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企業管理 > 企業管理 > 管理規范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辦法(12篇范文)

      發布時間:2023-11-24 13:30:09 查看人數:39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辦法

      第1篇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辦法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 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

      提升患者用藥正確性,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

      三讀內容包括: 一查:拿起藥瓶看標簽(一看);

      二查:取藥前看標簽(二看);

      三查:放回藥柜前再看標簽(三看)。

      五對內容包括:(5r) 確認藥物的劑量正確, 核對處方確認藥物名稱正確, 給藥時正確執行患者身份的辯識 確認正確的給藥途徑、 確認正確的用藥時間 給藥原則:

      1、給藥人為已注冊且經過院內授權的護士方可執行給藥操作 2、下列人員必須在具備給藥資質的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給藥操作

      (1)實習生

      (2)助理護士

      (3)進修生 3、給藥時只能發放院內藥房提供的藥品,給藥時應嚴格執行“三讀”“五對”原則及查對藥物的有效期。

      對于標識不清、已過期的藥品嚴禁發放。

      不允許發放病人自帶藥品,除非醫生有醫囑。

      4、應用特殊藥物時,要詳細了解其藥物的性能、注意事項及仔細觀察相應指標。

      5、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必須準備好相應的監測儀器設備以便服藥后的隨時監測。

      6、應用化療藥物時,必須嚴格遵守防護原則。

      給藥途徑:

      (1)給藥護士可執行下列給藥途徑: a. 口服、腸內、腸外、舌下、吸入、皮內、粘膜 b. 注射(靜脈、肌肉、皮下)、氣管內 c. 竇腔、管腔、瘺腔

      (2)下列給藥途經護士不能執行: 心內、硬膜外、腹膜、動脈內、心房、關節腔 給藥時間:

      (1)給藥必須在醫囑規定時間內執行,除非因診斷性檢查延誤。

      (2)護士按時給藥后需在相應的時間下執行簽名。

      (3)根據病人病情需要,護士有權通報醫生及時調整給藥時間。

      (4)護士應盡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時給藥。

      操作步驟: 1.給藥前準備:

      1)手2)物品:3.)藥物:核對醫囑及給藥執行單。

      4)息核查: a.確認病人身份(核對給藥單、核對姓名、核對住院號、核對手腕帶、核對床頭卡) b.體重(對于有需要時) b.查看有無藥物過敏記錄以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

      c.確保用藥“五對”。

      5)做好解釋:協作患者取恰當體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給藥步驟:

      (1)給藥護士需熟悉藥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給藥措施,并準確及時告知病人;

      詢問過敏史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給藥過程中注意無菌原則

      (2)核對藥物:核對醫囑及給藥執行單。

      (3)信息核查: a.確認病人身份(核對給藥單、核對姓名、核對住院號、核對手腕帶、核對床頭卡),詢問患者姓名并進行核對無誤 b.體重(對于有需要時) c.查看有無藥物過敏記錄以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

      d.確保用藥“五對”原則。

      (4)做好解釋:協作患者舒適體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規范要求給藥用藥評估:

      (1)給藥錯誤 a.當發現給藥錯誤時,應及時報告主管醫生、護士長、護理部,并填寫不良事件報告表。

      b.當發現靜脈給藥錯誤時,立即將輸液瓶及執行單封存,待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委員會處理。

      c.懷疑有藥物副作用或藥物過敏反應時,立即上報主管醫生、護士長、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委員會,藥房備檢,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藥物反應癥狀,在病歷中所有過敏信息記錄欄上填寫過敏藥物名稱。

      注意事項:

      (1)在每次給藥的操作中,至少要進行3次核對,詢問過敏史

      (2)處方上未明確書寫藥品劑量時,必須向醫生確認,不易辨認的有疑問的必須與醫生核對后用藥。

      (3)護士給藥時應高度專注,其它工作人員不得擅自打攪給藥者(特殊情況例外)。

      (4).口服藥:

      ①發藥時能做到發藥到手、服藥到口、服后再走。

      ②一定要做到前一個患者服藥后,再按順序發下一個患者的藥;

      ③患者不在病室應將藥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

      一旦患者回來應及時發藥。

      ④若患者拒絕服藥,應了解原因,并及時向主管醫生反應。

      ⑤若患者提出疑問時,應重新核對。

      增加或停用某藥物,應及時告訴患者。

      ⑥危重患者、小兒、老人應喂服。

      ⑦發藥后,隨時觀察服藥效果及不良反應,及時和醫生聯系,酌情處理。

      患者自行進行某些服藥的管理時,護士必須對患者的服用情況進行確認 ⑧如果一次服用的藥物過多,事先與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幾粒及不違反服藥原則的前提下,商定服藥的順序。

