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 > 企業管理 > 操作規程 > 操作規程

      液氧、液氮、液氬貯槽安全操作規程(七篇)

      發布時間:2025-06-07 15:12:01 查看人數:17

      液氧、液氮、液氬貯槽安全操作規程

      第1篇 液氧、液氮、液氬貯槽安全操作規程

      一、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1.氣密性試驗:貯槽完成安裝,或者內筒恢復常溫后,在充入低溫液體前應進行系統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貯槽的最高工作壓力,試驗用氣為無油干燥空氣或干氮氣,試驗時間不得小于4小時。

      2.吹除處理:氣密性試驗合格后,需要干燥無油的空氣對貯槽內筒系統進行吹除處理,用以去除潮濕空氣,系統在用干燥空氣或氮氣吹除之后,還應用產品氣體吹除,直到排除氣體純度打到要求為止。

      3.閥門儀表的檢查:在充入低溫液體前必須認真檢查閥門是否處于正確的啟閉狀態,儀表指示是否正確否則應予以調整。

      二、充液

      1.首次充液(指內筒處于熱狀態的充罐),其步驟如下:

      a.聯接充液管線;

      b.對充液管路進行吹除,在v2、v3開啟前,由液源排出閥向輸液管內放入少量液體外,同時打開e2閥,對其管路進行吹除,以清除管道中潮濕空氣和灰塵雜質;打開e1及mv閥、g閥,并啟動夜面計(全開l1、l3閥關l2閥);

      c.打開v2,由上部進行,此時由于內筒處于熱狀態,v2閥開度要小,使管路和內筒逐漸冷卻至所充低溫液體的溫度,待e1穩定排氣時,可開大v2,加快充裝速度;

      d.待液位計指示有液體時,打開v3,關閉v2,改上部進液為下部進液;

      e.當mv閥噴出液體時,說明已充滿液體應立即關閉v3,停止充液,同時打開e2,排除管路中的殘余氣液;

      f.充罐結束,卸下充液線管。

      補充充液程序與首次充液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內筒已有低溫液體,不需要冷卻內筒,因此,吹除管路后即可由v3閥進液。

      另外,從壓力角度可以分為無壓充罐和帶壓充罐。

      無壓充罐—充罐過程中,e1始終開啟,使內筒和大氣相通,因此叫無壓充罐。

      帶壓充罐—充罐過程中,e1關閉,槽內壓力高于大氣壓力,因此叫帶壓充罐,帶壓充罐時內筒壓力不得高于該貯槽最高工作壓力。

      首次充液均采用常壓充罐,補充充液可以采用帶壓充罐;

      液位高度直接顯示在液體計上,需顯示容積(單位:m)按一下“液體容積”鍵即可。

      三、增壓

      1.關閉e1閥;

      2.確定v4閥已經全開。

      3.緩慢打開v1閥,使液體進入增壓汽化。

      4.排液速度較快,內筒壓力下降,可開大v1閥。

      5.當不需要穩定內筒或停止向外供液時,應關閉v1閥。

      由于貯槽設置有a閥,在整個增壓過程,貯槽會自動保持壓力的穩定,在第一次增壓時,應調整a閥的啟閉壓力,使之達到工作要求,a閥的關閉壓力應等于需要的工作壓力,壓緊上部調節螺栓,為提高開啟壓力,反之降低開啟壓力。

      四、排液

      排液有兩種方式:

