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與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根據市衛生局醫療質量和安全工作會議的統一布置,我院對有關醫療質量和安全工作進行了認真梳理。為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強化責任和服務意識,防范醫療糾紛,杜絕醫療事故,經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出臺相關文件,將對全院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作出進一步要求。
首先,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醫院將在全院范圍內,開展多層面的宣傳發動工作。通過院周會、科主任例會、護士長例會、主診醫師例會等形式強調加強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結合市衛生局組織的醫務人員法律法規培訓的要求,認真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療法律法規、醫療核心制度、崗位職責和診療操作規范,讓全體醫務人員明法規、守規章,真正起到規范醫療行為的作用。
第二,嚴格自查自糾,排查隱患,積極整改。各科室要認真組織自查自糾,擺事實、找問題、尋良方、促改進。無論醫院管理層,還是中層干部和一線醫務人員,都要從自身找原因,從醫療行為上找不足,從診療過程中找盲點,排查醫療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積極地針對性地進行整改。
第三,明確工作職責,督查考核,促進提高。全院要緊緊圍繞“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要進一步理順醫院質量管理架構,強化院領導在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中的領導作用,充分體現科主任、護士長的主導作用,努力發揮質控中心對全院醫療質量的檢查、評價、反饋的職能,調動科室質控小組對科室醫療質量監控和管理的積極性,提高全院醫務人員參與質量和安全管理的主動性,形成全院上下共同參與,關注環節質量、重視基礎質量、嚴控終末質量。
在梳理和分析醫院當前的醫療質量和安全形勢的基礎上,我院將重點落實一系列工作措施及相關制度,具體包括以下十一項制度:
一、醫療質量和安全院內通報制度:利用定期召開的醫院院周會、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會議、科主任例會、護士長例會、主診醫師例會,通報和分析手術質量安全形勢,并且有針對性的提出加強手術質量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整改要求。
二、典型案例院內通報制度:醫務部每季度組織醫院典型案例通報會,剖析診療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在經驗教訓中促進提高。
三、首診負責制度
(一)、第一次接診的醫師或科室為首診醫師和首診科室,首診醫師對患者的檢查、診斷、治療、搶救、轉院和轉科等工作負責。
(二)、首診醫師必須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必要的輔助檢查和處理,并認真記錄病歷。對診斷明確的患者應積極治療或提出處理意見;對診斷尚未明確的患者應在對癥治療的同時,應及時請上級醫師或有關科室醫師會診。
(三)、首診醫師下班前,應將患者移交接班醫師,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項交待清楚,并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
(四)、對急、危、重患者,首診醫師應采取積極措施負責實施搶救。如為非所屬專業疾病或多科疾病,應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或報告醫院主管部門組織會診。危重癥患者如需檢查、住院或轉院者,首診醫師應陪同或安排醫務人員陪同護送;如接診醫院條件所限,需轉院者,首診醫師應與所轉醫院聯系安排后再予轉院。
(五)、首診醫師在處理患者,特別是急、危、重患者時,有組織相關人員會診、決定患者收住科室等醫療行為的決定權,任何科室、任何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
四、院長查房制度:在院領導帶領下,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每周一次,對臨床、醫技科室進行行政查房,重點督查科室醫療核心制度落實執行情況、督查“六類特殊住院病例”報告及診治情況、了解科室在醫療工作中存在困難、矛盾及需要院部協調解決的問題、指導科室改進醫療質量及安全工作。
五、院領導行政夜查房制度:在院領導帶領下,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每周一次,在夜間對全院所有病區、夜間急診或值班科室進行醫療質量和安全督查,重點督查值班期間醫療核心制度落實執行情況、督查院內重點科室的工作質量及重點病人的醫療質量、值班勞動紀律及在崗在位情況等。
六、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一)、醫療機構應建立三級醫師治療體系,實行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二)、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主治醫師查房,應有住院醫師和相關人員參加。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查房每周2次;主治醫師查房每日1次。住院醫師對所管患者實行24小時負責制,實行早晚查房。
(三)、對急危重患者,住院醫師應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必要時可請主治醫師、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臨時檢查患者。
(四)、對新入院患者,住院醫師應在入院8小時內查看患者,主治醫師應在48小時內查看患者并提出處理意見,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應在72小時內查看患者并對患者的診斷、治療、處理提出指導意見。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病歷、x光片、各項有關檢查報告及所需要的檢查器材等。查房時,住院醫師要報告病歷摘要、目前病情、檢查化驗結果及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上級醫師可根據情況做必要的檢查,提出診治意見,并做出明確的指示。
(六)、查房內容:
1、住院醫師查房,要求重點巡視急危重、疑難、待診斷、新入院、手術后的患者,同時巡視一般患者;檢查化驗報告單,分析檢查結果,提出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意見;核查當天醫囑執行情況;給予必要的臨時醫囑、次晨特殊檢查的醫囑;詢問、檢查患者飲食情況;主動征求患者對醫療、飲食等方面的意見。
2、主治醫師查房,要求對所管患者進行系統查房。尤其對新入院、急危重、診斷未明及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進行重點檢查與討論;聽取住院醫師和護士的意見;傾聽患者的陳述;檢查病歷;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并征求對醫療、護理、飲食等的意見;核查醫囑執行情況及治療效果。
3、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查房,要解決疑難病例及問題;審查對新入院、重?;颊叩脑\斷、診療計劃;決定重大手術及特殊檢查治療;抽查醫囑、病歷、醫療、護理質量;聽取醫師、護士對診療護理的意見;進行必要的教學工作;決定患者出院、轉院等。
七、六類特殊住院病例報告制度:加大對報告制度落實執行的督查,并將督查結果與質量考核掛鉤,對因漏報、瞞報且引發醫事爭議的將按相關規定從重處理。
八、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一)、凡遇疑難病例、入院三天內未明確診斷、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嚴重等均應組織會診討論。
(二)、會診由科主任或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持,召集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早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
(三)、主管醫師須事先做好準備,將有關材料整理完善,寫出病歷摘要,做好發言準備。
(四)、主管醫師應作好書面記錄,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于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本。記錄內容包括: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病情報告及討論目的、參加人員發言、討論意見等,確定性或結論性意見記錄于病程記錄中。
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