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機電設備移交驗收管理制度
一、設備驗收移交范圍:
1、將安裝準備完畢,交付使用的采掘工作面設備進行竣工驗收移交。
2、對已停用的采掘工作面設備驗收移交。
3、生產過程中,對更替或減縮下來的設備進行出井前后的驗收移交。
4、對機電設備修復后與交舊領新時的驗收移交。
5、對各單位在用、在冊保管設備的移交。
二、設備移交驗收辦法:
1、在新工作面設備安裝完工后,應服從調度室負責組織的現場移交驗收。
2、采后工作面的設備,由調度室組織機電科、使用單位和接 收單位,進行現場清點驗收移交。
3、在生產過程中,更替或減縮下來的設備由機電科、使用單位,回收出井單位進行地面驗收移交。
4、機電設備修復后,由修復單位與委托單位進行實物驗收移交,由機電科設備管理人員及機電專業技術人員參與。
5、新領設備時,由領用單位和發放單位進行實物驗收移交。
6、各單位在用與在冊保管設備由機電科歸口單位與使用保管單位進行帳目實物移交。
7、設備在驗收移交時,要詳細核實檢查,并留有記錄。首先移交數量,對質量問題、項目欠缺問題要當時查對。由負責單位定期處理或記載,必要時可由礦組織專題會議裁定。
8、設備驗收移交時,必須按標準要求嚴格進行檢驗,各有關部門要進行驗收前的嚴格檢查,對設備質量、防爆完好質量是否按技術要求安裝等問題實行逐臺逐項的檢驗,如存在上述問題,責任單位負責處理解決。礦將具體考核情況給予罰款和質量工資分解。
9、驗收移交前,機電科有關隊組應和各單位進行對帳核實,以供機電部門掌握實際情況。
10、在設備驗收移交后,填寫“設備驗收移交單”一式三份,由參加驗收移交的主要負責人簽字。移交單位、使用接收單位,設備管理部門各保存一份。填寫驗收移交單時,要臺臺件件分類填寫。
三、設備驗收移交管理辦法:
1、在設備驗收移交后,設備使用單位由于生產需要,進行設備更替或裁減時,必須把更替或裁減下來的設備配件等及時出井,交有關部門,以便注銷在冊,否則,發生丟失,損壞設備,均按有關文件執行處罰。
2、在設備驗收移交后,設備使用單位必須立即著手安排設備的包機工作,定人、定點、定職責,五天內把包機合同交設備組。各有關部門同時要立即開展正常的考核與檢查。
3、在設備停用階段,閑置、損壞待修期間而未出井移交有關部門的,原使用單位負責維護看管,其設備同屬檢查考核范圍。
4、凡屬批量領用設備或整體領用安裝設備時,領用單位和安裝單位,必須提前根據圖紙制定設備領用計劃,交設備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并辦理臨時移交手續,作為領用單位或安裝單位以后移交前的核對依據。在此期間,發生丟失、損壞,按有關文件執行,安裝單位領用沒移交前由安裝單位負責,移交后由接管單位負責。
5、設備主管部門要把所有的設備,包括五小電器和電纜,應統一編號。下井設備無編號者,一律不準下井。現井下設備應把編號逐步補齊,做到帳、卡、物、圖、牌板對口,并做日常的動態跟蹤檢查。
第2篇 機電設備安裝維修工作票制度
為確保全廠安全生產,確保污水達標處理排放,確保全廠工作技經指標完成,確保全廠設備完好率達標,明確機電設備行政技術和管理責任,明確機電設備安裝修理責任,明確操作使用保養責任,明確設備配件材料質量采購責任,實行制度化管理和量化考核。
一、工作票的使用:
由科室、各班組操作使用人向生產科捉出維修請求,由生產科長及各專業技術人員提出安裝維修技術要求,提出實施安全措施。
二、工作票填寫:
根據職能填寫:技術負責填寫第一欄,維修隊長填寫第二欄,操作使用部門填寫第三欄,設備管理填寫第四欄。
三、工作驗收:
根據工作量大小,技術復雜程度,視具體情況,由生產科確定修理和驗收人員。驗收人員:由生產科、維修隊、使用部門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設備管理員共同或部分人員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認可有效。
新設備應符合廠家產品要求,舊設備應完好完整,改造要專業技術人員簽名認可;記錄存檔。未經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認可,任何人不準改變原設備裝工作的性能。
四、工作責任。
1、生產科長對勞動組織、設備完好率、安全措施實施負責。
2、專技人員對工作技術要求、設備配件、材料數量質量負責,對安全措施編寫負責。
3、維修隊長對安裝、維修、工期負責,對安裝維修工藝質量、對設備完好率負責,對執行安全措施負責。
4、維修工作人員對安裝維修工藝質量,對人身、設備安全負責。
