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企業管理 > 企業管理 > 安全管理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1(5篇范文)

      發布時間:2023-12-04 11:40:04 查看人數:46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1

      第1篇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1

      一、 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pdca的四個階段是相互關聯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審核是一個有控制的獲取客觀證據的評價驗證過程,這一評價過程應滿足 、 、 的要求。

      3、環境目標指標是依據環境方針具體規定的環境績效的要求,具有 、 和 的特點。

      4、環境因素識別時應考慮 、 和 。三個時態指 、 和 。三個狀態是指 、 和 。

      5、目前常用的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2種,分別為 和 。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環境表現(行為):

      2、物的不安全狀態:

      3、環境因素:

      4、污染預防

      三、簡答:(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環境因素具體表現的七種類型

      2、簡述環境因素從環保角度通常分為幾方面

      3、簡述體系文件編寫的原則和基本要求

      4、簡述內部審核過程的四個階段

      四、論述題:論述危險源辨識的主要步驟

      答案:

      一、填空

      1、策劃和規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管理評審

      2、客觀性、系統性、文件化

      3、具體、短期、可量化

      4、三個時態、三個狀態、七個方面、過去、現在、將來、正常、異常、緊急

      5、對照經驗法、預先危險性分析

      二、名詞解釋

      1、組織基于其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對它的環境因素進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環境管理體系結果。

      2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旨在避免、減少或控制污染而對各種過程、慣例、材料或產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環、處理、過程更改、控制機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4、指機械設備、裝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實現預定的功能的現象。

      三、簡答題

      1、(1)大氣排放

      (2)水體排放

      (3)廢物管理

      (4)土地污染

      (5)對社區的影響

      (6)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消耗

      (7)其他地方性環境問題

      2、(1)污染物常規排放

      (2)固體廢棄物處理

      (3)主要資源能源消耗

      (4)安全隱患調查

      (5)生態環境影響

      (6)相關方環境影響調查

      3、(1)體現完整性和系統性

      (2)體系文件的邏輯性

      (3)文件權威性和法規性

      (4)文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5)體系文件編寫的原則

      (6)體系文件的兼容

      4(1)審核策劃和準備

      (2)現場審核實施

      (3)糾正措施的跟蹤與驗證。

      四、論述題

      (1)首先要劃分作業活動,按照生產和作業的工序和各個階段、作業場所、設備、任務特點等適當劃分作業的活動和范圍,收集包括使用設備、人員能力和培訓、以往是個經驗、使用的原材料、已采取的危害控制措施、作業場所等方面的信息。

      (2)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危險源的辨識、考慮誰會受到傷害以及如何受到傷害。

      (3)確定風險,在現有控制措施的情況下,根據危險源的發生頻次、導致后果及其風險嚴重程度作出評價,評價出不可承受風險因素。

      (4)制定風險控制計劃,根據組織的經濟、技術條件,制定風險控制的實施計劃,并組織實施和落實。

      第2篇 相關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

      1.目的

      根據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和指標對相關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施加有效影響。

      2.范圍

      適用于同公司合作與環境因素、危險源和風險有關的所有相關方的管理。

      3.職責

      3.1行政部負責組織對公司相關方進行評價、確認、施加影響并監督檢查。

      3.2行政部

      3.2.1負責與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有關的各相關方簽訂相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協議書。對其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行為進行管理、監控和考核,施加有效的直接影響。

      3.2.2對與一般環境因素和危險源有關的相關方,發出相關信函、施加有效的間接影響。

      3.2.3負責合格相關方相關資料的獲取和評價。

      3.3各部門按照公司統一規定對相關的各相關方施加具體影響,并實施監督檢查。

      4.工作程序

      4.1 管理對象:供方、運輸相關方、建筑施工相關方、現場食堂及生活區相關方,廢棄物處置和一般相關方。

      4.2 對運輸相關方的管理

      4.2.1采購部同與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有關的運輸相關方簽訂相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協議書。

      4.2.2采購部應要求為本公司運輸化學品的承包方,特別是運輸化學危險品的應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具體執行《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學品管理程序》的要求,應要求運輸危險貨物的相關方具備應急措施和方法。

