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2023年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心得體會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以人為本促進安全生產,靠文化的力量走安全長治久安之路,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確保安全生產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形成濃厚的安全意識,具備相應的安全技能,是減少各類事故的關鍵和基礎保障。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狠抓機構、制度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整頓。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理解和認識安全生產的價值和意義,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效率的關系。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是遏制傷亡事故高發,促進安全文明生產,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護公眾安全、高效地從事一切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形成“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強大輿論氛圍,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抓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等觀念深入人心。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的領導,形成黨政工群齊抓共管的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同時,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作用,加強安全新聞宣傳,及時曝光安全事故和各種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大力開展安全文化示范點創建工作,構筑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平臺。制定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安全教育的政策,鼓勵發展民間安全中介教育事業,建設多渠道的安全文化傳播平臺。將安全文化建設納入創建文化大市的各項工作之中,與創建文化大市工作統籌安排。加大對安全基金的投入力度,解決安全文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問題。積極引導企業資金、社會資金參與安全文化建設,拓寬安全文化建設資金渠道。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開展“安全生產論壇”、全民安全公約活動,統一制定“市民安全公約”、“社區安全公約”、“校園安全公約”。組織各行各業制定“行業安全公約”和“企業安全公約”。實施“創安圖書工程”,制定《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標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標準》、編寫《安全小知識手冊》《外出務工人員安全知識手冊》等,倡導和鼓勵文化界人士創作以安全內容為主題的詩歌、散文、戲劇等題材的安全文學作品;倡導和鼓勵群眾利用快板、說書、剪紙等民間文藝形式,創作民間安全文藝作品。組織開展安全文藝巡演、安全文藝會演、安全文藝展播、安全文藝評比等活動,大力弘揚安全文化。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開辟安全欄目,大力宣傳安全生產可信可學的好典型、好經驗,揭露安全生產領域各種非法、違法行為,及時曝光重特大事故和安全隱患。深入開展社區鄉鎮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做到村村或每個社區都有安全宣講員,負責安全文化的宣傳工作,每個鄉鎮、每個辦事處都要有安全文化管理員,負責安全文化的管理工作;依托文化站建立安全文化角,設立安全文化專欄;通過安全知識手冊、安全宣傳貼畫、安全宣傳傳單、村民安全文化公約等手段,將安全知識送進千家萬戶;辦事處、鄉鎮在醒目的地方書寫安全標語,提醒公眾注意安全;逢集遇會,廣泛宣傳出行安全、防火安全、防中毒安全和安全避險等安全常識;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教育基地,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教育室,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務工安全教育。在學校開展“一封信、一本書、一份卷、一堂課、一次會”的“五個一”活動,圍繞食物中毒、煤氣中毒、觸電搶救、溺水救生、防火防爆展開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圍繞地震、洪水、滑坡、雷暴天氣等災害開展自然災害逃生避險演練。企業要向職工講解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落實廠級領導的安全教育責任;通過辦板報、安全文藝宣傳、安全溫馨提示、職工安全格言、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豐富職工的安全文化生活。開展“青年安全示范崗”、“溫馨安全家庭”、“安全生產榆林行”等群眾性活動,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動品牌,促進安全文化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
第2篇 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心得體會
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心得體會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以人為本促進安全生產,靠文化的力量走安全長治久安之路,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確保安全生產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形成濃厚的安全意識,具備相應的安全技能,是減少各類事故的關鍵和基礎保障。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狠抓機構、制度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整頓。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理解和認識安全生產的價值和意義,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效率的關系。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是遏制傷亡事故高發,促進安全文明生產,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護公眾安全、高效地從事一切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形成“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強大輿論氛圍,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抓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等觀念深入人心。