5、操作使用人員對設備完好、整潔、日常養護負責。
6、采購人員對所采購的備品配件的質量、數量、價格、時效負責。
第3篇 機電設備檢修檢查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對機電設備的管理,更好的搞好我處安全生產,減少事故隱患的發生,經研究特制定以下規章制度。
1、處里要有每臺固定設備的技術檔案,技術人員要定期對設備性能進行測試。
2、使用設備的班組長是本班組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也是本班組設備的第一管理者,負責對本班組的設備定期進行檢查。
3、班組長要對本組的設備進行管理,做到定期檢查、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嚴禁設備“帶病”工作。
4、設備的使用要按照設備的技術性能、操作規程、出廠說明書進行操作,嚴禁違章操作。
5、設備的機修、電修要有專人包機,嚴禁他人私自拆卸、修理。
6、本班組設備要有本班組專人操作,嚴禁他人操作使用。
7、操作旋轉設備,工作前要進行空車試驗,查看各部油路是否暢通,有油孔之處,要用油壺注油,使機床各部得到充分潤滑,而后再進行工作。
8、工作結束,拉斷設備電源,各種手柄放在空位置,清掃干凈機床及設備周圍的鐵(木)屑,做好文明生產。
9、電氣設備、線路的維修、維護,必須是專職電工操作,嚴格遵守電氣作業操作規程。
10、電氣設備周圍嚴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并要保持干凈、通暢。
11、電氣設備要有良好的接地裝置,電氣儀表按要求定期報送有關部門檢測效驗,保持靈敏、準確、可靠。
12、無法維修、使用的設備要及時報送機電科。
第4篇 機電設備維修養護工作標準制度
機電設備維修養護工作標準
一、供水設施
當班:日常保養、安全操作、運作情況正常、自動控制良好。
周末:維修保養閘閥、逆流閥、水表、聯軸器;水泵軸承加油。
季末:泵體檢查,更換磨損件,管道系統保養;
年終:上、下半年各清洗水池1次,電機軸承加油。
質量標準:閥門開閉靈活,系統密封良好.管道無滴漏,電機保護齊全,水表計量準確,運轉無異常聲響。振動、軸承溫度正常;連續不間斷供水,有檢查記錄,維修、保養記錄。
二、供電設施
當班:日常檢查,無缺相,運行正常,記錄變壓器運行情況。
周末:變壓器全面檢查,配電房、計量儀表開關標識、安全標識,配電房防塵1次,發電機組運轉1次,時間不少于20分鐘。
季末:保養變壓器接線柱,高低線路,發電機組。
年終:化驗變壓器油。
質量標準:各連接處無跳火、發熱等異常現象,指示燈、信號燈齊全,計量儀表準確,配電房溫度不超過40℃,備用發電機組發出額定功率。有檢查、維修保養記錄。
三、電梯
當班:日常保養,安全操作,正確使用,工作有記錄。維修、保養的周期、級別、內容嚴格按國家電梯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質量標準:專業資質人員操作、維修,持證上崗;橋箱內警鈴、風扇、電話保持工作狀態,信號燈齊全,運行平穩無振動,到站定位準確,層門開閉靈活;自動性能良好。建立電梯設備技術檔案。
設備管理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如因工作需要臨時離崗,必須有符合條件的人替崗,并交代離崗時間及去向。
二、根據操作規程及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密切注視所管設備的運行情況,按規定做好有關記錄,按時巡查,及時發現事故隱患。
三、如出現設備故障,而當班人員不能處理,應按報告制度及時報告給有關人員。
四、值班人員接到報修時,應及時通知有關班組,安排人員前往維修。
五、所有值班崗位必須在規定值班時間安排合格的人員值班,如需調班,必須報主管人員同意,原則上領班與領班、值班人員同值班人員對調;在就餐時間,實行輪換就餐制,并通知同班維修人員配合。
設備管理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人員應按統―安排的班次值班,不得遲到、早退、無故缺勤,不能私自調班、頂班。因故不能值班者,必須提前征得領班同意,按規定辦理請假手續,才能請假。
二、交接班雙方人員必須做好交接班的準備工作,準時進行交班。交接班的準備工作包括:查看運行記錄;介紹運行狀況和方式,以及設備檢修、變更等情況;清點儀表、工具;檢查設備狀況;等等。交班時,雙方領班在值班日志上簽字。
