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報告大全 > 綜合報告 > 考察報告

      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

      發布時間:2024-12-03 查看人數:73

      赴美考察報告

      赴美考察報告怎么寫

      一、引言

      1. 簡述考察目的:說明為什么選擇赴美進行考察,例如為了了解美國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或者文化交流等。

      2. 描述考察時間:明確考察的時間范圍,如2024年的春季或秋季。

      3. 闡述考察地點:列出計劃訪問的主要城市和地區,比如硅谷、紐約、洛杉磯等。

      4. 提及考察團隊:簡要介紹團隊成員及其專業背景,以凸顯考察的專業性和多元性。

      二、考察內容與過程

      1. 科技創新:描述參觀的科技公司、研究機構,以及所見所聞的新技術應用和未來趨勢。

      2. 教育體驗:分享訪問的學校、交流的教育專家,以及對美國教育理念和實踐的觀察。

      3. 文化交流:概述參與的文化活動、藝術展覽,以及與當地社區的互動。

      4. 經濟分析:分析美國的經濟現狀,特別是與考察主題相關的行業動態。

      三、案例分析與深度洞察

      1. 選擇幾個具體案例進行深入探討,展示考察的深度和廣度。

      2. 分析這些案例對中國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提出可能的合作機會。

      四、挑戰與反思

      1. 遇到的問題:描述在考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挑戰,以及如何解決。

      2. 反思與建議:對考察結果的個人見解,以及對未來工作的改進意見。

      開頭結尾怎么寫

      開頭:

      在2024年春暖花開之際,我們一行人踏上了赴美的考察之旅,帶著對科技前沿、教育理念和文化交融的好奇與期待,我們深入美國的各大城市,尋求知識的碰撞與靈感的火花。

      赴美考察報告范文

      第一篇 赴美考察報告23400字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

      一、概況

      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湖南、重慶、廣東、陜西等省(市)、州、縣從事農業管理、科研、推廣等方面19位專家、領導組成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于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國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_asState)、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等地進行了培訓考察。

      培訓團分別聽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AmbroseK.CharlesDvidoff博士、JoeJ.Stasulat博士、劉建潮教授、陸國先教授等所作的關于加州水資源利用及節水農業、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德州農業投入品(農藥)的登記管理、美國農業及其政府的農業政策、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地位與作用等專題講座,系統地了解了美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節水農業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特別是美國政府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訓團還考察了加州大學Davis分校、德州農工大學及其試驗站、德州FortBend縣農業合作推廣站及家庭農場、美國PAC生物技術公司等,參觀了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廳、德州農業廳等部門和單位。

      在美期間,培訓團按照培訓計劃,采取室內培訓與實地考察、授課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順利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所有團員能遵守外事紀律,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學員之間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通過培訓,大家認為,雖培訓時間很短,但學到了不少知識,這些知識又能在自己工作崗中位應用,對今后工作有很大幫助,總體收獲很大。

      二、主要收獲

      (一)美國十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強調依法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美國自從早期移民開墾土地,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以后,就著手對防治土壤侵蝕、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方法、技術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并通過立法,重視和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1953年首次頒布了《水土保持法》,對土地開墾、耕作、工礦建設等帶來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做了相應的規定,由于形勢發展,新的問題出現,后又作了多次的修訂,同時,其他法律法規,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也作了規定。如1936年頒布的《防洪法》、1937年《標準土壤保持地區法》、1939年《農業撥款法》、1954年《農業保護和防洪法》、1956年《水土保持與國內分配法》、1962年《食物與農業法》、1969年《自然資源保護法》、1973年《公共法》、1976年《國有森林保護法》、《露天采礦植被恢復法》、1977年《水土資源保護法》、《清潔水法》等等。

      另外,各州、縣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地方立法,完善聯邦法律法規。這樣美國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規體系,不僅明確了政府機構和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權利、義務和職責,而且有效地保證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二)美國十分注重通過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農業第一大州,該州從1957年開始動工,興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由州經營的多用途水利建設項目(StateWaterProject)。該項目共有29個蓄水庫,18座泵站,4座抽水發電廠,5座水力發電廠和1000多公里的水渠和管道。該工程將占該州總徑流量70%的北部水資源輸送到占該州用水量80%的南部干旱缺水地區。第一期工程1973年投入使用,到目前為止,大壩總長度達到5.2萬米,總蓄水量為83億立方米,有效供水量達28億立方米,水庫總水面達3.8億平方米。其工程項目示意圖如下:

