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企業管理 > 企業管理 > 管理措施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管理程序(2篇范文)

      發布時間:2023-10-04 21:05:06 查看人數:99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第1篇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一、目的識別本項目運行中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危險源,評價危險源,確定和更新重大危險源,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二、范圍本項目運行中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及更新與管理。三、職責1、項目安全負責人負責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組織領導,以及重大危險源和不可承受風險的審批。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門,負責本項目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組織實施,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策劃和實施。3、安全科負責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活動的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及時項目經理部。4、負責實施本項目活動和作業范圍內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價,確定重大危險源,經本項目負責人批準后制定控制計劃予以實施,有效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四、工作程序1、初始狀態評審①、在體系建立之初,項目部安全科部組織各科室、各工區進行初始狀態評審,辨識本項目職業健康安全現狀。評審的主要內容有:⑴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應遵守的要求;⑵識別本項目的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⑶對本項目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慣例、制度的調查。⑷對以往事件、事故和緊急狀態資料進行評估。②、初始狀態評審的過程和結果,由安全保衛部負責整理成《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狀態初始評審報告》,作為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指標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據,評審報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審核。2、危險源辨識內容和方法①、可按以下過程或內容進行危險源辨識:⑴各施工點所處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⑵生產過程或所提供服務的階段;⑶生產設備、設施或裝置;⑷有害作業部位(粉塵、毒物、噪音、振動、高低溫);⑸法律法規要求(如女工勞動保護、體力勞動強度等);⑹生活設施和應急設施;⑺所有進人作業場所的人員(含員工、合同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⑻常規活動(如正常的生產活動)和非常規活動(如臨時搶修等);②、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時,要考慮三種時態、三種狀態等因素。⑴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⑵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③、危險源辨識方法:可采用詢問與交流、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法、作業條件的危險性評價、事件樹、故障樹等方法。3、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時機①、項目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之初進行初始狀態評審時;②、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施工工序條件以及相關方的要求等情況發生變化時。4、風險評價方法①、對危險源所導致風險,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進行評價,即d=lec。其中: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l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能夠預料

      6

      相當可能

      3

      可能、但不經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不可能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e分數值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

      6

      每天工作時間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幾次暴露

      0.5

      非常罕見地暴露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c分數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100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7

      嚴重,重傷

      3

      重大,致殘

      1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d:風險值(d=lec)

      d分數值

      危險程度

      危險級別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5

      160-320

      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4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

      <20

      有危險,可以接受

      1

      ②、下列情況確定為重大危險源⑴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風險,直接確定項目不可承受的風險和為重大危險源;⑵d>70風險和危險源,確定為項目不可承受的風險和重大危險源。③、安全科將所確定的重大危險源,編制“重大危險源清單”報項目總工程師、駐地辦、總監辦審批后發至各工區。④、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主要體現在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及管理方案中,或通過制訂運行控制程序對其進行控制。5、危險源的更新①當下列情況發生時,由安全科組織有關科室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并重新確定不可承受風險和重大危險源:⑴管理評審要求;⑵有關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變更時;⑶生產活動、產品和服務發生重大變化時;⑷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有遺漏時;⑸相關方有抱怨時;⑹發生重大事故、事件。危險源辨識和風險更新評價按上述相關步驟進行。******責任公司*****合同段項目經理部****年*月

      第2篇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1、目的和適用范圍

      充分辨識危險源,合理評價風險,進行風險控制策劃,為管理體系運行和決策提供依據。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管理體系內各單位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的管理。

      2、定義

      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

      風險: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

      風險評價: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過程。

      不可接受風險:指公司根據本程序辨識、評價的級別為二級(含二級)以上的,在體系運行中需特別關注、重點控制的風險。

      三定四不推:指在風險控制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中要做到定人員、定措施、定時間;班組能夠解決的不推給車間、車間能夠解決的不推給分廠、分廠能夠解決的不推給公司。

      管理方案:對風險需投資或加強培訓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目標,而明確相關職能和層次的職責和權限,制定方法、資源、時間表,并落實專項檢查所采取的措施。管理方案應通過年度檢修計劃、技改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專項治理整改等方式實施。

      3、職責

      3.1安全環保部負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負責制定、修改程序并組織實施和檢查。

      3.2各單位負責實施本單位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并配合安全環保部對不可接受風險進行確認。

      4、工作程序

      4.1安全環保部每年第四季度組織進行一次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4.2各單位依據安全環保部的安排,針對本單位區域內所有作業活動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工作,填寫“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調查表”,編制本單位《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計劃清單》,經本單位主管領導審核、單位領導批準后,受控發放,并將電子文本報安全環保部。

      4.3安全環保部組織有關單位對各單位上報的《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計劃清單》進行再次評價確認,確定《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計劃清單》,經安全環保部主管領導審核,報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受控下發各單位。

      4.4各單位依據各自職責,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則制定管理方案和實施運行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風險。需報公司的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應按職責權限分工和對口管理的原則上報有關管理處室安排實施。

      4.5各單位對《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計劃清單》中需采用“目標—管理方案”進行控制的,填寫“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并上報安全環保部備案。

      4.6安全環保部對各單位上報的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措施進行匯總,并對其實施進行監督檢查。

