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管道井下作業安全及管理措施
井下作業安全管理
一、下井作業人員應提前準備好安全標志,檢查施工所用的機械設備、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完好、適用,所配備的安全防護器材是否齊全。
二、施工場地堆放的施工材料、工具等物品,不得影響行人車輛的交通安全。
三、夜間作業時,應設安全標志、架設紅燈,夜間除應按日間操作規程作業外,一般情況不得進入井內作業。
四、下井作業時必須有施工負責人在場監督安全措施的落實,指定2人以上的監護人。
五、為保證施工作業人員安全,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頭戴防護帽,身扣防護帶,并系安全繩,口罩戴好后,方可下井作業,井內嚴禁吸煙。同時場地必須配備防毒面具、氧氣袋至少兩個。
六、施工作業人員進入井下作業時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違章作業,不盲目作業。施工負責人發現違章作業的,應及時制止,對違規作業的,應給予經濟處罰,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七、下井作業時,嚴禁小孩在附近玩耍,并說服行人不要圍觀。
八、下井后,工具、配件必須使用工具袋吊接,嚴禁拋扔,作業井周圍1m范圍以內不得有石塊、磚頭、工具等有可能造成打擊傷害的物體。
九、井下作業如需時間較長,應輪流下井,如井下作業人員有頭暈、腿軟、憋氣、惡心等不適感,必須立即上井休息。
十、井下作業所有電器設備必須是防爆型,包括燈、開關等。
十一、下井操作時,施工負責人和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精力集中,不得從事其他作業,堅持2分鐘向井下喊話,注意觀察,特別是井下作業人員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安全事故的作業,井上不得吸煙,嚴禁向井內拋扔物品和煙頭。
十二、作業完畢后,應及時將井蓋還原,同時清理周圍堆放的廢棄物。
十三、發生作業險情時,整救人員需配戴氧氣袋下井救人,并帶另一氧氣袋插入暈倒人鼻孔吸氧,并立即撤出危險地段,同時向施工負責人匯報,并及時與急救中心聯系,說明出事地點與具體情況。
十五、下井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神志清醒。未滿十八歲人員和有呼吸道、心血管、過敏癥或皮膚過敏癥、飲酒后不得從事該工作。
十六、遇重大自然災害,及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應盡量減少或杜絕下井作業。
井下作業管理措施 1.提高安全意識,重視安全生產 思想決定一切,由于井下作業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操作人員的疏忽或未按規定的規程進行作業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從事井下作業之前和相應的操作之前都應加強對員工的教育,提高其對危險因素的認識,加強操作的安全意識,消滅操作人員心中潛意識的僥幸心理,真正做到處處講安全,時時談安全,提高每一個員工的安全意識。只有加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井下作業中安全事故的發生。 2.完善基礎設施,抓好制度建設 在井下作業中首先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安全系數高的設備,消除環境隱患,建立安全的作業環境,給員工配備安全的勞保物品等,從實處重視石油產業的安全生產。使井下作業的硬件設備達到國家安全生產規定的標準,盡量減少因設備落后而造成的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要抓好制度建設環節。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就缺乏對生產的保護。因此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來管理生產,確保安全勢在必行。 3.規范操作程序,制定安全作業模式 在樹立了安全生產意識后,石油的井下作業還需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從而進一步貫徹安全生產的原則。嚴格要求員工執行作業現場的操作程序,提高作業現場的安全標準的執行力度。同時設置可視化的警示標識,建立可視化安全模式在石油井下作業中可能存在危險的地段盡可能做的使用多種形式的可視化的警示標志或提示牌,從而實現時刻引起井下作業人員對高危害因素的警醒和重視,這也是在無形給予井下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告示和教育。在設立可視化標志的時候要做到醒目而及時,擺放在合適的地段從而真正能引起作業人員的重視。 4.實施安全目標管理方案 井下作業人員既是井下作業的操作者、執行者,也是利益獲得者。因此必須辯證的看待作業人員在井下作業中的作用。在制定相關政策、方針、制度要求井下作業人員嚴格遵守相關制度的同時,也有必要實行安全目標管理,對井下作業安全無事故的個人、集體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這必然充分啟發、激勵、調動全體員工在井下作業中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和創造力,有效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井下作業hse體系 hse管理體系是圍繞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的全面的安全管理體系,是國際石油天然氣工業通行的管理體系。該體系是集合了世界上同行的管理經驗,也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行業準則,它體現了當今石油天然氣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減少安全事故,提高經濟效益的環境下的規范運作,其主要特點是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管理標準體系。我們首先要充分理解該體系的內涵,真正做到把健康、安全與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這樣才能在具體實施中才能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把井下作業的危險因素及早排除,保證安全生產。 6.制定井下作業事故調查、應急預案 雖然我們采取各種措施從源頭杜絕、從操作中監督,既要求作業員工遵守安全操作制度,又要求監督者認真完成監督義務,但從實際操作中看,井下作業事故的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需要我們企業管理人員未雨綢繆,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事故管理規范化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事故發生時,將積極實行彌補措施,搶救傷員,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將事故局部化,同時能從事故的調查研究、統計報告和數據分析中掌握事故的發生情況、原因和規律,針對井下作業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的采取避免事故的措施,不至于導致相同事故重復發生。