      這一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設,不僅有效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而且大大改善了該地區的農業生態環境。

      (三)美國在加強大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注重為農場主提供整套技術支持與服務。通過有效的技術支持,指導田間灌溉和田間節水,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以加州為例,1990年制定了《有效用水管理法案》,將農業用水、環境用水和其它用水之間建立起互動關系,制定動態的有效水管理方案(efficientwatermanagementpractice,EWMP),同時,確定EWMP的評價標準,對EWMP的執行進行評估,并在評估基礎上編制用水管理計劃(watermanagementplan),旨在充分體現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如在EWMP的環境評價中,不僅考慮了EWMP實施可能帶來的用水需求變化,以及對地下水、地表徑流、淺層水位、農用排水和水質的影響等,同時,還對EWMP實施區域內農藥(除草劑)、肥料的使用,土壤侵蝕、農田揚塵、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及相關方面進行專門的調查和評估。

      從1982年開始,該州建立了162個農業氣象站,80%集中在加州中部(CentralDistrict)和SanJoaquinDistrict地區。通過這些氣象站,測定不同區域的基礎蒸騰蒸發量(ET,Evapotranspiration),利用“三S”系統,建立加州灌溉管理信息系統(Californiairrig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MIS),并通過INTERNET對外發布,農民隨時可以從網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區的基礎ET值(ET0)、不同地區主要作物(加工土豆、糖、玉米、棉花、小麥、大麥、水稻、牧草、落葉果樹、柑橘、葡萄、西紅柿、洋蔥、西瓜等)全生育期內以10天為一個單位的ET與ET0的轉換系數,農民自己或在網上得到如何實施農田灌溉建議。據了解,CIMIS的運轉經費85萬美元,全加州有36.38萬英畝農用地使用CIMIS,其年產出效益0.65億美元,每年農業節水1.3億立方米。

      另外,美國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護局、加州大學、加州水利廳等還專門制定了指導性非常強的灌溉手冊(IrrigationManual),其內容詳盡,使用方便。涉及范圍包括土壤特性與灌溉的關系、土壤-植物-水關系等基礎知識,灌溉設備的特性,安裝說明、問題處理,灌溉制度的設計,灌溉系統的監測與管理,植物需水特性等。

      這些有效的技術支持,為農民節約了大量的用水開支,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和市場價值,特別是有效地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四)美國通過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自199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之后,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發展之中。據德州農工大學介紹,美國在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基本理論及基本特征研究上,一是著重于長期性行為與生存之道;二是試圖改變傳統市場機制。它整合了環境、資源、生態、社會、經濟、生物、工程、商業等多種學科,并將過去的人定勝天轉變成天人合一,其存永昌。實現方式采取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域供應鏈條式系統方法,政府負責標準的制定、質量的檢測與認證工作。同時,建立和完善地力與資源保持技術和管理方法,產、加、儲、運、銷、消(消費)技術與管理方法,動態監測技術與方法,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同農地、社區城鄉、區域環境和相關聯的其他產業形成網絡。

      從加州、德州考察的情況來看,無論城市農村,到處都是青山綠水、多品種、多層次的植物群落,令人美不勝收。據當地技術人員和農場主介紹,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和實現地力的可持續利用,積極開展保護性技術的研究,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秸稈覆蓋,農作物間作套種、測土施肥及種植豆科作物、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總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研究和應用,促進了美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在美國,從聯邦到州、縣都建立了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特別是縣一級在普及宣傳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廣農業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這極大提高了民眾環境保護意識,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美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始建于1915年,德州1921年開始推廣,現已形成相對比較完備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據調查了解,美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僅功能齊全,而且互補性很強。美國農業體系包括農業部及其下屬的150個研究機構(中心)、州立大學所屬的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研究中心、州農業廳和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加上與農業相關的各類農用生產資料、農產品加工、運輸和儲藏、包裝等研究、生產體系,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分工清晰的體系。如德州農業廳的職能是收集、提供各方面的農產品產銷信息,幫助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農業投入品的管理等等。州立農工大學主要是教學、科研、指導管理縣農業推廣站工作。

