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關于赴南京、寧波等地參觀考察的報告
關于赴南京、寧波等地參觀考察的報告
復興區石化街道辦事處
關于赴南京、寧波等地參觀考察的報告
3月2日至10日,按照區統一部署,我們先后參觀了南京市鼓樓區和寧波市海曙區的社區建設工作,他們超前的工作理念,扎實的工作,使我們受益匪淺,很受啟發,現將參觀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經驗
1.理念新。南京市和寧波市社區建設工作的特點是服務意識強,變傳統的社區管理轉變為社區服務,以優質的社區服務取得社區成員單位和社區居民的支持和信賴。
2.載體多。南京市和寧波市充分發揮社區民間組織的作用,依托社區各種協會和社區民辦非企業單位依法開展自治和各種服務活動,為和諧社區的創建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3.形式活。南京市和寧波市各社區都為社區居民提供不同特色、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服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鄰里交流、養老服務等項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建設的內涵。
4.服務優。南京和寧波兩市都以社區服務為龍頭,大力開展便民利民服務,區、街都建有高標準的行政事務受理中心,普遍實行社區干部一幫一或聯系戶制度,同時充分發揮轄區單位、社區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區志愿者組織,為社區居民和社區單位提供多層次、多方面、高質量的服務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
5.投入大。南京和寧波兩市對社區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政府對社區建設的投入很大,寧波市一年對一個社區的投入高達13萬余元,為社區建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6.設施全。南京和寧波兩市對社區的高投入,突出表現在社區的硬件建設上,各社區的圖書閱覽室都有150余平方米以上,其他的活動室等相關設施都是一流的,為社區居民依法自治,開展各項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工作打算
為了扎實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借鑒南京和寧波兩市的主要經驗,結合本地實際,今年我們將緊緊“圍繞社區管理民主化,社區服務人性化,人際關系親情化,日常工作規范化”的總體思路,全面強化和諧社區建設,努力打造精品社區。
1.完善社區自治組織,促進社區管理民主化。
①進一步健全以社區居委會、社區成員代表會和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為主體的社區自治組織,完善社區自治章程,推行居務公開。②深化民主評議。擴大社區民主評議范圍,將社區成員代表評議社區居委干部擴展到全體社區成員,進一步暢通民意訴訟渠道。③實行社區重大事務公示制。將社區重大事務實施前實行公示制,保障社區成員的知情權,暢通社區決策渠道。
2.培育發展民間組織,實行社區服務人性化。
要求各社區廣泛深入地調研,了解社區成員的需求,培育發展各種類型的協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每個社區都要建立5個以上的自治組織和3個信譽好、服務優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建立6-8支社區志愿者隊伍,為轄區居民和社區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特別是居家養老工作,各社區要結合實際,創出特色。
3.建立扶貧幫困機制,實現人際關系親情化。
各社區在真情速遞港實施救助的基礎上,街道將于4月底成立慈善協會,建立慈善服務社,各社區成立慈善分會,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籌集資金,建立扶貧幫困長效機制,為轄區弱勢群眾撐起一片藍天,體現居民之間的互幫互助。同時各社區要廣泛開展“鄰居節”和各種文化藝術節,引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暢通居民之間溝通渠道,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睦鄰友好,實現社區的人際關系和諧。
4.強化制度建設,推進社區工作規范化。
加強社區干部的培訓,提高社區干部的綜合素質,采取集中培訓和以會代訓的形式加強社區干部的政治業務素質,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社區工作。籌措資金為各社區改善辦公條件,提高社區的辦事效率,在完善石化社區事務受理站的基礎上,籌建機械廠社區事務受理站,并在年內正式運行。進一步完善社區的各項規章制度,使社區的各項工作有序規范運作。
三、主要措施
1.強化宣傳,濃厚氛圍。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和諧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鼓勵引導廣大社區居民和社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形成共駐共建的良好氛圍。
2.明確目標,強力推進。各社區要結合本地實際,按照一社區一特色的總體要求,創造性地謀劃好本社區工作,并限期完成。
3.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和諧社區建設是一把手工程,街道和社區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將其作為中心工作著力去抓,街道辦事處干部分包社區,駐社區各單位共同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
四、幾點建議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我區社區建設工作起步較晚,存在欠賬較多,硬件建設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以進一步改善社區公共活動場所緊張的瓶頸。