      ⑨需要護士幫助服藥時,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將患者的口腔濕潤,將藥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內含服藥將藥物放在臼齒和臉頰之間,使用唾液將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較快,給藥后必須嚴密觀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將含服藥吞服,將導致藥效延遲失去使用意義。

      (6)通便用的栓劑,使用前先做直腸指檢,確認有無大便淤積在直腸內,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劑外,直腸給藥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膚給藥必須首先注意皮膚的清潔度。

      (8)一定注意不要讓針頭扎了自己的手指,給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備查對。

      (9)牢記靜脈注射iv、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皮內注射id

      (10)皮下注射確保針頭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膚,并注意避開血管和神經,詢問患者有無劇痛、麻木,注射后給與局部按摩促進吸收,但是胰島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時間的改變。

      (11)肌肉注射必須確保注入肌肉組織,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

      (12)皮內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準備

      (13)靜脈注射的核對工作絕對不可忽視絲毫,必須完全確認針頭在血管內,確保藥物不外滲,按照醫囑和藥物種類、患者病情等確定注射速度,靜脈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輸液前必須注射液體有無渾濁沉淀,輸液途中加入藥物必須注意藥物的稀釋濃度(尤其是鉀等),并注意搖勻,在必要時才使用延長管和三通,以減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險。

      必須保證輸液管中無氣泡混入,確認針頭在血管內,輸液中經常檢查輸液速度是否準確。

      第2篇 護理安全管理質控小組人員名單及工作職責范本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1) 按照護理安全質量檢查標準,督促指導全院護理安全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適時提出修改建議。

      (2)檢查項目包括:護士執業、患者安全十大目標內容。

      (3)及時發現護理安全工作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安全隱患,并針對護理安全的相關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并落實整改措施。

      (4)協調處理護理制度建設方面的有關工作。

      (5)定期組織護理缺陷分析,提出改進建議。

      (6)定期修訂各項護理應急預案并檢查落實情況。

      (6)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或隱患及時向科室進行反饋并提出改進措施。

      (7)檢查方法:一季度綜合檢查1次,實地查看、詢問護士、查看科室檢查督導資料。

      (8)每季度按時完成護理部要求的檢查次數與督導任務,并于每季度檢查后次月5日內將檢查結果以ppt的方式報護理部并在質控會議上進行反饋。

      十大安全目標:

      1、正確識別身份

      2、強化手術安全

      3、確保用藥安全

      4、減少醫院相關感染

      5、落實臨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6、加強醫務人員的有效溝通

      7、防范與減少意外傷害

      8、鼓勵患者參與患者安全

      9、主動報告患者安全事件

      10、加強醫學裝備及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第3篇 護理安全管理組織職責范本

      一、目的:為了進一步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落實各級護理人員職責和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加強護理安全前饋管理,及時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并制定落實整改措施。

      二、目標1.建立護理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2.加強護理安全制度的建設。 3.及時發現及糾正護理安全隱患4.杜絕嚴重差錯事故的發生,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護理安全小組架構

      護理安 全小 組

      科護理安全 小 組 (3~4名)

      病區護理安 全 員 (至少1名)

      四、護理安全小組主要職能 1.制定臨床護理安全考核標準。 2.制定質控計劃及考核內容3.督促指導所在科室護理安全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適時提出修改建議。 4.及時發現本科室護理安全工作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安全隱患,并針對護理安全的相關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并落實整改措施。 5.協調處理護理制度建設方面的有關工作。 6.定期組織護理缺陷分析,提出改進建議。 7.定期修訂各項護理應急預案并檢查落實情況。

      五、工作程序1.凡護理部下發的護理安全相關的規章制度,由科護長及區護長逐層宣傳及落實,護理安全小組協助做好落實工作及落實情況的反饋。2.凡需要責任追究的事項(護理質量及服務缺陷.意外事故等)由所在科室區、科護長、護理部及相關安全小組成員負責調查核實并提出處理及整改意見, 護理質量管理與 持續改進委員會。 再由護理部病管組及護理部主任會議討論決定。3. 安全小組成員根據工作職能開展工作,針對臨床護理安全工作實際所收集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由區—科—護理部逐級提出和匯總討論,最后交由護理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委員會和護理部主任會議討論決定。

      六、工作要求1.安全小組成員隨時發現及收集有關護理安全制度及護理工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及時提出相關整改措施。2.安全小組成員每月按《護理安全隱患檢查內容》對所管轄病區進行檢查,以發現病區安全隱患,并與相關護理管理人員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進行追蹤落實。3.每半年逐級組織安全小組成員進行有關安全工作和研討和提出護理安全工作的改進措施。 4.每月對護理缺陷進行討論分析、定性并提出整改意見。

      第4篇 護理安全管理監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作,結合各科室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專人負責,定期組織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與分級護理制度,按時巡視病房,認真觀察病情變化。

      4.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5.對危重、昏迷、癱瘓患者及小兒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防止褥瘡。