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的領導,形成黨政工群齊抓共管的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同時,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作用,加強安全新聞宣傳,及時曝光安全事故和各種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大力開展安全文化示范點創建工作,構筑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平臺。制定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安全教育的政策,鼓勵發展民間安全中介教育事業,建設多渠道的安全文化傳播平臺。將安全文化建設納入創建文化大市的各項工作之中,與創建文化大市工作統籌安排。加大對安全基金的投入力度,解決安全文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問題。積極引導企業資金、社會資金參與安全文化建設,拓寬安全文化建設資金渠道。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開展“安全生產論壇”、全民安全公約活動,統一制定“市民安全公約”、“社區安全公約”、“校園安全公約”。組織各行各業制定“行業安全公約”和“企業安全公約”。實施“創安圖書工程”,制定《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標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標準》、編寫《安全小知識手冊》《外出務工人員安全知識手冊》等,倡導和鼓勵文化界人士創作以安全內容為主題的詩歌、散文、戲劇等題材的安全文學作品;倡導和鼓勵群眾利用快板、說書、剪紙等民間文藝形式,創作民間安全文藝作品。組織開展安全文藝巡演、安全文藝會演、安全文藝展播、安全文藝評比等活動,大力弘揚安全文化。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開辟安全欄目,大力宣傳安全生產可信可學的好典型、好經驗,揭露安全生產領域各種非法、違法行為,及時曝光重特大事故和安全隱患。深入開展社區鄉鎮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做到村村或每個社區都有安全宣講員,負責安全文化的宣傳工作,每個鄉鎮、每個辦事處都要有安全文化管理員,負責安全文化的管理工作;依托文化站建立安全文化角,設立安全文化專欄;通過安全知識手冊、安全宣傳貼畫、安全宣傳傳單、村民安全文化公約等手段,將安全知識送進千家萬戶;辦事處、鄉鎮在醒目的地方書寫安全標語,提醒公眾注意安全;逢集遇會,廣泛宣傳出行安全、防火安全、防中毒安全和安全避險等安全常識;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教育基地,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教育室,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務工安全教育。在學校開展“一封信、一本書、一份卷、一堂課、一次會”的“五個一”活動,圍繞食物中毒、煤氣中毒、觸電搶救、溺水救生、防火防爆展開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圍繞地震、洪水、滑坡、雷暴天氣等災害開展自然災害逃生避險演練。企業要向職工講解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落實廠級領導的安全教育責任;通過辦板報、安全文藝宣傳、安全溫馨提示、職工安全格言、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豐富職工的安全文化生活。開展“青年安全示范崗”、“溫馨安全家庭”、“安全生產榆林行”等群眾性活動,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動品牌,促進安全文化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
第3篇 論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心得體會
論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心得體會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活動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他既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同時又是一種安全管理理論,是現代安全管理理論與文化理論相結合的產物。
一、企業安全文化
1.企業安全文化是由企業文化引申而來的一個概念
對企業文化,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根據國內外學者對企業文化的描述,可以認為: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以物質為載體所體現出來的人本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的總和。
(1)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員工共同擁有的人本觀點和社會責任意識,即:是否具有以人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會責任心,努力維護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2)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生產管理歷史的積淀,具有相對穩定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體現了精神文化建設的特點。
(3)企業安全文化應以物質為載體體現出來,即:既要有思想意識,還要有行為和行為的結果。
2.企業安全文化的層次及內容
企業安全文化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內容如圖1、圖2所示。
(1)第一層次:思想意識層。該層次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層次,居于支配和指導地位。
(2)第二層次:制度文化層。該層次是企業安全文化的中間層次,是第一層次文化的體現。企業長期形成的習慣習俗也屬于該層次。
(3)第三層次:物質文化層。該層次是企業第一、二層次文化的具體運作過程和結果。企業形象策劃結果與其互為映證。
二、建筑業安全生產特點
建筑業屬于事故高發行業。據統計,自1983年以來,全國建筑業每年因工死亡人數達1000人左右,在生產性行業中僅次于煤炭業,居第二位。建筑業安全生產具有以下特點:
(1)生產崗位不固定、流動作業多,作業環境不斷變化,作業人員隨時面臨著新的隱患的威脅。
(2)作業內容多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工種,但在不同的作業時段、不同作業部位的作業內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種,但在不同施工現場的作業內容和作業環境并不相同;三是工種時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時或連續作業,工序間配合,材料設備調度,與建設各方的協調等過程多,管理過程復雜,綜合性強。
