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縣集體林權制度履職盡責改革調研報告
8月,崇義縣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緊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針,積極穩妥地開展了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為主要內容,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目標,建立經營主體多元化,權、責、利相統一的集體林經營管理新機制。
一、崇義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明晰產權,分山到戶
一是山林所有權依據林業三定時頒發的山林所有權證(執照)不變,屬村歸村、屬組歸組。并按照執照核定的山場位置和四至界址,重新核發林權證書。二是集體山林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共同所有,通過分戶經營、利益共享等多種形式,讓每個村民平等享有集體山林的權益。三是在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放活林地、林木的經營權,不搞一刀切,主要采取自留山穩定不變、保持責任山承包關系穩定等七種經營模式對產權進行明晰。四是村級林改方案的制定、山林的流轉和利益的分配等都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由代表票決通過,做到內容、程序、方法、結果公開,公平競爭、公正操作。
(二)政策扶持,產業發展
一是緊緊圍繞筍竹、南方用材林、油茶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從政策措施、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制定了《崇義縣關于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崇義縣-竹產業發展規劃》、《崇義縣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崇義縣-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扶持林農發展產業的政策,設立了林業產業發展基金。縣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的資金,其中竹產業發展基金300萬元,油茶產業發展基金100萬元,獎勵扶持毛竹、油茶資源的開發培育。據統計,,縣財政兌現林農毛竹、油茶資源開發培育的獎勵扶持資金達491.55萬元。同時,各鄉鎮還配套了相應的資金扶持措施,扶持資金達46.8萬元。崇義縣對林農造林植樹種竹的無償提供苗木,用于造林的苗木扶持資金達117萬元。二是以龍頭企業支撐,帶動產業發展。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放活毛竹采伐、流通環節。近幾年來,崇義縣的華森、貴竹、盛竹毛竹加工龍頭企業,推行龍頭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包銷產品的形式聯合竹農發展毛竹加工,并簽訂委托加工合同,保護林農利益,現已帶動4500余戶竹農直接、間接加入毛竹加工,促進了企業和林農利益互惠。據統計,全縣已有竹加工企業96家,已形成了竹膠建筑模板、竹制地板、竹制工藝品為主導產品的竹加工產業,為林農增收5000多萬元。
(三)配套跟進,確保實效
(四)加強森林培育,促進可持續經營
二、林改主要成效
(一)徹底還權,改革集體統一經營體制,實現林業經營模式的歷史性轉變
(二)徹底讓利,實現了林業經營利益格局的大調整
林改后,林農自主經營山林、造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林農成了山林的主人,山林成了山區林農興林致富的舞臺,林農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當作田來耕,把林當作菜來種,紛紛在村歸還的自留山、責任山上的竹子、樹木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多方籌措資金發展林業,大力造林營林。
(三)徹底松綁,極大地調動了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
林農想要的要回了,想得的得到了,山林權屬明了,木竹稅費減了,林業活了。林地、林木價值明顯提升。以杉木、毛竹為例,杉木流轉價格由林改前每畝平均600元上升到2600元。毛竹林年租金由林改前15元上升到86元,每畝年增加71元。
(四)徹底轉換職能,走出怪圈,實現社會林業社會辦
第2篇 彭陽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調查報告
摘要闡述了彭陽縣集體林權制度的現狀,介紹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措施,并提出工作展望,以為彭陽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集體林權;改革;現狀;措施;展望;寧夏彭陽
2023年,彭陽縣被確定為寧夏全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試點縣,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區林改辦的精心指導下,彭陽縣緊緊圍繞 “大花園、大果園”的建設目標,樹立經營生態的理念,堅持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林業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反復研究論證,全面安排部署,強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務落實,著力推動生態型林業向生態經濟型林業轉變,基本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目標。
1基本現狀 全縣森林資源保存面積13.03萬hm2,其中現有集體林地面積8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24%,林改涉及12個鄉鎮156個行政村808個村民小組,林改人口23萬多人。針對這一現狀,彭陽縣把發揮集體林地效益、增強集體林活力,作為興林富民、推動林業建設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舉措,以積極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道路。
2主要措施
(1)狠抓宣傳培訓,輿論引導到位。為了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政策,支持改革,參與改革,該縣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一方面,廣泛宣傳動員。編印發放《林改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5萬份、《林改政策宣傳手冊》1萬份,挨家挨戶講解林改政策,發動群眾參與。通過懸掛橫幅、刷寫標語、辦黑板報等,大力宣傳林改政策,努力營造林改氛圍。另一方面,加強業務培訓。從政策法規和操作程序入手,通過召開林改工作動員會、黨員大會、群眾大會、業務培訓會,以會代訓、深化內容,使林改政策深入民心,家喻戶曉。
(2)強化組織領導,政策管理到位。制定《彭陽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縣四大機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直22個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和行政村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堅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評比,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積極開展調研,掌握工作進度,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并及時對林改工作進行政策指導和協調推進。各村民小組推選出3~5名熟悉情況、辦事公道、責任心強、在群眾中有一定威信的代表組成林改理事會,積極參與林改,實施全程監督。同時,專門安排160萬元林改前期工作經費,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啟動開展。
(3)規范操作程序,工作落實到位。堅持把陽光操作、依法實施林改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先行試點、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開展林改工作,做到群眾不了解政策的不實施,情況不明的不動手,達不到2/3同意的不通過,張榜公示有異議的不審批,權屬有爭議的不發證,確保每個程序和環節扎實到位,各階段工作不走樣、不偏向。同時,堅持實行“四個公開”,即林改內容公開、林改程序公開、林改方法公開、改革結果公開;落實“四個到戶”,即公開信發放到戶、確權登記表到戶、山林承包合同書到戶、山林權證到戶,自覺接受廣大干部群眾監督,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讓群眾吃下“定心丸”[3-4]。
3工作展望
(1)進一步明確任務。在繼續抓好林改試點工作的同時,全力以赴抓好全面推進工作,確保年底前確權率達到100%,發證率達98%以上。
(2)進一步落實責任。按照階段工作要求,嚴格把握林權證數據錄入、登記、審核、發證等各個環節,確保每份林權證做到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
(3)進一步強化糾紛調處。按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依規”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山林權屬糾紛調處力度和林政案件查處力度,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化解于全縣林改的全過程中,為林權證發放消除爭議,確保全縣社會穩定和諧。
(4)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把督促檢查、跟蹤問效作為一項制度,堅持長抓不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確保生態受保護、群眾得實惠,為全區林改工作總結經驗,樹立典型。
4參考文獻 樊宏.對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林業,2022
(2):10-11.
