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與吊裝作業安全管理措施
起重機械和吊裝作業的安全與否,是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使用、管理等。針對多方面因素提出:目前施工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重點,設計、制造企業與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關系;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完善和改進;對起重機械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對起重機械的技術研發建議;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況變換等是事故易發環節;起重作業人員素質高低對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的影響,以及起重機械作業常見事故分析與預防。
近些年,國內外發生多起大中型起重機械和吊裝作業的安全事故,損失慘重,影響極壞。從事故的原因和破壞中可以發現,起因是多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漏洞,有設計、制造方面的質量技術問題,有違章指揮、作業方面的因素。為此,如何控制吊裝事故,確保起重機械安全作業,是當前起重機械和吊裝作業重點研究的問題。本文就以上各方面問題加以分別敘述。
1.目前施工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重點,設計、制造企業與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關系
1.1施工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重點
施工企業在從事起重機械方面,主要是起重機械的安裝作業和使用操作,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有關規范、標準、操作規程和施工方案措施進行實施,特別是要針對具體項目或某臺起重機械的施工,由相應資質的人員編制詳細的安裝作業指導書和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并向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需持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關鍵、要害部位和工序等要有專人負責檢查、監督、落實并簽字確認。
施工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主要重點還有:
⑴起重機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使用單位應當向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申請登記。登記標志應置于或者附于該起重機的顯著位置;
⑵起重機使用單位應當使用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起重機。對于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使用年限的起重機,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
⑶使用單位要進一步加強起重機安全基礎工作。建立健全起重機的安全技術檔案;
⑷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及時報請起重機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定期檢驗,未經檢驗合格的起重機,不許繼續使用。
1.2設計、制造企業與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關系
近年來,我國起重機械發展速度相當快,潛力非常巨大。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勞動力相對便宜,制造成本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起重機械設計、制造狀況有以下幾個因素令人擔憂:
(1)整體技術含量偏低,突出表現在鋼結構件制作材料和電氣控制系統水平較低;
(2)規模化發展不夠,突出表現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造成資源浪費,專業化發展嚴重滯后;
(3)國際知名品牌寥寥無幾,除部分港機外,能夠打入國際市場并享有一定聲譽的知名品牌幾乎沒有;
(4)惡性競爭嚴重,合理利潤難保,并造成安全措施投入極少,事故率居高不下。
起重機設計時應滿足的條件:
⑴ 起重機金屬結構和機械零部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抗屈服能力;
⑵ 整機性能良好,機械的性能、精度能穩定地滿足作業工藝要求,主要技術參數符合設計規定的條件要求;
⑶ 整機必須具有必要的抗傾覆穩定性。
起重機金屬結構制造時應滿足的條件:
⑴ 發現主要受力構件有下列變形并不能修復的應予以報廢:主要受力構件(支梁、支腿)失去整體穩定性的;經過檢查,發現腐蝕嚴重,實際承載能力低于原設計承載能力的87%,或主要受力構件斷面腐蝕達原厚度的10%;
⑵ 主要受力構件產生裂紋,采取措施后無法阻止裂紋的擴展,應停止使用;
⑶ 主要受力構件產生塑性變形,使機構不能正常地安全運行,應予報廢;
