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勤工助學管理條例
州溫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勤工助學管理條例
學生勤工助學是在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參與校內外科技、文化服務等勞動,培養實踐能力,并獲得合理的報酬,以補充在校學習生活費用的各類活動。為加強對學生勤工助學活動的組織管理和指導,根據原國家教委、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勤工助學工作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指導思想
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助學是學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學生勤工助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同時幫助學生解決經濟困難為宗旨。勤工助學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要把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助學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學校工作和社會實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勞動觀,培養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
2、要把組織學生勤工助學與貧困生資助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和優惠付酬,支持和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3、要把組織學生勤工助學與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結合起來,通過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4、在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時,要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并以不影響學生學業為前提,不能安排學生參與有害身心健康的工作。
第二條 學生申請勤工助學工作的條件
1、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規章制度,在校期間未受警告以上(含警告)處分或紀律處分。
2、確實有經濟困難或有較突出的特長。
3、無不及格課程。
4、身體健康,能勝任工作。
5、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健康心理,具有吃苦耐勞精神。
6、工作中虛心向崗位上的老師學習,積極配合崗位所在部門開展工作。
7、崗位學生不得擅自離崗或換崗,如有變動需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報學生處和崗位所在部門同意后方可離崗,同時也無權擅自推薦他人上崗,但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處和崗位所在部門提出建議。
8、對在崗位上有違紀現象或表現極差的學生,經教育無效者,崗位所在部門和學生處有權立即取消其上崗資格,嚴重者將給予一定的紀律處分,并歸入當事人檔案。
第三條 學生申請勤工助學工作的程序
1、學生在每學期開學初提出申請,申請者本人如實填寫《勤工助學申請表》。
2、各系對申請者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
3、學生處根據申請人數、崗位數量和類別及學生本人經濟狀況、特長等情況統籌安排勤工助學崗位。
第四條 學生勤工助學工作的考核辦法
1、用人部門對學生的出勤情況、工作量、工作表現等情況進行考核。
2、學生每學期期末須交個人工作總結,由學生處和崗位所在部門對學生學期工作表現進行鑒定。
3、學生每月考核情況及學期總結和鑒定將作為評選勤工助學積極分子的依據。
4、對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學生,經推薦,考核合格,可評為崗位“先進個人”,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五條 學生勤工助學基金的使用及管理
1、勤工助學基金來源為每學年學生經費的一定比例、上級部門下撥的勤工助學專項經費、基金增值、社會捐贈等。
2、勤工助學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崗位酬金和勤工助學工作中的必要開支等,專款專用。
3、學生勤工助學基金由學生處按有關規定負責具體管理、計財處進行賬目管理和財務監督。
4、使用勤工助學學生的部門。凡是屬于學校機關部門無創收收入的部門,其學生酬金從勤工助學基金中支付;有創收收入的部門,其學生酬金由使用部門和學生處(勤工助學基金)酌情按比例共同承擔;校外經濟實體聘請勤工助學學生的,其學生酬金由經濟實體支付。
第六條 學生勤工助學工作的日常管理
1、定期了解學生勤工助學的具體情況,掌握學生勤工助學的總體情況,對學生在開展勤工助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和批評,對違反學校有關規章制度的,按學校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2、學生如確實需要到校外勤工助學的,須到學生處進行登記、審核,經同意后方可參加校外勤工助學活動。
3、學校不允許學生在校期間,個人擅自到社會上從事兼職工作或在校內進行經商活動,否則,一旦學生與用人單位發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責任自負。期間如違反校紀校規,學校將按有關規定作出處理。
第七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由學生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