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報告大全 > 綜合報告 > 綜合報告

      微生物實驗報告八篇

      發布時間:2024-12-03 查看人數:41

      微生物實驗報告

      第一篇 微生物實驗報告1550字

      微生物實驗報告模板

      實驗室空氣微生物檢測

      實驗室環境微生物的檢測

      班級:生物工程 姓名:趙家熙 學號:2012013409

      摘要: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擴散的媒介。空氣中存在著細菌、真菌、病毒、放線菌等多種微生物粒子,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氣污染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驗室中的環境是更為重要的,對微生物的要求更加的高,一個好的實驗室環境可以讓實驗結果更加的精確。本實驗通過對實驗室空氣的采集,對微生物的培養及染色觀察來證明證明實驗室環境存在微生物,也證明無菌操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實驗室環境,空氣,微生物檢測,革蘭氏染色,形態觀察

      正文:

      前言

      實驗室空氣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該實驗室的空氣質量,需要測定空氣中的微生物數量和空氣污染微生物。實驗室的空氣中微生物越少,代表在該實驗室做微生物實驗的時候誤差會小,成功率會高。本實驗以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培養實驗室中的微生物,利用革蘭氏染色法及顯微鏡觀察實驗室中空氣中的微生物種類及形態。

      1. 材料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樣品來源

      實驗室空氣

      1.1.2藥品

      氫氧化鈉(固體),牛肉膏,蛋白胨,瓊脂粉,nacl。

      1.1.3耗材

      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無菌水,石棉網,電爐,酒精燈,培養皿,三角瓶,500ml燒杯,玻璃棒,超凈工作臺,ph試紙。

      1.2方法

      1.2.1取樣

      采集實驗室空氣樣本

      1.2.2制作培養基

      在500ml燒杯內加水200毫升,放入牛肉膏1.0g、蛋白胨2.0g和氯化鈉1.0g,做記號,放在火上加熱,待燒杯內各組分溶解后,加入瓊脂4.0g,不斷攪拌以免粘底。停止加熱后冷卻,加入配置的naoh溶液調節ph值至7.2-7.5后倒入三角瓶。

      1.2.3高壓滅菌

      將培養皿和三角瓶用報紙及繩包裝后,利用高壓滅菌鍋將培養皿和裝有培養液的三角瓶高壓滅菌,121度維持20分鐘.

      1.2.4分裝培養液及加入樣本

      在超凈工作臺上將三角瓶中的培養液分裝到6個培養皿當中,等培養皿中培養液冷卻凝固,將其中三個加入實驗室中的空氣樣本,二個加入超凈工作臺空氣,一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a,實驗組b貼標簽做記號,倒置放入培養箱中培養。

      1.2.5革蘭氏染色,觀察其種類,形態

      將培養好的帶有微生物菌落的培養基拿出,取干凈的載玻片于實驗臺上,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無菌蒸餾水,將接種環在火焰上燒紅,待冷卻后從斜面挑取少量菌種與玻片上的水滴混勻后,在載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勻的薄層,涂布面不宜過大。利用高溫,手持載玻片的一端,標本向上,在酒精燈火焰外層盡快的來回通過2~3次,共約2~3秒鐘,放置待冷后,進行染色。初染:用結晶紫染色1min后水洗,吸干。媒染:加碘液1min后水洗,吸干。脫色:用脫色液(95%乙醇)脫色30s,水洗,吸干。復染:用番紅

      復染3min,水洗,吸干。待標本片干后置顯微鏡下,用低倍鏡觀察,發現目標物后用油鏡觀察,注意細菌細胞的顏色。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結果

      圖1 圖2

      圖3 圖4

      圖6

      2.2 分析

      此次實驗實驗目的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些誤差。本實驗采取1個培養基無菌作為對照組,另外5個作為實驗組,3個采用實驗室空氣,2個采用超凈工作臺空氣(1)5個實驗組中,有一個培養皿沒有生長出細菌,由于倒培養基操作時培養液傾倒過少,導致無法滿足細菌生長代謝繁殖的所需能量。(2)如圖四,是培養皿中長出的細菌,經查詢,此細菌為呼吸道內的雜菌,由于操作時操作者不慎咳嗽將菌注入培養皿中。(3)如圖6 使用革蘭氏染色法,但鏡下觀察有重疊現象,制片時為徹底打散細菌。

