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青年教師培訓制度
制度大全課件
青年教師培訓制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做好青年教師培訓工作,是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學校長盛不衰、永保青春的關鍵,為促進我校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早日成為優秀的高中教師,從而整體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我校教育教學現代化步伐,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
創造條件、創設氛圍,促進年輕教師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教育崗位的基本要求,實現師德、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爭取盡快成為好教師、名教師。
二、培訓目標
使青年教師迅速適應高中教學崗位,爭創“校優”、“市優”。
三、培訓形式
讀書、講座、聽課、研討等,重點實施“藍、青結對子”方案。
四、培訓對象
近三年分配到我校的新教師和借用、聘用到我校的教師。
五、培訓管理
1、成立領導小組負責實施督查。
2、參與培訓教師的相關資料應上交教師發展中心一份。
3、受培訓教師應在每次培訓結束后將學習心得上交教師發展中心一份。
七、培訓內容配檔表
制度大全課件
第2篇 青年教師會講會課基本功競賽制度
1.每學年第一學期進行會課(單:文科雙:理科)。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進行基本功競賽。
2.會課對象:來校工作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師。(大學畢業后來校工作)。
3.基本功競賽對象: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
4.會課順序:第一輪:由各教研組組織聽課。評比產生參加復賽候選人(不超過初賽人數50%);第二輪:教師應刻出參賽教案(存檔)。教導處、工會、團委組織專門人員定時間進行評課。每課結束后須進行考核。
5.基本功競賽由負責組織部門根據統一要求預先通知有關教師,教師可各自準備,到時展示作品參賽。
6.會課: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其余參賽復賽者為三等獎。
第3篇 良輔小學青年教師成長制度
良輔小學青年教師成長制度
40歲以下包括40歲在內的教師,視為青年教師。青年教師要積極進取,勇于挑重擔,敢于挑戰能手,善于展示自己,盡快成長為能手、名師。
一、具體要求:
1、要虛心向能手學習請教,每學期至少執教一次校級以上公開課。
2、每學期至少備20個精細教案,必須潛心研究教材,抓住重難點,找準突破口,教學環節安排符合當前課堂教學要求。
3、每學期撰寫15篇來自自己教學實踐中的教后反思或教學札記,不得抄襲和下載。
4、每學年至少投稿(或參加)縣級以上論文評選一篇。
5、積極認真閱讀教育刊物和專著,摘錄讀書筆記或寫讀書心得5000字以上。
二、考核措施:
建立青年教師個人成長檔案,每學期對青年教師進行理論學習、課堂教學水平、教學成績等方面的考核,將考核情況記入該檔案。
第4篇 樂龍小學青年教師培訓制度
樂龍小學青年教師培訓制度
一、培養目標:
培養青年教師,著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三個方面。讓他們樹立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德才全面發展的培養方向。成為一名既能教書又能育人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培養方法:
1、帶教培養
請師德高、教有專長的優秀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充分發揮老教師師德、師才的優勢,以“名師”促進“高德”的成長。在老教師的帶教過程中,青年教師一邊跟老教師學習,一邊參與教學實踐。青年教師系統地聽老教師的課,老教師也全面的聽青年教師的課,然后傳授經驗,講評分析,言傳身教,及時肯定,激發青年教師的教育熱情。
2、實踐培養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敢于重用青年教師,在他們身上壓擔子,讓他們在教學實踐中成長,讓他們在實踐工作中去鍛煉、去積累經驗,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個人才華,讓他們在獲得成績和總結教訓的過程中挑起更重的教學重擔。
3、課題培養
對已有一定教學經驗,對教材比較熟悉的青年教師,讓他們開展課題研究,更好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朝著骨干教師的方向前進。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他們的教育理論及學科專業水平;同時提高他們的實際教學能力。進一步認識教學規律,掌握教學方法,提高藝術教學。
4、進修培養
通過學歷進修、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等渠道,鼓勵和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提高青年教師學歷,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在進修培訓中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
