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班組安全管理導則制度
1 范圍
本導則適用于各類工礦企業的班組安全管理,其他企業的班組安全管理可參照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導則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訂單)適用于本導則。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
aq/t900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導則。
3.1
班組 teams and groups
企業中基本作業單位,是企業內部最基層的勞動和管理組織。
3.2
隱患排查治理 potential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排查作業現場存在的隱患,并將隱患導致事故的嚴重程度與可能性進行組合來評價事故隱患風險,然后基于事故隱患風險的大小來決定對策措施的優先度,制定消除或降低風險的安全措施,并記錄其整體過程實施結果的一系列方法。
3.3
作業指導書 operating procedure
為了實現有關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等的要求,將最為合理的作業流程和方法制作成書面內容,以便消除作業中的不必要、不均衡、不合理現象,提高作業和產品的質量并確保安全作業。
3.4
危險預知訓練 hazard foreseen training
由工作崗位的所有員工或一個人,為事前預防事故的發生而在短時間內進行的解決問題(危險)的訓練,簡稱kyt。
3.5
手指口述(唱)point and say(sing)
為了安全無誤地開展作業,對工作中每一個需要確認的重點部位,通過伸直手臂指著對象,同時確認后嘴里清晰的說出“確認內容,好!”的方法。
4 基本原則
4.1預防為主原則
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及早發現、消除或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從源頭上遏制事故發生。
4.2全員參加原則
班組全體員工從各自的角度參與班組安全管理工作,積極地、主動地發現、掌握和解決現場與作業中的潛藏的危險(問題),從而構建明快的、富有團隊協作精神的預防性企業風格。
4.3 “零”的原則
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發現、掌握和解決所有作業現場及員工作業行為中潛藏的危險(問題),從而實現班組事故為零。
4.4 持續改進原則
不斷消除、降低和控制班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持續提高班組安全管理的績效水平。
4.5 安全與生產一體化原則
通過開展班組安全管理活動,不僅有助于確保員工的安全與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班組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
5 班組安全管理核心要求
5.1 隱患排查治理
5.1.1班組應按照本單位制定的隱患排查治理程序和標準,由班組長組織班組員工定期開展作業現場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為制定和實施班組年度安全管理的目標和計劃提供依據,并為有效開展各項班組安全管理活動提供基礎,從而不斷降低和控制作業現場的風險,提高班組員工對現場風險的認識以及對作業現場管理規定的執行力度,持續改進班組安全管理的績效水平。
5.1.2 班組的隱患排查治理活動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班組隱患排查應覆蓋常規和非常規作業,對于估計有較大風險的作業應按照作業程序的每一步驟排查隱患;
(2)對排查出的每一項隱患均應評估其事故隱患風險;
(3)采取治理措施前,應預測采取措施后的風險,以便對比費用與效果采取最佳的風險降低措施;
(4)記錄和保存每一過程的實施結果。
5.2 目標與計劃
5.2.1班組應建立和保持安全生產目標,并制定和實施旨在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工作計劃。
5.2.2班組安全生產目標與工作計劃的制定應充分考慮本單位的要求、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隱患排查治理的實施結果等,并應滿足持續改進班組安全生產績效的需求。
5.3 組織建設
5.3.1班組長全面負責班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班組員工在各項班組安全管理活動中的職責和作用要求。
5.3.2新任班組長應接受專門的班組長培訓,具備及早發現和解決作業現場各種問題的固有技術以及有計劃、高效解決現場問題的領導能力。
5.3.3新進班組的員工應接受本單位的企業、車間和班組的三級安全教育并經考試合格。
5.3.4從事特種作業和特定危險有害作業的班組員工,應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作業操作證》或相關資質證書。
5.4 安全教育培訓
5.4.1班組長應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組織和開展班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班組員工的安全意識與能力,促進班組作業現場保持良好狀態。
5.4.2班組安全教育培訓的范圍應包括下列情況:
(1)新員工上崗前的教育培訓;
(2)班組員工由于輪崗等從事新的作業時的教育培訓;
(3)作業現場引進新的技術、設備以及通過對事故和災害的原因分析后需要改變原來的作業方式時的教育培訓;
(4)發現員工出現日常業務工作結果不佳或無視危險有害作業規定時,針對具體員工的教育培訓;
(5)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要求的教育培訓;
(6)班組年度工作計劃規定的教育培訓。所有特種作業人員均應按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或有資質培訓機構培訓,經考核部門考核合格,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作業操作證》,并按時復審,保持操作證書的有效性。
5.4.3班組安全教育培訓應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組織和實施:
(1)明確教育培訓的需求;
(2)明確教育培訓的目的與目標;
(3)制定教育培訓計劃;
(4)準備教育培訓的資料、教材和教案;
(5)實施教育培訓;
(6)評價教育培訓的效果。
5.5 建立與完善作業指導書
5.5.1班組應建立并完善作業指導書,以確保員工能夠安全、正確、快速地完成作業,并有利于規范、高效地實施對員工的教育培訓。
5.5.2作業指導書應由班組長在充分征求員工意見的基礎上,按照下列步驟進行編制和修訂:
(1)確定編制作業指導書的對象作業,并將對象作業分解成主要操作步驟;
(2)分析作業程序,以最佳的順序排列最主要操作步驟;
(3)確定指導每一操作步驟應該如何實施的作業要點;
(4)標注每一作業要點的理由。
5.5.3作業指導書應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1)只要按照作業指導書操作,即可避免事故的發生;
