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固本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發電企業運營具有高危險性,其高危險性伴隨職工為人類奉獻光熱的過程始終存在。確保電力生產的安全穩定,不僅是關系國計民生、千家萬戶的重中之重,也是直接關系生命、財產安全的“天字號”工程。因此,運用創新的理念和手段,建設和鞏固本質安全型企業是電力企業管理者和職工們的共同追求。在此目標之下,應著力開展安全理念、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的綜合創新,以理念創新夯實固本之基,以技術創新強化固本之力,以管理創新提升固本之法,通過不斷創新,鞏固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成果,實現“三新固本”,強基長效。
華電能源哈爾濱第三發電廠廠長孫德利深入一線了解職工對“三新固本”安全模式的意見和建議。
理念創新--夯實固本之基
萬丈高樓平地起,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同樣需要一磚一瓦地堅實筑壘。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曹培璽在2007年工作會議上指出,安全是基礎,要堅持“大安全觀”,確保“四個安全”,創造性地凝煉了國有電力企業安全工作的基本職責。牢固樹立大安全觀,就必須以工作理念創新為前提,構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在更新安全理念,理清工作思路上勤思考、多謀劃,在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上花力氣、下工夫。
創新安全理念首先必須樹立安全生產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第一的理念。安全生產需要全員參與,齊抓共管,恒久堅持。近年來,在新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下,許多企業的注意力往往放在提高效益上,職工對安全管理主動參與的意識比較弱。安全生產理念往往高層重視、基層輕視,“安全第一”的認知未被深入解讀,未能全面覆蓋到組織的各個層面,結果安全隱患屢鏟仍存,安全理念常樹不立。總結發電企業安全工作的經驗教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只有強化安全理念定位,才能使職工在安全生產的過程中自覺律己律他,在嚴格要求自己并主動幫助他人規范安全行為的過程中,真正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進而達到人人是一道安全屏障,嚴格按程序辦事,一次就把工作做好的卓越效果。在長期的安全工作中,華電能源哈三電廠培育并提煉了“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的安全理念,在這一創新的安全理念的指引下,企業黨、政、工、青齊抓共管,認識統一,工作同步,同獎同罰,使安全理念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并得到良好的貫徹和執行。
創新安全理念還必須賦予人性化內涵。要從思想觀念入手,用現代的管理理念和思維方式,啟迪、教育和引領職工樹立新型的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的內涵必須隨著企業發展不斷更新,才能適應新時代形勢任務的要求,更加貼近實際、更加打動人心。在安全理念的建設中,企業還應更加注重指導性和激勵性,努力創造一個優良和諧的工作生活氛圍,使職工心態保持在最佳狀態,這也是人性化安全理念的顯著標志。為切實掌握人的心理狀態,哈三發電廠黨政領導每年至少與三分之一以上的職工面對面談話,摸清職工的所思所想所求;黨支部書記及時對有思想負擔的職工開展家訪和談心,建立起安全生產的思想預警機制。全廠建成385個“共產黨員安全生產責任區”,開展了“黨員示范崗”、“爭創機組大修先鋒工程項目”活動,發揮了黨員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近年來,還深入開展“安全警句錄”、“親人的安全寄語”、“安全伴我行”趣味接力賽等活動。一系列以教育、熏陶、關愛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既打造了人性化的安全綠色通道,使“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的安全觀深入職工內心,也實實在在地夯筑了安全生產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華電能源哈三發電廠“珍惜自己、關愛他人”這一人性化安全理念的提出,得益于集團公司建設“一主多元”企業文化的指導原則,也得益于公司系統兄弟單位對安全文化創新的共同實踐。在學習借鑒兄弟單位的先進做法中,我們了解到,與哈三電廠一樣,系統各基層企業按照集團公司部署,在安全理念創新上紛紛獨辟蹊徑,努力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華電昌吉熱電公司普及了“安全為基,效益為本,持續改進”的安全理念,開展了形式多樣、主題突出的活動,在2006年末實現了安全生產2048天的安全紀錄;烏江洪家渡發電廠始終堅持“設備是基礎,管理是關鍵,人員素質是保障”的安全理念,創造了同等規模水電工程建設“一年三投”的奇跡,還創下了新建水電廠長周期連續安全生產新紀錄。這些安全成果的取得充分表明了系統企業對集團公司“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堅決貫徹和對“安全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目標的努力追求,同時也是集團公司多元安全文化的實踐創新和集中展示。華電能源哈三電廠愿和兄弟單位一道,為集團公司構筑創新的安全文化理念做出更新貢獻。
“安全伴我行”趣味接力賽
技術創新--強化固本之力
近年來,電力技術日新月異,已經形成高技術與傳統技術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高技術領域的信息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突飛猛進,使傳統電力系統管理發生重大變革,對發電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因此,為適應目前以及未來形勢的發展,發電企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走“科技興安”之路,以科學觀念育人、以科學技術治本、以科學方法理企,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安全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企業的本質安全。
安全技術創新就是在現有應用技術的基礎上,始終不斷地在現代技術領域增大智力和資金投入,通過開發新技術、投入新設備以及運用先進科學的管控手段,實現最為安全、經濟、快捷的生產過程,保證人、設備、系統始終處于本質安全狀態。可以說,沒有技術創新,安全將成為空中樓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將變得乏力,安全技術創新是保證企業安全生產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內在驅動力。
