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維修班交接班制度
物業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維修班交接班制度
第二節 維修班交接班制度
一、著整齊工作服,提前10分鐘到達交接班現場。
二、接班人員必須按規定時間到班,未經履行完交接手續前,交班人員不得離崗。
三、嚴格執行作息制度,按時交接班。
四、嚴格執行配電室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與各項工作制度。
五、接班人員應主動詢問交班人員上班情況及核查值班記錄。
六、交接班時如發生事故未辦理交班手續前,由接班人在班長領導下共同處理。
七、接班后應立即巡視一遍各值班點,并簽署巡查意見。
八、交接班內容包括:
1.異常運行和設備缺陷,事故處理情況;
2.大型工具和材料的完備情況;
3.交接班時必須嚴肅認真,接班人要進行全面檢查核實。
第2篇 工程設備維修班工作制度
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維修班工作制度
一、認真作好設備運行、保養、維修等記錄,對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工程主管。
二、認真填寫設備運行記錄,并于每月底將記錄交工程主管。
三、在工作中應當著裝整齊,配帶工作牌、精神飽滿。
四、遇自來水爆管、煤氣事故等急修,則在接到通知后5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處理,無法立即處理者,須立即報告工程主管。
五、在辦公區等地維修時,不得高聲喧嘩。
六、在接到管理處下發《派工單》或通知后,應立即前往處理。
七、愛護工具及設備,服從班長調度。
八、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及設備運行操作管理規程。
九、按照工程部編制的《設備維修保養計劃》進行設備維修、保養。
十、按期完成管理處安排的工作任務。
第3篇 工程設備運轉、維護、保養、檢測及維修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對我項目的機械設備進行制度化管理,明確制度的責任和范圍、管理和操作中的安全要點,提高管理績效,保證設備和人員避免出現機械事故或傷害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1、設備的運轉和使用管理
1.1 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擔任操作的機械實行專機專人負責制;兩人以上操作的機械實行機長負責制;公用機械及儀器儀表實行定人負責制。操作人員要相對穩定。
1.2 使用機械設備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2.1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悉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會操作,會保養,排除一般故障。
1.2.2 新置、自制、改裝或重新安裝的機械設備,必須按照機械設備計劃,選購、安裝、調試管理辦法的規定組織檢查、鑒定和試運轉,在明確其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護都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轉。
1.3 新購或大修出場設備,在走和期和保養完成以后必須經物資設備部門技術負責人鑒定,簽署意見;走和期紀錄要進入單機檔案;按照規定合理使用燃油、潤滑油和液壓油。對上述油料要定期進行檢查,按照質量換油;
1.4 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例行保養、定期保養、特定保養,做好機械設備維護工作。其保養工作內容主要是清潔、監測、緊固、調整、潤滑、防腐和更換少量易損配件;在冬季、雷雨、高溫和多塵及帶腐蝕性環境下工作,必須采取相應技術措施;
1.5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和帶病作業,,如需超負荷作業,必須有可靠的技術依據,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經主管部門審核,本單位總工書面批準方可進行;
1.6 不準任意拆卸、挪用設備上的零件和附屬的安全保護及警報裝置;
1.7 按照規定認真做好點檢和運轉、維修、換油、事故等各種原始記錄;
1.8 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必須進行狀態標識,凡技術狀況不良好、安全防護不靈敏的,應掛設禁用標示,如帶修、在修等,并對電源作適當處理。
第4篇 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維修班工作制度
物業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維修班工作制度
第一節維修班工作制度
一、認真作好設備運行、保養、維修等記錄,對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工程主管。
二、認真填寫設備運行記錄,并于每月底將記錄交工程主管。
三、在工作中應當著裝整齊,配帶工作牌、精神飽滿。
四、遇自來水爆管、煤氣事故等急修,則在接到通知后5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處理,無法立即處理者,須立即報告工程主管。
五、在辦公區等地維修時,不得高聲喧嘩。
六、在接到管理處下發《派工單》或通知后,應立即前往處理。
七、愛護工具及設備,服從班長調度。
八、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及設備運行操作管理規程。
九、按照工程部編制的《設備維修保養計劃》進行設備維修、保養。
十、按期完成管理處安排的工作任務。
第5篇 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特約維修管理規定
物業工程設備管理制度:特約維修管理規定