      1、向汽化器排液。

      當貯槽內壓力達到要求后,即可打開v5閥向外供應液體。

      2、自液體進出閥(v3)排液。

      五、貯存

      液體貯存分為常壓貯存和帶壓貯存兩種方式

      1、常壓貯存

      常壓貯存過程中,f1閥始終開啟,讓自然蒸發氣體,因此閥排至大氣,貯嘈壓力不至于升高。

      2、帶壓貯存

      帶壓貯存過程中,f1閥關閉,由于自然蒸發的氣體留在槽內,內筒壓力將逐漸升高,此時液位計、壓力表應投入運行,當內筒壓力打到工作壓力時應立即打開f1閥泄壓。

      當長期貯存液體時,在貯存期間(無論何種貯存方式)應定期對液體中的碳氫化合物進行分析檢查,以免引起意外事故,主要檢查其乙炔濃度不得超過0.5ppm.否則應將槽內液體排盡或者補充液氬,使貯糟乙炔含量小于0.5ppm.。

      六.維護

      1.絕熱性能保護

      對于低溫液體貯運設備重要要求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絕熱性能,蒸發率要小,而真空度的好壞又是絕熱性能的關鍵,珠光砂在常溫常壓下的熱系數為0.5mm2k,而真空主在66.7—1.33pa范圍內導熱系數卻是0.0026w/m2k.由此可見,在其他條件(因傳量q=kf)相同的條件下夾層有滿意的真空度,傳入熱量相差20倍.。

      貯槽真空一旦被破壞,就無法貯存低溫液體.因此應特別注意槽的真空度,貯槽的外筒防爆裝置和抽空閥是直接接通真空夾層的,在夾層真空度沒有被破壞時,或不需要補充珠光砂重抽真空時,不得拆弄該裝置,抽空閥設備出廠時做鉛封,說明不得任意搬動,否則將破壞其貯槽真空度。.

      低溫槽的外殼屬于外壓容積,外殼承受著大氣壓力,嚴禁敲打碰撞免于外殼受到損壞,也不得處于50℃的環境之中,影響真空度,降低絕熱效果。..

      2.真空檢查及再抽真空

      貯液槽的真空度半年檢查一次.要測量時,只要將金屬熱偶規管上的護蓋擰下,插入熱偶真空計的插頭,即可明知夾層真空度具體操作按真空計的使用說明書進行。.

      貯槽使用幾年后,真空度可能降低到66.7pa以下,需要重抽真空,提高絕熱性能重抽真空以前應將槽內液體排盡,并用80—100℃的干燥無油空氣或氮氣加溫吹除直至常溫,接好真空管道,首先開泵抽出管中濕空氣,然后打開真空閥進行抽空。.

      3.正常檢查

      a.閥門是否處于正確啟閉位置;

      b.壓力表、液體計是否準確可靠;

      c.設備管道、閥門有無泄漏、堵塞現象;

      d.按規定對安全閥定期檢校。

      第2篇 液氧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適用范圍與要求

      本程序適用于液氧汽化站運行崗位的安全操作。液氧站操作工必須遵守本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二)液氧的特性及其危險

      2.1 液氧為低溫液化氣體,當與人體皮膚、眼睛接觸會引起凍傷(冷燒灼)。

      2.2 低溫液體汽化為氣體時,體積會迅速膨脹,在密閉容器內,因液化氣體使壓力升高,易引起容器超壓危險。

      2.3 液氧和氣氧是一種強助燃劑。液氧與可燃物接近時,遇明火極易引起燃燒危險。液氧與可燃物接觸時,因撞擊易產生爆震危險;液氧與可燃物混合時,潛在爆炸危險。液氧蒸發成氣氧時,能被衣服等織物吸附,遇火源易引起閃爍燃燒危險。

      2.4 經過長期使用,微量的碳氫化合物還有可能在貯罐內濃縮、積聚,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可能發生爆炸事故。

      2.5 維修后或長期停運后啟運時,如果沒有嚴格地脫碳,通氧即爆。

      (三)程序和控制方法

      3.1 日常巡查

      3.1.1 行在額定工作壓力范圍內。液氧罐的壓力控制在0.6-0.8mpa;氣化器后部壓力一般控制在0.3-0.4mpa;氧氣進車間壓力一般控制在0.24-0.3mpa。