實現安全技術創新,就是要應用系統內外先進的技術研發成果,與企業安全生產實際相結合,不斷挖潛,自主創新,從而保持企業的安全態勢和競爭優勢。哈三電廠兩臺國產優化60萬千瓦機組是民族工業大機組的嘗試,正處于完善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實現機組設備的本質安全狀態,哈三電廠不惜投入大額資金,進行設備更新、改造和治理,先后投資1235萬元對設備和系統進行逐步改造。去年以來,哈三電廠還利用三號60萬千瓦機組大修的時機,先后對兩臺國產60萬千瓦機組通流部分、凝汽器和勵磁系統進行重大技術改造,使機組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得到顯著提升,并已成為電網穩定型骨干機組和華電集團黑龍江公司的市場名牌。集團公司系統許多企業也進行了類似的創新嘗試,面對服役多年,逐步老化的設備,福建安砂水電廠實行標本兼治、防控結合管好設備,近幾年共投資16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的確嘗到了技術創新給企業帶來的實惠。由此可見,在實施技術創新和自主完善的過程中,安全技術創新使企業的存量資源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
實現安全技術創新,就是要采用優良的安全評價方法,積極診治隱患。要從隱患的檢查評估、制定方案、立項整治的全過程,實施超前性、系統性管理。把評價活動當作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方針的有力工具,進一步深化和改進傳統的安全大檢查,借助于技術診斷和深入分析,對企業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進行自我評估和綜合診斷,挖掘出人、機、物、環境各子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切實掌握哪些方面安全性差或不安全因素多,特別是那些具有隱藏性的深層次隱患,并實現缺陷數量、隱患性質和危險程度的初步“量化”,再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或安全措施完善等加以落實。在國產大機組完善過程中,華電能源哈三電廠以安全性評價為契機,找到了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逐步實現了對安全隱患的超前預防和綜合治理。近兩年,哈三電廠在設備更新、改造的基礎上,還先后投入“安措”資金50多萬元,有效地消除了在安全性評價過程中揭示的危及企業安全生產的不安全因素,實現了超前控制、減少、消滅事故。
實現安全技術創新,還應提供充足的技術人才儲備,達到智力資源和技術發展的“雙贏”目標。智力資源是一切創新的源泉,只有以強大的企業人才儲備為基礎,不斷發展的新技術才能成為安全生產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實現本質安全型企業的目標助推增力。要做好創新型技術人才儲備,就要把企業教育培訓工作的重心轉向培養技能型人才,培育有利于安全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激勵機制。在培訓環節上,以科學的培訓體系為支撐,使職工的教育培訓方向適應和推動安全技術創新的實際需要。去年以來,哈三電廠借助成為集團公司首批教育培訓基地的有利時機,加大職工教育培訓力度,生產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專業技術和安全技能培訓率達到100%,并培養出一批專業技術能手和生產一線后備人才,為推動企業實現良好的安全生產態勢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管理創新--提升固本之法
創新安全管理,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網絡,是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現階段,強化發電企業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在監管手段、激勵約束機制和監督方法上不斷推行“三個創新”,突破專項整治,確保建立企業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一是創新監管手段。要通過組織安全監管人員學習培訓,強化源頭管理;要充分發揮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綜合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使企業黨政工青都來關注、參與和監督安全生產過程;要在監管中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報告會和黨課等形式,組織全員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規定》;要完善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起覆蓋全廠、操作性強的企業安全生產制度體系,使安全生產的有效監管有法可依。
二是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對安全生產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為突出安全第一的原則,企業每年開展的各項先進評比中,要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所有二級單位及每名職工,只要在安全生產方面發生未完成指標,均不能當選先進。在全年的各項獎勵中,更要突出安全生產獎勵優先,獎勵額度也應體現優先。近年來,我們在安全管理中突出激勵和約束雙向促進,每年約投入300多萬元用于安全生產獎勵,促進了職工自覺安全行為的養成。
三是創新監督方式。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安全監督工作的新思路、新作法,強化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過程監督。要以安全保障體系和安全監督體系為基礎,建立職責明確、相互協調、高度統一的科學體系。要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過程控制方法和手段,建立持續改進與創新的機制。近幾年,華電能源哈三電廠在開展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開展安全管理體系的創新。按照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hsms)的規范,由生產技術人員認真總結經驗,編制了符合企業管理特點的“兩書一卡”,即《檢修作業指導書》、《安全作業指導書》和《安全作業卡》,強化突出了標準化管理所要求的過程管制,進一步細化了安全策劃內容、工作流程、作業流程和操作流程,完善了實際作業的防錯、糾錯機制,為實現作業過程的可控在控創造了條件,實現了被動防范事故向源頭管理的轉變,專項整治向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管理的轉變。
通過“三新固本”安全管理模式的初步實踐,華電能源哈三電廠深刻體會到,安全事關企業的興衰成敗,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事關職工的家庭幸福。實現安全工作的長久穩定,必須要擁有創新的動力,科學的精神和恒久的堅持。只有基礎堅實,厚積薄發,長期實踐,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實現真正意義的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