(2)必須符合作業的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
(3)語言表現要具體,使作業人員易于理解;
(4)必須與法規、標準以及操作規程等規定保持一致;
(5)必須以作業人員的平均水平能夠執行的作業為基準,確保員工都能夠正確、快速地完成作業。
5.6 交接班活動
5.6.1班組應在每天交接班時開展交接班活動,以確保現場安全生產活動的順利銜接與持續改善。
5.6.2交接班活動應由交班班組和接班班組的全體員工共同參加,并對當面交接。交接班活動的重點內容應包括當班生產發現的異常及其處置情況以及安全設施的狀況等。
5.6.3交接班活動的內容應予以記錄并經交接班班組長簽字確認。
5.7 班前會活動
5.7.1班組在每日工作前應由班組長組織班組員工開展班前會活動。班前會活動至少應包括健康確認和危險預知訓練兩個活動。
5.7.2健康確認應在班前會上首先由員工確認并報告自身健康狀況,同時,班組長通過觀察和詢問的方法掌握每一名員工的健康狀況。班組長根據掌握的員工健康狀況并結合當天作業任務的實際情況,對員工進行適當的指導并采取合理分配任務等必要的措施。
5.7.3危險預知訓練應在班前會上由班組長組織班組員工,自主地發現、掌握和解決班組實際工作崗位與作業任務中潛藏的危險,并在工作中按照確定的小組行動目標和手指口唱項目實施充實的危險預知小組行動,以防止作業現場因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導致事故發生,并提高每一名班組員工對危險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付諸實踐的熱情。
5.8 環境條件的保持
5.8.1班組應及時整理和整頓作業區域內的物品(包括物料和器具等),將有用和無用的物品區分開來,并本著方便使用和便于取出的原則予以合理存放和標識;采取措施防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油、水、粉塵、廢氣等污染作業場所,并及時清掃現場保持作業環境潔凈:
5.8.2班組保持環境條件的活動應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1)針對物品處理、作業通道保持、機械設備維護等制定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活動的具體標準;
(2)將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活動納入每天的工作任務當中,并確定每一名班組員工的分管區域和物品及其責任;
(3)班組長經常檢查和確認現場的實施情況。
5.9 應急處置
5.9.1班組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以及企業要求,結合班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生產規模、班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編制與班組相適應的應急處置方案。
5.9.2應急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并與企業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之間做好銜接。
5.9.3班組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處置方案的培訓教育,使班組成員了解應急處置方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處置措施、緊急撤離路線和指定集合地點,提高班組成員應急處置技能。
5.9.4應急處置方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
5.9.5班組應當制定應急處置方案演練計劃,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并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應急處置方案修訂意見。
5.9.6班組應當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及時修訂應急處置方案,并將修訂情況記錄和歸檔。
5.9.7班組應當按照應急處置方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5.10 安全檢查
5.10.1班組長應組織員工定期實施安全檢查,及早發現作業現場的各類異常狀態,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5.10.2安全檢查可分為日常檢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專項檢查等。班組安全檢查的對象應包括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器具、化學品等材料、作業方法、員工行為、個體防護用品以及現場管理等。
5.10.3班組安全檢查應編制安全檢查計劃,明確檢查人員與檢查時間、檢查對象與檢查表、檢查結果的處理與記錄等。
5.10.4班組的安全檢查表應依據安全生產法規、標準以及本單位相關規定,并結合作業現場的實際予以編制。安全檢查表應滿足下列要求:
(1)只選擇必要的檢查項目,避免項目過多致使檢查人員敷衍了事;
(2)檢查內容應易于檢查,并盡量用數值表示;
(3)明確正常范圍與異常的判斷標準;
(4)檢查表的內容應根據檢查實施結果予以修訂。
5.10.5班組長應以適當的方式對安全檢查人員進行培訓,確保檢查人員充分了解檢查要點、檢查方法和判斷標準并有效完成安全檢查工作;
5.10.6班組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應及時采取整改措施,確保作業現場處于正常狀態,班組不能處理的問題應及時向本單位上報。
5.10.7班組安全檢查的過程應予以記錄并保存。
5.11 合理化建議
5.11.1班組應建立員工合理化建議管理制度,鼓勵和支持班組員工參與班組安全管理,激發和提高班組員工對班組安全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
5.11.2合理化建議可采用統一的格式填寫,內容包括建議人姓名、日期、原因或理由、建議方案或措施等事項。
5.11.3班組應積極采納和實施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并將其作為班組改善作業方法、改進設備以及改善作業環境的途徑和依據。
5.11.4班組長對收集到的合理化建議應進行分類整理,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告之合理化建議的員工。如可行,應對合理化建議人員予以表彰和適當獎勵。
5.12 臺帳管理
5.12.1班組應根據行業特點,按企業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相關臺帳,及時和正確填寫和保存。
5.12.2 班組安全管理臺帳應包括班組安全培訓教育、安全檢查、隱患排查治理、危險預知報告、事故和未遂事故報告、作業票證、崗位操作記錄等內容。
5.12.3班組應明確專人負責臺帳管理,按要求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和保存。臺帳管理人員有權對臺帳進行審查,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要求臺帳填寫人員采取措施予以糾正或補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