2.加大培訓力度。目前的社區干部普遍存在著不適應社區工作,文化和業務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需要區統一組織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以適應新時期的社區工作。
復興區石化街道辦事處
2023年3月13日
第2篇 赴南京參觀學習考察報告:沒有終點的旅行
大美,自然。這是我在南京南火車站的廣告牌上看到的宣傳語,介紹的是河南云臺山美輪美奐、雄渾大氣的自然風光。
原生態的自然景色是美的,對我們來說,原生態的課堂更是美麗的。一直致力于追尋一種理想的原生態的課堂,原生態課堂應該是怎樣的呢?雖然這幾年聽到太多的關于課堂建設的概念和詞語,我卻一直沒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到百度上查了一下,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何為原生態課堂,沒有查閱到有關部門的權威注解。
記得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在《新課程語文課堂的詩情追尋》一文中強調:“原生態的課堂是綠色的課堂,和諧平衡是其根本特征。”
美國學者、教育家德利在《自主課堂》一書中,也大力提倡創造原生態的課堂環境,即和諧、民主、平等、活躍、自然的教學環境。
大家的經驗告訴我,我理想中的原生態課堂不是“高效課堂”、“優質課堂”的對立面,而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發展理解和具體體現,它應該是一群自由的思想者展示自我的舞臺,是生命成長的原野。
帶著對原生態課堂的追問,在名師辦老師的組織下,我們一行10人來到了南京。為期5天的學習之旅很短,卻讓我著實體驗了一番大美、自然的原生態風光,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一、教育智慧伴隨學生成長
南京的學習中,吳正憲老師的一個具體的例子開啟了我的靈光。我意識到原生態課堂需要以教育智慧伴隨學生成長。
吳老師以《乘法分配率》為例,講了a、b兩位教師不同的處理方式。前兩個環節,兩位教師的處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從生活中引入,創設了2—3個生活情境。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剛才這一組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a教師和b教師在這里分道揚鑣。
a教師在學生說出“兩個數的和乘以第三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以第三個數,再加起來”后,如獲至寶,馬上引出乘法分配律。
而b老師是這樣處理的。他說 “每個同學獨立思考,把你發現的記錄下來”,給了每個人思考的空間。學生1說:“我發現,買衣服時,一套一套的買,和把所有的上衣、褲子加起來,結果是一樣。”學生2說:“不管買衣服,還是什么情景,都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學生3說:“可以用字母表示,(a+b)=ac+bc,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怎樣讓學生真正會學習,學會真知識?從吳老師的講座中,我頓悟到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記得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b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聯系生活思考,讓多數同學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歸納過程,他們學會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空空的理論。這就是我一直在探尋的原生態的課堂吧。
有幸聽了牛獻禮老師《認識周長》一課,更是讓我明晰了這一認識。牛老師先讓學生描長方形的邊線,再將周長從面上剝離出來,從而在學生腦中建立了清晰的“周長”表象;通過進一步的測量,使學生領悟到周長是可測的,它等于圖形一周所有邊的長度之和,這是建立周長概念必不可少的一步;再讓學生應用周長的意義進行判斷和推理,解決數學問題。看學生們興致盎然,在動手動腦、在探索中學習了知識,我看到了牛老師的教育智慧。
記得吳正憲老師以《面積的估算》一課為例,總結了這樣兩句話:具體情境選單位(一學段),問題解決選方法(二學段)。她認為“數方格”的設計沒能充分體現出估算的學習價值,只是把估算當成一個操作技能來教了。通過“尋找區間”,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這個上限、下限的確定,使學生充分體驗了估算的意義。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方格,使學生體會到了“極限”的數學思想,獲得了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她的做法向我解讀了新課標的精神:“要引導學生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吳老師和牛老師的講座中,我感到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初諳原生態課堂的清香。我看到了在教師教育智慧的點撥下,學生自然的成長。課堂像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原野,我仿佛聽到了小麥拔節的聲音。
二、我的課堂我做主
令我震撼的是在石鼓路小學宋菲老師執教的《徐悲鴻勵志學馬》一課中,孩子們的表現。“我的課堂我做主”——這是他們留給我的印象。
整節課,宋菲老師始終站在白板的后面,孩子始終站在講臺的前面。孩子落落大方,侃侃而談,談體會,談理解……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話語模式,孩子們會說:“我講完了,誰來補充?”他們勾勾畫畫,指指點點。在孩子們思維的交流碰撞中,課文的解讀慢慢完成了。看著眼前這群生機勃勃的孩子,我感受到了“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意氣風發。這是作秀做不出來的。換句話說,宋老師這節課在其它學校上不下去,因為石鼓路小學長期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正如劉虹老師點評的那樣,學生們自己提問,自己回答,自己質疑,自己補充,自己評價,老師微笑著點撥、傾聽。這僅僅是四年級的孩子啊!原生態的課堂,不就是在這種和諧的自主發展中生成的的嗎?