      3.1.2 檢查貯罐的液位是否在正常的范圍內。最低為20%,最高為95%。

      3.1.3 容器、氣化器、管路及附件是否有異常結霜、泄露或震動,各種標記及操作的件的位置及開關狀態是否正確。

      3.1.4 消防器材是否完整就位、消防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暢通、各種安全標識是否完整有效。區域內是否有油污及可燃物,周邊5 米內是否有明火。

      3.1.5 每班至少巡查一次并做巡查記錄和交接班記錄。

      3.2 注意安全事項

      3.2.1 操作人員需持證上崗,必須經過安全教育考核合格。熟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有關規定和低溫液體的特性及其危險性。應熟悉產品使用說明書、設備工藝流程、設備上各種閥門、儀表及其作用和操作程序;在發生故障和意外事故時必須能獨立采取緊急安全措施。

      3.2.1 液氧運輸時:使用專用車運輸并配有押運員。罐裝卸作業時,汽車發動機必須關閉。

      3.2.2 安全使用:容器投入使用前,應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監察各種閥門、儀表、安全裝置是否齊全有效、靈敏可靠。低溫液體氣化器的氣體出口溫度不低于-20℃。當設備上的閥門和儀表、管道連接接頭等處被凍結時,嚴禁用鐵錘敲打或明火加熱。

      宜用70~80℃干凈無油的熱空氣、或溫水進行融化解凍。液氧應定期進行乙炔含量分析,至少每月分析一次,其乙炔含量不得超過0.1×10-6,否則應排放液氧。

      3.2.3 液體貯存:液體的貯存方式為帶壓貯存。帶壓貯存時,除壓力表、液位計、安全閥投入使用外,其余閥全關。由自然蒸發的影響,內筒壓力會緩慢上升,當升到工作壓力時,應打開放空閥適當泄壓。所以采用帶壓貯存方式時,應加強巡檢,防止超壓。罐內的液體不可長期停放不用,要經常充裝及排放,以免引起乙炔等有害雜質的濃縮。

      3.2.4 安全防護:操作人員在處理低溫液體時,應戴上干凈易脫的皮革、凡布或棉手套。

      若有產生液體噴射或飛濺可能,應戴上護目鏡或面罩。處理大量低溫液體或低溫液體嚴重泄漏時,應穿上無釘皮靴,褲腳套在皮靴外面。操作人員在處理液氧時,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個人防護裝備,凡被油脂沾污過的衣服和防護用品必須更換;不得穿著有靜電效應的化纖服裝;不得穿有釘鞋。操作人員的服裝若已滲透了氧,則不得進入有明火的場所。

      必要時,必須更換衣服或經過充分的吹除,在大氣中至少吹除15min。操作人員的皮膚因接觸低溫液體或低溫氣體而被凍傷時,應及時將受傷部位放入溫水中浸泡或沖洗,切勿干加熱。嚴重的凍傷應迅速到醫院治療。

      3.2.5 設備定期檢修:貯罐檢修按shs10031-2004 真空粉未絕熱低溫液體槽維護檢修規

      程執行。小修:1 年;中修3-6 年;大修:7-10 年。其它項目如下表:

      檢修項目及周期見下表

      序號檢查項目檢查周期

      1 壓力表半年

      2 安全閥一年

      3 液位計一年

      4 閥門及管道半年

      5 調節閥一年

      6 真空度一年

      7 防雷及靜電接地一年

      4 應急情況處理措施

      4.1 貯罐壓力升高過快:關閉貯罐自增壓入口閥,打開貯罐氣體排放閥,將貯罐壓力表

      降到允許的范圍內。如果進行該操作后兩小時內貯罐壓力再次升高,可調節貯罐自增壓調節閥。如果還是不能控制貯罐壓力,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4.2 貯罐安全閥無法回座或者爆破片爆破:首先打開貯罐氣體排放閥,將貯罐壓力降到允許的范圍內,然后關閉氣體排放閥。將三通手柄緩慢切換到備用安全閥和爆破片的哪一組,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4.3 氣化器結霜嚴重(結霜面積達到一半)打開另一組備用氣化器進出口閥,關閉結霜嚴重的氣化器進出口閥,同時通過排放閥泄放氣化器內壓力至微壓,然后關閥排放閥。寒冷季節,如二能氣化器均結霜嚴重,可用水沖洗除霜。