第四節 特約維修管理規定
一、接到特約維修派工單后,15分鐘內若不能按時到達業主家中,應向客服人員說明原因,客服人員還需將原因即時告之業主。
二、維修人員需自帶鞋套,需注意保護業主財物,對維修產生的垃圾,要收拾干凈,完工后自行帶走。
三、若一時無法完成,需向業主講明原因,請業主諒解,并約定(下次)上門時間。
四、若業主要自行購買維修材料,需耐心向業主說明材料的品牌、型號、規格、數量,以免業主因買錯而造成損失。
五、嚴禁接受業主任何形式的饋贈和向業主索取報酬。
六、維修結束后,請業主檢查驗收,并在《派工單》上簽署維修結果和維修服務意見,并請業主到客服中心繳納特約服務費,若維修人員收費后需將收費票據交給業主。
七、將《派工單》返回辦公室,并做好維修記錄。
第6篇 工程設備運轉、維保、檢測及維修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對我項目的機械設備進行制度化管理,明確制度的責任和范圍、管理和操作中的安全要點,提高管理績效,保證設備和人員避免出現機械事故或傷害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1、設備的運轉和使用管理
1.1 機械設備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擔任操作的機械實行專機專人負責制;兩人以上操作的機械實行機長負責制;公用機械及儀器儀表實行定人負責制。操作人員要相對穩定。
1.2 使用機械設備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2.1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悉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會操作,會保養,排除一般故障。
1.2.2 新置、自制、改裝或重新安裝的機械設備,必須按照機械設備計劃,選購、安裝、調試管理辦法的規定組織檢查、鑒定和試運轉,在明確其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護都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轉。
1.3 新購或大修出場設備,在走和期和保養完成以后必須經物資設備部門技術負責人鑒定,簽署意見;走和期紀錄要進入單機檔案;按照規定合理使用燃油、潤滑油和液壓油。對上述油料要定期進行檢查,按照質量換油;
1.4 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例行保養、定期保養、特定保養,做好機械設備維護工作。其保養工作內容主要是清潔、監測、緊固、調整、潤滑、防腐和更換少量易損配件;在冬季、雷雨、高溫和多塵及帶腐蝕性環境下工作,必須采取相應技術措施;
1.5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和帶病作業,,如需超負荷作業,必須有可靠的技術依據,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經主管部門審核,本單位總工書面批準方可進行;
1.6 不準任意拆卸、挪用設備上的零件和附屬的安全保護及警報裝置;
1.7 按照規定認真做好點檢和運轉、維修、換油、事故等各種原始記錄;
1.8 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必須進行狀態標識,凡技術狀況不良好、安全防護不靈敏的,應掛設禁用標示,如帶修、在修等,并對電源作適當處理。
2 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修理
2.1 堅持“注重保養、計劃修理與按需修理并重”的方針,并向以設備狀態監測為基礎的定檢維修制發展。
2.2 設備的維護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例行保養、定期保養和特定保養。設備的修理必須配備適當的維修設備和場地;必須配備機械保養、修理專業人員完成力所能及的修理任務。委托外單位修理的機械計劃必須有責任單位主管領導批準,由物資供應部聯系定點廠家實施。修理中,凡需要更換基礎件和總成件的均需物資供應部監察批準。大修、項修必須按照有關設備管理程序的要求做好記錄。各單位由于機械設備的類別的特點不同,可做補充規定。
2.3 機械設備的備品、備件由機械使用單位負責管理。
3 機械設備的調試
3.1 凡新置、自制、改裝或重新安裝的機械設備組裝后必須進行調試。其調試包括機械方面和電氣方面的調試。機械方面的調試包括調整各種制動器剎車中間隙、調整各種變速齒輪之間的間隙、調整各種傳動裝置的齒合松緊程度、調整操作臺或聯動臺使氣正確靈敏。
3.2 電氣方面的調試包括各種互鎖、連鎖裝置是否齊全、靈敏;調整各種形成開關、限位裝置且靈敏有效;調整電機轉動方面符合傳動要求;調整和設定各種電器元件的數值調整各儀表使其齊全有效。
3.3 機械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試運轉。試運轉分為無負荷試運轉、負荷試運轉和超負荷試運轉。
4 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
4.1 事故處理
4.1.1事故處理權限
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由建安公司處理,報建設公司備案。重大事故由建設公司處理,報集團公司備案。
4.1.2事故報告時效
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單位領導或物設科,物設科在二日內(重大事故在24小時內)將等級事故報物設處,物設處必須在三日內將重大事故報建工局。
事故處理報告有責任單位填報,大事故報告在一月內重大事故在二月內保建設公司物設處。
4.1.3事故發生后,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機械運轉,各單位物設科在接報后立即組織人員對事故進行技術鑒定,認真分析事故原因,落實責任者。對故意隱瞞不報,掩蓋事實、能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發現查明事實,應加重處罰。并追究領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