第2篇 管道井下作業安全管理措施
井下作業安全管理
一、下井作業人員應提前準備好安全標志,檢查施工所用的機械設備、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完好、適用,所配備的安全防護器材是否齊全。
二、施工場地堆放的施工材料、工具等物品,不得影響行人車輛的交通安全。
三、夜間作業時,應設安全標志、架設紅燈,夜間除應按日間操作規程作業外,一般情況不得進入井內作業。
四、下井作業時必須有施工負責人在場監督安全措施的落實,指定2人以上的監護人。
五、為保證施工作業人員安全,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頭戴防護帽,身扣防護帶,并系安全繩,口罩戴好后,方可下井作業,井內嚴禁吸煙。同時場地必須配備防毒面具、氧氣袋至少兩個。
六、施工作業人員進入井下作業時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違章作業,不盲目作業。施工負責人發現違章作業的,應及時制止,對違規作業的,應給予經濟處罰,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七、下井作業時,嚴禁小孩在附近玩耍,并說服行人不要圍觀。
八、下井后,工具、配件必須使用工具袋吊接,嚴禁拋扔,作業井周圍1m范圍以內不得有石塊、磚頭、工具等有可能造成打擊傷害的物體。
九、井下作業如需時間較長,應輪流下井,如井下作業人員有頭暈、腿軟、憋氣、惡心等不適感,必須立即上井休息。
十、井下作業所有電器設備必須是防爆型,包括燈、開關等。
十一、下井操作時,施工負責人和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精力集中,不得從事其他作業,堅持2分鐘向井下喊話,注意觀察,特別是井下作業人員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安全事故的作業,井上不得吸煙,嚴禁向井內拋扔物品和煙頭。
十二、作業完畢后,應及時將井蓋還原,同時清理周圍堆放的廢棄物。
十三、發生作業險情時,整救人員需配戴氧氣袋下井救人,并帶另一氧氣袋插入暈倒人鼻孔吸氧,并立即撤出危險地段,同時向施工負責人匯報,并及時與急救中心聯系,說明出事地點與具體情況。
十五、下井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神志清醒。未滿十八歲人員和有呼吸道、心血管、過敏癥或皮膚過敏癥、飲酒后不得從事該工作。
十六、遇重大自然災害,及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應盡量減少或杜絕下井作業。
井下作業管理措施 1.提高安全意識,重視安全生產 思想決定一切,由于井下作業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操作人員的疏忽或未按規定的規程進行作業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從事井下作業之前和相應的操作之前都應加強對員工的教育,提高其對危險因素的認識,加強操作的安全意識,消滅操作人員心中潛意識的僥幸心理,真正做到處處講安全,時時談安全,提高每一個員工的安全意識。只有加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井下作業中安全事故的發生。 2.完善基礎設施,抓好制度建設 在井下作業中首先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安全系數高的設備,消除環境隱患,建立安全的作業環境,給員工配備安全的勞保物品等,從實處重視石油產業的安全生產。使井下作業的硬件設備達到國家安全生產規定的標準,盡量減少因設備落后而造成的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要抓好制度建設環節。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就缺乏對生產的保護。因此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來管理生產,確保安全勢在必行。 3.規范操作程序,制定安全作業模式 在樹立了安全生產意識后,石油的井下作業還需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從而進一步貫徹安全生產的原則。嚴格要求員工執行作業現場的操作程序,提高作業現場的安全標準的執行力度。同時設置可視化的警示標識,建立可視化安全模式在石油井下作業中可能存在危險的地段盡可能做的使用多種形式的可視化的警示標志或提示牌,從而實現時刻引起井下作業人員對高危害因素的警醒和重視,這也是在無形給予井下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告示和教育。在設立可視化標志的時候要做到醒目而及時,擺放在合適的地段從而真正能引起作業人員的重視。 4.實施安全目標管理方案 井下作業人員既是井下作業的操作者、執行者,也是利益獲得者。因此必須辯證的看待作業人員在井下作業中的作用。在制定相關政策、方針、制度要求井下作業人員嚴格遵守相關制度的同時,也有必要實行安全目標管理,對井下作業安全無事故的個人、集體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這必然充分啟發、激勵、調動全體員工在井下作業中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和創造力,有效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5.完善井下作業hse體系 hse管理體系是圍繞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的全面的安全管理體系,是國際石油天然氣工業通行的管理體系。該體系是集合了世界上同行的管理經驗,也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行業準則,它體現了當今石油天然氣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減少安全事故,提高經濟效益的環境下的規范運作,其主要特點是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管理標準體系。我們首先要充分理解該體系的內涵,真正做到把健康、安全與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這樣才能在具體實施中才能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把井下作業的危險因素及早排除,保證安全生產。 6.制定井下作業事故調查、應急預案 雖然我們采取各種措施從源頭杜絕、從操作中監督,既要求作業員工遵守安全操作制度,又要求監督者認真完成監督義務,但從實際操作中看,井下作業事故的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需要我們企業管理人員未雨綢繆,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事故管理規范化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事故發生時,將積極實行彌補措施,搶救傷員,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將事故局部化,同時能從事故的調查研究、統計報告和數據分析中掌握事故的發生情況、原因和規律,針對井下作業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的采取避免事故的措施,不至于導致相同事故重復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