三、在下列情況下不得交接班:
1.在事故處理末完或重大設備啟動或停機時;
2.交接班準備工作未完成時;
3.接班人數未能達到規定人數的最低限度時;
4.領班或由主管指定替代領班的人未到時;
5.接班人員有醉酒現象或其他神志不清情況而未找到頂班人員時。
設備管理報告制度
一、出現下列情況應報告(技術員)領班:
1.主要設備非正常操作的開停。
2.主要設備除正常操作外的調整。
3.設備發生故障或停機檢修。
4.維修材料的領用。
5.零部件改造、代換或加工修理。
7.運行人員短時間暫離崗位。
8.維修人員工作去向。
9.對外班組聯系。
二、出現下列情況必須報告副經理(工程師):
1.重點設備除正常操作外的啟動、調整及異常情況。
2.采用新的運行方式。
3.主要設備發生故障或停機檢修。
4.系統故障及檢修。
5.重要零部件改造、代換或加工修理。
6.成批和大件工具、備件和材料領用。
7.加班、換班、補作、病假。
8.外協聯系。
三、出現下列情況必須報告經理:
1.重點設備發生故障或停臺檢修。
2.影響營業的設備故障或施工。
3.系統運行方式有較大改變。
4.重點設備的主要零部件改換。
5.系統及主要設備技術改造或移位安裝。
6.系統及設備的增改工程及外協施工。
7.領班以上人員崗位調整及班組的重大組織結構調整。
8.副經理(工程師)病、事假,補休、換班。
第5篇 機電設備綜合管理制度四
干部上崗、查崗制度
1、干部上崗是實行領導、技術人員和工人共同管好機電設備的重要措施,有關人員應嚴格遵守。
2、機電設備運轉期間,各隊機電班長應每周上崗不少于兩次,機電隊長每周應不少于一次,項目機電經理每周不少于一次。
3、干部上崗后,應仔細查看機電設備運行日記等各種記錄,并聽取當班人員和檢修人員有關設備運行和檢修情況的匯報。
4、上崗干部應重點查看和詢問整個機電設備運行和安全部件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當離開現場時,干部應將發生的問題和處理意見布置給有關人員并尖干部上崗登記薄上,且匯報有關領導。
第6篇 機電設備微機管理制度
隨著礦井機械化升級改造的進一步完善,井下機電設備數量也逐一增多,為保證機電設備安全、高效、經濟運行,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機電部設備管理員,定期對井下機電設備進行清查核定,將設備投入使用時間、運行狀況等詳細記錄,存檔于電腦中。不定期檢查,將檢查問題記錄并存檔,以便做到管理的一目了然。
2、對防爆設備應定期檢查,將其結果做好記錄,并做電子檔案存于電腦中。
3、井下機電設備應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護)制度,做好記錄并制定表格存儲于電腦中。
4、對設備的運行故障要深入了解,并詳細記錄其故障原因和處理結果,將其制作成表格存儲于電腦中,做到查詢方便。
5、設備在維修后,應做好跟蹤記錄,確保能夠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并將跟蹤結果存儲在電腦中。
6、將井下電機設備分片、分段包干,明確其責任人,并存檔。
7、在本年度即將結束時,機電設備管理員應統計出本年度礦購設備數量、報廢設備數量及其原因,并做電子存檔,報礦委會領導,以便給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設備管理員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扎根于井下,深入了解設備性能及運行狀況,做到一臺設備一個電子檔案。
第7篇 機電運輸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1維修人員認真學習鉆研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2處理問體及時,一切為安全生產著想,隨叫隨到。
3對設備勤檢查,勤保養,勤維修,保正運轉正常。
4按要求對設備進行存放,保養,調配,使用。
5嚴格按照維修計劃對機電設備保養,檢修。
6設備出現事故后要及時分析查找原因與責任。
第8篇 機電設備綜合管理制度三
設備定期檢修制度
為了加強我項目部機電設備的管理,保證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機電設備檢修應嚴格執行維修保養與預防檢修相結合的原則,推廣先進故障診斷和狀態監測技術,按設備狀態合理確定檢修時間和檢修制度,提高檢修質量,降低檢修費用,縮短檢修停機時間。
