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制度
管理程序
1 范圍與應用領域
1.1 目的
為規范作業危害分析,控制作業風險,確保作業人員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1.2 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西安長慶鉆宇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所屬單位,以及為公司服務的承包商.
注:以下方面需要用其他專門的方法進行危害分析:
—— 與工藝安全管理有關的危害識別和風險控制;
—— 其他專業領域:如消防安全,人機工程學,職業病等.
1.3 應用領域
工作安全分析應用于下列作業活動:
—— 評估現有的作業;
—— 新的作業;
—— 改變現有的作業;
—— 非常規性的作業;
—— 承包商作業.
注:工作安全分析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培訓過程.
2 參考文件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規范》
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3.1 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簡稱jsa)
事先或定期對某項工作任務進行風險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達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方法.
3.2 暴露頻率
單位時間內某事件發生的(或估計發生)次數.
3.3 嚴重性
可能引起的后果的嚴重程度.
3.4 可能性
后果事件發生的幾率.
3.5 危害
能引起人員的傷害或對人員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危害=暴露頻率×嚴重性)
3.6 風險
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風險=暴露頻率×嚴重性×可能性)
4 職責
4.1 公司技術服務科組織制定,管理,維護,推行實施jsa管理程序,并提供資源保障.
4.2 各單位安全環保部門提供咨詢,支持和審核.
4.3 基層單位按要求執行本單位jsa管理程序,組建jsa小組,指定jsa組長,由jsa小組組長具體負責開展jsa工作.
4.4 基層單位安全人員協助jsa組長確定需要進行jsa的工作,對直線管理人員提供jsa培訓,咨詢并參與jsa活動.
4.5 作業人員參與jsa過程,識別,認知作業活動風險,掌握風險控制措施,并監視工作環境的變化.
5 管理要求
5.1 工作任務初步審查
5.1.1 工作任務分為新工作任務,以前作過分析或已有操作規程的工作任務,低風險工作任務.現場作業人員均可提出需要進行jsa的工作任務.(jsa流程見附錄a)
5.1.2 基層單位負責人對提出的需要進行jsa的工作任務進行初始審查,確定工作任務內容,判斷該工作任務是否需要做jsa,明確執行jsa人員所需要的能力,制定jsa計劃.
5.1.3 若初始審查判斷出的工作任務風險無法接受,則應停止該工作任務,或者重新設定工作任務內容.一般情況下,新工作任務(指以前沒做過或分析過的工作任務)在開始前均應進行jsa,如果該工作任務是低風險活動,并由有勝任能力的人員完成,可不作jsa,但應對工作環境進行分析.
5.1.4 以前作過分析或已有操作規程的工作任務可以不再進行jsa,但基層單位應審查以前jsa或操作規程是否有效,如果存在懷疑,應重新進行jsa.
5.1.5 做過的低風險工作任務且由有勝任能力的人員完成,可不作jsa,但應對工作環境進行分析.
5.1.6 緊急狀態下的工作任務,如搶修,搶險等,執行應急預案.
5.2 工作安全分析步驟
5.2.1 基層單位負責人指定jsa小組組長,組長選擇熟悉jsa方法的管理,技術,安全,操作人員組成jsa小組.小組成員應了解工作任務及所在區域環境,設備和相關的操作規程.
5.2.2 jsa小組審查工作計劃安排,分解工作任務,搜集相關信息,實地考察工作現場,核查以下內容:
—— 以前此項工作任務中出現的健康,安全,環境問題和事故;
—— 工作中是否使用新設備;
—— 工作環境,空間,光線,空氣流動,出口和入口等;
—— 實施此項工作任務的關鍵環節;
—— 實施此項工作任務的人員是否有足夠的知識技能;
—— 是否需要作業許可及作業許可的類型;
—— 是否有嚴重影響本工作任務安全的交叉作業;
—— 其他.
5.2.3 jsa小組識別該工作任務關鍵環節的危害及影響,并填寫jsa表(見附錄b).識別危害時應充分考慮人員,設備,材料,環境,方法五個方面和正常,異常,緊急三個狀態,同時還應識別危害的影響和可能影響的人群,并應考慮工作場所內所有人員.
5.2.4 對存在潛在危害的關鍵活動或重要步驟進行風險評價.風險評價宜選擇半定量風險矩陣法或esp法(附錄c:半定量風險矩陣;附錄d:esp方法),兩種評價方法各有優劣,公司推薦采用esp方法進行評價,當風險明顯易見,作業內容簡單,參與人員較少時也可采用半定量風險矩陣法評價.
5.2.5 jsa小組應針對
識別出的每個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控制措施的優先順序.該過程宜參照風險控制措施優先順序示意圖(見附錄c).
5.2.6 制定出所有風險的控制措施后,還應確定以下問題:
—— 是否全面有效的制定了所有的控制措施;
—— 對實施該項工作的人員還需要提出什么要求;
—— 風險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5.2.7 在控制措施實施后,如果每個風險的殘余風險均可以接受,進行作業前準備.作業應得到jsa小組的一致同意,若殘余風險不可以接受,則應制定附加控制措施.
5.3 作業許可和風險溝通
5.3.1 需要辦理作業許可證的作業活動,作業前應獲得相應的作業許可,才可開展工作.作業許可的級別應同原始風險等級高低相當,原始風險較高時,應獲得較高管理層的許可.具體執行《作業許可管理標準》.
5.3.2 作業前應召開班前會,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
—— 讓參與此項工作的每個人理解完成該工作任務所涉及的活動細節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每個人的分工及責任;
—— 參與此項工作的人員進一步識別可能遺漏的危害因素;
—— 如果作業人員意見不一致,異議解決后,達成一致,方可作業;
—— 如果在實際工作中條件或者人員發生變化,或原先假設的條件不成立,則應對作業風險進行重新分析.
5.4 現場監控
5.4.1 在實際工作中應嚴格落實控制措施,根據作業許可的要求,指定相應的負責人監視整個工作過程,特別要注意工作人員的變化和工作場所出現的新情況以及未識別出的危害因素.
5.4.2 任何人都有權利和責任停止他們認為不安全的或者風險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工作.
5.5 總結與反饋
5.5.1 作業任務完成后,作業人員應總結經驗,若發現jsa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向jsa小組反饋.如果作業過程中出現新的隱患或發生未遂事故,事故,小組應審查jsa,重新進行jsa.
5.5.2 根據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情況,jsa小組提出更新完善該作業任務程序的建議.
5.5.3 由作業任務負責人填寫jsa跟蹤評價表(附錄d),判斷作業人員對作業任務的勝任程度.
6 管理系統
6.1 資源支持
公司現有資源都是協助實施本程序可利用的資源.
6.2 管理記錄
公司技術服務科負責本程序各版本的留存,記錄和修改明細.
6.3 審核要求
公司及所屬單位都應把jsa作為審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必要時可針對jsa組織專項審核.
6.4 復核與更新
本程序應定期評審和修訂,最低頻次自上一次發布之日起不超過3年.
6.5 偏離管理
公司所屬單位執行jsa管理程序時發生的偏離,應報公司技術服務科審查,經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偏離應書面記錄,其內容包括支持偏離理由的相關事實.每一次授權偏離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年.
6.6 培訓和溝通
本程序由公司技術服務科組織培訓,納入公司人事勞資科培訓計劃管理,技術服務科提供技術支持.相關管理,維護和操作人員都應接受培訓.
本程序應在整個公司內溝通.
6.7 解釋
本程序由公司技術服務科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