      3. 討論

      本實驗除了略微操作失誤以外,其他良好,經討論,我們認為無菌操作時十分重要的,本實驗操作簡單,步驟清晰,答題沒有改動的地方,但在其中一個操作過程中,把培養皿直接放在教室中和超凈工作臺上是不可取的,導致上述分析中的

      (2)失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無菌操作。

      3. 參考文獻

      .《公共場所空氣的微生物檢測報告》 孫艷萍

      .《圖書館內外空氣微生物檢測及資源保護》 王伯秋

      [3]. 《基礎生物學實驗技術》 主編:陳永富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9

      第二篇 微生物的染色實驗課堂報告1250字

      微生物的染色實驗課堂報告范文

      一、實驗題目:

      微生物的革蘭氏染色

      二、實驗目的:

      1、學習并初步掌握革蘭氏染色法;

      2、了解革蘭氏染色的原理;

      3、鞏固顯微鏡的使用。

      三、實驗原理:

      革蘭氏染色是1884年丹麥病理學家christain gram氏創立的,是細菌學中最重要的鑒別染色法。染色步驟分為四個部分:

      1、初染:加入堿性染料結晶紫固定細菌圖片;

      2、媒染:加入碘液,碘與結晶紫形成一種不溶于水的復合物;

      3、脫色:利用有機溶劑乙醇或丙酮進行脫色;

      g-和g+細胞壁的比較:

      1、陽性(g+)菌細胞壁特點:細胞壁厚,只有一層,主要由肽聚糖構成,肽聚糖含量高,結構緊密,脂類含量低。當乙醇脫色時,細胞壁肽聚糖層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結晶紫和碘的復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壁內,復染后仍顯紫色(如芽孢桿菌)。

      2、陰性(g-)菌細胞壁特點:細胞壁薄,由兩層構成,內壁層和外壁層,細胞壁中脂類中脂類物質含量較高,肽聚糖含量較低,網狀結構交聯程度低,乙醇脫色時溶解了脂類物質,通透性增強,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來,因此,革蘭氏陰性菌細胞被脫色,當復染時,脫掉紫色的細胞的細胞壁又著上紅色(例如大腸桿菌)。

      四、實驗器材:

      1、菌種: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2、溶液和試劑:革蘭氏染液、草酸銨結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紅復染液、水。

      3、儀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燈、載玻片、顯微鏡、接種環、試管架、濾紙、滴管。

      五、實驗步驟:

      1、取一個載玻片,將其洗凈并沿一個方向擦拭干凈,直至液體不再其上收縮為止;將接種環整平,用灼燒過的接種環在混勻的菌種中取菌,按常規方法圖片,應涂大,不宜過厚。

      2、打開酒精燈,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則菌種呈假陽性。

      3、輕旋結晶紫染液滴管,將其旋出,滴加1滴草酸銨結晶紫染液覆蓋涂菌部位(輕晃使其完全覆蓋),染色40s。

      4、染色完成后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為無色。

      5、將玻片上殘留水用濾紙吸去,待其干燥。

      6、在涂菌部位滴加碘液,覆蓋1min。

      7、媒染完成后,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無色。

      8、將玻片上殘留水用濾紙吸去,待其干燥。

      9、將載玻片放在白色筆記本上,用滴管滴加95%乙醇脫色,脫色30~40s,不宜脫色太狠,否則菌種呈假陰性。

      10、脫色完成后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11、將玻片上殘留水用濾紙吸去,待其干燥。

      12、滴加番紅復染液,染色4min。

      13、染色完成后,水洗至流出水無色。

      14、吸去殘留水并晾干。

      15、用顯微鏡觀察并繪圖。

      用以上步驟完成: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混合圖片染色、大腸桿菌單獨菌種染色、金黃色葡萄球菌單獨菌種染色。

      六、注意事項:

      1、選用活躍生長期菌種染色,老齡的'革蘭氏陽性細菌會被染成紅色而造成假陰性。

      2、圖片不宜過厚,以免脫色不完全造成假陽性。

      3、脫色是革蘭氏染色是否成功的關鍵,脫色不夠造成假陽性,脫色過度造成假陰性。

      七、實驗結果與討論:

      1、結果:

      繪出高倍鏡下觀察的菌體圖像。

      2、思考題:

      (1)寫出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與陰性菌,包括致病菌。

      (2)革蘭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印象因素有哪些?