      4.2.3采購部還應要求為本公司提供運輸服務的承包方遵守下述要求:

      a)加強對機動車輛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并對機動車輛進行定期檢查,以保持機動車的性能良好,尾氣年檢合格;

      b)禁止在本公司廠區內沖洗車輛;

      c)對漏油的車輛不予進廠;

      d)禁止廠內鳴笛;

      e)有防揚塵飛散的措施。

      4.3對建筑施工相關方的管理

      4.3.1行政部組織相關的部門同與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有關的建筑施工相關方簽訂相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協議書。

      4.3.2采購部會同各部門監督檢查相關方落實施工階段的環保要求及施工過程中的環保措施落實情況。建筑施工竣工后,分包方應當修整和恢復在建設過程中受到破壞的環境,物控部負責驗收。

      4.3.3采購部要求相關方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筑施工噪間時,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對建筑施工在使用的機械設備,相關方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環境噪音污染,以減輕噪聲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具體執行《廢氣、噪聲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

      4.3.4保護施工現場周圍的環境,防止對自然環境造成不應有的破壞。防止和減輕粉塵、振動等對周圍生活居住區的污染和危害。合理處置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具體執行《廢水控制程序》和《廢棄物管理程序》的有關規定。

      4.3.5相關方特殊工序的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4.3.6相關方施工人員入場前行政部必須對其進行入場教育,內容包括: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綜合要求。

      4.4廢棄物處置相關方的管理具體執行《廢棄物管理程序》。

      4.5對提供生活后勤服務的相關方的管理

      4.5.1行政部對相關方的用水、用電定期進行監督和檢查。

      4.5.2 食堂廢水先經隔油處理,生活垃圾按《廢棄物管理程序》要求進行。

      4.6采購部應向一般環境因素和危險源有關的相關方直接發出信函,施加有效的間接影響。

      4.7合格相關方評價

      4.7.1行政部分別組織相關部門定期對運輸分包方、建筑施工相關方、垃圾清運方和后勤服務相關方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行為進行評價,填寫《相關方績效考評表》,確定合格相關方名錄,并對其進行動態管理。

      4.7.2合格相關方評價的內容包括:

      a)是否理解本公司的一體化方針;

      b)是否因環境、勞動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受到相關方投訴;

      c)是否因環境污染事故或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受到上級主管部門或環保部門的處罰;

      d)污染物排放是否達標,或已有明顯削減,職業健康安全表現是否已明顯改觀。

      4.7.3對不符合本公司要求的相關方應提出整改意見,對因整改不符或拒絕整改可能造成嚴重污染,或已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或勞動安全事故的相關方,本公司有權做出限期整改或更換相關方的決定。

      4.8各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相關方的管理和檢查,制定作業指導書,并將相關管理規定通報給承包方并作好記錄。

      5.相關文件

      5.1《廢氣、噪聲控制程序》

      5.2《廢水控制程序》

      5.3《廢棄物管理程序》

      5.4《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學品管理程序》

      6. 記錄

      6.1 告相關方的一封信

      6.2 相關方環境保護協議書

      第3篇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績效測量與監測控制程序

      1.?目的

      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監測和測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對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遵循情況進行評價,使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正常運行和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生產、加工、服務過程中作業活動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監測與測量。

      3.?定義

      3.1環境績效:組織對其環境因素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結果。

      3.2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組織對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結果。

      4.?引用文件

      gb/t 19001:2008???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jb 9001b-2009???? 《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

      gb/t 24001-2004??? 《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1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gb/t 19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

      5.?職責

      5.1質量管理部負責:

      a)?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體系運行情況及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監測和測量;

      b)?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合規性的評價;

      c)?內審和管理評審中不符合的跟蹤監測。

      d)?用于職業健康安全檢驗和測量裝置的統一管理,并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檢定、校準實施控制。

      5.2設施部負責:

      a)?業務范圍內機電設備、供電系統等狀態監測;

      b)?公司內特種設備的年度監測及監視;

      c)?公司生產制造廠區內(包括消防設備)設施環境噪聲的監測與測量;

      d)?公司內部特種設備的管理;

      e)?職業病防治和從事有關職業危害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及職業病防治涉及到的物質的測量與監視。

      5.3人事部負責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的體檢工作。

      5.4各職能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業務范圍內相關與要求監測的項目實施監測;負責監測裝置的使用、維護和管理。

      6.?工作程序

      6.1測量與監視控制方法.