      4.7安全環保部和各單位要保持最新的“危險源辯識與風險評價調查表”,并將崗位的風險及控制措施傳達到崗位職工。

      4.8當工藝、技術、作業環境、設備、設施、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發生重大變化時,各單位應隨時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修訂、完善控制措施,及時更新本單位《不可接受風險及控制計劃清單》。

      4.9危險源辨識及風險控制基本流程

      劃分作業活動→確定危害事件→辨識危險源→評價風險程度→確定風險等級→風險控制

      4.9.1劃分作業活動

      4.9.1.1作業活動劃分程度的把握

      應適宜劃分的作業活動,既不能太復雜(如包含有幾十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也不能太簡單(如僅有一、兩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

      4.9.1.2劃分作業活動的方法

      按生產(工藝)流程的階段劃分;

      按地理區域劃分;

      按裝置劃分;

      按作業任務劃分;

      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以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結合。

      4.9.2危險源辨識

      4.9.2.1在辨識過程中,要考慮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和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危險源辨識的范圍應覆蓋:

      ——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承包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

      ——人的行為、能力和其他人為因素;

      ——已識別的源于工作場所外,能夠對工作場所內組織控制下的人員的健康安全產生不利影響的危險源;

      ——在工作場所附近,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產生的危險源;

      注1:按環境因素對此類危險源進行評價可能更為合適。

      ——由本組織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設備和材料;

      ——組織及其活動、材料的變更,或計劃的變更;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更改包括臨時性變更等,極其對運行、過程和活動的影響;

      ——任何與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控制措施相關的適用法律義務(也可參見3.12的注);

      ——對工作區域、過程、裝置、機器和(或)設備、操作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其對人的能力的適應性。

      組織用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方法應;

      ——在范圍、性質和時機方面進行界定,以確保其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

      ——提供風險的確認、風險優先次序的區分和風險文件的形成以及適當時控制措施的運用。

      對于變更管理,組織應在變更前,識別在組織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或組織活動中與該變更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4.9.2.2危險源辨識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物的不安全狀態;

      人的不安全行為;

      作業環境的缺陷;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

      4.9.2.3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采用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

      4.9.2.4危險源辨識充分性的確定

      覆蓋已發生事故的原因,包括本單位近三年內所有事故的原因。

      覆蓋法規的要求,辨識出的危險源應與所有使用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相適應。

      4.10.3風險評價的方法

      4.10.3.1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用定性評價法直接判定為不可接受風險:

      嚴重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

      發生過死亡事故、重傷事故、三次及以上輕傷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相關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4.10.3.2無法直接判斷時可采用半定量法(lec法)。

      a計算公式為:

      d=l×e×c

      其中: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風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

      d:風險性分值。

      lecd法的分級數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數值

      完全可以預料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是極不可能

      0.1

      e—暴露頻率(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頻繁程度

      分值

      連續處在危險環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害環境中工作

      6

      每周幾次

      每月幾次

      每年幾次

      1

      幾年一次出現在危害環境中

      0.5

      注:8小時不離崗為“連續暴露”;8小時內暴露1~n次為“每天工作時間暴露”。

      c—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分值

      10人以上死亡

      100

      2~9人死亡

      40

      1人死亡

      15

      傷殘(嚴重、重傷)

      7

      重傷(重大、致殘)

      輕傷(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c風險等級的判斷

      d—風險性分值

      d值

      危害程度

      危害等級

      是否不可接受風險

      >320

      極其危害

      1

      160~320

      高度危害

      70~160

      顯著危害

      20~70

      一般危害

      <20

      稍有危害

      5

      4.10.4制定和實施風險控制措施

      4.10.4.1風險的控制方式

      制定目標、管理方案;

      制定運行控制程序;

      培訓與教育;

      制定應急預案。

      4.10.4.2風險控制措施的順序

      優先考慮消除風險(如技術、工藝改造);

      其次考慮降低風險(如增設安全監控、報警、連鎖裝置或隔離措施);

      再次考慮采用個體防護措施或裝置。

      4.10.4.3風險的控制措施

      一級風險: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降低風險,否則停止工作,并制定“目標—管理方案”,優先實施降低或消除風險;屬于經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且不需投資解決的,采用運行控制,制定或完善程序文件或作業文件。

      二級風險:需上硬件設施或加強培訓的,立即制定“目標—管理方案”;若以前無規定或規定不充分應采用運行控制,制定、完善程序文件或作業文件;工作正在進行時應制定應急措施。

      三級風險:采用運行控制,制定、完善程序文件或作業文件;需上硬件設施,制定“目標—管理方案”;上硬件設施條件不具備時應制定臨時措施并考慮長遠措施;文件規定很充分時,需通過加強培訓、教育等措施,要求員工嚴格執行文件。

      四級、五級風險:屬個別人不安全行為的,需通過加強培訓、教育等措施,要求員工嚴格執行文件;屬于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時,需按《糾正、預防措施管理程序》要求采取糾正、預防措施。

      4.10.5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審和實施情況驗證

      必要時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審,對實施情況進行驗證,并根據評審和驗證結果采取糾正、預防措施。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管理程序(2篇范文)

      一、目的識別本項目運行中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危險源,評價危險源,確定和更新重大危險源,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二、范圍本項目運行中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危險源辨識風險信息

      •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控制措施管理程序65人關注

        1、目的和適用范圍充分辨識危險源,合理評價風險,進行風險控制策劃,為管理體系運行和決策提供依據。本程序適用于公司管理體系內各單位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