      (3)如何驗證你的染色結果是否正確?

      微生物的染色實驗課堂報告范文

      第三篇 微生物學實驗報告500字

      微生物學實驗報告范文

      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布

      二、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采集的葫蘆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志。

      三、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四、實驗過程(見書p30)

      1.制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制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五、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么?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么關系?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于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么意義?

      4.用鉛筆畫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微生物學實驗報告范文

      第四篇 微生物學實驗報告模板550字

      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布

      二、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

      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采集的葫蘆

      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

      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志。

      三、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四、實驗過程(見書p30)

      1.制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制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五、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么?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么關系?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于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么

      意義?

      4.用鉛筆畫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第五篇 醫院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自查報告1050字

      醫院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自查報告范文

      為加強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確保醫院平安目標的實現,我院檢驗科根據____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對醫院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了自查,對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及樣本的人員進行了培訓,提高他們生物安全的意識,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識。

      一、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的運行情況

      醫院檢驗科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學習,并定期對有關生物安全各項規章制度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實驗室所從事的實驗活動均嚴格遵守有關的國家標準和實驗室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并指定專人監督檢查實驗室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的落實情況。同時,對檢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的管理及運輸

      因各方面條件限制我院現不能開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的檢查,根據通知要求積極組織相關人員主要學習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菌(毒)種的'管理嚴格登記制度,收到菌(毒)種后立即進行編號登記,詳細記錄菌(毒)種的名稱、來源、特性、用途、批號、傳代日期、數量。在菌(毒)種的管理,安全保衛制度,安全保衛措施,保管過程中,傳代、分發及使用,均應及時登記,定期核對庫存數量。菌(毒)種在進行銷毀時,滅菌指示標志,滅菌效果,同時做好銷毀登記等內容。

      三、實驗室生物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

      在此次自檢中,我院實驗室對以前制訂的處置意外事件的應急指揮和處置體系,進一步進行了修訂,使之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針對當發生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等)或設施出現故障時,我們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及其處理原則。

      同時規范了菌(毒)種外溢在臺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處理原則、皮膚刺傷(破損)的處理原則、離心管發生破裂的處理原則并建立了意外事故報告制度。

      在實驗室的顯著位置張貼了實驗負責人、實驗室工作人員、消防、醫院、公安、工程技術人員、水、電氣維修部門電話。

      四、提高意識,加強學習

      組織檢驗人員對《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同時加強了實驗室的準入制度的管理,標明實驗室類型、負責人及其聯絡方式。加強了個人安全防護,并要求檢驗人員嚴格遵守標準的操作規程進行檢驗。

      通過這次對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體檢驗人員對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實驗室工作安全。

      第六篇 動物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的報告2800字

      動物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的報告

      一、實驗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養基的制備原理及要求,掌握培養基酸堿度的測定,熟悉一

      般培養基的制備過程和各種器皿滅菌方法。

      (二)掌握細菌分離培養的基本要領和方法,掌握細菌抹片的制備方法和革蘭

      氏染色法及油鏡的使用方法,并認識革蘭氏染色的反應特性。

      (三)掌握學習用微生物學原理診斷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驟。

      二、實驗用品

      (一)器材

      量筒、燒杯、電子天平、漏斗、三角燒瓶、空試劑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試紙、紗布、脫脂棉、天平、電爐、試劑瓶瓶塞、扎繩、放大鏡、包裝紙、洗耳球、酒精燈、載玻片、火柴、吸水紙、剪刀、記號筆、接種環、注射器、鑷子、鉗子、毫米尺、培養箱、水浴培養箱、高壓蒸汽滅菌鍋、油鏡

