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打開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為了加強設備打開作業的安全管理,保護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防止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特制定本辦法。
2名詞解釋
2.1作業方:指實施具體作業操作的公司基層班組或施工承包商。
2.2設備打開:指采取任何方式改變了封閉管線或設備及其附件完整性的作業。設備打開主要指兩類情況:第一類是在運管線或設備打開;第二類是裝置停車大檢修,工藝處理合格后,獨立單元首次管線或設備打開。
3設備打開作業危害識別
3.1進行設備打開作業前,針對作業內容,制定設備打開作業方案,方案中應進行危害識別,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
3.2 將安全措施填入《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內。
3.3 設備打開作業方案和《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應一起上報。
4 設備打開作業許可制
設備打開作業實行許可辦法,必須辦理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后方可作業。設備打開作業涉及高處、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等作業時,應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證。
5設備打開作業辦理程序
5.1設備打開作業由作業方提前一天制定出詳細設備打開作業方案并填寫《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經作業部門安全員審核合格后,部門負責人審批。
5.2負責審批人員,應對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進行確認后,簽發《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
6設備打開作業方案
6.1設備打開作業由作業方提出申請,并編制《設備打開作業方案》按程序報送;
6.2《設備打開作業方案》應進行作業前的危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
6.3《設備打開作業方案》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6.3.1作業操作內容(包括作業原因、打開部位及其內工作介質及理化性質);
6.3.2技術措施;
6.3.3風險識別和應急措施,注明應配備的消防設施、器材及數量;
6.3.4現場安全環保措施和監督手段。
6.3.5個人防護裝備;
6.3.6相關安全培訓或會議記錄
(1)清理計劃,應具體描述控制的閥門、排空點、盲板等的位置,必要時應提供示意圖;
(2)安全措施,包括設備打開過程前的充氮措施、個人防護裝備和必要的消防器材等;
(3)描述設備打開影響的區域,并控制人員進入;
6.3.7其他相關資料。
7設備打開作業安全措施和要求
7.1設備打開采取下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7.1.1解開法蘭。
7.1.2從法蘭上去掉一個或多個螺栓。
7.1.3打開閥蓋或拆除閥門。
7.1.4調換8字盲板。
7.1.5打開管線連接件。
7.1.6去掉盲板、盲法蘭、堵頭和管帽。
7.1.7斷開儀表、潤滑、控制系統管線,如引壓管、潤滑油管等。
7.1.8斷開加料和卸料臨時管線(包括任何連接方式的軟管)。
7.1.9用機械方法或其他方法穿透管線。
7.1.10開啟檢查孔。
7.1.11微小調整(如更換閥門填料)。
7.1.12其他。
7.2設備打開作業前要求
7.2.1作業前所有相關人員應了解、熟悉作業方案,確保所有相關人員掌握相應的hse要求,必要時進行專項培訓。
7.2.2清理
7.2.2.1需要打開的管線或設備必須與系統隔離,其中的物料應采用排盡、沖洗、置換、吹掃等方法除盡。清理合格應符合以下要求:
(1)系統溫度介于-10℃~60℃之間;
(2)已達到大氣壓力;
(3)與氣體、蒸汽、霧沫、粉塵的毒性、腐蝕性、易燃性有關的風險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7.2.2.2管線(設備)打開前不能完全確認已無危險,應在管線(設備)打開之前做好以下準備:
(1)確認管線(設備)清理合格。
(2)如果不能確保管線(設備)清理合格,如殘存壓力或介質在死角截留、未隔離所有壓力或介質的來源、未在低點排污和高點排空等,應停止工作,重新制定工作計劃,明確控制措施,消除或控制風險。
7.2.3隔離
7.2.3.1隔離應滿足以下要求:
(1)生產單位提供顯示閥門開關狀態、盲板、盲法蘭位置的圖表,如上鎖點清單、盲板圖、現場示意圖、工藝流程圖和儀表控制圖等;
(2)所有盲板、盲法蘭應掛牌;
(3)隔離系統內的所有閥門必須保持開啟,并對管線進行清理,防止管線(設備)內留存介質;
7.2.3.2隔離方法的選擇取決于隔離物料的危險性、管線系統的結構、管線打開的頻率、因隔離(如吹掃、清洗等)產生可能泄漏的風險;
7.2.3.3如果雙重隔離不可行而采用單截止閥進行隔離時,應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并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7.2.3.4應考慮使用手動閥門進行隔離,手動閥門可以是閘閥、旋塞閥或球閥。控制閥不能單獨作為物料隔離裝置;
