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水處理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 操作前安全規定
1、 工作前不應飲酒,應保持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2、 未受過安全教育或安全考試不及格者不能上崗操作。
3、 按照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女同志長發必須塞在帽子里。
4、 凡一切有危險的設備,尤其是電氣設備和機械轉動部分在為做好防護裝置前不得進行操作。
5、 開始操作前應檢查工作位置及周圍環境、設備是否存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經指示同意后方能開始操作。
【二】 工作中安全規定
1、 不經批準不得擅自離開崗位,與工作無關者不得進入工地。
2、 帶電設備及線路嚴禁觸動,接地線必須暗暗規定接好。
3、 檢查處理電氣設備時,必須對準機號,精神要集中。
4、 操作電氣設備時,必須對準牌號,戴好絕緣用具,刀閘開關要側身操作。
5、 使用低壓電筆時,要注意規格,手與帶電部位要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同時兩相,防止短路、接地。
6、 在巡檢設備時,必須注意自啟動設備,嚴禁靠近轉動部分和吸風口。
7、 配制接觸化學劑品必須穿戴好防護、防毒用品,用具。
8、 到井下、池邊、地溝檢查時,要注意通風要檢查有無煤氣和缺氧現象,上下注意安全,危險地區要有兩人以上進行工作。
第2篇 水處理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一、運行
⒈關閉凈水器所有的閥門(自動排氣閥不關)。
⒉開啟源水泵—投加混凝劑—開進水閥—開出水閥,進水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⒊回水操作。源水低濁度時,回水閥不開。高濁度時,在濾池反沖剛完后部分打開。隨著運行時間的正增長,定時地關小回水閥。開啟程度依回水取樣管中回水濁度小于20mg/l來決定。
⒋運行中每1~2小時取濾前、濾后水樣檢查一次,并作好記錄,當清水濁度大于3mg/l,需反沖。
二、反沖
⒈關閉源水泵和進出水閥,然后開啟反沖泵,并立即打開表沖閥、排泥閥。排泥閥的開啟程度以控制濾料三分鐘下降0.7m為準。
⒉當濾料下降到表沖管以下,立即關小排泥閥,不讓濾料下降到斜管內,并同時打開頂沖閥,關閉表沖閥,進行頂沖。頂沖1~2分鐘后打開表沖閥,關閉頂沖閥、排泥閥。
⒊關閉排泥閥后,讓濾料邊沖洗邊上升至頂板。
⒋打開排泥閥再次讓濾料以每三分鐘下降0.7m的速度沖洗(重復1的動作)。
⒌關閉排泥閥,停反沖泵,反沖洗結束。
⒍打開源水泵,投加混凝劑,并徐徐打開進水閥進水,開啟排初濾水閥,取樣檢查出水水質,當水質小于3mg/l時,開啟出水閥、關閉排初濾水閥,恢復正常運行。
三、排泥于排砂
⒈排泥周期一般視源水濁度情況而定,排泥歷時0.5~1分鐘。排泥周期:
源水濁度 | 排泥周期 |
3000~5000毫克/升 | 2小時一次 |
2000~3000毫克/升 | 4小時一次 |
1000~2000毫克/升 | 8小時一次 |
500~1000毫克/升 | 16小時一次 |
⒉排砂閥嚴禁任意打開,只有在高濁度源水時,適時打開一下。低濁度源水時,一般兩月打開一次。
四、安全注意事項
⒈運行中當源水濁度小于100mg/l時仍應少量加礬。
⒉反沖周期:夏季連續(累計)運行16~24小時,冬季2~3天必須反沖一次,防止濾料板結。若停止運行一星期以上,在停運前一定要將濾料反沖干凈。
⒊要求進水壓力0.8千克/平方厘米,反沖洗工作壓力2~2.5千克/平方厘米。
⒋混凝劑投加量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
⒌經處理的生活飲用水還需要消毒。
第3篇 水處理車間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1、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氫氧化鈉、鹽酸、氨、甲醇、硫酸等。
2、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1)氨:調節脫鹽水ph值中使用