      6.1.1 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監測

      6.1.1.1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所涉及到的相關部門,應按照計劃時間和措施進行實施,每季度自檢一次,并保存自檢記錄。人事部應每半年根據管理方案的內容進行落實情況的驗證,并保留驗證記錄結果。

      6.1.1.2檢查驗證的內容為責任部門對量化目標指標的參數達成情況。

      6.1.1.3當檢查發現執行情況偏離或與目標指標不符時應作好分析和糾正措施,并對措施進行跟蹤,直至不符合消失為止。并按照《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6.1.2對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監測

      每年第四季度由質量管理部對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進行一次評價,如有新增或更改的應獲取并形成新的《外來文件(法律法規)清單》。

      6.1.3 環境監測

      6.1.3.1 公司設備部每半年對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及能源消耗指標/環境管理方案的完成情況進行監測并記錄于《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施效果評價表》

      6.1.3.2由設備部聯系市環保局或區環保局,每年底對公司廢水、噪音、廢氣的排放進行檢測并保持檢測報告。

      6.1.4職業健康安全監測

      6.1.4.1特種生產設施的監測在生產副總經理組織下,由設備部開展如下工作:

      a)?對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設計、規程措施執行情況及生產情況進行監測,發現不符合或風險時督促責任單位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b)?組織對主要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實施監測,按規定的要求對高壓電器、高壓線路、重要設施、接地避雷裝置等進行監測;

      c)?組織對特種設備的年度監測工作,每年根據設備檢修計劃邀請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公司的特種設備的檢測(如行車、叉車、電梯和儲氣罐等),并保持檢測報告;

      第4篇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2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可采用 、 和 三種方式進行控制。

      2、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有很多種,如: 、 、 、 等。

      3、根據gb/713816-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按照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為六類,分別是: 、 、 、 、 、 和其他危險因素。

      4、目前常用的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2種,分別為 和 分析。

      5、危險源辨識的步驟主要分為四步: 、 、 、 。

      6、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程序文件按照其在體系運行中的作用可分為三類,分別是 、 和 。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20分)

      1、環境管理體系:

      2、環境影響:

      3、危險源:

      4、人的不安全行為

      三、簡答題:

      1、簡述環境因素識別的范圍

      2、簡述三級系統對體系運行的保障

      3、簡述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

      4、簡述管理評審的方法和步驟

      四、論述題:在進行環境因素匯總時主要遵循哪些原則

      答案:

      一、填空:

      1、建立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運行控制程序、應急預案

      2、專家判斷法、水平對比法、歷史對比法、分值評價法

      3、物理性危險因素、化學性危險因素、生物性危險因素,心里、生理性危險因素、行為性危險因素

      4、對照經驗法、預先危險性分析

      5、劃分作業活動、收集作業活動信息、進行危險源辨識、匯總確認危險源辨識結果

      6、核心程序文件、特色程序文件、通用程序文件

      二、名詞解釋:

      1、整個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結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

      2、全部或部分地由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給環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意的變化

      3、也可稱為危險因素或危害因素,指能造成人傷亡,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和慢性損壞、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的因素

      4、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要求的標準,即沒有完成規定要求和標準的現象。

      三、簡答題:

      1、(1)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所伴隨的環境因素。

      (2)組織能夠控制和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3)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七種類型

      2、首先,績效測量和監控構成第一級監控措施

      第二級監控措施為審核

      第三級監控措施為管理評審

      3、(1)領導決策與準備

      (2)宣貫培訓

      (3)初始狀況評審

      (4)體系策劃與設計

      (5)管理體系文件編寫

      (6)體系試運行

      (7)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

      4、(1)擬定管理評審計劃

      (2)會前調研

      (3)管理評審輸入信息

      (4)評審會議

      (5)制定實施計劃

      四、論述題:

      (1)環境性質因素的匯總可根據污染物的產生源、污染物的分為7大類:廢水、廢氣、有害廢物、噪聲、緊急事故、資源能源消耗、可控制的環境因素等,按此順序對整個組織產生的環境因素進行匯總,相同性質的環境因素歸為一類。這種匯總的方法對于環境因素較少的中小型企業比較適用。

      (2)對于環境因素較多、職能部門較復雜的大型企業,環境因素的識別可先按照車間、場所、部門管轄范圍的順序進行一級分類,再按照生產工藝的順序進行二級分類,然后再按照環境因素的性質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等7個方面進行分類匯總。這種三級分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便于不同車間、部門在組織不同層次的員工培訓時內容更有針對性。

      (3)同一大類污染源,如廢水,由于其產生部位和原因不同,廢水中各污染物的成分、廢水的處置方式各不相同,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廢水再細化分成不同的小類。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根據其成分、處置方式、危害程度等可劃分為以下4類:

      a.可回收利用的如:廢舊紙張、廢鋼鐵、廢舊輪胎。

      b.可收集儲存的如:廢舊電池、廢舊燈管、廢電瓶。

      c.有毒有害類:廢油漆桶、廢舊含油棉紗、化學反應廢液毒。

      d.生活垃圾:剩飯剩菜、瓜皮果核等。

      第5篇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績效測量監測控制程序

      1.目的

      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監測和測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對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遵循情況進行評價,使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正常運行和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生產、加工、服務過程中作業活動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監測與測量。

      3.定義

      3.1環境績效:組織對其環境因素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結果。

      3.2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組織對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結果。

      4.引用文件

      gb/t 19001:2008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jb 9001b-2009 《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

      gb/t 24001-2004 《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22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gb/t 19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

      5.職責

      5.1質量管理部負責:

      a)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體系運行情況及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監測和測量;

      b)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合規性的評價;

      c)內審和管理評審中不符合的跟蹤監測。

      d)用于職業健康安全檢驗和測量裝置的統一管理,并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檢定、校準實施控制。

      5.2設施部負責:

      a)業務范圍內機電設備、供電系統等狀態監測;

      b)公司內特種設備的年度監測及監視;

      c)公司生產制造廠區內(包括消防設備)設施環境噪聲的監測與測量;

      d)公司內部特種設備的管理;

      e)職業病防治和從事有關職業危害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及職業病防治涉及到的物質的測量與監視。

      5.3人事部負責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的體檢工作。

      5.4各職能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業務范圍內相關與要求監測的項目實施監測;負責監測裝置的使用、維護和管理。

      6.工作程序

      6.1測量與監視控制方法.

      6.1.1 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監測

      6.1.1.1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所涉及到的相關部門,應按照計劃時間和措施進行實施,每季度自檢一次,并保存自檢記錄。人事部應每半年根據管理方案的內容進行落實情況的驗證,并保留驗證記錄結果。

      6.1.1.2檢查驗證的內容為責任部門對量化目標指標的參數達成情況。

      6.1.1.3當檢查發現執行情況偏離或與目標指標不符時應作好分析和糾正措施,并對措施進行跟蹤,直至不符合消失為止。并按照《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6.1.2對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監測

      每年第四季度由質量管理部對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進行一次評價,如有新增或更改的應獲取并形成新的《外來文件(法律法規)清單》。

      6.1.3 環境監測

      6.1.3.1 公司設備部每半年對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及能源消耗指標/環境管理方案的完成情況進行監測并記錄于《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施效果評價表》