2、按不同檢修內容和工作量,設備檢修分為日常、一般和大修理三種。
3、日常檢修:按定期維修內容或針對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部分拆卸零部件進行檢查、修整、更換或修復少量易損件,基本上不拆卸設備的主體部分。通過檢查調整,緊固機件等技術手段,恢復設備使用性能。
4、一般檢修(中修):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態對設備精度、功能達不到要求的項目,按需要進行針對性檢修。一般要求部分解決、修復或更換磨損機件,必要時進行局部刮研,更換油質、校正坐標、以恢復設備的精度和性能。更換電機個別線圈和部分絕緣、進行浸漆烘干等。
5、大修理:對設備進行全面修理,使設備完全恢復精度和額定出力;必要時設備全面解體,對所有零部件進行清洗檢查,更換或加固重要的零部件,恢復設備原有的精度和性能,調整機械和電器附件,重新噴漆,并按設備出廠或部頒大修標準進行驗收。
6、設備日常維修、一般檢修由各施工單位的機電班進行,其費用在項目部生產成本中列支。設備大修理向處租賃站申請,由本項目部機電隊修理,其費用由設備大修理資金中支出。
7、設備檢修計劃,根據修理性質的不同,日常和一般檢修,按照要求的內容每月由機電隊進行編制檢修計劃,并報處租賃站審批,由各施工連隊進行檢修;大修理按照大修理的要求時間,根據租賃站提列批準后的計劃,由機電隊按期進行檢修。主要設備要編寫檢修作業計劃,包括檢修前的生產技術準備;對修理復雜的工作量大的重點設備應采用網絡技術編制大修理計劃,按計劃施工。
8、根據生產工藝特點和生產過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檢修方式。
①采掘、運輸和其他移動設備,實行按計劃輪換檢修。采掘、運輸設備的維修,每天應不少于4―6h,交接班時要有15min的互檢時間。
②有備用的大型固定設備,應按計劃周期輪換開動,停下來的設備應及時檢修,礦井主要矛盾線的水泵及管路、供電設施設備,應在每年雨季前全部檢修完畢。
③主提升系統等平時不能檢修的設備,應在節假日停產期間抓緊時間進行檢修,例檢日全年應有12―15d,施工期間主要提升運輸系統的日常維護,每天應保證2―4h的檢修時間;實行四、六作業制的,要確保6h的檢修時間。
9、節假日例檢應按下列規定進行:
①例假停產檢修,應集中力量解決平時不能檢修的主要設備缺陷和多種安全保護裝置的試驗和整定,停產檢修確定后,應編制“檢修工程任務書”,檢修質量標準、安全技術措施、勞動組織以及施工網絡圖或施工指示圖表等。檢修計劃、檢修質量標準和檢修工程任務書,應組織參加檢修的全體人員學習討論,制定保證措施。在停產前要檢查落實各項準備,并做好停風、停電、停水、停氣和停機等方面的具體事宜。
②每項檢修任務都應指定負責人,明確分工,重大檢修項目應成立檢修指揮小組,在檢修期內加強調度工作,檢查檢修質量和進度情況。
③每項檢修工程檢修完畢后,要保證有足夠的試運行時間。
10、應嚴格執行設備大修理開、竣工報告制度。工程竣工后,設備必須做空、輕、重負荷試運轉和效能測定,按檢修質量標準嚴格驗收,隱蔽工程應有中間驗收記錄。
驗收合格后要將檢修內容詳細記入設備履歷內。
大修理后的設備實行保修制。在保修期內,發生的修理質量問題,應由承修單位免費修理,保修期不得少于三個月。
11、設備大修后的質量驗收,以質量管理的專職檢驗員為主,會同質檢設備及使用部門,組織維修工人和操作工人共同參加。
第9篇 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制度
(一) 總則
1、為適應公司的快速發展,加強機電設備管理,提高生產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礦特點,特制定本規定。
2、機電設備管理要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設備效能和投資效益,堅持決策、研制、與使用相結合,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3、公司采購中心是設備采購供應的專門機構,凡列入公司專用資金計劃的設備,均由其統一組織采購供應;公司財務部負責設備固定資產的購入、折舊提取、大中修、報廢、調撥等財務帳目及經濟核算工作;公司生產技術部參與礦井技術改造機電設備部分的設計審核工作,參與主要機電設備的選型配套審定,參與機電工程的竣工投產驗收工作。
4、機電設備管理人員要自覺執行本規定,維護公司利益,面向基層、服務生產,熱情周到地搞好本職工作。