第5篇 青年教師會課基本功競賽制度
1.每學年第一學期進行會課(單:文科 雙:理科)。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進行基本功競賽。
2.會課對象:來校工作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師。(大學畢業后來校工作)。
3.基本功競賽對象: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
4.會課順序:第一輪:由各教研組組織聽課。評比產生參加復賽候選人(不超過初賽人數50%);第二輪:教師應刻出參賽教案(存檔)。教導處、工會、團委組織專門人員定時間進行評課。每課結束后須進行考核。
5.基本功競賽由負責組織部門根據統一要求預先通知有關教師,教師可各自準備,到時展示作品參賽。
6.會課: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其余參賽復賽者為三等獎。
第6篇 西寧中學青年教師導師制度
一、指導教師的培養目標和職責
1、培養目標:半年入門,一年成型,二年成熟,三年出成績。
2、崗位職責:
①每學期和徒弟一起制定為期一年的成長提高計劃。
②幫助青年教師研究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分析教材,選擇教法學法,指導青年教師學習理解課程標準,制定目標,確定重難點,備好每一節課。
③第一學期每周隨堂聽所指導的青年教師不少于2節課,課后進行評價和指導。
④每學期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高質量的校內匯報課,在大型教學活動中幫助取得好成績。
⑤重視對青年教師課堂教育管理能力的培養,做到師生和諧,愉快教學。
⑥全面關心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師德修養、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工作心態方面的學習提高。
⑦指導青年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學科教學方面的反思性文章,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⑧每學期結束寫一份對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教育工作鑒定意見。
二、青年教師的成長目標和義務
1成長目標:一年摸清,二年創新,三年展示。
2應盡的義務:
①端正態度。真誠、勤奮、謙虛。勤提問,多反思,長溝通。
②活學活用,先聽后講,先學后教。
③注重程序,上課前教案要先交指導教師過目,選題讓師傅幫助定奪。
④規范性聽課。把握準確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等課型特點和環節。
⑤學令配合。及時高效完成師傅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拖沓應付。
⑥主動反饋,每月上好一堂優質匯報課,針對不足梳理整改意見。
⑦學令研究。選定一個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的小課題,在師傅的幫助下進行研究。
⑧自主學習,堅持每周一反思,每月一案例的書寫,積累教學經驗,并征求師傅意見。
三、考核評價及獎懲
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考核,以學年為周期進行評價和一次性獎勵。
分管校長和教科室總牽頭,教導處、教研組協作。
(一)考核內容
1、徒弟:聽課節數、聽課筆記質量、教案書寫質量、賽課成績、科研水平等。
2、師傅、聽課節數、指導次數、徒弟獲獎、徒弟教學成績、學生評價。以教學質量提高進步為主要標準。
(二)獎勵辦法
依據徒弟的實際表現對指導教師相應獎勵。
(三)標準
1、聽課達到要求節數,教案書寫達到優秀,教學成績在學校規定的有效范圍內,培養過程資料齊全,學生評價滿意五項標準即為合格。
2、培養過程資料齊全,成績出色,學生評價好,賽課成績突出,有一定科研能力即定為優秀。
3、培養過程資料不齊全、學生評價不理想或成績出現較大偏差即定為“待提高”。
第7篇 學區青年骨干教師團隊管理制度
一、青年、骨干教師團隊組建是因應教育形勢需要,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一個平臺,根據學區實際確定組建原則和團隊成員,屬行政組建。
二、團隊成員要做到:
1、按時參加團隊組織的集體活動。按照閱讀計劃自學專業讀本。
2、按時完成每兩周一篇的專業閱讀寫作低限任務(隨著時間推移,將適度增加作業量),每月一篇的鼓勵性投稿任務(逐步變為任務)作業完成時間為每月的15日前和月底前。
3、不允許下載或抄襲日志充當任務。轉載的日志要標注清楚。
4、提倡主動寫工作、學習、生活隨感日志,以養成寫作反思的習慣。
5、養成健康上網習慣,每周不少于三次,主要內容是寫作、瀏覽他人空間、跟帖留言、娛樂等。
三、領銜組長要做到
1、以身作則,帶頭完成中心校安排的閱讀、寫作任務以及活動計劃。
2、在每月16日和次月1日統計組員完成作業情況,上報中心校。
3、按照中心校意圖制定每學期的活動計劃。并組織好本組活動。
四、獎懲措施
1、對集體活動缺勤的成員,中心校做記錄統計,學區內通報或扣發一定出勤獎。
2、對于沒有按要求完成閱讀寫作、跟帖留言或其他活動任務的,中心校視情況給予約談批評、限期補齊,扣發一定數量的績效工資等處罰。
3、中心校對超額完成任務,且效果較好的給予表揚,對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的給予一定獎勵。
4、中心校每學期對團隊成員進行一次專項考核,并在群空間通報情況。
5、中心校逐步完善團隊建設激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