      (二)試劑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豬膽鹽、氯化鈉、瓊脂、乳糖、0.01%結晶紫水溶液、0.5%中性紅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氫氧化鈉、鹽酸、牛血清、革蘭氏染色液、蒸餾水、小白鼠、病豬內臟

      三、實驗步驟

      (一)培養基的制備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壓滅菌15~30min,傾注平板在無菌操作臺內完成,并放在無菌操作臺內)

      1、麥康凱培養基

      (1) 組成:蛋白胨17g、肘胨3g、豬膽鹽5g、氯化鈉5g、瓊脂17g、乳糖

      10g、0.01%結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紅水溶液5ml、蒸餾水1000ml

      (2) 方法:將蛋白胨、肘胨、豬膽鹽和氯化鈉溶解于400ml蒸餾水中,調節

      ph至7.2。將瓊脂加入600ml蒸餾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熱熔化。將兩

      液混合,分裝于燒瓶內,用紗布、扎繩等捆好后,121℃高壓滅菌

      15~30min。待冷卻至50~ 55℃時,加入結晶紫和中性紅水溶液,搖勻后

      傾注平板。

      注:結晶紫和中性紅水溶液配好后需經高壓滅菌。

      2、血清平板

      (1) 組成:營養瓊脂、牛血清

      (2) 方法:將滅菌的營養瓊脂加熱熔化,冷卻至45~50℃時,加入牛血清,并

      混勻,傾注平板。

      注:不得將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滅菌。

      3、lb培養基

      (1) 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鈉10g、瓊脂15g

      (2) 方法:在950ml蒸餾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瓊脂和氯化鈉,

      調節ph至7.4,加熱熔化,分裝于瓶中,用紗布、扎繩等捆好后,121℃高壓滅菌15~30min。待冷卻至50~ 55℃時,傾注平板。

      4、液體培養基(在lb培養基的基礎上,裝入大試劑瓶中,不加瓊脂,不分裝)

      (二)病料取材

      在病豬死亡后,首先用顯微鏡檢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桿菌存在,未發現,則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對其進行生理解剖,觀察其病理特征現象,取出病豬的十二指腸、胃、肝臟三處的組織物,并注意組織的完整性,用儲物袋密封保存。

      (三)細菌粗培養

      1、消毒滅菌:操作人員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實驗手套,再用消毒水對無菌操作臺內桌面及用酒精燈外焰對待用器械進行火焰滅菌。

      2、接種

      (1) 在無菌操作臺酒精燈旁打開用儲物袋密封保存的病料,先左手持鑷子右

      手持剪刀,把病料剪出一個小口。

      (2) 右手持滅過菌的接種環,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將平皿揭

      開約20左右,然后將接種環前端插入小口旋轉一下后,再用劃線接種的方法接種到一個血清平板上。

      (3) 用記號筆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員、部位等標記,并將平板倒放。

      以此方法,分別接種十二指腸、胃粘膜、肝臟于血清平板上,各接種2個血清平板。

      3、培養:將接種好的血清平板倒扣放入37℃培養箱中,反向培養24小時。 注:劃線接種時盡量劃開,以保證長出單個菌落,且劃線時接種環應盡量傾斜,以免劃破培養基(后同);待接種完畢后熄滅無菌操作臺內酒精燈,關閉好無菌操作臺窗口,打開無菌操作臺內的紫外燈。 。

      (四)細菌純培養

      1、菌落特征判斷

      待粗培養的細菌培養24小時后,取出用放大鏡觀察記錄單個小菌落的形態特征并用實驗報告紙記錄好,并在平板底部上做好觀察標記,其形態特征包括大小、形狀、菌落邊緣、表面構造、隆起度、濕潤度、透明度、顏色等。

      2、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

      (1) 取干凈的載玻片,用記號筆在其一面做好正反面標記,再在載玻片另一

      面中央滴上一小滴蒸餾水。

      (2) 將接種環在火焰上滅菌,待冷卻后,在酒精燈旁從標記的單個小菌落中

      取少許細菌置于蒸餾水中混勻(同時蓋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種環涂成直徑約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燈火焰上方以鐘擺速度通過固定好細菌,待冷卻進行染色。

