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壓縮氧自救器操作規程
1、壓縮氧自救器在有毒害氣體場所作業和遇險時使用。
2、對佩戴者應進行實踐訓練,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佩戴動作。
3、壓縮氧自救器應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4、使用壓縮氧自救器時,將其斜挎于肩上。應避免強烈沖擊,嚴禁任意打開上殼或把自救器當坐墊。
5、將背帶掛在脖子上,系好腰帶,儀器放至身體正前面。
6、扳開扣鼻,打開自救器上殼,拉出氧氣袋、口具、呼吸軟管與鼻夾。
7、打開氧氣瓶開關,開啟到最大位置。
8、拔出口具塞,迅速置口具片于唇齒之間,咬住牙墊,緊閉嘴唇保持氣密。
9、做一次深呼吸,使自動補給氣自如。
10、戴好鼻夾、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11、戴好眼鏡,均勻呼吸,退出災區,嚴禁跑步。未脫離災區嚴禁摘掉口具和鼻夾。
12、使用時應隨時觀察壓力指示計,以便掌握氧氣消耗情況,調節勞動量。
13、使用該自救器時,應保持沉著,均勻呼吸。當吸入氣體的溫度略有升高時,是正常情況,不必驚慌,在未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下自救器。
14、該自救器每次使用后,應對氣囊、口具進行清洗消毒;對氧氣瓶充氣;更換吸收藥劑。
15、組裝后,必須全面進行性能檢查,使其符合標準要求,保持良好狀態。
16、不準無故開啟自救器。
17、自救器禁止代替工作型呼吸器使用。
18、由于氧氣袋外露,應特別注意防止與銳器接觸。
19、禁止在無技術保證的情況下,隨意拆卸減壓器,以避免其性能降低。
20、氧氣瓶內應充裝醫用氧氣,氧氣濃度不得低于98 %。
21、自救器存放環境應干燥,無腐蝕性氣體,溫度應保持在攝氏零度以上。嚴禁自救器與油脂混放在一起。
22、保管人員要對交回的自救器進行驗收
22.1自救器殼體有無損傷;
22.2氧氣瓶壓力應不低于20 兆帕。
23、長期未使用的自救器,每半年必須進行一次藥品(co2吸收劑)檢查,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氣密性檢查。
第2篇 過濾式、壓縮氧自救器作業操作規程
過濾式自救器作業操作規程
1.該自救器是過濾一氧化碳氣體,供個人遇險自救的器具。
2.使用環境的氧氣濃度不得低于18 %,一氧化碳的濃度不得大于1 %。
3.該儀器下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攜帶位置應固定在腰間順手一側。
4.開啟儀器。去掉保護罩,用拇指掀起開啟搬手至封印條斷開,扔掉封口帶。
5.取出過濾罐。扔掉上殼,抓住頭帶將過濾罐拔出,扔掉下殼。
6.戴上口具。將口具放入口中,置口具片于唇齒之間,牙齒咬緊牙墊,使口部密封,與外界隔絕。
7.夾好鼻夾。兩手拉開鼻夾彈簧,正確的夾住鼻子、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8.戴好頭帶。取下安全帽,戴好頭帶,再將安全帽戴好,退離災區。
9.佩戴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性技術培訓,達到能在20 ~30 秒鐘內正確佩戴完畢。
10.未脫離災區,嚴禁摘掉口具、鼻夾。
11.該自救器要求由專業人員進行定期檢查。
12.未遇險情,個人不得私自打開自救器。
13.如自救器外殼碰癟,取不出濾毒罐,仍可佩戴。
14.佩戴時,進入口中的空氣熱而干燥,說明儀器在有效工作,是正常現象,嚴禁因吸入熱氣難受取下自救器。
15.該自救器只能使用1 次。
壓縮氧自救器作業操作規程
1.壓縮氧自救器在有毒害氣體場所作業和遇險時使用。
2.對佩戴者應進行實踐訓練,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佩戴動作。
3.壓縮氧自救器應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4.使用壓縮氧自救器時,將其斜挎于肩上。應避免強烈沖擊,嚴禁任意打開上殼或把自救器當坐墊。
5.將背帶掛在脖子上,系好腰帶,儀器放至身體正前面。
6.扳開扣鼻,打開自救器上殼,拉出氧氣袋、口具、呼吸軟管與鼻夾。
7.打開氧氣瓶開關,開啟到最大位置。
8.拔出口具塞,迅速置口具片于唇齒之間,咬住牙墊,緊閉嘴唇保持氣密。
9.做一次深呼吸,使自動補給氣自如。
10.戴好鼻夾、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11.戴好眼鏡,均勻呼吸,退出災區,嚴禁跑步。未脫離災區嚴禁摘掉口具和鼻夾。
12.使用時應隨時觀察壓力指示計,以便掌握氧氣消耗情況,調節勞動量。
13.使用該自救器時,應保持沉著,均勻呼吸。當吸入氣體的溫度略有升高時,是正常情況,不必驚慌,在未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下自救器。
14.該自救器每次使用后,應對氣囊、口具進行清洗消毒;對氧氣瓶充氣;更換吸收藥劑。
15.組裝后,必須全面進行性能檢查,使其符合標準要求,保持良好狀態。16.不準無故開啟自救器。