(2)氫氧化鈉:混床再生時及反滲透裝置清洗時使用
(3)鹽酸:二氧化氯發生器運行過程中使用
(4)甲醇:sbr工藝運行中使用
(5)硫酸:循環水調節ph使用
3、危害程度:
(1)氫氧化鈉、鹽酸、硫酸物質可以燒傷皮膚及眼部,造成職業病——化學性皮膚灼傷和化學性眼部灼傷。
(2)氨:輕度吸入氨中毒表現有鼻炎、咽炎、喉痛、發音嘶啞。皮膚接觸可引起嚴重疼痛和燒傷,并能發生咖啡樣著色。被腐蝕部位呈膠狀并發軟,可發生深度組織破壞。
(3)甲醇:甲醇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它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入都會產生毒性反應,初期中毒癥狀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嘔)、下瀉、無胃口、頭痛、暈、全身無力。
4、針對脫鹽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的措施
(1)氨:配備便攜式多功能報警儀,并為操作及檢修作業人員配備防毒面具,而且必須使用壓縮空氣的隔離式防毒面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2)氫氧化鈉:在脫鹽水處理站和污水處理站堿儲罐周圍設置圍堰及噴淋洗眼設施,安裝機械通風裝置,并為操作工發放護目鏡、防酸堿手套、防酸堿工作服等個人防護用品。
(3)鹽酸:在脫鹽水處理站鹽酸儲罐周圍設置圍堰及噴淋洗眼設施,安裝機械通風裝置,并為操作工發放護目鏡、防酸堿手套、防酸堿工作服等個人防護用品。
(4)甲醇:在污水處理站甲醇儲罐周圍設置圍堰及噴淋洗眼設施,并為操作工發放護目鏡、防酸堿手套、防酸堿工作服等個人防護用品。
(5)硫酸:在循環水站硫酸儲罐周圍設置圍堰及清洗設施。并為操作工發放護目鏡、防酸堿手套、防酸堿工作服等個人防護用品。
4、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1)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杜絕違章作業。
(2)嚴格執行檢修票證制度,杜絕無票作業。
(3)在酸堿場所作業要戴防護眼鏡,勞保服裝穿戴要做到“四緊”及領口緊、袖口緊、下擺緊、褲口緊;
(4)嚴禁徒手摸擦設備管線,嚴禁靠座在設備及管線上;
(5)夜間作業必須配備防爆型的照明設備,其供電電壓不得大于12v;
(6)為操作人員配備與控制室聯系的通訊設備如無線電對講機等;
(7)進入現場作業人員須佩帶安全帽、及工作服等個人防護用品;
(8)在控制室內配備有壓縮空氣的隔離式防毒面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9)平時加強職業衛生法規、制度和常識的學習與了解。
(10)按要求按時參加職業危害崗位的健康體檢。
第4篇 污水處理設備操作規程
污水處理設備操作規程
泵房操作規程
1.1運行管理
1.1.1根據進水量的變化及工藝運行情況,應調節水量,保證處理效果。
1.1.2水泵在運行中,必須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規定。
1.1.2.1應注意觀察各種儀表顯示是否正常、穩定。
1.1.2.2軸承溫升不得超過環境溫度35℃,總和溫度最高不得超過75℃。
1.1.2.3應檢查水泵填料壓蓋處是否發熱,滴水是否正常。
1.1.2.4水泵機組不得有異常的噪音或震動。
1.1.2.5水池水位應保持正常。
1.1.3應使泵房的機電設備保持良好狀態。
1.1.4操作人員應保持泵站的清潔衛生,各種器具應擺放整齊。
1.1.5應及時清除葉輪、閘閥、管道的賭塞物。
1.1.6泵房的提升水池應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同時對有空氣攪拌裝置的進行檢修。
1.2安全操作
1.2.1水泵啟動和運行時,操作人員不得接觸轉動部位。
1.2.2當泵房突然斷電或設備發生重大事故時,應打開事故排放口閘閥,將進水口處閘閥全部關閉,并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不得擅自接通電源或修理設備。
1.2.3清洗泵房提升水池時,應根據實際情況,事先制訂操作規程。
1.2.4操作人員在水泵開啟至運行穩定后,方可離開。
1.2.5嚴禁頻繁啟動水泵。