      (3) 先滴加草酸結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蘭氏碘液溶液

      染色1~2min,再水洗;隨后滴加95%的酒精脫色30~60s,再水洗;最后滴加稀釋的品紅進行復染30~60s,再水洗;待干燥或吸水紙吸干后鏡檢。

      (4) 將干燥的載玻片放在1000倍油鏡下,滴加一滴松柏油進行鏡檢,觀察其

      形態特征,判斷細菌的種屬。

      3、細菌接種培養

      (1) 消毒滅菌:操作人員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實驗手套,再用消毒水對

      無菌操作臺內桌面及用酒精燈外焰對待用器械進行火焰滅菌。

      (2) 接種:右手持滅過菌的接種環,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將

      平皿揭開約20左右,然后將接種環插入揭開的平板口內蘸去一下鏡檢標記的小菌落,再用劃線接種的方法接種到一個血清平板、lb平板或麥康凱平板上。并用記號筆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員、菌種、部位等標記,將平板倒放。

      (3) 將接種好的`平板倒扣放入37℃培養箱中,反向培養24小時。

      注:油鏡用完后應立即清理物鏡上的松柏油;劃線接種時盡量劃開,以保證長出單個菌落;待接種完畢后熄滅無菌操作臺內酒精燈,關閉好無菌操作臺窗口,打開無菌操作臺內的紫外燈。 。

      (五)菌液的制備

      1、鏡檢:用革蘭氏染色法在1000倍油鏡下鏡檢,觀察并記錄是否為純培養的細菌。

      2、分裝液體培養基:先對無菌操作臺及需要使用的器械進行消毒滅菌,然后用鉗子揭開一個空試劑瓶,用傾倒的方法在酒精燈旁從液體培養基大試劑瓶中分裝于空試劑瓶內,并立即蓋上液體培養基大試劑瓶瓶塞。

      3、接種:右手持接種環,用火焰對其進行滅菌,待冷卻后,取出純培養的平板,在無菌操作臺內酒精燈旁,蘸去少許細菌,左手傾斜液體培養基,將接種環,伸入液體培養基內攪動,然后取出對接種火焰環滅菌,并用滅菌的包裝紙捆綁好后,用記號筆做好相應標記,置于一旁。

      4、培養搖菌:將接種好的液體培養基置于水浴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 注:分裝一個培養基就接種一個培養基,不得全部分裝完后再一個一個接種。

      (六)小鼠致病性實驗

      1、保定:選擇健康的青壯年小白鼠,先用右手抓住尾巴,旋轉數周讓其眩暈,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兩耳及頭部皮膚,并翻轉左手,使其頭部朝下,以達到內臟前移的目的。

      2、接種:先用酒精棉球蘸取酒精對注射部位擦洗消毒,再用注射器注射吸取0.2ml菌液注射于小白鼠腹腔中。

      3、觀察:將接種的小白鼠放在適宜的環境下生活,并在鼠籠處用記號筆標記好接種時間、菌種等。

      4、再培養鑒定:待小白鼠死亡后,對其進行解剖,觀察其內臟病變情況,并取肝臟直接涂在相應培養基上,在適宜條件下反向培養24小時后,取菌落細菌進行鏡檢觀察判斷。

      注:在注射小白鼠2小時候需要觀察小白鼠是否因注射時傷害到內臟而死亡。

      動物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的報告

      第七篇 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自查報告1200字

      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自查報告

      實驗室工作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我校實驗室工作,在上級部門及中心學校領導指導下,全體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室各項預定的工作目標。自評得分為95.5分,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機構健全責任到位

      為使實驗室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實驗室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楊建華楊有國副組長:徐光成成員:陳中云及科學教師,同時,分別制定了各自的職責,組長負責實驗室建設工作,副組長負責指導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工作,成員負責具體的實驗教學及日常實驗室管理工作。

      二、實驗室建設規范達標

      去秋,我校在多方爭取下,在上級支持下,建起了一座標準化實驗室,有64座,配套實施齊全,建設經費完全由公用經費支出。實驗室教學儀器配備齊全,其費用及易損易耗品德補充費用均納入公用經費支出范圍。