      4.4 管道內供應氣體的壓力突然升高或降低:首先順時針(調高壓力)或者逆時針(調低壓力)調節調壓閥調節螺母。調節過程中可適當輕輕敲擊閥體,避免機械卡住。設備供氣壓力調節時,必須保證調壓閥的管路暢通,并有氣體流動。若無法消除,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4.5 管道系統安全閥漏氣不回座:首先檢查系統壓力,如果不在正常范圍內。調解壓力到正常范圍。然后輕輕敲擊閥體,使其回座。如仍不能回座,立即的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方。

      4.6 管道、法蘭或閥門泄露:用扳手對稱擰緊螺栓,削除泄露,若為焊接泄漏,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對于貯罐或氣化器前的低溫閥因填料松而泄漏,適當擰緊螺栓母,消除之。如無法削除,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通知設備供方。

      4.7容器管路系統有微小泄漏時,應及時檢修處理;有嚴重泄漏時,必須立即報告上級領導,按規定逐漸排放,并應嚴格監護;排放時,人應處在上風向。排放液氧時,液氧波及區內嚴禁明火。容器附近發生火災,若環境溫度有可能加速液體汽化時,可使用冷卻水

      噴射到容器外殼上進行降溫。

      第3篇 液氧氮泵安全操作規程

      1、啟動前,必須確認液氧(液氮)貯槽液位在1000mmh2o以上,現場閥門、壓力表等裝置完好。并充分預冷,盤車檢查;操作閥門要緩慢。

      2、運行時,先檢查確認液體槽車罐內無壓力,以及其壓力表和液位計完好、阻火器和接地線已裝設、充裝軟管已連接。

      3、運行中,隨時檢查電機端的阻油器是否松動;如有松動,緊急停泵。4、嚴禁超壓運行;不得擅自改動變頻器的設定參數。

      5、泵入口過濾器堵塞時,及時停泵復熱,清除雜物。

      第4篇 液氧儲存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人員要熟悉工藝流程、設備及低溫液體方面的知識,應經常檢查壓力表、液位計及各安全裝置,不允許在安全措施不可靠的條件下進行貯存,尤其是要防止閥門被凍結而卡死。

      2、充氣密封的氣體應是干燥的氮氣,并保證不能中斷,使其內部壓力保持在0.01mpa以上。

      3、嚴禁液儲罐的使用壓力超過設定壓力,應每周化驗液氧中的乙炔含量,超過0.1ppmm時應排放液氧。

      4、液氧罐不準充滿,須留有一定的氣體存在空間,因而規定液氧不準超過儲罐幾何容積的95%,不允許液體的液位超過90%。

      5、對壓力表、真空計、液位計及報警系統以及安全閥等,均要定期校驗,要求準確、靈敏、可靠、好使,確保安全。

      6、汽化器水位不低于規定值,水溫一般控制在60℃左右,汽化器應設出口溫度過低報警、液氧泵連鎖停車保護裝置,確保汽化器出口氧氣溫度高于0℃。

      7、設備、管路、閥門凍結時,應用70~80℃的熱氮氣或空氣加熱解凍,嚴禁敲打、火烤或電加熱。

      8、防止液氧漏泄凍壞設施,更不要讓低溫液體與皮膚接觸,而引起嚴重凍傷。

      9、液氧儲槽及低溫液體管道附近嚴禁高溫、熱源接近,嚴禁易燃易爆物品接近,液氧儲罐半徑30mm內不允許明火或火花,必須用防爆電器。

      第5篇 液氧儲罐安全操作規程

      一:儲罐操作工藝指標

      1.最高工作壓力:0.8mpa;