(二) 機電設備的購置計劃與采購
5、機電管理部門應根據年度計劃、月度計劃或緊急情況下安全生產急需設備的指令、指示編制采購計劃。
6、各單位機電設備管理部門要根據設備需要時間,按規定期限向供應部門申請設備購置計劃,要求詳細準確。
8、設備的選型應注意通用化、標準化,嚴禁采購無生產許可證、無質量合格證、無煤礦安全標志的質次價高、假冒偽劣產品,對國家安全質量強制性產品必須有“3c”認證。
9、所有設備采購都要簽訂設備訂貨合同,要按照國家對產品的有關規定及經營許可,嚴格審查賣方的有關資質,并予以復印備案。除一般常規采購設備外,其余設備在簽訂合同前必須簽訂《技術協議》,以確定設備參數、性能、使用環境、工作條件、安裝配套形式及尺寸等。《技術協議》為合同必備附件,若無《技術協議》,合同無效。對于急需采購的設備,可簽定采購單或急采單。
10、對于大型設備及綜采、綜掘、高檔設備,部門負責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驗收。
(三)機電設備的安裝使用與維護
11、 所有機電設備都要根據設備使用說明書,結合生產技術條件正確安裝。大型設備和綜采、綜掘、高檔設備要按設計要求達到設備安裝、設施布置合格。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質量標準化規定配裝各類安全保護裝置,達到齊全、合格、可靠。安裝完畢后,經過聯合試運轉達到運行標準經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12、所有機電設備都要按照設備操作規程和完好標準進行使用與維護。考核使用設備的指標和標準是:1.完好率:90%。2.待修率:5%。3.事故率:1%。4.失爆率:0。同時,設備新度系數和設備利用率也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13、 各單位都要建立、健全設備使用和維護的規章制度。所有設備都要制定操作規程;所有機電崗位要有崗位責任制;主要設備要實行包機制;重要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度、巡回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機電負責人上崗制度都要逐一完善。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對“三違”人員有相應的處罰規定。
14、 各單位要切實搞好機電人員的定編定員,定機定人。各類設備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設備司機要求做到懂業務、懂構造、懂性能。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嚴禁超負荷、超規范使用設備。
(四)機電設備檢修
15、各單位要有設備維護保養和預防檢修相結合的檢修制度。要按設備狀態合理確定檢修時間和檢修內容。積極推行故障診斷和狀態檢測的各種新技術,提高檢修質量,降低檢修費用,縮短檢修保養時間。
16、各單位要編制設備大、中、小檢修年度計劃并按期上報公司有關部門。中、小修項目由各單位組織實施。設備大修資金由公司按規定的提取率提取,統一掌握,專款專用,按各單位使用情況予以支付。設備檢修點要有公司頒發的相應的檢修許可證方可承修。需要委托外部檢修的,由公司倉儲中心統一組織。
17、礦井的停產檢修應集中解決平時不能解決的主要設備的缺陷和各種安全保護裝置的試驗和整定。應認真編制檢修計劃,明確檢修質量標準、安全技術措施、勞動組織及施工圖表。停產前,要檢查落實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停風、停電、停水、停氣和停機等方面的具體事宜。
18、各單位要組織好檢修用的備品、配件生產、供應工作,編制備件儲備定額,備件儲備資金要占單位設備原值的2-4%左右。配件應實行退舊換新制度,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修舊利廢工作。
20、優先選用國家或行業技術水平的裝備更換技術較落后又無法修復的老設備。可以報廢更新的設備類別有:1.設備老化、技術落后、耗能高、效率低或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雜設備;2.修理費用超過重置價值80%的;3.國家或環保等有關部規定應淘汰的設備。