      美國的縣級農業技術推廣站除負責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外,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社區和家庭消費指導服務、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社區服務和家庭消費服務、青少年教育項目中,主要就是普及生態環境知識、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同時,推廣環境保護新技術、新產品,這些工作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美國十分重視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樹立農產品衛生安全意識。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是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環節。根據《環保法》、《勞工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美國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農業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農業投入品管理及農產品安全由聯邦農業部、環保署、食品安全部分工負責。本次重點對德州農藥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考察。德州農業廳對農藥管理包括以下幾項工作:

      1、登記注冊:美國法律規定,所有的農藥都必須在聯邦農業部登記,在使用的州注冊。目前在德州農業廳農藥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藥品種有14000余種,約600種化學成分。注冊一個品種,收費100美元,3-7天發證。

      2、發放農藥使用證:使用農藥許可證每年核發一次,使用者分商業和個人兩大類。前者德州有8000人,必須經過5小時再培訓,使用證每年核發一次。個人使用證每5年核發一次,使用者要接收15小時培訓,目前德州有50000人。

      3、監督實施:州農業廳每年對各地農藥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向聯邦農業部、州政府報告,并以此進一步獲得政府的支持。監督檢查的重點是各方面違法問題,監督對象包括農藥銷售商家和使用者,同時對投訴案件進行處理。去年德州農業廳共檢查商家多家,農藥使用者3000多個,用藥勞動保護5000多起,處理上訴案件135起。

      4、加強基礎研究與監測,確保農產品安全。包括風險評估和毒理分析,受危害的動物,農藥試驗、殘留分析等。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對農藥使用進行監控,對各種稀有植物進行保護。聯邦農業廳對農產品農藥殘留分析給予資金上支持,1999年取樣分析1660個,進一步增加測試項目,分析樣本4550個,這些都為農產品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并為農業部數據庫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美國聯邦和州政府制定相關法規,加強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確保使用者和農產品安全,把農藥的投入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體會與建議

      (一)為適應新時期農業生產形勢發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十多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修訂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為此,可以借鑒美國做法,結合我國實際,有針對性的盡快出臺法律法規,規范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二)因地制宜發展我國節水農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我國是一個水資源非常短缺國家,合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和天然降水,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護農業生態環境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建議:一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灌溉制度。水源與水利設施建設是灌溉農業發展的基礎。應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參與興建水庫、水壩等小型水利工程,組織農民修建儲水塘、窖等,積極推進改革,推廣新的灌水技術和設施。二是調整種植結構,推行抗旱耕作。農作物布局要以水資源的分配為依據,特別是北方要培育和選用抗旱作物品種,增加對有機肥料工廠化生產的投入,培肥地力,增強土壤保水能力,推廣地膜和秸稈覆蓋、溝壟種植等,在降水少、產量低的地方,適當壓縮糧食作物面積,發展畜牧業。三是依法管水,綜合整治。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要做到依法管理、綜合整治。長江、黃河流域要強化流域性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要制定系統性的規劃,發揮行政調配作用。四是實施投入與用水機制創新,在國家統一政策指導下,在投入與用水機制上力求創新,吸納各方面資金,采取多種所有制形式,調動全社會力量,提高用水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五是借鑒美國做法,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分區域的墑情監測體系,并利用高新技術直接為全社會提供信息服務。

      (三)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降低農藥、肥料等投入品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在美國的農產品生產中,從生產環境條件、生產過程、加工包裝、運輸等銷售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生產者按技術標準組織生產、加工,銷售者按照標準進行儲運、銷售,完全實現了農業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使美國的農產品在世界貿易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些值得我們很好學習和借鑒。為此,建議:

      在加強我國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方面,盡快制定并完善農業投入品對生態環境影響等相關標準;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職能,樹立為企業、農民服務意識;加強宣傳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從根本上改變行政管理滯后給企業和行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強農產品標準的制定,控制過量的化學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的問題。