      6.1.3.2由設備部聯系市環保局或區環保局,每年底對公司廢水、噪音、廢氣的排放進行檢測并保持檢測報告。

      6.1.4職業健康安全監測

      6.1.4.1特種生產設施的監測在生產副總經理組織下,由設備部開展如下工作:

      a)對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設計、規程措施執行情況及生產情況進行監測,發現不符合或風險時督促責任單位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b)組織對主要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實施監測,按規定的要求對高壓電器、高壓線路、重要設施、接地避雷裝置等進行監測;

      c)組織對特種設備的年度監測工作,每年根據設備檢修計劃邀請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公司的特種設備的檢測(如行車、叉車、電梯和儲氣罐等),并保持檢測報告;

      d)目前公司并無環保和安保檢測設施,如日后新購置則按檢定周期由質量管理部計量室委托具備檢定資格的機構進行檢測。

      6.1.4.2設備部負責對消防設施動火安全進行監測,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6.1.4.3人事部負責對職業病防治管理監測

      a)由辦公室組織員工身體健康檢測, 對從事有職業病危害、傷害的員工身體情況進行監督檢測方式和內容及頻率:

      (1)焊工、噴漆工、打磨工、車間女工一年一次進行職業病檢測;

      (2)機加工人員和女工最少二年一次進行常規體檢;

      (3)一般作業人員(指行政管理人員不含以上兩類人員)最少三年一次進行常規體檢。

      b)當發現不良健康現象時應視情況進行工作調離;當發現職業病時按國家有關職業病的管理條例進行上報有關部門和行政管理機關,并根據不同的職業病的類型安排不同的醫療單位進行專項治療,直至康復或穩定。

      6.1.4.4工作環境的檢測

      a)設備部每年底邀請衛生防疫部門對公司的磨刀房粉塵、機加工車間噪音、噴漆車間氣體和電焊車間弧光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b)質量管理部需每年對公司遵循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評價,當發現不符合時按6.4.3條款和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程序中有關規定執行。

      6.1.4.5各相關部門對涉及本部門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內的績效進行監測。

      6.1.4.6對相關方要求的監測。

      a)所監測的設備和材料與公司監測的設備和材料的控制要一致;

      b)相關方對資質、人員的要求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并與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與管理體系的要求相一致。

      6.1.5 被動的績效測量

      6.1.5.1傷亡事故發生后,由設備部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

      6.1.5.2設備事故發生后,由設備部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

      6.1.5.3設備部每季度分別對傷亡和設備事故進行一次分析,發現規律性的傾向時應及時向總經理匯報。

      6.2監測設備的校準與維護的控制方法

      6.2.1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

      6.2.1.1質量管理部根據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要求,選擇適宜的監視和測量裝置,定期送檢,使精確度滿足使用要求。

      6.2.1.2各使用部門按照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要求提出采購申請審批,按《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有關條款執行。

      6.2.1.3監視和測量裝置到公司后,按《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6.3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監視和測量

      6.3.1質量管理部對公司已識別的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險源和不可接受危險源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進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

      6.3.2設備部對各部門按已識別的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險源和不可接受危險源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每半年進行一次監督檢查。

      6.3.3各部門針對本部門控制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險源和不可接受危險源所制定控制措施的運行控制情況及有效性,每季度組織一次全面檢查。

      7. 相關文件

      7.1《記錄控制程序》

      7.2《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與更新及合規性評價控制程序》

      7.3《培訓控制程序》

      7.4《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7.5《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

      7.6《設備管理控制程序》

      8.相關記錄

      8.1 《外來文件(法律法規)清單》 qms/r432-03

      8.2《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施效果評價表》 qms/r451-02

      8.3《安全檢查記錄表》 qms/r446-26

      8.4《安全生產檢查報告書》 qms/r446-31

      8.5《月度安全匯總表》 qms/r446-33

      8.6《員工工作事故管理記錄表》 qms/r446-32

      8.7《員工工傷及安全事故調查處理表》 qms/r446-22

      8.8《糾正/預防措施單》 qms/r85-07

      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試題1(5篇范文)

      一、 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pdca的四個階段是相互關聯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審核是一個有控制的獲取客觀證據的評…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環境和職業健康信息

      • 相關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
      • 相關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76人關注

        1.目的根據公司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和指標對相關方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施加有效影響。2.范圍適用于同公司合作與環境因素、危險源和風險有關的所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