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業災害預警管理對象與管理原理
一、采掘業災害預警管理對象
采掘業災害的發生,主要是人、物、環境三者因素不相適調而導致的,也就是說,采掘業災害主要涉及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環境的因素。所以,在采掘生產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環境因素的不良,是采掘業災害的管理對象。
1.對人的管理
人是生產過程的主體,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能力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事故,帶來災害的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是災害控制的主要方面??刂迫嗽谏a過程中的行為,使之符合生產安全的規定,是災害預警管理的重要環節。
2.對物的管理
物是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基礎,包含工具、設備、原材料等因素。工具、設備、原材料等因素的缺陷是生產過程中不安全的隱患。它的存在,對事故的發生有著極大的關聯作用。控制物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從工具、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報廢等全過程進行管理。
3.對環境的管理
環境是人、物在生產過程中共同面臨的條件因素,環境因素的不良或突變,可以引起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也可以引起工具、設備缺陷的顯現。在采掘生產過程中,環境管理主要是針對環境中的毒、塵、聲、圍巖穩定性等環境因素來進行的。
根據安全科學原理可知,事故和災害的發生是偶然的、隨機的,但也有它的必然性。人們在控制事故和災害時,只能盡量降低事故和災害的發生概率,使之發生率達到最小。
災害預警從邏輯上一般包括四個階段:明確警義、尋找警源、分析警兆與預報警度。明確警義就是明確監測預警的對象,警義就是指警的含義,一般從兩個方面考察,一是警素,即構成警情(災害)的指標是什么;二是警度,即警情的程度;尋找警源,即是尋找警情發生的根源;分析警兆,即分析警素發生異常變化導致警情發生的預兆;預報警度即預報警情發生的程度。
災害預警主要是對預警對象的監測與評價,重點在于預警指標的建立和評價方面。而預警管理的重點在于獲得的預警信息基礎上,如何采用預控的管理手段防范災害的發生以及發生后的應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