(4)立體交叉作業及電氣、起重吊裝、高處作業等特種作業多。
(5)多為露天作業,受自然環境影響大,如高低溫作業,雨、雪、風中作業等。
(6)手工作業多,勞動強度大。
(7)人員流動性大、作業技能參差不齊。
(8)分包作業多,總、分包之間以及各分包隊伍之間的企業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沖突。
三、建筑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
1.思想意識建設
(1)目標:使全體員工共同具有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努力維護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2)措施:
①擇優選擇員工,形成良好的用人環境,并對員工進行道德品質、法律法規、文化知識、作業技能、事故案例等教育。
②領導率先垂范,并在各層次樹立標兵,弘揚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
③在發展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員工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④發動員工積極參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建設屬于“自己的”企業安全文化。
⑤通過教育等,在員工中樹立“企業即家”、“社會即家”的觀點,正確認識安全與企業發展、社會安定祥和和進步之間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
⑥開展社會和群眾監督,進行公正嚴格的考核,批判任何不適行為。
2.制度文化建設
(1)目標:建立科學、系統、適合本企業的文件化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和企業形象策劃系統,規范企業安全文化。
(2)措施:
①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建筑法》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環境管理體系》(gb/t24000)及《質量管理體系》(gb/t19000)等標準,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
②進行企業策劃,引進企業識別系統(cis),建立有顯著個性和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文化支持系統。
③貫徹執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cj59)、《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等建筑施工安全標準規范,建立企業安全文化的技術支持系統。
3.企業制度文化建設應做到的內容
(1)員工充分參與。
(2)考慮分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考慮員工的流動性和作業環境的多變性。
4.物質文化建設
(1)目標:保證企業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轉,實現持續改進。
(2)措施:
①組建企業安全管理領導機構和主職部門,建立監督管理網絡。
②企業標志、企業建筑、辦公及施工環境、技術裝配等,均按照管理體系要求進行落實。其中,施工環境包括:現場圍擋、大門、企業標志、五牌一圖、場地硬覆蓋、臨時辦公、職工住宿、食堂、衛生保健、工裝、個人防護用品、作業面、材料堆放、在建工程的立面效果、安全防護措施、施工許可、社區融洽等。
③按照標準、規范規程及安全技術交底施工,落實各項安全技術措施。
④加強檢查、定期評審,及時糾正不符合項,實現持續改進。
四、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步驟
1.決策和策劃
建筑業企業應積極地,并有目的的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以ohsms(ems、qms)及企業形象策劃(cis)為載體,溶入企業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個性的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2.學習培訓
(1)對核心隊伍成員進行培訓,包括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體系知識、施工項目管理及企業文化知識等,為建立文件化體系準備人才基礎。
(2)對員工進行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安全管理知識、體系一般知識、市場形勢等的教育。體系文件編制完成后,可以以組織學習的'形式動員員工參與修訂工作,使上下各層次形成互動。
3.收集整理資料
(1)對現有企業安全文化進行調查和分析研究,重點是企業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方面的“有形”內容。
(2)收集現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
(3)收集成功企業有關資料。
4.確定企業精神
確定本企業的企業精神及安全生產方針目標。
5.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根據標準并結合企業形象策劃工程,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或建立健全經整合的企業管理體系,以制度捍衛文化、以形象襯托文化,陶冶情操。
6.加強宣傳教育
在強制要求貫徹執行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使企業員工的思想意識逐步并最終統一到企業精神和方針目標上來,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良好氛圍。
7.定期評審
要定期進行管理評審,并實現持續改進。
五、建筑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應重點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最高決策層統一思想,并首先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和建設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
(2)建設過程中,首先注重外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特別是應首先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標準化水平,以外顯文化帶動內隱文化建設。
(3)堅持一貫性原則,即工程項目無論大小、所處地域、取費情況、發承包形式、管理及作業人員組成以及無論處在什么施工階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堅持同一個標準,從嚴要求,真正使“安全”成為一種理念和追求。
(4)在充分評價的基礎上,應盡量保持分包
協作隊伍的相對穩定,以利于形成統一的企業安全文化。
(5)轉變經營觀念,加強市場開拓,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盡量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
(6)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沒有終點(見圖1),要始終使企業安全文化適應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