出策略建議。
1.港口機械設備工作特點
港口機械設備工作環境復雜,常常造成設備損毀甚至安全事故。其工作特點如下:
1.1.港口機械設備多屬于低速、重載,有沖擊負荷。設備特點是大、重、精,其保養、維修不方便。
1.2.港口設備多是露天運轉,工作壓力高,長時間露天工作。因此天氣狀況對于設備管理工作有重要影響。
1.3.港口機械設備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因此防潮、防銹維護與管理十分必要。
1.4.港口使用散貨裝卸船機裝卸散裝貨物時,微小固體顆粒、空氣中的灰塵和懸浮的物料粉粒到處迷漫。
1.5.中、大型設備運轉中受到振(顛)動和沖擊重荷的作用,不利于運動副的油膜建立和維持,因此設備管理中需要關注振動疲勞。
2.我國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的發展
我國港口已裝備有相應的技術含量高、工藝先進、高效可靠的港口機械設備,如帶斗式門座起重機等,并成為港口設備現代化的標志。隨著港口生產規模的不斷發展擴大,我國港口機械設備的管理也經歷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現代管理三個發展階段:
2.1.經驗管理階段
1949~1952 年期間,全國主要港口的港口機械設備僅為200 臺左右,且技術落后,港口機械設備管理處于“三無” 狀態:無專職港口機械設備主管部門、無港口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無專職的港口機械設備檢修人員。當時港機管理均憑經驗辦事。
2.2.科學管理階段
到60年代,我國港口的設備管理及維修工作逐步趨于正常。國家制定并頒發了“設備計劃預修和使用管理暫行制度”,工程技術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在管理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設備管理和設備維修工作經驗。設立了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機構,并初步建立與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需要的“科學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養,計劃修理” 的計劃預修制。
2.3.現代管理階段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后,我國的港口建設得到迅猛發展,并不斷地深化港口機械設備管理體制的改革,以適應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和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大量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比如設備管理新理論,如設備綜合工程學、后勤工程學、tpm 、lcc 管理理論等。
3.當前港口機械設備管理不足
當前大多數港口企業將目光集中于生產組織及銷售工作,而忽略了設備管理工作。當前港口機械設備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企業管理層對設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不合理地要求設備日常工作安排服從、服務于生產,而忽略了設備疲損以及必要維護等工作。
3.2.設備管理人員意識落后。許多設備管理人員將管理工作看成一種維修技術和維修計劃,沒有上升到設備壽命周期的層次。
3.3.小型港口企業還延續著落后的事后維修的設備維修方式。
3.4.重視修理而輕視改造工作。由于企業管理制度缺陷,存在著維修費用再高也可以報銷,而更新和改造費用則困難重重,由此造成企業重視設備修理而忽視更新、改造。
3.5.港機設備管理人員缺乏且水平低下。由于機械設備管理者工資待遇低、作業環境條件惡劣、員工激勵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現有的港口機械設備管理人員普遍綜合素質較低,中高級機械技師和富有經驗的操作維修人員十分缺乏。因此,目前的港口機械管理隊伍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港口機械設備綜合管理的要求。他們思想波動大、工作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港口機械設備的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較為先進的大型機電一體化機械設備,對與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但是不少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知識欠缺,降低了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造成機械設備的早期損壞。
4.提升港口機械設備管理措施與方法
港口機械裝備是港口企業實力的體現,是生產、經營、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況、裝備效能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針對當前我國港口機械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措施:
4.1.全面施行以增加設備綜合效益和降低設備壽命周期費用為目標的設備綜合管理。其具體措施包括:設備的制造與使用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并且預防為主、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并重。和傳統的設備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設備工作全方位管理、全員參與的特性。
4.2.基于點檢定修方法提高港口設備維修管理水平。點檢即有目的地、針對性地對設備不同部位進行預防性檢查,該方法能夠及時發現設備的隱患和損壞趨勢。施行點檢制需要完成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4.2.1.詳細指定應檢查的部件、內容,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實施點檢作業;
4.2.2.明確各個檢查項目的檢查方法、方式;
4.2.3.確定各個檢查項目的檢查標準、維修標準;
4.2.4.按規定周期對設備應檢查的各個部位、項目內容;
4.2.5.安排固定人員完成以上檢查任務。
推行機械設備的計劃保養、計劃維修,保證機械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況。設備的及時保養與合理維修,是保證其良好技術狀況的基礎工作,港口企業應正確引導和監督機械使用部門處理好用、養關系,推行強制性的計劃保養及預防性計劃維修。
4.3.提高綜合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港口機械的自動化作業水平高,作業連續性又很強,實施大規模的機械化交叉作業,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況、安全運行狀況的優劣,對人員、設備安全影響極大。提高安全管理需要落實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4.3.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在人員意識、設備管理和制度上構筑三道防線;
4.3.2.加強機械設備的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是保證機械設備安全運行,提高機械完好率,降低事故頻率行之有效的手段;
4.3.3.加強全方位安全指導,實現層層有安全目標,人人有安全職責,事事有安全標準,處處有安全標志,時時有安全檢查。
4.4.健全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從制度上把控港機的管理與使用。
港口企業應該積極改進自身管理工作,使其符合iso9002等質量體系認證,從而使港口機械設備的供、用、管、養、修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管理,均有制度可依。實施機械設備的達標管理,充分挖掘機械的潛力,提高機械的裝備效能,推進港口機械設備綜合管理水平。
推行機械設備的達標管理,建立一套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標準。港口企業應根據行業特點以及機械設備的結構、用途,結合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作業環境、保養難度、關鍵的保養點等因素,制定出檢查評分標準及達標標準。
制定相關制度、程序或操作守則,對港口機械的管理應從規劃、設計、制造、購置、安裝、使用、維護、修理、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整個壽命周期進行全過程的管理。
4.5.提高港口機械設備管理水平,人是關鍵因素,對設備的技術狀況的檢查考核結果,受機械的新度系數、作業環境、突擊保養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客觀反映機械設備管理的綜合水平因此需要人、機考核相結合,提高對機械使用部門考核評價的科學性,促進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