⑷ 一般橋式類型起重機,當小車吊額定載荷并處于跨中位置時,主梁跨中的下撓值超過跨度的1/700,不能修復的,應予以報廢。
起重機的電氣、儀表、傳動、運行、制動、平衡等關鍵部位和系統在設計、制造時,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的規定和標準。
2.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仍有不完善或有待改進的地方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曾先后下發過若干關于規范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條例、細則等,對降低包括起重機械在內的特種設備的事故的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從各地、各行業、各主管部門等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1)需要進一步細化、量化和統一相關規范、標準,避免由于跨地區、跨行業所執行的標準不統一,如:液壓提升用的鋼絞線與常規起重用的鋼絲繩的安全系數就不統一;
(2)引用或借鑒國外或行業外的標準時,應經過嚴格的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必要試驗、局部試用、專家審核等程序方可進入實施標準。現已發現有部分引用或借鑒國外或行業外的錯誤標準,誤導執行者或使執行者無法實施;
(3)各級主管部門要嚴格履行審核、批準、監督、檢查等行政管理職責,避免任何人隨意簽字(章)確認。目前我國起重機械設計、制造和施工企業資質的準入門檻確實太低了,借用、掛靠、分包現象非常普遍;
(4)執行(實施)單位應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對起重機械有關規范、標準進行宣貫、學習、講解、討論和理解。執行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和崗位職責進行實施,嚴格控制資質不符或無證人員實施。
3. 對起重機械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對起重機械的技術研發建議
針對起重機械事故的真正主要原因分析,對眾多新上馬的起重機械制造廠技術研發人員的建議或忠告,作為起重機械制造的技術研發人員應該注意:
(1)對自己設計、計算、開發的起重機械負責,是對產品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用戶負責,更是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負責;
(2)避免買、賣、借用他人圖紙稍加改動便隨意升級起重機械的各項性能;
(3)增加、改進、完善起重機械的安全自控系統。如:負荷接近承載能力的預報警、超載自動制動等有效自動控制系統,適當去除部分有操作人員手動關閉電源強制違章作業的功能;
(4)對起重機械結構和部件的局部強度和整體穩定性可以給予適當的余量。近些年來,塔式起重機除發生結構和部件的局部強度破壞事故,還有多起塔機空載行走后仰破壞事故;以及履帶或汽車式起重機帶副桿工況,用主鉤作業時產生的桿抖動,造成副桿折桿事故等。這些可能就是整體穩定性的問題。
4. 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況變換等是事故易發環節
從前面典型起重機械事故案例分析的章節中也可以看到,起重機械的安裝和拆卸作業以及使用起重機械變換工況作業時是事故的易發環節:
(1)起重機械安裝、拆卸作業頻繁,管理和作業人員都認為是熟練作業,沒有象吊裝作業那樣的高度重視,甚至有些起重機械安裝、拆卸施工沒有作業指導書和安全技術措施;
(2)起重機械拆卸作業比安裝作業更容易發生事故,輔助吊裝的有關參數難以確認,吊裝工況是由最高向低或最重向輕或最遠向近或最難處開始作業,然后向更安全的工況進行,所以拆卸作業的開始階段最容易出現問題;
(3)起重機械變換工況作業時也是事故的易發環節,如:塔機和橋門機等起重機械,在負重時的起步行走或突然停止;吊車降桿或轉向時,履帶或支腿下的地基和鋪墊都是受力變化過程,如果地基和鋪墊處理不當,非常容易發生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危險。圖1為地基處理不好等原因造成大型吊車整體傾覆。
5. 起重作業人員素質高低對起重機械的安全使用有關鍵影響
從事起重作業的起重機司機、起重指揮和司索工都屬于特種作業人員。起重作業人員主要指起重司索人員、起重指揮人員、起重司機和起重機械安裝人員等。
國內外發生多起起重吊裝作業事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其事故教訓極為深刻,分析此類事故原因,大部分事故屬起重作業指揮或操作人員缺乏起重作業安全技術,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和違章指揮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比如:現在有很多指揮大型吊裝時,只用對講機而不用指揮旗和哨,雖然事小,但屬于嚴重違章。因為起重吊裝作業是群體作業,指揮旗和哨是要讓大家知道吊裝的動作,不是指揮對司機的單獨命令。
因此,提高起重作業人員安全技術素養,預防特種作業中的“三違”事故是當前安全生產的迫切任務之一。
在特種作業人員群體中,起重作業人員群體文化素質和安全技術素質總體偏低,特別是那些分包隊伍、個體戶等,沒有接受正規的學習培訓,個別單位審查、批準資質不嚴,容易發生人身或起重機械安全事故,所以對起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教育是能起到關鍵作用的,同時任務仍然很繁重.