      三、實驗室管理規范有序

      1、實驗室工作規范化

      學校制定了一整套實驗管理規則。如實驗教師崗位職責、儀器管理制度、安全衛生制度、賠償制度并張貼在墻,實驗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都能嚴格按以上的制度執行。教學使用時都有進出登記。我們特別

      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注意做好危險藥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電安全。保持經常性的清潔衛生,對公用物品進行維護,堅持了勤儉辦學的原則。

      2、儀器管理有序化

      實驗室管理有序,每個柜都有反映內容的目錄卡,帳物相符、物卡相符、帳物卡相符。期末清點儀器設備數目,檢查損壞程度。

      3、教學儀器維護、保養經常化

      根據儀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風、防塵、防潮、防銹、__蝕工作,生物標本采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對損壞的儀器及時維修,及時做好損壞維修記錄,使實驗儀器處于可用狀態。經常教育學生要積極實驗,勤儉實驗,保護儀器,盡量不浪費;我們還教育學生規范實驗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損壞,杜絕實驗事故。

      四、實驗教學與研究方面

      我校現配有實驗員一名,參加過實驗員培訓,專科畢業,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科學教師6名,實驗教學能力強。為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期初訂好科學教學實驗計劃,凡教學大綱與教材規定做的演示與分組實驗,我們都想辦法給學生開出。分組實驗的材料有四個來源:

      (1)、儀器室內分組實驗盒,(2)、學生下發的實驗耗材;(3)、自制自購分組實驗材料。(4)、發動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各種廢舊物品。積極安排好實驗所需用品、藥品,提前根據教學進度準備好,演示和分組實驗努力開足開全。本學期實驗開出率達100%。實驗教學做到規范化,每次演示與分組實驗都預先寫好實驗通知單,課堂上的演示、分組實驗有儀器配備、使用情況、過程等整體效果記錄。同時教師填好實驗情況記載,學生填好實驗報告單。實驗完畢后的儀器進行全面的檢查后整理收放原處,以便下次使用,以保證儀器設備的充分使用,體現管理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

      實驗教學活動納入學校教研活動中,經常組織科學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好經驗,不斷使我校的`實驗教學綜合水平得到提高和完善。

      第八篇 食品微生物實驗報告3200字

      食品微生物實驗報告

      食品微生物實驗

      霉菌的培養與形態學觀察:實驗一真菌培養基的配制與滅菌

      實驗目的:

      (1)了解培養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離培養微生物的有關準備工作。

      (2)掌握高壓滅菌方法及原理

      實驗原理:

      (1)培養基的制備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

      從營養角度分析:

      營養:碳源、氮源、能源、生長素、水分和無機鹽等;?適宜的酸堿度(ph值)和一定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制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濕熱滅菌原理-高壓蒸汽滅菌

      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

      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

      實驗材料與方法

      配制培養基所需器材

      實驗設備:高壓蒸汽滅菌器。

      實驗器材:500ml三角燒瓶、藍蓋瓶、5ml刻度吸管、培養基、天平、砝碼、

      稱量紙、藥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紙、硫酸紙、橡皮筋、鐵絲筐、平皿、剪刀等。

      培養基等集中放講臺前高壓桶內,送到洗刷室統一高壓滅菌條件及注意事項

      高壓滅菌條件:121.3℃,15min。含糖培養基113℃,15min。

      倒平板電爐加熱滅菌好的培養基打開平皿包裝倒平板(10塊)注意事項:空氣環境無菌(應在酒精燈火焰周圍無菌區)。

      a.在酒精燈火焰處,傾斜打開瓶口。

      b.瓶口要過火焰。

      c.左手掀開平皿小口。

      d.傾注滿皿底再多一點,約10ml(7cm直徑平皿)。

      e.推放一邊要輕緩,不能晃起瓊脂掛壁,易在培養過程中污染雜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轉平板放塑料筐內,4℃備用。

      分析與討論

      (1)如何證明培養基滅菌是否徹底?