遙想兩千年前,綠草如茵的河畔,孔子的弟子們圍坐在孔子身邊,有的蹲著,有的坐著。老師撥動琴弦,弟子們跟著唱起歌來,歌聲融進溫暖的春天里。在這歌聲中,弟子們開始談論著自己的志向,孔子時而投去贊許的眼光,時而微微點點頭,時而側耳傾聽,時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多么令人神往的“原生態”課堂,在這涌動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現在石鼓路小學的學生讓我感受到了置身于這樣美妙的“原生態”課堂的暢快!課堂上學生如沐春風而樂此不疲,學習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讓我一直思而不得的“原生態”課堂,就是這樣意外的呈現在我的眼前的。此行的收獲,是這么沉甸甸的。
南師大,被譽為“東方最美的校園”。我漫步其中,不僅感受了這所具有110年歷史的學校的厚重和底蘊,更感受到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孫精辰(2023年碩士研究生)的薩克斯管獨奏演唱會,奚江(2023年碩士研究生)手風琴獨奏音樂會,某某學生的個人畫展,某某人的書法作品展……這個東方最美的校園,完全成了學生展示個人風采的大課堂。同一個城市里的南大校園里,在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禮堂里,學生社團正在演出話劇《蔣公的面子》。學生自導,自排,自演,將昔日的歷史酣暢淋漓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他們的成果中,我又一次感受了原生態課堂的魅力!
五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沖擊是很大的。反思自己的工作,雖然做了不少事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借這次學習所激發的激情,我想今后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系統地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經典著作。
近年來,接觸了不少流行的名詞,如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先學后教、學本課堂、問題導學等,也看了不少報刊雜志,但總的來說是比較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等等,對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也僅限于聽說過而已,沒有深入地學習。所以,今后打算系統地、深入地學習相關的理論著作,開啟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將學到的理論落實到實踐之中。
學習理論的目的,終究要用在實踐上,否則,不管什么理論,都沒有用武之地。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讓我們在實踐的層面裹足不前,比如不管怎么教,只要能把學生教會就行;比如,先學后教,學生能學會嗎,學生學不會,教師再教豈不更麻煩;比如,小組合作,學生紀律差怎么辦……所以,要想把課堂改革進行下去,首先得改革自己,要敢于把過去的自己摔得粉碎,重新再來,在堅持不懈的實踐中塑造一個新的自我。
希望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構建自己理想的課堂,以自己的智慧帶領學生一起實現生命的成長。
最后,我想說的是,感謝教體局的領導,感謝名師辦的老師們,是你們創造了這么多的機會,讓孤陋寡聞的我們見識到了仰望中的大家:魏書生、張志勇、李志剛、王文英……我們仰之彌高的大家,帶著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鮮活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產生了“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境界;感謝你們,是你們創造了這么多機會,讓我們走出萊陽,來到了廣闊的中國教育大地上,汲取著豐富的營養,使我們這些普通人也擁有了“萊陽教育,我的責任”的豪邁壯志。
在南京大學的校園里,我看到了下面這段話: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飛蛾/甘愿做烈火的俘虜/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誰能說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
教育的理想,時常令我歡欣鼓舞,一次次的外出學習,寧靜的夜晚翻開一部部的經典,我在路上,我義無反顧,建設理想的原生態的課堂,我的旅行沒有終點。
第3篇 中小學教師赴南京蘇州杭州三地考察報告