1.2.6水泵運行中發現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停機:
1水泵發生斷軸故障;2突然發生異常聲響;3軸承溫度過高; 1壓力表、電流表的顯示值過低或過高;5機房管線、閘閥發生大量漏水;6電機發生嚴重故障。
1.3維護保養
1.3.1水泵的日常保養應符合本規程中的有關規定。
1.3.2應至少半年檢查、調整、更換水泵進出口閘閥調料一次。
1.3.3應定期檢查提升水池水標尺或液位計及其轉換裝置。
1.3.4備用水泵應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試運轉。環境溫度低于0℃時,必須放掉泵殼內的存水。
風機房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
1)檢查所有閥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2)檢查各風機油標內的潤滑油是否充足,檢查水冷系統是否完好。
3)檢查電氣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體。
2、開機步驟
1)風機為多臺設備連續切換運行間斷休整的方式,即正常條件下,每臺風機在連續運行48-72小時后必須切換休整12-24小時。
2)風機多為大功率的拖動設備,設計采用變頻降壓啟動或者y-△啟動方式,功率大于18.5kw的風機,一律不能直接啟動。
3)風機嚴禁帶壓啟動,每臺風機啟動前均應打開放空閥,然后才能啟動風機,待風機運轉正常后方可將放空閥緩慢關閉。
4)風機關閉時,也應按上述要求進行,即先打開放空閥再關閉風機。
5)凡水冷的大型風機,嚴禁在無循環冷卻水的情況下工作,否則將造成設備事故。
6)不論是風冷或者水冷風機,均應嚴格控制運轉軸承的溫度。每兩小時進行一次巡回檢測,溫度大于60℃時,應停機冷卻(或按說明書執行操作)。
7)風機檢查時,應嚴格觀察其運轉狀態,不得有噪聲河運轉異常情況,一旦發現,應停機檢查,檢修后方可重新運行。
3、注意事項
1)風機必須按說明書要求投加規定的潤滑油,嚴禁無油或卻油運行,否則將造成事故。
2)必須定期進行巡視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停機檢修。
3)定期檢查各軸承潤滑油和水冷、風冷的管線系統,三個月進行一次檢修。
加藥間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
1)檢查所有管道、閥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2)檢查各加藥設備的劑量泵、攪拌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檢查電氣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體。
2、各種藥劑的配比和投加方式:
果汁廢水治理工程共投加五種藥劑,他們分別是氫氧化鈉、絮凝劑、混凝劑、營養物(氮、磷)分別敘述如下:
1)氫氧化鈉——用于調節水質的ph值。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20%-25%配置,即1份藥4份水或1份藥3份水。
投加量:按ph值得要求控制。啟動期ph控制在7.8-8.5,正常工作期ph控制在7-8。
投加方式:可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劑量泵投加,也可在池內直接投加。
2)混凝劑——用于氣浮裝置的加藥和二沉裝置的加藥。
藥劑名稱:聚合氯化鋁(pac)。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0%-15%配置,即1份藥9份水或1份藥7份水。,藥劑配好后開動攪拌器攪拌至均勻即可使用。
投加量:按水質指標試驗后確定投加量,一般情況下按上述比例配制的藥品投加量應在20-50mg/l范圍內。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計量泵投加,也可在池內直接投加。
3)絮凝劑——用于氣浮裝置的加藥和二沉裝置的加藥。
藥劑名稱:三號絮凝劑(聚丙酰胺pam)。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2%配置,即1份藥99份水或1份藥98份水。藥劑配好后開動攪拌器,至少攪拌1.5-2小時使其熟化后方可使用。