      2.最低工作溫度:-196℃。

      二:儲罐進液操作程序

      1.準備工作

      1.1檢查并確保儲罐壓力指示值正常。

      1.2檢查并確保儲罐液位計指示值正常。

      1.3檢查并確保儲罐閥門及管線接頭等處沒有泄漏。

      2.儲罐首次進液操作(指內筒處于常溫狀態時的充裝)

      2.1連接充液軟管、確保全部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2.2開啟儲罐氣體排放閥、液位計均衡閥、液位計氣相閥和液位計液相閥。

      2.3開啟罐車排液閥和儲罐充裝管排放閥,吹掃充液軟管及管路。吹掃完畢后,關閉儲罐充裝管排放閥。

      2.4開啟儲罐頂部進液閥和增壓器輸出閥,由儲罐頂部充液;頂部進液閥初始度應小些,待管路和內筒逐漸冷卻,內筒有一定液位,壓力較為穩定時,開大頂部進液閥,加大充裝速度。

      2.5關閉液位計均衡閥,當液位計顯示有300~500mm液體時,關閉頂部進液閥、增壓器輸出閥,開啟底部進液閥、增壓器輸入閥,改由底部進液充裝。頂部和底部不可同時充裝。

      2.6當儲罐液體接近最高允許充裝量時,開啟儲罐溢流閥,當溢流閥噴出液氧時,應立即關閉罐車排液閥、底部進液閥、增壓器輸入閥及溢流閥,停止入液。

      2.7開啟儲罐充裝管排放閥,卸去充液軟管的壓力后關閉充裝管排放閥,拆下充液軟管。

      3.儲罐補充進液操作程序(指內筒已有低溫液體處于冷態時的充裝)

      (補充進液操作程序與首次進液操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內筒已有低溫液化氣體,不需要冷卻內筒,因此,一開始即可開大底部進液閥和增壓器輸入閥,由底部充液。)

      4.填寫操作記錄表。

      三:儲罐出液操作程序

      向泵輸液時,泵與儲罐接泵進液口之間設有一只低溫截止閥,低溫液化氣體通過泵加壓后送入氣化器氣化后充裝氣瓶。

      1.準備工作

      1.1檢查儲罐壓力指示值是否正常。

      1.2檢查儲罐液位計指示值是否正常。

      1.3檢查儲罐閥門及管線接頭各處是否泄漏。

      2.儲罐出液充裝氣瓶操作程序

      2.1開通出液儲罐出液口至液氧泵進口管路的閥門;開通液氧泵出口至灌瓶總管路的閥門。

      2.2通知設備操作員啟動液氧泵。

      2.3充裝氣瓶結束,通知設備操作員停機。

      2.4關閉本作業上述的氣、液相閥門。

      3填寫操作記錄表。

      四:注意事項

      1.閥門的啟閉應緩慢,防止太快太猛。

      2.操作過程中要經常檢查以下項目:

      2.1閥門的是否處于正確的啟閉位置;

      2.2壓力表、液位計是否準確,防止液位過低造成抽空。

      2.3設備管道、閥門有無泄漏、堵塞;

      2.4儲罐安全閥和防爆片是否存在超壓不開啟、不爆破的現象。若存在,應立即校準安全閥和更換防爆片。

      3.操作中應避免液氧與皮膚接觸。

      4.檢查儲罐的跑冷情況,防止液氧泄漏。

      5.儲罐內有壓力時,禁止維修或緊固。需要帶壓操作時,必須制定好安全措施和操作程序。

      五:異常情況緊急停車處理程序

      1.當儲罐內壓力上升接近最高工作壓力時,應立即打開儲罐氣體排放閥進行卸壓。

      2.當出現安全閥起跳不回座或爆破片破裂時,應暫時關閉其根部閥,迅速向上級報告組織搶修。此時,應密切監視儲罐壓力的變化情況,必要時打開氣體排放閥卸壓,待安全閥修復回座或更換好爆破片后再打開根部閥。