21、設備報廢可結合設備清查進行。由設備主管部門組織有關人員組成鑒定小組,提出報廢意見,經公司批準后執行。報廢設備類別有:1.折舊的老舊設備;2.折舊達80%以上,單臺設備原值不足3萬元的設備,確需要提前報廢的;3.綜采設備未達到使用年限,但過煤量超過國家規定的。報廢設備要辦理有關財務手續,報廢設備的殘值收益,必須用于設備的改造更新費用。
22、新到設備必須經機電科指定人員嚴格驗收后方可入庫,技術資料由機電科統一保管。設備、電纜、工具、鋼管,由機電科實行卡、牌板、圖板、編號、檔案管理,末經機電科辦理有關審批手續,其他單位和個人無權使用、調撥和外借。否則按有關規定罰款。
23、各使用單位要有專人負責,建立設備保管手冊,使用單位對本單位所有設備的安裝運轉、維護、中修、小修、完好負直接責任。
24、設備下井使用時,使用單位要到機電科辦理審批手續,否則不準下井。機電設備、材料、工具等的領用統一由機電科審核,分管領導審批。
25、設備驗收后,全部掛“合格證”并注明其規格性能、驗收日期等有關資料。各種設備均分類編號、記帳,并在設備上掛責任牌。
26、需要在井上拆卸、下井再組裝的設備,隊組安裝完畢后,末經機電科驗收,不準投入運行。凡出庫后投入使用的設備,都由使用單位負責管理,機電科負責監督。
27、要換設備要交舊領新,更換設備時要隨時在本隊的“設備管理手冊”上和機電科共同在雙方帳上進行互相簽字。閑置設備要在五天內交回回收庫(指大件)并由科內分管人員開“收驗證”回收設備經接收單位出具回收票,交機電科。然后辦理銷帳手續,否則按有關規定給予罰款。
28、設備在交回時不準缺少配件,若有缺件按規定罰款。
29、各使用單位要搞好設備的平時維護保養,認真執行定檢計劃,及時按照檢修周期對設備進行更換檢修保養。機電設備的小修由使用單位負責,中修大修由機電修車間負責。
30、設備需要調配或移交它隊使用,各隊組之間的設備調動,有關單位必須要及時在機電科辦理調撥移交手續,在臺帳上注銷。
31、各使用單位的設備必須保持完好狀態,放置在安全或無積水地點,擺放要整齊。
32、設備由于使用不當、維護不好或其它原因造成損壞,使用單位要填寫事故報告單報機電科,由機電科組織事故單位,查責任者,根據情節輕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33、各使用單位的設備實行包機制,并掛牌注明包機人。
34、每月28日機電科要召開一次機電設備管理例會,各隊負責人和操作維護工要按時參加,不得缺席,否則缺一次罰款拾元。
35、新舊工作面接替生產時,設備要做到清舊帳,建新帳。
36、全礦機電設備每月變動情況、存在問題,機電科每月要以書面形式向主管領導匯報。
37、煤溜、皮帶嚴禁運輸煤炭以外的東西,特殊情況必須通過主管領導和機電科。否則按規定給予罰款,造成人身及設備事故都由其單位負責。
38、煤溜、皮帶司機無接到機電科通知,無權對運輸煤炭以外的物件進行停機上井,工資由違章單位付給。
第10篇 機電設備進場驗收工作制度
8.1 凡進入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必須對其技術性能、安全性能、環保性能、操作人員持證情況等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嚴禁使用。
8.2 進場機械設備包括:自有設備、分包隊自帶設備、外租設備。
8.3 入場時需審驗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上崗資格:必須身體健康,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獲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或駕駛執照、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機械設備,不得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的機械設備。
8.4 設備進場驗收人員應由現場機務管理員、安全員、環保員、分包隊負責人或出租方負責人等相關人員組成,由現場機務管理員填寫設備進場驗收記錄(具體表格詳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資料管理規程》(db11/383-2006)),參加人員共同提出評價意見,并履行簽字手續。
對于db11/383-2006中沒有的設備驗收表格,可使用自制表格,其內容應符合3.6.1條款的有關要求。