2023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縣教育局普教股長張_____帶領下,我們一行70多位中小學教師赴南京、蘇州、杭州三地考察學習,這是我們縣開闊教師教育視野、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新課改認識、拓展教育創新思路的重要舉措,對我縣教育實現大發展、大跨越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珍貴的學習機會。本次考察歷時九天,奔走在南京、蘇州、杭州三地,考察了五所學校,聆聽了四場專家報告,所到之處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印象一是對江蘇泰興襟江小學、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以及杭州的學軍小學的實地考察,感覺到江南文化的靈性、個性與生命和大氣,因此凝練成各學校獨特鮮明的校園文化特點,給我大大的震撼!印象二是各學校愉悅、高效、平實的課堂教學讓我感受到他們深入、廣泛、實在、有效地進行了課改研究,是理論與實踐和科研的完美融合。印象三是一路考察一路情,這次出去不但對教育教學進行了考察學習,還游覽了江南美景,同時收獲了同志間真誠的友情以及領導的關懷之情。可謂收獲滿滿、思考多多。心動不如行動,通過本次考察學習活動給我帶來了思維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現將考察學習體會及感受進行匯總,借以反思,以便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
2023年10月17日,考察第三站,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這所學校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發展區內第一所公辦小學。新城花園小學是新城區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他不僅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更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水平。聽了一節音樂課,一節語文課。她們的課堂教學綻放了教育的魅力,讓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全面激活了課堂教學的“一池春水”,造就了“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特色,真正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幸福、快樂。走進新城花園小學,隨處可見紅黃藍三原色組成的“太陽花”,紅色象征熱情開朗,黃色象征溫文爾雅,藍色象征聰慧睿智。這里的孩子知識豐富,做事自信,處處彰顯了 “大氣、膽氣、靈氣”的“太陽娃娃”的特質,迸發出“太陽娃娃”的陽光活力。該校學生上課坐姿特別端正,朗讀能力特別強,顯示出平實的教育功底,課堂氣氛活躍,教師上課輕松自如,不做作,真實,令我們欽佩。
2023年10月19日,考察第四站,杭州市學軍小學。這所學校具有悠久的歷史,有著嬌人的成績。學軍小學的特色校園文化讓我震撼,走進大廳,瀏覽著學校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欣賞著漂亮的學校沙盤,讓我深深感覺到這里是教師和學生享受成功喜悅的大舞臺。學校現代化的教育設施,深刻的人文內涵和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一樹一草都成景,一磚一瓦皆育人。在這里,老師不僅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更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的行成,不僅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更注重對他們創新技能的培養。在這里,孩子們被真正還原成一個“人”,個個活潑可愛,不諳世事。通過參觀校園文化,聽取領導報告及聽課,讓我感受到,學軍是一本書,翻開它看到一頁頁的精彩;學軍是一艘船,教育科研是他們的風帆;學軍是愛心鑄就的搖籃,力求如春風化雨般的關愛;學軍是智者,讓我們領略他的博大胸懷。
考察時間短暫,僅僅5天,然而江南學校的經驗及做法給我們的啟發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力爭突出教學個性,在尊重兒童生活學習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具體而生動的情境中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敢于發言、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的健康個性品質,師生間建立一種平等交流民主商討的朋友關系,因個性施教,以新課標為綱領,以新理念為準繩,備好課、上好課、抓住學生的作業批改和評價四個教學要素,使我們每一堂課的設計都精細化,讓每一堂課都上的精彩。
以上是我這次江南考察的所見所思,雖淺薄且不全面,但畢竟是我的收獲,敬請老師們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