      六: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現 象原 因處 理 方 法
      使用過程中壓力異常升高。①停止使用時,增壓器輸入閥和輸出閥未關嚴。①關嚴增壓器輸入閥和輸出閥。
      ②真空度惡化。②測量真空,重新抽真空。
      ③珠光砂未裝實或珠光砂下沉。③補裝珠光砂,重新抽真空。
      ④壓力表指示不準確。④校驗或更換壓力表。
      液位計指示不準確。①液位計失靈。①檢修液位計或更換液位計。
      ②液位計氣相管或液相管滲漏或堵塞。②檢修及疏通。
      ③液位計接頭處泄漏。③檢查并消除泄漏點。
      儲罐外表結霜或結露。①真空度惡化。①重新抽真空。
      ②頂部珠光砂下沉或未裝實。②補裝珠光砂,重新抽真空。
      儲罐壓力不能維持。①增壓器增壓能力不足。①加大增壓器或強化對流。
      ②增壓系統不暢通,可能是增壓器輸入閥和輸出閥關閉;壓力調節閥壓力調得太低。②增壓器輸入閥和輸出閥閥開啟,壓力調節閥調高。
      ③液位太低。③重裝液體。
      ④液體排放過快。④降低液體排放速度或增大增壓器。

      第6篇 液氧液氮液氬貯槽安全操作規程

      一、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1.氣密性試驗:貯槽完成安裝,或者內筒恢復常溫后,在充入低溫液體前應進行系統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貯槽的最高工作壓力,試驗用氣為無油干燥空氣或干氮氣,試驗時間不得小于4小時。

      2.吹除處理:氣密性試驗合格后,需要干燥無油的空氣對貯槽內筒系統進行吹除處理,用以去除潮濕空氣,系統在用干燥空氣或氮氣吹除之后,還應用產品氣體吹除,直到排除氣體純度打到要求為止。

      3.閥門儀表的檢查:在充入低溫液體前必須認真檢查閥門是否處于正確的啟閉狀態,儀表指示是否正確否則應予以調整。

      二、充液

      1.首次充液(指內筒處于熱狀態的充罐),其步驟如下:

      a.聯接充液管線;

      b.對充液管路進行吹除,在v2、v3開啟前,由液源排出閥向輸液管內放入少量液體外,同時打開e2閥,對其管路進行吹除,以清除管道中潮濕空氣和灰塵雜質;打開e1及mv閥、g閥,并啟動夜面計(全開l1、l3閥關l2閥);

      c.打開v2,由上部進行,此時由于內筒處于熱狀態,v2閥開度要小,使管路和內筒逐漸冷卻至所充低溫液體的溫度,待e1穩定排氣時,可開大v2,加快充裝速度;

      d.待液位計指示有液體時,打開v3,關閉v2,改上部進液為下部進液;

      e.當mv閥噴出液體時,說明已充滿液體應立即關閉v3,停止充液,同時打開e2,排除管路中的殘余氣液;

      f.充罐結束,卸下充液線管。

      補充充液程序與首次充液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內筒已有低溫液體,不需要冷卻內筒,因此,吹除管路后即可由v3閥進液。

      另外,從壓力角度可以分為無壓充罐和帶壓充罐。

      無壓充罐—充罐過程中,e1始終開啟,使內筒和大氣相通,因此叫無壓充罐。

      帶壓充罐—充罐過程中,e1關閉,槽內壓力高于大氣壓力,因此叫帶壓充罐,帶壓充罐時內筒壓力不得高于該貯槽最高工作壓力。

      首次充液均采用常壓充罐,補充充液可以采用帶壓充罐;