投加量:按水質指標試驗后確定投加量,一般情況下按上述比例配制的藥品投加量應在5-10mg/l范圍內。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計量泵投加。
4)營養物——對于缺乏氮磷的工業污水方需投加營養物。營養物按照c:n:p=100:5:1的比例控制。
藥劑名稱:氮(n)采用農用尿素,磷(p)采用農用磷肥(磷酸二氫銨).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5%-20%配置,即1份藥7份水或1份藥4份水。藥劑配好后開動攪拌器攪拌均勻即可使用。也可直接將營養物投加至池中。
投加量:按上述碳氮磷比例投加。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計量泵投加,或直接投加至池中。
3、注意事項
1)各種藥劑必須分別存放,防止受潮。
2)加藥設備定期檢查,并定期排出加藥罐中的雜物。
3)定期檢查攪拌器合計量泵的潤滑情況,三個月進行一次檢修。
氣浮設備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
1)檢查所有閥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2)檢查容器罐水位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檢查電氣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體。
2、開機步驟
1)配備加入絮凝劑,配好藥劑,啟動攪拌系統。
2)啟動空壓機,打開進氣閥,將進氣壓力調整到0.2mpa。
3)開啟容器水泵,向容器罐進水,調節容器罐水位至容器罐液位計的1/3左右,此時容器罐的壓力應達到0.4mpa,容器進水泵連續正常工作3-10min后,方可開動氣浮進水泵。
4)根據出水水質變化,調整加藥量、進水量、容器水量,保證出水水質。
5)根據浮渣生成情況,控制出水閘板,調整浮渣液位至刮渣機排泥要求,啟動刮渣機進行刮渣。
6)開機后應檢查氣浮進水和排水系統,實現進出水的平衡,保證氣浮正常工作。
3、停機步驟
1)關閉刮渣機。
2)關閉氣浮進水泵。
3)關閉容器水泵。
4)關閉空壓機。
5)檢查所有閥門至正常停機狀態。
4、注意事項
1)容器罐液位一經調整后應予保持,不應經常調整。
2)根據出水水質 ,及時調整加藥量、進水量、容器水量。
3)定期給各軸承、鏈條、鏈輪、齒輪、齒條、滑道加潤滑脂(十天左右),三個月進行一次檢修。
廂式壓濾機操作規程
1、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1.1機器經安裝、調整、確認無誤后方可投入使用。
1.2檢查濾布狀況,濾布不得折疊和破損。
1.3檢查各關口接頭有否接錯,法蘭螺栓有否均勻旋緊,墊片有否墊好。
2、操作過程
2.1操作按下列程序進行。
壓緊濾板→開泵進料→關閉進料泵→拉開濾板卸料→清洗檢查濾布→準備進入下一循環。
2.2操作方法
2.2.1合上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亮。
2.2.2按“啟動”按鈕,啟動油泵。
2.2.3將所有濾板移至止推板端,并使其位于兩橫梁中央。
2.2.4按“壓緊”按鈕,活塞推動壓緊板,將所有濾板壓緊,達到液壓工作壓力值后(液壓工作壓力值見性能表),旋轉鎖緊螺母鎖緊保壓,按“關閉”按鈕,油泵停止工作。
2.2.5暗流:打開濾液閥放液,明流:開啟水嘴放液,開啟進料閥,進料過濾。
2.2.6關閉進料閥,停止進料。
2.2.7可洗式:開啟水嘴,再開啟洗滌水閥門,進水洗滌(濾餅洗滌否由用戶自行決定)。
2.2.8啟動油泵,按下“壓緊”按鈕,待鎖緊螺母后,即將螺母旋至活塞桿前端(壓緊板端),再按“松開”按鈕,活塞待壓緊板回至合適工作間隙后,關閉電機。移動各濾板卸渣。
2.2.9檢查濾布、濾板,清除結合面上的殘渣。再次將所有濾板移至止推板端并位居兩橫兩中央時,即可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
3、維護與保養
為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延長使用壽命,正確的使用和操作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應經常進行檢查,及時維護與保養。