8.5 經驗收合格的設備,租賃雙方必須簽訂設備租賃合同或協議,合同或協議應明確雙方的安全責任。
8.6 所有驗收合格的機電設備,應在機械的駕駛室或設備的明顯位置(固定設備可在其周圍明顯位置)懸掛“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8.7 所有驗收合格的進場設備應懸掛“驗收合格證”等標識,注明:
1)設備編號、名稱、規格;
2)進場日期、驗收日期;
3)使用負責人;
8.8 設備進場驗收記錄、產品質量合格證、操作人員的上崗資格證書(復印件)等相關資料由項目部專職安全員統一保存或備案,以備查驗。
起重機械應保存產品檢測報告、產品質量合格證、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起重信號工的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8.9 凡違反本規定,一經發現,將給予通報批評或經濟處罰,造成事故的,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嚴肅處理。
第11篇 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管理制度
1、礦井上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和10kv及其以下的電氣安裝工程,按《煤礦機電安裝工程質量標準及檢驗評級試行辦法》進行驗收。
2、新安裝的設備在使用前必須由礦機電主管工程技術人員組織有關人員詳細研究說明書內容,并制訂出操作規程。在使用初期,主管工程技術員要經常檢查其運行情況。
3、新設備安裝必須有安裝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程和設備說明書要求進行安裝,對隱蔽工程應有工程記錄。
4、施工單位對新設備,或經大修后的設備進行驗收,凡未經檢修好的設備嚴禁繼續使用。
5、設備安裝完畢后,由機電動力科組織相關業務部門人員,施工單位及使用單位共同按施工圖與安裝質量驗收標準進行驗收。
6、在設備試運轉驗收中,一般設備空運轉2—4小時,帶負荷運轉24小時無故障,無異常才算合格,特殊設備按相關標準驗收,如發生故障以及其他遺留問題由安裝單位限期進行處理,合格后方能移交。
7、大型設備或關鍵設備按相關規定要求進行調試驗收。
第12篇 機電設備安全管理制度例
機電設備由機動部門統一管理,由經專門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的運轉工操作。
一、機械設備安全管理
1、各種機械設備規定定期檢修、保養,提高設備作業率和完好率,保證設備安全運轉。
2、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停機處理。
3、設備防護裝置要完善:
⑴機械設備中的轉動齒輪,傳動皮帶,傳動鏈條,砂輪及接近地面的聯節軸、轉軸,皮帶輪、滑輪等,必須裝有牢固的防護罩;經常開啟的防護罩應與機械設備起動的電器開關構成聯鎖,即開啟防護罩時,設備不能開動。
⑵機械設備的制動器、離合器、限位器及互鎖裝置等,應靈敏可靠。
⑶每臺機床應有單獨的電氣開關,以便隨時切斷電源。
⑷機床工作燈和鉗工臺照明燈的電壓不得高于36伏。
⑸干磨和削鑄等產生粉塵的工作應有吸塵裝置;用油冷卻和電火花機床應有吸霧裝置。
4、有裂紋,裂痕或強度不夠的砂輪,禁止使用,安裝或更換砂輪時,不能用錘敲,以免砂輪發生裂紋,安裝時砂輪夾緊法蘭盤不能小于直徑的1/2或大于1/2,法蘭盤與砂輪間要墊一毫米的厚紙皮。
5、起重設備:
⑴起重設備必須建立齊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⑵作業前和作業時,必須做到“四檢查”和“二不準”。
“四檢查”即:
⑴檢查行車、葫蘆剎車的可靠性。
⑵檢查行車各部件或三腳架是否牢靠。
⑶檢查鋼絲繩有否損壞,鋼繩卡具是否緊固。
⑷檢查起重物件綁掛是否牢靠。
作業“二不準”即:
⑴起重物不準跨越人和設備上空。
⑵起重物不準超過葫蘆和行車的設備噸位。
二、電機設備安全管理
1、各種電機設備必須裝有完整的防雷、接地設施,并靈敏可靠。
2、電氣的防爆性能,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定期檢查、調整。
3、各種電機設備不得超負荷運行,并要按期檢修、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