6. 起重機械作業常見事故分析與預防
6.1 起重機械常見事故
(1)擠傷事故
擠傷事故,是指起重機械作業時,作業人員被擠壓在兩個物體之間所造成的傷人事故。其原因是起重機械現場缺少安全監督指揮人員,現場吊裝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或進行了嚴重違章、野蠻操作等人為因素。發生擠傷事故的多為吊裝作業人員和從事檢修維護人員。常見的擠傷事故有以下幾種:
①吊具或吊載與地面物體間的擠傷事故。車間、倉庫等室內場所、地面作業人員處于吊具或吊載與機器設備、墻壁、立柱等障礙物之間,在進行吊裝、指揮、操作或從事其他作業時,由于吊載劇烈擺動沖撞作業人員發生的擠傷事故。
②升降設備的擠傷事故。升降機械維修人員或操作人員不遵守操作規程發生被擠壓在吊籠與架體之間而造成的擠傷事故。
③吊物擺放不穩發生傾倒的擠傷事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吊物放置方式不當或擺放不穩、現場管理混亂而發生的。
④翻轉作業中的撞傷事故。從事吊裝、翻轉、倒個作業時,由于吊裝方法不合理、裝卡不牢、吊具選擇不當、指揮及操作人員站位不好,造成吊載失穩、吊載擺動沖擊等造成翻轉作業中的砸、撞、碰、擠、壓等各種傷亡事故。起重機械擠傷事故,是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最常見的傷亡事故,其危險性很大,后果嚴重。
(2)觸電事故
觸電事故,是指從事起重操作和檢修作業人員由于觸電遭受電擊所發生的人身傷亡事故。起重機械作業經常處在有電或靠近電源的環境作業狀態,觸電也是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常見的傷亡事故。最具普遍性的就是接觸電氣設施漏電觸電事故。
(3)高處墜落事故
高處墜落事故,主要是指從事起重機械作業的人員從起重機體等高空處發生向下墜落至地面的摔傷事故,也包括工具、零部件從高空墜落使地面作業人員致傷的事故。高處墜落主要發生在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中:
①檢修吊籠時或吊籠設備不合格而墜落。
②檢修作業人員操作不當,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如系安全帶)而發生墜落。
③檢修作業等人員跨越起重機時墜落。
④維修工具零部件墜落砸傷事故。
(4)吊物(具)墜落事故
起吊機械吊物(具)墜落事故,是指起重機械作業中吊載、吊具等重物從高空墜落所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設備損壞事故,常見的吊物(具)墜落事故有以下幾種:
①脫繩事故,是指重物從捆綁的吊裝繩索中脫落潰散發生的傷亡毀壞事故。
②脫鉤事故,是指重物吊裝繩或專用吊具從吊鉤口脫落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③斷繩事故,是指起升繩和吊裝繩因破斷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造成起升繩斷的主要原因有:a起吊拉斷鋼絲繩超載,由于作業人員對吊物的重量不清楚,貿然盲目起吊,發生超負荷起吊現象。b起升限位開關失靈造成過卷拉斷鋼絲繩,c鋼絲繩因長期使用又缺乏維護保養造成疲勞變形、磨損、損傷、斷絲等,達到或超過報廢標準仍然使用等。
④造成吊裝繩破斷的主要原因有:a吊鉤上吊裝繩夾角太大(>120°),無平衡梁,使吊裝繩上的拉力超過極限而拉斷;b吊裝鋼絲繩品種規格選擇不當或仍使用已達到報廢標準的鋼絲繩捆綁吊裝重物造成的吊裝繩斷裂;c吊裝繩與重物尖銳角邊接觸處無護墊等保護措施而造成棱角割斷鋼絲繩,出現吊裝繩破斷事故。
(5)吊鉤破斷事故
吊鉤破斷事故,是指吊鉤斷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造成吊鉤破斷事故的主要原因:
①吊鉤材質有缺陷;
②吊鉤因長期磨損,使斷面減少已達到報廢極限標準卻仍然使用;
③經常超載使用造成疲勞破壞以至于斷裂破壞。
(6)過卷揚事故
過卷揚事故,是指吊鉤沖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其主要原因是:
①沒有安裝上升極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靈,使吊鉤繼續上升直至拉斷鋼絲繩;