3.1、正確選用濾布。每次工作結束,必須清洗一次濾布,使布表面不留有殘渣。濾布變硬要軟化,若有破壞應及時修復或更換。
3.2、注意保護濾板的密封面,不要碰撞,放置時立著為好,可減少變形。
3.3、油箱通常六個月進行一次清洗,并更換油箱內的液壓油,發現液位低于下限時,應即補油。
3.4、待過濾料液的溫度應≤100℃,料液中不得混有以堵塞進料口的雜物和堅硬物,以免破壞濾布。
3.5、料液和洗滌水等的閥門必須按操作程序開、關,料液和洗滌水不得同時進入。工作結束后應盡可能放盡管道內的剩余料液。
3.6、保持機器的清潔,保持工作場所的衛生和道路暢通。切勿踩踏管道和閥門,以免彎曲造成借口滴漏。
帶式壓濾機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
濾帶上是否有雜物,濾帶是否漲緊到工作壓力,清洗系統工作是否正常,刮泥板的位置是否正確,油霧器工作是否正常。
2、開機步驟
1)加入絮凝劑,啟動藥液攪拌系統。
2)啟動空壓機,打開進氣閥,將進氣壓力調整到0.3mpa。
3)啟動清洗水泵,打開進水總閥,開始清洗濾帶。
4)啟動主傳動電機,使濾帶運轉正常。
5)依次啟動絮凝劑加藥泵、污泥進料和絮凝攪拌電機。
6)將進氣壓力調整到0.6mpa,讓兩條濾帶的壓力一致。
7)調整進泥量和濾帶的速度,使處理量和脫水率達到好的狀態。
3、開機后檢查
濾帶運轉是否正常,糾偏機構工作是否正常,各轉動不見是否正常,有無異響。
4、停機步驟
1)關閉污泥進料泵,停止供污泥。
2)關閉加藥泵、加藥系統,停止加藥。
3)停止絮凝攪拌電機 。
4)待污泥全部排盡,濾帶空轉把濾池清洗干凈。
5)打開絮凝罐排空閥放盡聲譽污泥。
6)用清洗水洗凈絮凝罐和機架上的污泥。
7)一次關閉主傳動電機、清洗水泵、空壓機。
8)將氣路壓力調整到零。
5、停機后保養
關閉進料閥,待濾帶運行一周清洗干凈后再關主機。切斷氣源,用高壓水管沖洗水盤和其他粘料處(電氣件和電機除外),沖凈后停水。
6、定期保養
定期給各軸承、鏈條、鏈輪、齒輪、齒條、滑道加潤滑脂(十天左右),三個月進行一次檢修。及時給氣動系統油霧器加潤滑油,保證氣動元件得到充分潤滑,氣缸桿外露部分及時涂潤滑脂。
第5篇 某水處理系統質量控制標準操作規程
一、水處理系統的運行與保養
(一) 水處理間應該保持干燥,水、電分開。每半年應對水處理系統進行技術參數校對。此項工作由生產廠家或本單位科室專業技師完成。
(二) 水處理設備應該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注冊證、生產許可證等。每一臺水處理設備應建立獨立的工作檔案,記錄水處理設備的運行狀態,包括設備使用的工作電壓、水質電導度和各工作點的壓力范圍等。
(三) 水處理設備的濾砂、活性炭、陰陽離子樹脂、反滲膜等需按照生產廠家要求或根據水質情況進行更換。
1、石英砂過濾器根據用水量每周反洗1~2 次。一般每年更換1 次。
2、活性炭過濾器反洗的周期為1~2 次/周,建議每年更換1 次。
3、樹脂軟化器陽離子交換樹脂一般每1~2 年更換1 次。
4、再生裝置其再生周期為每2 天再生1 次。
5、精密過濾器過濾精度為5~10μm,一般2 個月更換1 次。
6、反滲透膜每2~3 年更換1 次。
(四) 每天應對水處理設備進行維護與保養,包括沖洗、還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應該測定消毒劑的殘余濃度,確保安全范圍,保證透析供水。
(五) 做好維護保養記錄。
二、透析用水的水質監控
(一) 電導率正常值約10μs/cm。
(二) 純水的ph 值應維持在5~7 的正常范圍。
(三) 細菌培養應每月1 次,要求細菌數<200 cfu/ml;采樣部位為反滲水輸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機每臺透析機每年至少檢測1 次。
(四) 內毒素檢測至少每3 個月1 次,要求細菌數<200 cfu/ml,內毒素<2 eu/ml;采樣部位同上。每臺透析機每年至少檢測1 次。
(五) 化學污染物情況至少每年測定1 次,軟水硬度及游離氯檢測至少每周進行1 次,參考2008 年美國aami 標準(見表1.1)。
表1.1 血液透析用水允許的化學污染物的最大濃度
污染物
允許最大的化學污染物的濃度(mg/l)
污染物
允許最大的化學污染物的濃度(mg/l)
鈣
2 (0.1meq/l)
氯胺
0.1
鎂
4 (0.3meq/l)
硝酸鹽
2.0
鈉
70 (3.0meq/l)
硫酸鹽
100.0
鉀