      在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擴大出口,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要制定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生產質量安全發展規劃。在發展規劃中要確定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的目標任務,并有計劃有步驟發展供國內城鄉居民安全消費的無公害食品生產和參與國際大市場競爭的出口創匯農產品生產;重點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的農牧產品及其加工品生產企業,制定統一的生產基地環境標準,走無公害發展的路子;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包括生產環境條件、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加工儲運的技術標準的制定,建立質量監督體系法規管理體系等;實施名牌戰略,其重點是發展省市兩級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牌。

      (四)發展可持續農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可持續農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體現在農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的持續化,同時配套交通、物資和信息服務。加強地力建設和發展優勢產業是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

      在加強地力建設方面,要建立地力監測網絡,開展耕地質量調查與評價,大力推廣草田輪作,發展綠肥等技術,不斷增加有機肥投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各級農業部門要配套肥料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如化驗室、配肥站和信息網絡、示范基地,積極開展和應用專家施肥系統,推行區域化模式施肥技術,做好田間實驗,監督肥料質量。

      在發展優勢產業方面,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搞好區域布局,建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加速科技成果應用,研究開發新型產品,建立新型產業,通過市場運作,創建品牌。建立科技型的農業與城鄉服務產業,搞好農村勞動力的優化利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與生活質量,建立可持續農業各相關產業及農產品標準、檢測與認證體系,加速與國際接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加大農業可持續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力度。

      (五)轉變職能,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技推廣體系。借鑒美國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的經驗,針對我國農技推廣體系現狀,建議創建我國新型的農技推廣體系。首先是轉變觀念,確定農技推廣內涵。將現在推廣內容從以增產技術為主逐步向食物安全、農產品經營、銷售、儲藏、加工等農民迫切需要技術延申,拓寬農技推廣服務的范圍,實現農技推廣向農業推廣的轉變。其次實現農科教整合,力量相對集中,建立一套與科研、教學緊密結合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和體系,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建立健全一套新型的農技推廣運行管理機制,包括科學設崗、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基本工資和浮動工資相結合,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新機制。在推廣方式上,采取農民參與式、項目帶動式、園區引導式、信息服務式、電話咨詢式等,以帶動和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提高。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

      許發輝(團長,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李杰(副團長,重慶市土肥站)、田有國(翻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何才文(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李春廣(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蔣啟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袁德勝(重慶市農業局)、郭守斌( 重慶市忠縣農業局)、李文祥(陜西省土肥站)、陳秀峰(陜西省農業環保站)、邢勝利(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鄭惠典(廣東省土肥站)、饒國良(廣東省環保能源站)、謝春生(廣東省土肥所)、劉子勇(湖南省土肥站)、楊桂華(湖南省農業廳)、蕭秀華(《湖南農業》雜志社)、潘太國(湖南省湘西州農業環保站)、劉海軍(湖南省土肥所)

      二○○二年九月二十日

      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報告

      編者按:10月3日至10月23日,省局組織了'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團',該團一行9人,在外停留21天,與美國政府相關單位就食品質量安全法規、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及食品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以下是該團團員,楚雄州質量技術監督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黃昆同志寫的一篇考察報告。

      省局組織人事處:

      10月3日至23日,在省局黨組和州局黨組的關懷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中國云南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代表團'赴美國參觀考察。在美國期間,我們參觀了著名的二戰遺址珍珠港,觀看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紀錄片;世貿大廈遺址、聯合國總部、白宮、國會大廈、太空博物館、林肯紀念堂、杰佛遜紀念堂、奧斯卡領獎中心、好萊塢明星大道等地方。美國加州大學教授(Amin)給我們講解了美國國情,美中協會組織我們考察訪問了美國舊金山著名食品加工廠(Sugar Bowl Bakerv’s),現場參觀了生產工藝及管理過程;考察訪問了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并對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等進行了座談。通過這次的參觀考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深刻的理解了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的深刻意義。讀千日書,不如行萬里路。