      把滅菌后的培養基按滅菌鍋內的不同位置,每處抽取數管(瓶),標上記號,置25℃~30℃培養一周左右進行檢查。如果培養基沒有什么變化,說明滅菌效果良好;如果某一位置的培養基出現了雜菌菌落,可能是擺放的太緊,導致蒸汽不暢,或鍋的結構不合理等原因所致,應根據上述情況進行改進;如果大部分或全部菌種瓶都出現雜菌,說明滅菌溫度或滅菌時間不夠,應提高壓力或延長滅菌時間。經過幾次檢驗都證明能徹底滅菌后,以后按同樣條件滅菌的則不必進行檢查。

      經過幾次檢驗都證明能徹底滅菌后,以后按同樣條件滅菌的則不必進行檢查。

      (2)為什么說消毒與滅菌是微生物學和臨床醫學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識?由于病原生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過不同途徑和媒介進入人體,引起感染或造成疾病流行。因此,殺滅或清除存在于體外傳播媒介上的病原生物,對于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義。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煮沸、火燒、日曬等方法殺滅或去除微生物,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實際上,除了在臨床醫療實踐中需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或感染外,在微生物學實驗室、食物保存、飲水凈化、藥品與生物制品生產等過程中都需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實驗二霉菌的接種與培養

      實驗目的與要求:掌握霉菌與酵母菌的接種與培養方法。

      實驗原理:

      接種是微生物實驗及科學研究中一項基本操作技術。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

      選擇合適的接種工具與接種方法,接種工具有接種環、接種針、接種鏟、接種鉤、吸管、滴管、棉簽等。常用接種方法有:斜面接種,液體接種,穿刺接種,平板接種和固體接種。接種的關鍵是無菌操作。

      無菌操作的原則: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所有器皿均須嚴格消毒,培養基應事先做無菌試驗,

      接種工具使用前后須經火焰燒灼滅菌,棉塞不能亂放,始終夾在手指中。在培養四大類微生物時應注意選擇適宜的培養條件。多數細菌為專性需氧菌與兼性需氧菌,少數為厭氧菌。多數食品腐敗菌和工業用菌種,以及人和動物病原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并且在近中性(ph6.5~7.5)條件下生長良好。多數放線菌為好氧菌,少數為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多數適宜在偏堿性環境中生長(ph7.5~8.5)。

      實驗材料與方法

      (1)實驗材料:實驗設備:溫箱。

      實驗器材:毛霉、曲霉、青霉、根霉、啤酒酵母、白假絲酵母、新生隱球酵母菌、細黃鏈霉菌、pda平板、高鹽察氏平板、高氏合成i號平板、塑料筐、20%甘油水溶液、鑷子、接種鏟、無菌蓋玻片、無菌濾紙、無菌載玻片、石棉網、牛皮紙、硫酸紙、橡皮筋、鐵絲筐等。

      (2)實驗方法:平板接種:毛霉→pda平板(點植法)

      啤酒酵母→pda平板(五區分離劃線法)青霉、曲霉→pda平板(連續劃線法)

      小室載玻片培養法:

      1、取滅菌后小室平皿。

      2、取無菌pda瓊脂薄層平板,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切割成0.5~1.0cm2的瓊脂塊,并將其移至培養小室中的載玻片上,制作過程注意無菌。

      3、用接種環取少量霉菌的孢子接種于培養基四周,用無菌鑷子

      將蓋玻片覆蓋在瓊脂塊上,并(轉載于:l滅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濕度),蓋上皿蓋,標記,置28~30℃培養3~5d

      糧食產品的平板接種:

      1.取糧食樣品20g,放入無菌燒杯,加無菌水洗滌,

      反復10次,棄去水后,將糧粒倒于平皿內備用2.鑷子取糧食種入pda瓊脂內,每皿可接種5-10粒。

      放線菌的接種:取細黃鏈霉菌劃線法接種,在接種的劃線處,無

      菌操作斜插入蓋玻片數張。

      注意事項:

      1.空氣環境無菌(應在酒精燈火焰周圍無菌區)

      2.在酒精燈火焰處,傾斜打開瓶口。

      3.接種環使用前,直接在酒精燈上燒灼滅菌,把環和金屬絲燒紅即可。

      4.接種環使用后,先在火焰周圍把環上標本烤干,再燒灼滅菌,以免標本汽化,爆烈四濺,污染環境。5.金屬桿快速通過火焰2-3次,殺滅表面微生物

      分析與討論

      1、糧食中產毒真菌的種類及產生毒素?