      液位高度直接顯示在液體計上,需顯示容積(單位:m)按一下“液體容積”鍵即可。

      三、增壓

      1.關閉e1閥;

      2.確定v4閥已經全開。

      3.緩慢打開v1閥,使液體進入增壓汽化。

      4.排液速度較快,內筒壓力下降,可開大v1閥。

      5.當不需要穩定內筒或停止向外供液時,應關閉v1閥。

      由于貯槽設置有a閥,在整個增壓過程,貯槽會自動保持壓力的穩定,在第一次增壓時,應調整a閥的啟閉壓力,使之達到工作要求,a閥的關閉壓力應等于需要的工作壓力,壓緊上部調節螺栓,為提高開啟壓力,反之降低開啟壓力。

      四、排液

      排液有兩種方式:

      1、向汽化器排液。

      當貯槽內壓力達到要求后,即可打開v5閥向外供應液體。

      2、自液體進出閥(v3)排液。

      五、貯存

      液體貯存分為常壓貯存和帶壓貯存兩種方式

      1、常壓貯存

      常壓貯存過程中,f1閥始終開啟,讓自然蒸發氣體,因此閥排至大氣,貯嘈壓力不至于升高。

      2、帶壓貯存

      帶壓貯存過程中,f1閥關閉,由于自然蒸發的氣體留在槽內,內筒壓力將逐漸升高,此時液位計、壓力表應投入運行,當內筒壓力打到工作壓力時應立即打開f1閥泄壓。

      當長期貯存液體時,在貯存期間(無論何種貯存方式)應定期對液體中的碳氫化合物進行分析檢查,以免引起意外事故,主要檢查其乙炔濃度不得超過0.5ppm.否則應將槽內液體排盡或者補充液氬,使貯糟乙炔含量小于0.5ppm.。

      六.維護

      1.絕熱性能保護

      對于低溫液體貯運設備重要要求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絕熱性能,蒸發率要小,而真空度的好壞又是絕熱性能的關鍵,珠光砂在常溫常壓下的熱系數為0.5mm2k,而真空主在66.7—1.33pa范圍內導熱系數卻是0.0026w/m2k.由此可見,在其他條件(因傳量q=kf)相同的條件下夾層有滿意的真空度,傳入熱量相差20倍.。

      貯槽真空一旦被破壞,就無法貯存低溫液體.因此應特別注意槽的真空度,貯槽的外筒防爆裝置和抽空閥是直接接通真空夾層的,在夾層真空度沒有被破壞時,或不需要補充珠光砂重抽真空時,不得拆弄該裝置,抽空閥設備出廠時做鉛封,說明不得任意搬動,否則將破壞其貯槽真空度。.

      低溫槽的外殼屬于外壓容積,外殼承受著大氣壓力,嚴禁敲打碰撞免于外殼受到損壞,也不得處于50℃的環境之中,影響真空度,降低絕熱效果。..

      2.真空檢查及再抽真空

      貯液槽的真空度半年檢查一次.要測量時,只要將金屬熱偶規管上的護蓋擰下,插入熱偶真空計的插頭,即可明知夾層真空度具體操作按真空計的使用說明書進行。.

      貯槽使用幾年后,真空度可能降低到66.7pa以下,需要重抽真空,提高絕熱性能重抽真空以前應將槽內液體排盡,并用80—100℃的干燥無油空氣或氮氣加溫吹除直至常溫,接好真空管道,首先開泵抽出管中濕空氣,然后打開真空閥進行抽空。.