8 (0.2meq/l)
銅
0.1
氟
0.2
鋇
0.1
氯(自由態)
0.5
鋅
0.1
鋁
0.01
硒
0.09
砷
0.005
汞
0.0002
鉛
0.005
銻
0.006
銀
0.005
鈹
0.0004
鎘
0.001
鉈
0.002
鉻
0.014
第6篇 豐民醫院污水處理站操作規程
人民醫院污水處理站操作規程
開機前,先檢查污水處理系統設備,有無原料及漏水、漏油等情況。在確認正常情況下,將電柜上的按鈕轉換到手動狀態。
1、開啟風機1或風機2、開啟二氧化氯電源,開啟污水提升水泵;
2、開啟水閥門及增壓管道水泵,壓力達3公斤后,按下二氧化氯機面板的鹽酸泵、氯酸鈉泵的按鈕,二氧化氯機開始工作,注意觀察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3、此時,污水處理系統已正常運行,污水經提升流入厭氧1號池,再到厭氧2號池后,流入好氧1池及好氧2池,再到沉定池后,流入消毒池進行消毒,消毒后流入蓄水池,等待往外排放。
4、污水處理操作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每一小時觀察設備運行情況,有情況及時處理,當污水蓄水池滿時,開啟外排水泵,注意觀察蓄水池水量;
5、當污水池水處理完畢后,關閉二氧化氯電源、污水提升水泵、風機1或風機2,對二氧化氯機進行沖洗,30分鐘后再關閉增壓管道水泵及水閥門,將電柜上的按鈕切換到自動狀態,關閉電柜內污水提升水泵自控開關;
6、每周開啟風機3、電池閥一次,對沉定池進行清淤。
第7篇 電鍍廢水處理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1 目的
本規程用于指導操作者正確操作和使用設備。
2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指導電鍍廢水處理設備的操作與安全操作。
3管理內容
3.1 操作規程
3.1.1 打開電源總開關。
3.1.2 藥劑配制
3.1.2.1 氫氧化鈉溶液:含量50 g/l
3.1.2.2 硫酸溶液:含量20 g /l
3.1.2.3 聚丙烯酰胺溶液:在堿性條件下(加氫氧化鈉調整ph值為8-10)含量2 g /l
3.1.2.4 亞硫酸鈉溶液:含量25 g /l
3.1.3 六價鉻處理
3.1.3.1 設定ph計ph值為2.80(高點),orp計orp值為280mv(高點)。
3.1.3.2 打開空氣攪拌開關,啟動水泵,打開閥門、加藥開關,待水抽至七成滿,關閉閥門、水泵。
3.1.3.3 加藥完成后,讓反應再進行15分鐘,關閉加藥開關,打開還原反應槽放水閥,水放完后關閉閥門。
3.1.4 三價鉻沉淀處理
3.1.4.1 設定ph計ph值為8.5(低點)。
3.1.4.2 打開空氣攪拌,啟動水泵,打開閥門、加藥開關。
3.1.4.3 調節流量3.0~4.0m3/h,調節pam加藥量140~160ml/h。
3.1.4.4 停止操作時,關閉閥門、水泵、加藥開關。
3.1.5 含堿廢水處理
3.1.5.1 設定ph計ph值為8.20(高點)。
3.1.5.2 打開空氣攪拌、加藥開關,啟動水泵并控制閥門1/4開啟狀態。
3.1.5.3 停止操作時,關閉閥門水泵、加藥開關。
3.1.6 處理后水的回收:啟動水泵,打開閥門,將水抽至屋頂蓄水池,然后關閉閥門、水泵。
3.1.7 污泥處理
3.1.7.1 每天上班打開沉淀池排污閥門,污泥排至污泥池中后關閉閥門。
3.1.7.2 污泥自然濾干后裝袋。
3.1.8 關閥電源總開關。
3.2 安全操作規程
3.2.1 配藥品時,應戴好勞保用品。
3.2.2 在污泥裝袋時,應注意安全。
3.2.3 停止時,不要放空還原反應槽中的水,確保電極探頭不懸空。
3.2.4 廢水應按規范程序處理,儀表值按規范設定。
3.2.5 定期做好砂濾處理,確保效果,儀表應做好定期檢定。
3.2.6 強腐蝕性化學品應分開保管,做好領發手續。
第8篇 污水處理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學習掌握有關液氰鋼瓶安全使用規程,按規程進行檢查,并熟練掌握。
2、開機順序:
(1)從后往前啟動污水攪拌槽,待運轉正常后,各管路接好,并擰緊后,打開水射器水源,使氣路形成負壓。
(2)緩緩打開鋼瓶氯閥,膜片壓力表顯示鋼瓶內的氯氣壓力,有氨水檢查各部位無泄漏后,可將氯閥開(1-2轉)。
(3)緩緩打開定壓調節閥,觀察流量計內浮子調整到需要刻度。
3、停車順序:
(1)先關閉氯閥當流量計浮子降到零位,關閉調節閥。