[3] 林登峰,孫曉妮,段傳華.臨沂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研報告[j].山東林業科技,2022,40
(1):46-48.
第3篇 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研報告
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研報告范文
8月,崇義縣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緊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針,積極穩妥地開展了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為主要內容,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目標,建立經營主體多元化,權、責、利相統一的集體林經營管理新機制。
一、崇義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明晰產權,分山到戶
一是山林所有權依據林業“三定”時頒發的山林所有權證(執照)不變,屬村歸村、屬組歸組。并按照執照核定的山場位置和四至界址,重新核發林權證書。二是集體山林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共同所有,通過分戶經營、利益共享等多種形式,讓每個村民平等享有集體山林的權益。三是在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放活林地、林木的經營權,不搞“一刀切”,主要采取自留山穩定不變、保持責任山承包關系穩定等七種經營模式對產權進行明晰。四是村級林改方案的制定、山林的流轉和利益的分配等都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由代表票決通過,做到內容、程序、方法、結果公開,公平競爭、公正操作。
(二)政策扶持,產業發展
一是緊緊圍繞筍竹、南方用材林、油茶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從政策措施、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制定了《崇義縣關于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崇義縣-竹產業發展規劃》、《崇義縣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崇義縣-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扶持林農發展產業的政策,設立了林業產業發展基金。縣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的資金,其中竹產業發展基金300萬元,油茶產業發展基金100萬元,獎勵扶持毛竹、油茶資源的開發培育。據統計,,縣財政兌現林農毛竹、油茶資源開發培育的獎勵扶持資金達491.55萬元。同時,各鄉鎮還配套了相應的資金扶持措施,扶持資金達46.8萬元。崇義縣對林農造林植樹種竹的無償提供苗木,用于造林的苗木扶持資金達117萬元。二是以龍頭企業支撐,帶動產業發展。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放活毛竹采伐、流通環節。近幾年來,崇義縣的華森、貴竹、盛竹毛竹加工龍頭企業,推行龍頭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包銷產品的形式聯合竹農發展毛竹加工,并簽訂“委托加工合同”,保護林農利益,現已帶動4500余戶竹農直接、間接加入毛竹加工,促進了企業和林農利益互惠。據統計,全縣已有竹加工企業96家,已形成了竹膠建筑模板、竹制地板、竹制工藝品為主導產品的竹加工產業,為林農增收5000多萬元。
(三)配套跟進,確保實效
一是林農負擔監督制度。對涉及林農負擔的各種收費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向社會公布了現行涉及到林農的所有收費項目、標準和辦法,并建立健全了林農負擔監測、信訪舉報、檢查監督、案件查處等各項工作制度。二是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發展激勵機制。將森林資源培育、保護等林業建設的主要指標,列入了政府任期目標管理;三是穩定林業管理隊伍和鄉村組織建設制度。從元月1日起將全縣林業系統行政事業人員工資和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上級給鄉、村的轉移支付資金全部撥給鄉村;四是林區社會穩定制度。制定了《崇義縣維護林區穩定工作預案》、《關于林改期間切實做好政法綜治工作維護全縣社會穩定的意見》、《崇義縣黨員干部影響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規定了山林產權未明晰之前暫停一切林地林木流轉。五是建立林業產權交易中心,拓寬林農投融資渠道。交易中心內設森林產權市場管理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所、山林權屬抵押擔保所。具體負責林業產權市場管理,承辦森林資產評估、交易登記、審核、立契和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咨詢以及交易雙方代理等各種服務,并為需要山林抵押貸款的林場和林農承辦擔保業務。同時,制定出臺了《崇義縣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辦法》和《崇義縣森林產權交易規則》,所有森林產權交易活動一律在交易市場內進行公開、公平交易。到目前為止,經過產權交易中心交易的林地林木面積5110畝,交易額達1328多萬元。同時為方便客貨見面,交易中心另在贛州市白塔貨場設立了崇義縣國有林場贛州貨場,為國有林場、鄉鎮集體的木材銷售直接服務。每月逢6日、21日向社會公開招投標,銷價高者中標成交。六是全面開展林權證抵押貸款。啟動了以信用社為主的山林抵押貸款業務,林農憑林權證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所出具的山林評估作價證明以及申請山林抵押貸款書到信用社辦理山林抵押貸款,信用社按山林評估作價額的60%給予抵押貸款。目前,為林農承辦山林抵押貸款的信貸金額3100多萬元。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力的促進了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森林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加強森林培育,促進可持續經營
一是規范采伐。強化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