      3.正常檢查

      a.閥門是否處于正確啟閉位置;

      b.壓力表、液體計是否準確可靠;

      c.設備管道、閥門有無泄漏、堵塞現象;

      d.按規定對安全閥定期檢校。

      第7篇 液氧汽車罐車卸車安全操作規程

      1.卸車前檢查和準備工作

      (1)引導罐車到指定位置停車,給車輪墊上防滑塊。

      (2)接好靜電接地線。

      (3)檢查罐車內介質是否與儲罐的介質相符合,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4)檢查罐車與儲罐的壓力是否正常。

      (5)檢查儲罐的儲液量是否在允許充裝量范圍內,液位計指示是否正常。

      (6)檢查罐車與儲罐安全附件是否完好,消防器材是否在有效期內。

      (7)檢查罐車與儲罐外觀是否有結霜、腐蝕、凹凸不平等現象。

      (8)檢查罐車和司機的證件是否齊全并在有效期內。

      (9)檢查卸車工具是否合格

      a) 裝卸軟管的材料應與充裝介質相容,能夠滿足低溫性能要求。接觸液氧的裝卸軟管內表面已進行脫脂處理和有防止油脂污染措施。

      b)有裝卸軟管公稱壓力不小于裝卸系統工作壓力2倍(即1.6mpa),其最小爆破壓力大于4倍公稱壓力(即6.4mpa)的見證資料。

      c)有裝卸軟管每半年進行一次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1.5倍公稱壓力(即2.4mpa),并有試驗結果記錄和試驗人員簽字的見證資料。

      d)有標志裝卸軟管開始使用日期和使用年限的見證資料。

      (10)上述檢查確認無異后,操作員穿戴好防護用品,準備卸車。

      2.卸車程序

      (1)聯接罐車與儲罐的卸液金屬軟管。

      (2)開啟罐車出液閥和管道排放閥,吹掃卸液軟管及管路。

      (3)吹掃后,關閉充裝管道排放閥,開啟輸出閥與增壓器輸出閥,由頂部充液。

      (4)充裝過程中,注意觀察液位對照表。接近充滿時,開啟溢流閥,該閥噴出液體時表明儲罐已充滿額定容量,應立即關閉罐車排液閥、充裝閥和輸入閥及回流閥,停止充液。

      (5)開啟罐車充裝管道上的排放閥,卸去軟管的壓力后關閉充裝管道排放閥,然后,拆下卸液軟管。

      3.卸車后檢查

      (1)檢查罐車和儲罐的壓力是否正常,對罐車進行稱重計量,核定所卸介質的重量。

      (2)檢查各密封面有無泄漏。

      (3)檢查罐車和儲罐充裝裝置所有聯接件是否分離。

      (4)檢查罐車和儲罐有無其它異常。

      4.巡回檢查

      (1)檢查充裝裝置有無異常,有無泄漏。

      (2)檢查充裝過程中罐車與儲罐的壓力和安全裝置是否正常。

      5.異常情況緊急停車處理程序

      (1)發現異常情況需緊急停車(停止裝車與卸車),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把車輛移動到空曠的地方。

      (2)認真檢查罐車與儲罐發生異常情況的部位。

      (3)當無法有效控制和處理時,應及時撥打報警求助電話,同時,立起警示牌禁止其它車輛和人員靠近,等待救援。

      6.注意事項

      (1)必須由經培訓合格的特種設備操作員對罐車卸車進行操作。

      (2)充裝過程中禁止無關人員靠近。

      (3)公司的立式儲罐,只能從頂部充裝或從底部進行充裝,不允許同時進行充裝。

      液氧、液氮、液氬貯槽安全操作規程(七篇)

      一、使用前的準備工作1.氣密性試驗:貯槽完成安裝,或者內筒恢復常溫后,在充入低溫液體前應進行系統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貯槽的最高工作壓力,試驗用氣為無油干燥空氣或干氮氣,試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液氧信息

      • 液氧、液氮操作規程(十二篇)
      • 液氧、液氮操作規程(十二篇)52人關注

        一、概述1、目的:本規程指導操作人員如何正確使用液氧、液氮2、使用設備:低溫液體儲槽、氣化器、穩壓裝置3、引用文件:二、操作步驟1、供氣前準備工作1.1檢查儲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