(2)關閉壓力水源,如在加氯過程中發現漏氯現象,應立即按上述方法關機,并檢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開機。
4、注意事項:
(1)氯瓶閥打不開,應輕輕振動閥桿2—3分鐘后,再打不開應報告廠部組織有關人員處理。
(2)處理泄氯時必須戴好防毒面具,方可進行處理。
(3)裝卸氯瓶時,嚴禁碰撞,氯瓶內剩氯范圍在5—30公斤。
(4)發生嚴重泄氯無法處理,應立即放入安全坑或尾礦庫里,加入大量的白灰,使生成無毒次氯酸鈣。
第9篇 空調水處理操作規程
1、目的
規范空調系統及機房管理工作,明確給排水管理工作內容。
2、適用范圍
適用于yk大廈空調系統及機房管理。
3、職責
3.1工程部運行班值班人員負責空調系統及機房管理工作。
4、工作流程
4.1冷凍水系統
4.1.1清洗膨脹水箱,加入殺菌劑,開泵循環16~24小時。
4.1.2加入清洗劑,開泵循環16~24小時,將系統內的浮銹油污滲透剝離。
4.1.3排放所有冷凍水,拆洗冷凍過濾器,加水、排氣,水滿后開泵循環2小時,再次排放冷凍水,反復沖洗4~5次,至排出的冷凍水澄清透明。
4.1.4按冷凍水容水量加入緩蝕劑,作防銹鈍化處理,使ph值達9。
4.2冷卻水系統
4.2.1用人工方法清洗冷卻塔,加入殺菌劑,開冷卻泵循環16~24小時。
4.2.2加入殺菌劑,開泵循環16~24小時,作進一步的殺菌滅藻處理。
4.2.3加入清洗劑,開泵循環16~24小時,將系統內的浮銹滲透剝離。
4.2.4排放冷卻水,洗塔,用高壓槍將冷卻塔填充料沖洗干凈,拆洗冷卻過濾器。
4.2.5對于中央空調系統:打開冷凝器端蓋,端蓋用專用打磨機打磨光滑,涂上a、b型防水防銹漆,待漆干透后裝好端蓋,冷凝器銅管用專用通炮機進行機械通炮,使之保持良好熱交換效率。對于柜機系統:采用化學方法-外接一臺清水泵,用除垢劑、中和劑、預膜劑分三步清洗冷凝器。
4.2.6對冷卻系統加入預膜劑,開泵循環48~72小時作化學預膜處理。
4.2.7排放預膜液,按容水量投加緩蝕阻垢劑。
4.3日常水處理
4.3.1冷凍水系統
4.3.1.1每月取水樣測試ph值,監測系統有無不正常泄漏現象,如ph值低于9,應進行系統查漏,泄漏原因找出后,再加相應的緩蝕劑,使ph值達9,保證系統的防銹效果。
4.3.1.2每季度測試鋼、銅腐蝕率和細菌數,并根據測試結果投加相應的殺菌劑,加殺菌劑的頻率一般為每季度一次。
4.3.2冷卻水系統
4.3.2.1加藥工作:每周測試水中藥物濃度和濃縮倍速,準確計算加藥量,按實際飄散水量每周準確加入阻垢緩蝕劑,夏季每周交替投加不同的殺菌劑,秋冬季加殺菌劑頻度視細菌數、微生物滋生情況而改為每月或每兩周一次。
4.3.2.2洗塔及排污:每月用人工方法清洗冷卻塔塔盤一次,每年用高壓水槍沖洗填充料一至兩次。如環境不好,洗塔次數相應增加。
4.3.2.3分析化驗:每月取水樣化驗水質,如鐵、銅含量超標,說明有腐蝕傾向,則重新進行化學預膜,并采用緩蝕性能較好的配方;如硬度太高,則安排合理的排污次數和排污量;如細菌數超標則根據屬何種細菌投加相應的殺菌滅藻劑。
5、相關文件和質量記錄表格
5.1冷卻塔保養記錄
第10篇 污水處理站運行操作規程
污水處理站操作運行規程
一、檢查系統設備是否有異常;檢查設備控制電路系統是否正常;檢查系統所有管路及閥門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二、自動運行狀態時設備開啟順序及設備運行狀態與控制:
1、開啟組合氣浮:先開啟溶氣水泵,將空氣壓縮機及刮渣小車控制按鈕轉換到自動運行位置;調節溶氣水泵出口閥門,控制溶氣水泵出口壓力在0.35~0.45mpa,溶氣水罐壓力控制在0.35~0.44mpa;刮渣小車自動運行頻率受配電柜中時間繼電器控制,并可以根據浮渣情況進行調整;溶氣系統為不間斷運行。
2、潛水攪拌器(3a、3b)、出水泵(4a、4b)控制按鈕轉換到自動運行位置;潛水攪拌器、出水泵啟停受調節池液位控制,見下表;潛水攪拌器為兩臺同時運行。出水泵一用一備;單泵不間斷運行24小時后自動切換到另一臺泵運行;停泵后自動切換到另一臺泵運行;調節出水泵出水管閘閥,使其流量穩定在60m3/h左右。
3、開啟機械格柵;定期檢查清理提籃中攔截下來的浮渣。
4、將污水泵(2a、2b)控制按鈕轉換到自動運行位置。污水泵啟停受集水井液位控制,見下表;污水泵一用一備,單泵不間斷運行24小時后自動切換到另一臺泵運行;停泵后自動切換到另一臺泵運行。
5、開啟計量泵,向組合氣浮加藥;先向加藥罐中加水,按要求投加藥劑,然后加水至刻度,開啟攪拌機使藥液攪拌均勻,啟動計量泵,按要求調節計量泵流量。