      6.劇毒、麻、貴重藥品專人保管,加鎖,賬物相符。

      7.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8.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9.做好安全防盜及消防工作,定期檢查消防器材,保持備用狀態。

      10.對科室水、電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11.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無用。

      (二)監控措施

      1.氧氣管理

      ①用氧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②告知患者及家屬勿在室內抽煙,氧氣管道周圍禁煙火和易燃品。

      ③定期檢查氧氣接口,發現漏氣及時維修。

      ④吸氧設施有“四防”標志(防熱、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帶,氧氣筒的氧氣不可用盡。

      2.對危重患者及小兒防止發生意外措施

      ①防墜床小兒要使用有床檔的小兒床;昏迷及煩躁者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加床檔。

      ②防燙傷需要熱敷的患者,護士要及時巡視,嚴格交接班;給嬰幼兒、老人、昏迷、肢體癱瘓麻痹患者用熱水袋時,溫度在50℃以內,熱水袋不可直接接觸病員的皮膚。

      (三) 制度落實

      1.執行分級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術后及長期臥床初起活動者,有人扶持,動作要輕慢,以防因體位變化,引起虛脫。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三查八對”,按時巡視病房,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對急危重癥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①昏迷患者專人護理,床旁備好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紗布、吸痰器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瘡的發生。

      ③煩躁患者給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度,觀察肢體血運、溫度、顏色等變化。

      ④嚴格執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討論處理并上報。

      消防措施:對全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掌握滅火器的操作規程,滅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鑰匙定位放置。

      第5篇 安全護理管理細則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安全護理的管理細則,僅供大家參考和閱讀。

      一、護理過失分級

      按護理過失對患者影響程度分級

      分級

      影響程度

      a級

      過失是發生了,可并未給患者實施

      1級

      過失是發生了,可患者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2級

      有可能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需嚴密觀察

      3級

      必須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血液檢查等),不過未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4級

      增加了不必要的治療和處置,由此導致患者住院日數增加

      二、臨床常見的護理過失

      1.醫囑處理過失

      包括醫囑處理不及時;醫囑轉抄錯;醫囑簽字后未執行等。

      2.口服藥發放過失

      包括口服藥錯發、漏發、早發或遲發;發藥后對病人交待、解釋不詳,致多服、漏服、錯服、誤服。

      3.注射、輸液過失

      包括錯注、錯輸、漏注、漏輸;注射輸液中藥名、劑量、濃度、方法、時間發生錯誤;用藥速度快慢調節發生錯誤;漏作藥敏試驗者或未及時觀察結果,又重作者;使用過期、變質、混濁、有雜質的藥品。

      4.護理處置過失

      手術、檢查病人應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術和檢查時間者;各種檢查、手術漏做皮膚準備或備皮時劃破多處皮膚,影響手術及檢查者;搶救時執行醫囑不及時或延誤供應搶救物資、藥品影響治療搶救者;手術室護士誤點紗布、器械遺留在體腔或傷口內者,手術器械、敷料等準備不全、延誤時間者;供應室發錯器械包或包內遺漏主要器械影響檢查治療者。

      5.護理觀察、記錄過失

      包括觀察病情不細致,病情變化發現不及時,延誤病情者;交接班不認真,不能按要求巡視觀察或不堅守崗位,工作發生失誤;發現問題,報告不及時或主觀臆斷,擅自盲目處理者;監測數據不準確、不真實、弄虛作假者;護理觀察項目遺漏,發生漏測、漏看、漏做者;護理記錄不及時,計算發生誤差,漏記、錯寫、誤寫者;護理記錄與實際不相符合。

      6.消毒隔離過失

      包括無菌技術操作管理不善而發生感染者;消毒液濃度配制不準確發生感染者;器械清洗滅菌不徹底,培養有細菌生長;供應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藥品;一次性用品處理不當發生意外者;院內感染監測項目未達標準者。

      7.輸血及血標本采集過失

      包括輸錯血液者;漏采、漏送血標本;血標本注錯試管或在輸液、輸血的針頭處采集血標本,影響化驗結果者。

      8.護理并發癥

      因不遵守護理操作常規而發生褥瘡、燙傷者;昏迷、躁動病人或無陪伴的小兒墜床,造成不良后果者;因預防措施不到位而致病人跌倒者。

      三、醫療護理過失登記報告制度

      1、各科室建立護理事故、過失、糾紛登記本,由本人及時提交過失發生的經過、原因分析和經驗教訓,由護士長登記發生事故、過失的經過、原因、后果并及時組織討論與總結。

      2、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發生或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報告醫生、護士長,護士長立即報告科主任、護理部,護理部立即報告分管院長、醫務科。

      3、發生或者發現護理過失事故,應當積極采取搶救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的擴大。

      4、發生醫療事故時,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病歷資料。病歷資料不得擅自涂改或銷毀。