17.自救器禁止代替工作型呼吸器使用。
18.由于氧氣袋外露,應特別注意防止與銳器接觸。
19.禁止在無技術保證的情況下,隨意拆卸減壓器,以避免其性能降低。
20.氧氣瓶內應充裝醫用氧氣,氧氣濃度不得低于98 %。
21.自救器存放環境應干燥,無腐蝕性氣體,溫度應保持在攝氏零度以上。嚴禁自救器與油脂混放在一起。
22.保管人員要對交回的自救器進行驗收
(1)自救器殼體有無損傷;
(2)氧氣瓶壓力應不低于20 兆帕。
23.長期未使用的自救器,每半年必須進行一次藥品(二氧化碳吸收劑)檢查,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氣密性檢查。
第3篇 壓縮氧自救器安全操作規程
1. 該自救器在有毒害氣體場所作業和遇險時使用。
2. 對佩戴者應進行實踐訓練,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佩戴動作。
3. 該自救器應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4. 入井必須攜帶自救器,將其斜挎于肩上。應避免強烈沖擊,嚴禁任意打開上殼或把自救器當坐墊。
5. 將背帶掛在脖子上,系好腰帶,儀器放至身體正前面。
6. 扳開扣鼻,打開自救器上殼,拉出氧氣袋、口具、呼吸軟管與鼻夾。
7. 打開氧氣瓶開關,開啟到最大位置。
8. 拔出口具塞,迅速置口具片于唇齒之間,咬住牙墊,緊閉嘴唇保持氣密。
9. 做一次深呼吸,使自動補給氣自如。
10. 戴好鼻夾、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11. 戴好眼鏡,均勻呼吸,退出災區,嚴禁跑步。未脫離災區嚴禁摘掉口具和鼻夾。
12. 使用時應隨時觀察壓力指示計,以便掌握氧氣消耗情況,調節勞動量。
13. 使用該自救器時,應保持沉著,均勻呼吸。當吸入氣體的溫度略有升高時,是正常情況,不必驚慌,在未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下自救器。
14. 該自救器每次使用后,應對氣囊、口具進行清洗消毒;對氧氣瓶充氣;更換吸收藥劑。
15. 組裝后,必須全面進行性能檢查,使其符合標準要求,保持良好狀態。
16. 不準無故開啟自救器。
17. 自救器禁止代替工作型呼吸器使用。
18. 由于氧氣袋外露,應特別注意防止與銳器接觸。
19. 禁止在無技術保證的情況下,隨意拆卸減壓器,以避免其性能降低。
20. 氧氣瓶內應充裝醫用氧氣,氧氣濃度不得低于98%。
21. 自救器存放環境應干燥,無腐蝕性氣體,溫度應保持在攝氏零度以上。嚴禁自救器與油脂混放在一起。
22. 保管人員要對交回的自救器進行驗收
(1)自救器殼體有無損傷;
(2)氧氣瓶壓力應不低于20兆帕。
23. 長期未使用的自救器,每半年必須進行一次藥品(二氧化碳吸收劑)檢查,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氣密性檢查。
第4篇 壓縮氧自救器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壓縮氧自救器在有毒害氣體場所作業和遇險時使用。
2.對佩戴者應進行實踐訓練,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佩戴動作。
3.壓縮氧自救器應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4.使用壓縮氧自救器時,將其斜挎于肩上。應避免強烈沖擊,嚴禁任意打開上殼或把自救器當坐墊。
5.將背帶掛在脖子上,系好腰帶,儀器放至身體正前面。
6.扳開扣鼻,打開自救器上殼,拉出氧氣袋、口具、呼吸軟管與鼻夾。
7.打開氧氣瓶開關,開啟到最大位置。
8.拔出口具塞,迅速置口具片于唇齒之間,咬住牙墊,緊閉嘴唇保持氣密。
9.做一次深呼吸,使自動補給氣自如。
10.戴好鼻夾、封住鼻孔,用嘴呼吸。
11.戴好眼鏡,均勻呼吸,退出災區,嚴禁跑步。未脫離災區嚴禁摘掉口具和鼻夾。
12.使用時應隨時觀察壓力指示計,以便掌握氧氣消耗情況,調節勞動量。
13.使用該自救器時,應保持沉著,均勻呼吸。當吸入氣體的溫度略有升高時,是正常情況,不必驚慌,在未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下自救器。
14.該自救器每次使用后,應對氣囊、口具進行清洗消毒;對氧氣瓶充氣;更換吸收藥劑。
15.組裝后,必須全面進行性能檢查,使其符合標準要求,保持良好狀態。16.不準無故開啟自救器。
17.自救器禁止代替工作型呼吸器使用。
18.由于氧氣袋外露,應特別注意防止與銳器接觸。
19.禁止在無技術保證的情況下,隨意拆卸減壓器,以避免其性能降低。
20.氧氣瓶內應充裝醫用氧氣,氧氣濃度不得低于98 %。
21.自救器存放環境應干燥,無腐蝕性氣體,溫度應保持在攝氏零度以上。嚴禁自救器與油脂混放在一起。
22.保管人員要對交回的自救器進行驗收
(1)自救器殼體有無損傷;
(2)氧氣瓶壓力應不低于20 兆帕。
23.長期未使用的自救器,每半年必須進行一次藥品(二氧化碳吸收劑)檢查,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氣密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