7.2.3.5應對所有隔離點進行有效隔斷,并進行標識。
7.3 打開設備要求:
7.3.1明確管線(設備)打開位置。
7.3.2在受管線(設備)打開影響的區域內設置警戒線,控制人員進入。
7.3.3管線(設備)打開過程中發現現場工作條件與作業方案方案不一致時,應停止作業,進行再評估,重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并有效落實后,辦理相關作業許可證。
8設備打開作業人員的安全責任
8.1持有經審批同意、有效的《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方可進行設備打開作業。
8.2在作業前充分了解作業前的要求并執行,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中的安全措施。
8.3對《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上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后,方可進行設備打開作業。
8.4對違反本辦法強令作業、安全措施不落實的,作業人員有權拒絕作業,并向上級報告。
8.5在作業中如發現情況異常等情況時,應發出信號并采取應急措施。
9設備打開作業負責人的安全責任
設備打開作業負責人由作業方現場作業指揮人擔任,其安全責任如下:
9.1設備打開作業負責人是設備打開作業的直接組織者,對安全作業負直接領導責任;
9.2認真督促監護人和作業人員等履行安全責任,檢查作業前是否已清理、隔離,各部位安全措施,確認落實后在《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上簽字;
9.3設備打開作業前,作業負責人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對安全措施進行現場交底,并督促落實。
9.4作業過程中,對現場作業人員的“三違”行為,有批評、制止或處罰權,發現不能保證施工安全或接到作業監護人異常報告時,有權停止作業。
9.5作業結束后,作業負責人應負責設備打開作業的恢復。
10設備打開作業監護人的安全責任
由作業方派出作業現場監護人。作業監護人的安全責任如下:
10.1服從作業負責人的領導,有責任守護作業人員安全;
10.2必須全面了解設備打開作業的流程;
10.3作業監護人應熟悉應急預案,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能熟練使用救護器具,并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
10.4設備打開作業前,必須對照《設備打開作業方案》逐項檢查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確認落實后在《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上簽字;
10.5堅守崗位,發現不能保證作業安全時,有權提出暫不作業;
10.6作業結束后,作業監護人要確認恢復情況。
11設備打開作業監督的安全責任
由作業部門派出作業監督人,作業監督的安全責任如下:
11.1必須全面了解設備打開作業過程,對作業安全負直接監督責任;
11.2熟悉作業方案和應急預案,能夠及時發現突發風險,具有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
11.3設備打開作業前,必須對照《設備打開作業方案》逐項檢查安全保證措施和應急預案的落實情況,檢查清理、隔離程序是否已做,確認符合后在《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上簽字并在作業過程中保管《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
11.4堅守崗位,監督作業負責人、作業監護人、作業人的作業,發現有違反《設備打開作業方案》既定程序的行為,有權暫停作業;
11.5遇作業負責人、作業監護人、作業人嚴重違章,作業管理無法保證安全等情況,作業監督人有權停止作業、收回《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并向公司安全部門報告;
11.6作業完工后,作業監督人對現場進行作業恢復復查。
12設備打開作業的其他要求
12.1作業部門副職以上干部應不定時到場監督。
12.2發生緊急情況,由到場的負責生產的最高領導監督指揮。
13附則
13.1 《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是進行設備打開作業的依據,不得涂改、轉借。如確需修改時,應經簽發人在修改內容處簽字確認。《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應妥善保管,保存期為一年。
13.2 《設備打開作業許可證》一式三份,安全保衛部、作業部門和作業方各一份。
風險分析及安全措施
序號
風險分析
安全措施
1
未按操作規程操作
作業前學習操作規程,并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2
作業過程中,燃氣外泄
作業過程中,遇有燃氣泄漏,應立即停止動火。
3
監護不當
監護人應熟悉現場環境,并檢查確認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具備相關安全知識和應急技能,并堅守現場。
4
應急設施不足或措施不當
作業現場備有滅火工具,如滅火器等。
5
涉及危險作業組合,未落實相應安全措施
若涉及其他特種作業時,應同時辦理相關許可證。
6
作業后清理現場
作業后要清理現場,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