②起升機構主接觸器失靈(如主觸頭溶斷,動作遲緩),不能及時切斷電源。起重機械吊物(具)墜落事故,主要發生在起重機構取物纏繞系統中。除了脫繩、脫鉤、斷繩、斷鉤和過卷物外,每根起升鋼絲繩兩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鋼絲繩在卷筒上的極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證在3~4圈以上、是否有下降限位保護鋼絲繩在卷筒裝置上的固定壓板、及鍥塊固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鋼絲繩脫落槽(脫離卷筒繩槽)或脫輪(脫離滑輪)事故也會發生失落事故。吊物(具)墜落,是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最常見的傷亡事故,也是發生在各類起重機械作業中的帶普遍性的傷亡事故,其危險性極大,后果非常嚴重。
6.2 起重作業事故的特點
(1)發生在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中的事故較多。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是危險性較大的作業。如起重機械擠壓碰撞人、高空墜落等傷害事故,主要是在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中發生。
(2)事故的傷害類型較集中。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吊物墜落、擠壓碰物、觸電、高空墜落等,其占全部起重機械作業事故總數的比例分別為34%、30%、10%和8%,4項合計約占82%。其中,以吊物墜落和擠壓碰撞兩類突出,兩項約占64%。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的事故固然有技術和設備原因,但主要還是管理原因,屬于管理原因的主要有:
①對起重機械作業有關人員缺乏安全教育,無證操作現象時有發生。
②管理不嚴格,監督檢查力度不夠,違章作業現象屢禁不止。
③維修保養不及時,帶病運行現象屢見不鮮。
④對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等,缺乏系統安全管理。
6.3 安全對策措施
(1)健全制度 要建立、健全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崗位責任制、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起重機械司機、指揮作業人員、維修人員安全操作規章以及起重機械維修保養制度等。
(2)加強培訓教育 要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對起重機械司機、指揮作業人員、起重司索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提高其安全技術素質,做到持證上崗作業。
(3)實行系統安全管理
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對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等進行全過程管理工作,做到科學、全面、規范、有序。
(4)強化安全監察力度
各級監督部門和人員要依據國家有關安全法規、標準的規定,加強對起重機械的安全監察。
①對起重機械制造廠家的制造資格,進行安全認證,對其生產的起重機械產品進行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把好起重機械出廠關。
②對從事起重機械安裝、維修的企業進行安裝、維修資格的安全質量認證,不具備專業從事起重機械安裝、維修能力的企業不能承擔安裝工作。
③對新安裝或大修、改變重要性能的,要進行技術合格驗證,對有定期常規檢驗的,未經檢驗合格不得繼續使用。
④對起重機械作業中發生傷亡事故的責任人員要嚴肅處理。
起重機械和吊裝作業的安全,不僅是單靠哪一個部門、哪一個單位、哪一個環節或哪一個人就能完全控制,也需要齊抓共管啊。特別是政府主管部門嚴格控制資質,嚴肅規范標準,強化監督檢驗;設計、制造單位嚴把質量技術關,做到產品真正安全可靠;企業、單位要加強培訓教育和安全管理,嚴格審批吊裝方案安全措施,強化監督檢查;起重作業人員必須遵章守紀,提高個人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和安全意識,杜絕違章,科學施工,確保起重機械和吊裝作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