      5、疑是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的,由醫患雙方(白天:藥劑科、當事人、護士長,晚上醫院總值班、護士長、當事人)共同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和啟封,封存的實物由醫院保管;需要檢驗,應由雙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雙方無法共同指定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

      6、發生護理過失事故后,護士長組織全科護理人員討論,提高認識,吸取教訓,改進工作,確定過失事故的性質,分析過失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出處理意見。責任者在3天內向護理部提交有關事件的書面經過和檢查,在規定時間內上交過失事故報表和護理過失整改報告。

      7、發生過失的科室和個人,如不按規定報告,有意隱瞞,事后發現或他人舉報,按情節輕重給予處分。

      8、護理部(護士長)定期組織護士長(護士)分析護理過失與不安全隱患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9、科室發生一般過失和缺點3天內進行討論、整改并記錄。發生嚴重過失和事故的24小時內進行討論、整改并由記錄。

      四、常見護理過失防范制度

      (一)青霉素皮試陽性病人需做到以下幾點:

      1.立即通知醫生停用青霉素醫囑,撤去青霉素藥卡。

      2.當天臨時醫囑寫明青霉素皮試(+)。

      3.在病人一覽表診斷牌左上角用紅筆注明青霉素(+)。

      4.告訴病人本人或病人家屬青霉素陽性。

      5.床尾掛“青霉素(+)”標記。

      6.體溫單前夾入“青霉素(+)”紅紙。

      7.將皮試結果陽性記錄在護理

      記錄中,并進行書面交班。

      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處理原則:

      1.立即停藥,報告醫生。使病人平臥,就地搶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ml,小兒劑量酌減,癥狀如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藥物0.5ml。

      3.給氧氣吸入,呼吸抑制時,肌注可拉明、洛貝林等呼吸*,如出現呼吸停止,立即行人工呼吸,有條件者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

      4.應用抗組胺類藥物,根據醫囑靜推地塞米松5mg,或用氫化考的松200-400美國加入5%-10gs溶液200-300ml靜滴。

      5.靜滴10%葡萄糖液或平衡溶液擴充血容量,如血壓不回升,按醫囑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

      6.注意保暖,病情穩定前勿隨意搬動病人。

      7.加強病情觀察,觀察意識、生命體征、尿量等,并做好病情記錄。

      (二)預防輸錯血

      1、提血前核對醫囑和病歷,提血時與血庫共同做好“三查八對”,“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量和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即對床號、姓名、住院號、血型、血袋號、血品種、血量及交叉配血試驗結果。

      2、輸血時落實輸血查對制度,并在交叉配血試驗單上雙簽名,如遇特殊情況未能按時輸血,應及時與血庫聯系,不得將血放于病區普通冰箱內。血液從血庫提出后應盡早輸入,不超過2小時。

      3、如用庫血,必須認真檢查庫血質量。輸入血液內不得隨意加入其它藥品,以防血液變質。凡輸入兩名以上獻血員之血液時,兩者之間應輸入少量生理鹽水。

      4、開始輸血時,應觀察2-3分鐘再離開病人,在輸血全過程中必須嚴密觀察輸血反應,如發生嚴重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以供檢查分析原因。

      5、輸血完畢,保留血袋12小時,并將血袋送回血庫,以便必要時檢查。

      6、執行輸血醫囑,須由執行者本人打鉤,簽名、簽時間,他人不得代簽。

      (三)預防輸入含霉菌液體和輸液反應的發生

      1、靜脈輸液必須嚴格把“三關”:

      準備藥液前:護士必須按常規仔細檢查藥品,做到瓶蓋無松動,瓶子無裂縫,液體無混濁、異物、沉淀并在有效期內。

      配制液體時: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認真檢查注射器、輸液器包裝與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液體加入藥物后,必須立即標明床號、姓名、藥名、劑量。

      輸液前后:查對藥物質量(有無混濁、變色、沉淀等)

      2、靜脈輸液做到現配現用,從加藥至輸液不得超過30分鐘。輸液過程中,每小時巡視一次,觀察有無輸液反應及局部有無液體外滲等情況。

      3、一旦發生輸液反應,立即更換液體與輸液導管,安慰病人,報告醫生,按輸液反應處理及報告程序執行。

      (四)預防注射、服藥過失

      1、錄入電腦的治療、服藥醫囑,必須由專人負責,經二人核對后生效。

      2、進行各種治療均需攜帶治療本,任何治療必須經第二人核對后方可執行。口服給藥時必須帶水壺,發藥到口。

      3、各班需為下一班針藥做好準備,以便核對。

      4、注射發藥必須準確識別病人姓名,讓病人自己說出姓名,護士進行核對。

      5、凡特殊治療、檢查、抽血和服藥必須專門交班。

      6、實習護士必須在帶教老師的嚴格帶教下工作。不得自行操作。

      7、對醫囑的內容要徹底理解,以防止過失發生。

      (五)預防燙傷

      1、凡昏迷、截癱、麻醉后24小時內的病人,以及一切有皮膚感覺功能障礙的病人,禁止使用熱水袋。

      2、老年、小兒、重危病人應慎用熱水袋。

      3、凡使用熱水袋應做到:

      (1)重危、小兒、老年病人水溫不超過50℃,一般病人不超過70℃。

      (2)使用前應仔細檢查有無漏水現象。

      (3)熱水袋不能直接接觸皮膚,需用布套包裹,新生兒放于包被外。

      (4)使用熱水袋時,每半小時巡視一次。

      4、嚴禁使用輸液空瓶作熱敷保暖。

      (六)預防墜床

      1、凡昏迷、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及無陪伴的五歲以下小兒,必須使用床欄或約束帶加以保護。

      2、病人外出、檢查、轉科及手術病人用平車轉運過程中,應用護欄保護,搬運時將車輪鎖住,以免移動發生墜床。

      第6篇 護理安全管理質控小組人員名單及工作職責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1) 按照護理安全質量檢查標準,督促指導全院護理安全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適時提出修改建議。

      (2)檢查項目包括:護士執業、患者安全十大目標內容。

      (3)及時發現護理安全工作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安全隱患,并針對護理安全的相關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并落實整改措施。

      (4)協調處理護理制度建設方面的有關工作。

      (5)定期組織護理缺陷分析,提出改進建議。

      (6)定期修訂各項護理應急預案并檢查落實情況。

      (6)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或隱患及時向科室進行反饋并提出改進措施。

      (7)檢查方法:一季度綜合檢查1次,實地查看、詢問護士、查看科室檢查督導資料。

      (8)每季度按時完成護理部要求的檢查次數與督導任務,并于每季度檢查后次月5日內將檢查結果以ppt的方式報護理部并在質控會議上進行反饋。

      十大安全目標:

      1、正確識別身份

      2、強化手術安全

      3、確保用藥安全

      4、減少醫院相關感染

      5、落實臨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6、加強醫務人員的有效溝通

      7、防范與減少意外傷害

      8、鼓勵患者參與患者安全

      9、主動報告患者安全事件

      10、加強醫學裝備及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第7篇 護理安全管理組織職責

      一、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落實各級護理人員職責和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加強護理安全前饋管理,及時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并制定落實整改措施。

      二、目標 1.建立護理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2.加強護理安全制度的建設。 3.及時發現及糾正護理安全隱患 4.杜絕嚴重差錯事故的發生,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護理安全小組架構

      護理安 全小 組

      科護理安全 小 組 (3~4名)

      病區護理 安 全 員 (至少1名)

      四、護理安全小組主要職能 1.制定臨床護理安全考核標準。 2.制定質控計劃及考核內容 3.督促指導所在科室護理安全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適時提出修改建議。 4.及時發現本科室護理安全工作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安全隱患,并針對護理安全的相關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并落實整改措施。 5.協調處理護理制度建設方面的有關工作。 6.定期組織護理缺陷分析,提出改進建議。 7.定期修訂各項護理應急預案并檢查落實情況。

      五、工作程序 1.凡護理部下發的護理安全相關的規章制度,由科護長及區護長逐層宣傳及落實,護理安全小組協助做好落實工作及落實情況的反饋。 2.凡需要責任追究的事項(護理質量及服務缺陷.意外事故等)由所在科室區、科護長、護理部及相關安全小組成員負責調查核實并提出處理及整改意見, 護理質量管理與 持續改進委員會。 再由護理部病管組及護理部主任會議討論決定。 3. 安全小組成員根據工作職能開展工作,針對臨床護理安全工作實際所收集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由區—科—護理部逐級提出和匯總討論,最后交由護理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委員會和護理部主任會議討論決定。

      六、工作要求 1.安全小組成員隨時發現及收集有關護理安全制度及護理工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及時提出相關整改措施。 2.安全小組成員每月按《護理安全隱患檢查內容》對所管轄病區進行檢查,以發現病區安全隱患,并與相關護理管理人員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進行追蹤落實。 3.每半年逐級組織安全小組成員進行有關安全工作和研討和提出護理安全工作的改進措施。 4.每月對護理缺陷進行討論分析、定性并提出整改意見。

      第8篇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

      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用藥正確性,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

      三讀內容包括:

      一查:拿起藥瓶看標簽(一看);

      二查:取藥前看標簽(二看);

      三查:放回藥柜前再看標簽(三看)。

      五對內容包括:(5r)

      確認藥物的劑量正確,

      核對處方確認藥物名稱正確,

      給藥時正確執行患者身份的辯識

      確認正確的給藥途徑、

      確認正確的用藥時間

      給藥原則:

      1、給藥人為已注冊且經過院內授權的護士方可執行給藥操作

      2、下列人員必須在具備給藥資質的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給藥操作(1)實習生(2)助理護士(3)進修生

      3、給藥時只能發放院內藥房提供的藥品,給藥時應嚴格執行“三讀”“五對”原則及查對藥物的有效期。對于標識不清、已過期的藥品嚴禁發放。不允許發放病人自帶藥品,除非醫生有醫囑。

      4、應用特殊藥物時,要詳細了解其藥物的性能、注意事項及仔細觀察相應指標。

      5、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必須準備好相應的監測儀器設備以便服藥后的隨時監測。

      6、應用化療藥物時,必須嚴格遵守防護原則。

      給藥途徑:

      (1)給藥護士可執行下列給藥途徑:

      a. 口服、腸內、腸外、舌下、吸入、皮內、粘膜

      b. 注射(靜脈、肌肉、皮下)、氣管內

      c. 竇腔、管腔、瘺腔

      (2)下列給藥途經護士不能執行:

      心內、硬膜外、腹膜、動脈內、心房、關節腔

      給藥時間:

      (1)給藥必須在醫囑規定時間內執行,除非因診斷性檢查延誤。

      (2)護士按時給藥后需在相應的時間下執行簽名。

      (3)根據病人病情需要,護士有權通報醫生及時調整給藥時間。(4)護士應盡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時給藥。

      操作步驟:

      1.給藥前準備:

      1)手

      2)物品:

      3)藥物:核對醫囑及給藥執行單。

      4)息核查:

      a.確認病人身份(核對給藥單、核對姓名、核對住院號、核對手腕帶、核對床頭卡)

      b.體重(對于有需要時)

      b.查看有無藥物過敏記錄以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

      c.確保用藥“五對”。

      5)做好解釋:協作患者取恰當體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給藥步驟:

      (1)給藥護士需熟悉藥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給藥措施,并準確及時告知病人;詢問過敏史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給藥過程中注意無菌原則

      (2)核對藥物:核對醫囑及給藥執行單。

      (3)信息核查:

      a.確認病人身份(核對給藥單、核對姓名、核對住院號、核對手腕帶、核對床頭卡),詢問患者姓名并進行核對無誤

      b.體重(對于有需要時)

      c.查看有無藥物過敏記錄以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

      d.確保用藥“五對”原則。

      (4)做好解釋:協作患者舒適體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規范要求給藥

      第9篇 護理重點環節安全管理措施

      一、護士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執行醫囑時醫囑執行制度及口頭醫囑執行制度,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制度。

      二、凡有疑問的醫囑或藥品必須查對清后方可執行或使用,原則上不執行口頭醫囑,特殊情況下必須執行口頭醫囑時,護士必須復述一遍醫囑,醫生認為無誤后方可執行,并保留安瓿備查。

      三、各科急救器材要齊全,定位功能完好,急救藥品定數、定位、專人保管,隨用隨補。每周清點不少于兩次。

      四、清點藥品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五、毒、麻、限、劇、高危藥品專人管理,分別編號、定位存放,每日檢查,保證隨時應用。

      六、配制液體、更換液體、發藥均執行簽字制度。

      七、護理人員必須熟記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性能,過敏試驗的方法,應用時的注意事項及青霉素過敏的搶救措施,做青霉素皮試的同時要備鹽酸腎上腺素1支,以備急救。

      八、新分配和調入的護士需由高年資的護師、主管護師帶教一個月以上,視其工作能力及時對病區情況和崗位職責基本熟悉后方可單獨值班。

      九、護士進行輸液治療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按照輸液程序進行。定時巡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并保存全套輸液物品以備送檢。

      十、各科建立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管理制度和護理不良事件討論制度,對新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應定期討論,總結教訓,改進工作,對影響護理質量的各種隱患進行排查,及時杜絕事故苗頭。

      十一、發生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后在做好搶救工作的同時,及時上報醫務科、護理部。

      十二、對高熱、譫妄、昏迷、躁動及危重病員,嚴格執行《墜床與跌倒防范制度》,防止意識不清而發生墜床、撞傷、抓傷等意外而加重病情,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應用床檔和約束帶確保病人安全。

      十三、各種安全標識清楚、明晰。

      十四、貴重儀器專人管理。經常保持儀器清潔、干燥、性能完好。

      十五、水、火、電、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安全規定的各種

      隱患及時排除,杜絕火災事故苗頭。

      楚雄市中醫醫院護理部

      2023年10月

      第10篇 護理安全管理監控措施范本

      一、氧氣管理

      1、用氧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程序。

      2、告知病人及家屬勿在病室內吸煙,氧氣裝置周圍禁煙火和易燃品。

      3、定期檢查氧氣接口,發現漏氣及時維修。

      4、備用氧氣瓶、氧氣袋妥善定位放置,隨時處于備用狀態。

      二、危重病人防止發生意外措施

      1、防墜床昏迷及煩躁病人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加床檔。

      2、防燙傷需要熱療的病人,護士要及時巡視,嚴格交接班;給老人、昏迷、肢體癱瘓麻痹病人用熱水袋時,溫度在500c以內,熱水袋不可直接接觸病人的皮膚。

      三、制度落實

      1、執行分級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術后及長期臥床初起活動病人,有人扶持,動作要輕慢,以防因體位變化,引起虛脫。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三查七對”,按時巡視病房,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對危重癥病人,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1)昏迷病人床旁備好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紗布、吸痰器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2)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瘡的發生。