6、及時將集渣小車中的渣滓倒掉,并定期清洗小車濾網。
三、手動運行狀態:
手動運行時泵的啟停不受液位控制,應時刻觀察各水池液位狀態,啟動或停止水泵,以防止水泵的干運轉。將潛水泵及潛水攪拌器控制開關轉換到手動位置,并根據需要開啟水泵;其余設備均手動運行設備啟動,啟動順序及操作方法同自動運行相同。
四、故障狀態運行:
1、機械格柵出現故障;停止格柵的運行并對其進行檢修。
2、潛水泵出現故障;將出現故障的潛水泵電源(空開)切斷,在自動運行狀態下該泵不參與運行。在對該泵進行檢修時可以轉換到手動運行,直至該泵修復后即可投入自動運行。
3、流量計出現故障:開啟流量計旁通蝶閥,關閉流量計兩端的蝶閥,并對流量計進行檢修。
4、組合氣浮出現故障:組合氣浮需要清空或溶氣水泵、空氣壓縮機、或刮渣小車出現故障時,開啟旁通管閥門,關閉氣浮進水閥門、關閉氣浮出水閥門,使污水超越氣浮直接外排。檢修組合氣浮。
5、加藥系統出現故障;停止相應故障機械,對其進行檢修。
6、集渣小車出現故障;關閉氣浮出渣口閥門,對小車進行維修,如小車濾水效果不好,要進行濾網的清洗或更換。
附表各設備運行狀態與液位關系
位 置
液位
設備運轉狀態
集水井
超高液位
2a、2b同時啟動、聲光報警
高液位
2a或2b啟動;如原狀態為雙泵運行則停止先啟動的一臺水泵
低液位
停泵
超低液位
停泵保護液位、聲光報警
調節池
超高液位
聲光報警
高液位
4a、4b同時啟動
中液位
4a或4b啟動、3a、3b同時啟動;如原狀態為雙泵運行則停止先啟動的一臺水泵。
低液位
停泵
超低液位
停泵保護液位、聲光報警
加藥系統
低液位
加藥泵停止、光報警
第11篇 物料、廢水處理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一、碳銅生產
(一)分銅液凈化
1、檢查確認反應槽、減速機是否正常。
2、關閉槽體出口閥門后,才能打開分銅液進液閥門。
3、凈化反應槽進液時,必須密切關注槽內液位,冒槽。
4、測ph值時,應借助測液桿粘液,嚴禁徒手直接接觸廢液。
5、反應槽冬季加溫控制在40℃左右。
6、清理反應槽時,應切斷電源,并掛“有人工作”警示牌,執行“誰掛牌、誰摘牌”的制度。
(二)沉銅
1、檢查反應槽,管道、閥門、減速機是否正常。
2、碳酸鈉溶液制備,必須先加水,啟動攪拌槳后,才能加入碳酸鈉。
3、打液時不得太滿,以免加碳酸鈉困難或冒槽。
4、反應溫度嚴格控制在40℃左右。
5、緩慢加入碳酸鈉,以免冒槽。
6、電器部分出現故障時,應及時聯系電工處理。
(三)碳銅壓濾
1、壓濾前,檢查壓濾機的液壓系統是否完好,反應槽、壓濾泵進出口各閥門是否正常;閥門有滲漏應及時更換。
2、出渣時,應將中孔等部位的渣出干凈,以免出現曝板現象。
二、廢水處理
(一)金銀廢水處理
1、開機前,仔細檢查中和反應槽的液位、酸堿管道、閥門是否正常。
2、測ph值時,應借助測液桿粘液,嚴禁徒手直接接觸廢液。
3、嚴禁將頭探入中和槽探測孔觀察液位,防止廢液濺入眼睛。
4、電器部分出現故障時,應及時聯系電工處理。
5、清理中和槽時,槽外應設專人監護。
(二)重金離子廢水處理
1、檢查確認1次與2次中和槽、氧化曝氣罐、絮凝劑、三氯化鐵反應槽、1#、2#濃密池等設備是否正常。
2、清理反應罐時,應切斷電源,掛牌警示,并嚴格執行“誰掛牌,誰摘牌”制度。
3、石灰乳配制時,必須加液啟動攪拌后,才能加入石灰,防止攪拌槳被壓死。
三、碲中和
1、檢查確認分碲反應槽、減速機是否正常。
2、關閉反應槽出口閥門后,才能打開進液閥門。
3、反應槽液位控制在有效容積的80%以下,以免冒槽。
4、加入硫酸時,應緩慢進行,以免冒槽。
5、觀察槽內反應情況,頭不可探入槽內,防止液濺入眼睛。
四、配料
1、蒸硒渣配料時,必須戴好口罩和防護眼鏡。
2、行車掛鉤時,要站在空曠處,并確認掛鉤和料斗掛耳是否完好。
3、叉車在翻倒物料時,人必須站到5米以外。
4、在鏟裝庫存陽極泥時,要從頂部往下鏟,防止物料倒塌壓傷人。
5、遇到不明情況時,必須了解清楚后才能進行作業。
第12篇 水處理安全操作規程
1、上班前穿戴好勞保用品。
2、工作中堅守崗位,認真作好水質化驗分析。嚴禁未經 軟化處理或不合標準的水進入鍋爐內。
3、額定蒸汽壓力小于或等于2.45mpa(25kgf/cm)的鍋 爐的水質,應符合gbl576-85《低壓鍋爐水質標準》的規定。
4、按時做好水質處理記錄,根據化驗情況,通知司爐人員進行排污。
5、認真做好離子交換器的清洗還原工作。努力降低損 耗,保證鍋爐水質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