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衛生院醫療安全管理措施
鄉村衛生院醫療安全管理措施
為進一步加強我院的醫療安全管理,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糾紛和事故的發生,今年以來,我院結合醫院管理年活動,采取四項措施,強化醫療安全管理。
一、推行醫療安全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由全體職工參加,主要通報全縣醫療糾紛和事故發生情況,分析醫療安全形勢,討論典型案例,相互交流管理經驗、吸取教訓,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管理制度,對醫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培訓。
二、嚴格手術準入。對手術及有創操作嚴格執行分級管理,分級操作。根據手術的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程度,將手術分為四級,根據醫師的執業資格、受聘技術職務及從事相應技術崗位的工作年限將手術醫師分為四級七個類別。
三、規范輸液業務。規定開展輸液業務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核定有西醫診療業務;二是至少要有一名臨床執業醫師和執業護士;三是具備輸液反應的搶救條件和能力,。
四、開展急診室創建達標活動。制定了《急診室考核驗收標準》,從院前急救、房屋、人員、急救藥品、制度、操作規程以及后勤保障等七個方面對急診室的建設進行了規范,重點對急診室的“八大件”、“八在盤”、開辟綠色通道以及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等三個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
第2篇 某衛生院醫療廢物安全管理應急處理預案
一、前言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我院的相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二、目的
確保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將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防止意外事故對人體傷害或環境污染擴大,盡最大努力減輕其危害程度。
三、預案啟動條件
凡在我院范圍內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即啟動本預案。
四、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是指:醫療廢物未按《普洱市人民醫院醫療廢物暫行管理辦法》要求處理而發生的流失、泄漏、擴散和人體傷害。
五、對策與措施
(一)、組織領導,部門配合
當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及時報告科室領導及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及時報告院黨政領導,由院黨政領導統一部署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臨床科室、醫教科、控感辦、后勤總務科、保衛科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做好各項應急處理工作。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處置效果評價,各部門應服從命令,積極配合。
(二)、報告
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時間報告醫院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辦公室及控感辦,并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方按照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要求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情況和調查處理結果。
(三)、收治暴露人員
當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擴散的醫療廢物時,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將病人收治于相關業務科室,接受科室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
(四)、各部門職責
當發生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事件按程序進行報告,并爭取時間積極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處理事故現場,控制事故擴大化。總務后勤務負責提供人力物力和醫療廢物技術支持,處理事故現場,配合事故發生科室追回流失的醫療廢物;控感辦負責提供現場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技術支持;急癥科、感染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應做好急救準備;其他部門和科室應服從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的指揮調度。
(五)、消毒隔離防護要求
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時,根據醫療廢物性質及時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空氣、物品和人員隔離,對隔離區域進行空氣、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發生人體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慮收住相關業務科室;在應急處理現場時,各類人員應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膚粘膜的保護措施。
(六)、宣傳教育
發生意外事故時,在有效范圍內進行正面的應對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穩定公眾情緒,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
六、痕跡管理
各參與意外事故處置的部門科室,應對其所履行職責和工作進行認真登記。
秦古衛生院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