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醫療廢物管理職業安全防護要求范本
一、嚴格按《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熟練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 熟悉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項工作要求。
二、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
三、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 掌握在分類中的安全知識、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知識。
四、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處置過程中預防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的發生, 如被刺傷或擦傷后應以碘伏處理傷口, 肌肉注射高效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可聯合乙型肝炎疫苗, 定期進行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查半年至 1 年。
五、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 防止受到健康損害。
第2篇 某衛生院醫療廢物安全管理應急處理預案
一、前言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我院的相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二、目的
確保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將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防止意外事故對人體傷害或環境污染擴大,盡最大努力減輕其危害程度。
三、預案啟動條件
凡在我院范圍內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即啟動本預案。
四、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是指:醫療廢物未按《普洱市人民醫院醫療廢物暫行管理辦法》要求處理而發生的流失、泄漏、擴散和人體傷害。
五、對策與措施
(一)、組織領導,部門配合
當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及時報告科室領導及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及時報告院黨政領導,由院黨政領導統一部署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臨床科室、醫教科、控感辦、后勤總務科、保衛科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做好各項應急處理工作。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處置效果評價,各部門應服從命令,積極配合。
(二)、報告
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時間報告醫院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辦公室及控感辦,并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方按照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要求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情況和調查處理結果。
(三)、收治暴露人員
當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擴散的醫療廢物時,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將病人收治于相關業務科室,接受科室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
(四)、各部門職責
當發生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事件按程序進行報告,并爭取時間積極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處理事故現場,控制事故擴大化。總務后勤務負責提供人力物力和醫療廢物技術支持,處理事故現場,配合事故發生科室追回流失的醫療廢物;控感辦負責提供現場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技術支持;急癥科、感染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應做好急救準備;其他部門和科室應服從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的指揮調度。
(五)、消毒隔離防護要求
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時,根據醫療廢物性質及時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空氣、物品和人員隔離,對隔離區域進行空氣、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發生人體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慮收住相關業務科室;在應急處理現場時,各類人員應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膚粘膜的保護措施。
(六)、宣傳教育
發生意外事故時,在有效范圍內進行正面的應對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穩定公眾情緒,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
六、痕跡管理
各參與意外事故處置的部門科室,應對其所履行職責和工作進行認真登記。
秦古衛生院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3篇 醫療廢物管理專業培訓和安全防護
1、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全院各級工作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的培訓,對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貯存、處置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措施、意外事件緊急處置措施等知識的培訓。經過培訓,要求醫療廢物相關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達到如下要求:
(1)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
(2)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中的安全防護知識;
(3)掌握發生醫療廢物刺傷、擦傷后的緊急處理措施;
(4)掌握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等意外事件情況下的緊急處置措施。
2、根據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種類及風險大小不同,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工作褲、工作鞋、口罩、工作帽、防護眼罩、防水圍裙和袖套等。
3、對醫院內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貯存、處置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等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相關免疫接種,如乙肝疫苗。發生醫療廢物銳器傷時,應免費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
4、發生銳器誤傷時,應立即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首先擠壓傷口,讓傷口血液流出;
(2)用無菌水(或清潔水、純凈水,無條件時用溫自來水)徹底沖洗;
(3)再用安爾碘或酒精沖洗消毒傷口(可在所處科室或到保健科接受處理);
(4)報告感染管理科和保健科備案;
(5)采血進行hbv、hcv、hiv等血清標記物檢測,陰性者接種乙肝疫苗;
(6)2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7)接受醫學觀察45天,復測hbv、hcv血清標記物,根據復查結果考慮是否接受相關治療;
(8)明確為hiv污染的銳器刺傷者,應盡快進行azt(齊多夫定)、賀普丁等治療(最好2小時內,不超過24小時),療程4~6周,并接受醫學觀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