      青霉、毛霉、曲霉、根霉、酵母、白念、細黃鏈霉菌(放線菌)青霉素、絲生毛霉素、黃曲霉素、根霉素、白念菌素。細黃鏈菌素

      2、常用霉菌培養基有哪些?

      馬鈴薯蔗糖培養基

      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瓊脂培養基察氏培養基

      3、霉菌的接種方法有何不同?為什么?

      (1)連續劃線法(青霉、曲霉)

      青霉與曲霉為局限性生長的霉菌。應采用連續劃線接種法接種。(2)點植法(根霉、毛霉)

      根霉與毛霉生長區域比較大,應采用點植法。(3)小室載玻片培養法(青霉、毛霉、根霉、曲霉)

      實驗三霉菌的制片與形態觀察

      實驗目的:學習并掌握觀察霉菌形態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類常見霉菌的基本形態特征。了解放線菌的基本形態特征。

      實驗原理:霉菌菌絲和孢子的寬度通常比細菌和放線菌粗得多(約為3-10μm),常是細

      菌菌體寬度的幾倍至幾十倍,因此,用低倍顯微鏡即可觀察。霉菌菌絲較粗大,細胞易收縮變形,且孢子容易飛散,所以制標本時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點是細胞不變形,具有殺菌、__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較長時間,能防止孢子四處飛散,棉蘭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藍色能增大反差。

      實驗材料:

      (一)菌種:在馬鈴薯瓊脂平板上培養3—4天的青霉(penicilliumsp.)、曲霉(aspergillussp.)、毛霉(mucorsp.)、根霉;

      (二)器材及用具:鑷子、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實驗方法:

      (一)直接制片觀察

      于潔凈載玻片上,用鑷子取霉菌菌落的邊緣處取小量帶有孢子的菌絲,然后小心地蓋上蓋玻

      片。置顯微鏡下先用低倍鏡觀察,必要時再換高倍鏡(二)小室培養觀察

      將載玻片直接放低倍鏡下觀察,再換高倍鏡觀察。

      觀察原則:

      毛霉:用低倍鏡觀察孢子囊梗、囊軸等。用高倍鏡觀察孢子囊孢子的形

      狀、大小。

      根霉:菌絲、孢子同毛霉,注意觀察有無假根。

      曲霉:在高倍鏡下觀察菌絲有無隔膜,分生孢子著生位置,辨認分生孢

      子梗、頂囊、小梗和分生孢子。

      青霉:在高倍鏡下觀察菌絲有無隔膜,分生孢子梗、副枝、小梗和分生

      孢子的形狀等。實驗結果:

      分析與討論:

      青霉和曲霉的形態有哪些異同?

      青霉常分布在霉腐變質的水果、蔬菜、糧食和皮革等物體上,菌體直立菌絲的頂端長有掃帚狀的結構,結構的每一個分枝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綠色,進行孢子生殖。

      曲霉廣泛分布在谷物、空氣和土壤中,曲霉直立菌絲的頂端膨大成球狀,球狀結構的表面放射狀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隨曲霉種類的不同而呈黃色、橙色或黑色。

      從皮膚取材查真菌如何檢查?

      食品微生物實驗

      微生物實驗報告八篇

      微生物實驗報告模板實驗室空氣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環境微生物的檢測班級:生物工程123 姓名:趙家熙 學號:2012013409摘要: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擴散的媒介。空氣中存在著細菌、真菌、病毒、放線菌等多種微生物粒子,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氣污染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驗室中的環境是更為重要的,對微生物的要求更加的高,一個好的實驗室環境可以讓實驗結果更加的精確。本實驗通過對實驗室空氣的采集,對微生物的培養及染色觀察來證明證明實驗室環境存在微生物,也證明無菌操作的重要性。關鍵詞:實驗室環境,空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微生物信息

      • 微生物實驗報告八篇
      • 微生物實驗報告八篇41人關注

        微生物實驗報告模板實驗室空氣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環境微生物的檢測班級:生物工程123 姓名:趙家熙 學號:2012013409摘要: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