      (3)煩躁病人給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度,觀察肢體血運、溫度、顏色等變化。

      (4)嚴格執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討論處理并上報。

      4、消防措施:對全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掌握滅火器的操作規程,滅火裝置及報警系統保持性能良好。

      第11篇 護理安全管理與監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作,結合各科室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專人負責,定期組織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與分級護理制度,按時巡視病房,認真觀察病情變化。

      4.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5.對危重、昏迷、癱瘓患者及小兒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防止褥瘡。

      6.劇毒、麻、貴重藥品專人保管,加鎖,賬物相符。

      7.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8.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9.做好安全防盜及消防工作,定期檢查消防器材,保持備用狀態。

      10.對科室水、電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11.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無用。

      (二)監控措施

      1.氧氣管理

      ①用氧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②告知患者及家屬勿在室內抽煙,氧氣管道周圍禁煙火和易燃品。

      ③定期檢查氧氣接口,發現漏氣及時維修。

      ④吸氧設施有“四防”標志(防熱、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帶,氧氣筒的氧氣不可用盡。

      2.對危重患者及小兒防止發生意外措施

      ①防墜床 小兒要使用有床檔的小兒床;昏迷及煩躁者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加床檔。

      ②防燙傷 需要熱敷的患者,護士要及時巡視,嚴格交接班;給嬰幼兒、老人、昏迷、肢體癱瘓麻痹患者用熱水袋時,溫度在50℃以內,熱水袋不可直接接觸病員的皮膚。

      (三) 制度落實

      1.執行分級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術后及長期臥床初起活動者,有人扶持,動作要輕慢,以防因體位變化,引起虛脫。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三查八對”,按時巡視病房,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對急危重癥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①昏迷患者專人護理,床旁備好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紗布、吸痰器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瘡的發生。

      ③煩躁患者給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度,觀察肢體血運、溫度、顏色等變化。

      ④嚴格執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討論處理并上報。

      消防措施:對全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掌握滅火器的操作規程,滅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鑰匙定位放置。

      第12篇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辦法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

      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用藥正確性,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

      三讀內容包括:

      一查:拿起藥瓶看標簽(一看);

      二查:取藥前看標簽(二看);

      三查:放回藥柜前再看標簽(三看)。

      五對內容包括:(5r)

      確認藥物的劑量正確,

      核對處方確認藥物名稱正確,

      給藥時正確執行患者身份的辯識

      確認正確的給藥途徑、

      確認正確的用藥時間

      給藥原則:

      1、給藥人為已注冊且經過院內授權的護士方可執行給藥操作

      2、下列人員必須在具備給藥資質的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給藥操作(1)實習生(2)助理護士(3)進修生

      3、給藥時只能發放院內藥房提供的藥品,給藥時應嚴格執行“三讀”“五對”原則及查對藥物的有效期。對于標識不清、已過期的藥品嚴禁發放。不允許發放病人自帶藥品,除非醫生有醫囑。

      4、應用特殊藥物時,要詳細了解其藥物的性能、注意事項及仔細觀察相應指標。

      5、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必須準備好相應的監測儀器設備以便服藥后的隨時監測。

      6、應用化療藥物時,必須嚴格遵守防護原則。

      給藥途徑:

      (1)給藥護士可執行下列給藥途徑:

      a. 口服、腸內、腸外、舌下、吸入、皮內、粘膜

      b. 注射(靜脈、肌肉、皮下)、氣管內

      c. 竇腔、管腔、瘺腔

      (2)下列給藥途經護士不能執行:

      心內、硬膜外、腹膜、動脈內、心房、關節腔

      給藥時間:

      (1)給藥必須在醫囑規定時間內執行,除非因診斷性檢查延誤。

      (2)護士按時給藥后需在相應的時間下執行簽名。

      (3)根據病人病情需要,護士有權通報醫生及時調整給藥時間。(4)護士應盡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時給藥。

      操作步驟:

      1.給藥前準備:

      1)手

      2)物品:

      3)藥物:核對醫囑及給藥執行單。

      4)息核查:

      a.確認病人身份(核對給藥單、核對姓名、核對住院號、核對手腕帶、核對床頭卡)

      b.體重(對于有需要時)

      b.查看有無藥物過敏記錄以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

      c.確保用藥“五對”。

      5)做好解釋:協作患者取恰當體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給藥步驟:

      (1)給藥護士需熟悉藥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給藥措施,并準確及時告知病人;詢問過敏史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給藥過程中注意無菌原則

      (2)核對藥物:核對醫囑及給藥執行單。

      (3)信息核查:

      a.確認病人身份(核對給藥單、核對姓名、核對住院號、核對手腕帶、核對床頭卡),詢問患者姓名并進行核對無誤

      b.體重(對于有需要時)

      c.查看有無藥物過敏記錄以了解可能發生藥物反應的潛在危險因素。

      d.確保用藥“五對”原則。

      (4)做好解釋:協作患者舒適體位,向患者或家屬解釋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規范要求給藥

      用藥評估:

      (1)給藥錯誤

      a.當發現給藥錯誤時,應及時報告主管醫生、護士長、護理部,并填寫不良事件報告表。

      b.當發現靜脈給藥錯誤時,立即將輸液瓶及執行單封存,待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委員會處理。

      c.懷疑有藥物副作用或藥物過敏反應時,立即上報主管醫生、護士長、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委員會,藥房備檢,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藥物反應癥狀,在病歷中所有過敏信息記錄欄上填寫過敏藥物名稱。

      注意事項:

      (1)在每次給藥的操作中,至少要進行3次核對,詢問過敏史

      (2)處方上未明確書寫藥品劑量時,必須向醫生確認,不易辨認的有疑問的必須與醫生核對后用藥。

      (3)護士給藥時應高度專注,其它工作人員不得擅自打攪給藥者(特殊情況例外)。

      (4).口服藥:

      ①發藥時能做到發藥到手、服藥到口、服后再走。

      ②一定要做到前一個患者服藥后,再按順序發下一個患者的藥;

      ③患者不在病室應將藥物取回保管,并做好交班。一旦患者回來應及時發藥。

      ④若患者拒絕服藥,應了解原因,并及時向主管醫生反應。

      ⑤若患者提出疑問時,應重新核對。增加或停用某藥物,應及時告訴患者。

      ⑥危重患者、小兒、老人應喂服。

      ⑦發藥后,隨時觀察服藥效果及不良反應,及時和醫生聯系,酌情處理。患者自行進行某些服藥的管理時,護士必須對患者的服用情況進行確認

      ⑧如果一次服用的藥物過多,事先與患者商量一次能吃幾粒及不違反服藥原則的前提下,商定服藥的順序。

      ⑨需要護士幫助服藥時,首先使用少量的水將患者的口腔濕潤,將藥物放在舌中央,用水送服。

      (5)口腔內含服藥將藥物放在臼齒和臉頰之間,使用唾液將其慢慢溶解,其作用較快,給藥后必須嚴密觀察作用和副作用,若將含服藥吞服,將導致藥效延遲失去使用意義。

      (6)通便用的栓劑,使用前先做直腸指檢,確認有無大便淤積在直腸內,除了通便使用的栓劑外,直腸給藥均在排便后使用。

      (7)皮膚給藥必須首先注意皮膚的清潔度。

      (8)一定注意不要讓針頭扎了自己的手指,給患者注射以前不要扔掉空瓶,以備查對。

      (9)牢記靜脈注射iv、皮下注射h、肌肉注射im、皮內注射id

      (10)皮下注射確保針頭以10~30度的角度刺入皮膚,并注意避開血管和神經,詢問患者有無劇痛、麻木,注射后給與局部按摩促進吸收,但是胰島素注射后禁止按摩,以防作用時間的改變。

      (11)肌肉注射必須確保注入肌肉組織,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

      (12)皮內注射后禁止揉搓,并做好抗休克的準備

      (13)靜脈注射的核對工作絕對不可忽視絲毫,必須完全確認針頭在血管內,確保藥物不外滲,按照醫囑和藥物種類、患者病情等確定注射速度,靜脈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

      (14)輸液前必須注射液體有無渾濁沉淀,輸液途中加入藥物必須注意藥物的稀釋濃度(尤其是鉀等),并注意搖勻,在必要時才使用延長管和三通,以減少感染和意外的危險。必須保證輸液管中無氣泡混入,確認針頭在血管內,輸液中經常檢查輸液速度是否準確。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辦法(12篇范文)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 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用藥正確性,…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護理信息

      •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十一篇)
      •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十一篇)67人關注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用藥 ...[更多]

      •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12篇范文)
      •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12篇范文)49人關注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用藥 ...[更多]

      •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3篇范文)
      • 護理安全管理—給藥規范(3篇范文)18人關注

        給藥法標準規范(口服、含服、粘膜、皮膚、注射給藥)目的:明確規范護理人員給藥前需執行“三讀”“五對”并向病患說明目的、原因、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升患者用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