      一、所見所聞

      在美國參觀期間,時間安排得很緊湊,有時整天坐飛機在天上飛,有時又坐車整天在高速路上跑,天天早出晚歸;有的時候剛下飛機還沒住下,就開始安排參觀;對我們坐慣了辦公室的人來說,感受到了快節奏生活的壓力。語言障礙,生活習俗不同,給參觀考察帶來了一些困難,我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考察機會,盡管每天非常累,回旅館很晚,我還是每天堅持記日記,盡量把當天看到的東西記下來,準備回來再看些資料慢慢消化。

      (一)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搞得非常認真

      美國是世界經濟頭號強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個移民國家。每天都有數以萬計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因為不同的理由涌入美國。美國對外來各色人種包容性強,經濟上的優勢以及低失業率是美國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大批高素質的移民又成為美國發展的強大動力之一。民富國強,美國政府十分重視愛國主義,而且潛移默化。

      在著名的二戰遺址珍珠港,美國政府花巨資在被日本炸沉的'亞歷山號'軍艦水面上建起了紀念碑,免費讓游人坐船參觀,并可以觀看到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的真實錄像紀錄片,聽到'亞歷山號'被炸沉的聲音。許多美國老兵自愿到此地為游人簽名、合影,激發游人對戰爭的憎恨,熱愛和平。據說每天到這里參觀的數以萬計人中,日本人不敢到此參觀,怕被激怒的人揍。

      在華盛頓杰佛遜紀念堂,我們看到一批批小學生蹲爬在紀念堂地板上,認真抄寫托馬斯.杰佛遜1776年受命起草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是一篇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戰斗檄文,以人生平等,政府應該維護人民的合法權利這一觀點出發,宣言歷數了英國殖民政府在北美所實現的罪惡統治,指出其所作所為與保護人民的權利背道而馳。組織小學生就地抄寫這篇愛國文章,其教育意義深刻。

      在著名的迪斯尼公園,構思巧妙的'昨天'、'今天'、'明天',獨具匠心,使參觀的人回顧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同時,更領會到明天高科技的飛躍,信息、宇宙空間、生物科技對人類生產技術的挑戰。

      (二)美國食品安全監管注重抓生產源頭

      '為什么要讓食品發生事故呢?'這是我們在與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座談時,我們提出若發生食品質量問題如何處理時,對方的反問。

      在美國舊金山,我們考察參觀了著名的食品工廠(Sugar Bowl Bakery),該廠生產的食品面包供舊金山地區80%的旅館、酒店使用,在我國珠海也有分廠,年產值近8000萬美元,機械化使用程度較高。我們從該廠的工藝過程、設備管理、出廠檢驗、包裝等過程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給我們最大的感覺就是嚴格生產、嚴格管理、嚴格控制。'請不要走進開動的設備,以防你會受到傷害'。'請不要帶手表,以防手表掉入食物中,造成危害'。嚴密的消毒,嚴密的預防措施,不管從原料的采購到使用,以及計量檢測、特種設備管理、產品包裝及檢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真正發揮著作用,任何管理都是為了生產合格產品,沒有空洞的宣傳。

      美國的食品安全由六個部門來進行監管,衛生部門的監管設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局;農業部門監管主要負責畜、禽、蛋食品監管,設食品公共安全調查局、食品安全檢查局、進出口食品安全檢查局;以及單獨設立的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和我們座談的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是專管畜、禽、蛋食品安全檢查的部門,該部門有兩個職能:1、保護消費者利益和平衡工廠利益;2、強制執行法律規定。監督檢查不收檢驗費,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監督檢查人員實行區域劃片監控,隨時明察暗訪深入飼養場和宰殺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責令限期整改,如果發現食品有質量問題,工廠將負責將食品收回消除危害。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對檢驗人員規定非常嚴格,檢驗人員只要到被檢查部門喝過一杯咖啡,將會被清除出調查檢驗隊伍,因為將會被懷疑有不公正。當我們問其若在當地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如何處理時,固執的美國官員連答:'No',認為是不可能的,有法律規定,不能讓它發生。因為每個細節,包括喂養、宰殺都監管了,是不會發生,也不能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使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美國官員監管到位,忠于職守。

      (三)中國產品在美國超市到處可見

      在國內,我一直聽說中國的產品上不了美國的超市。而我們在美國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凡進美國超市時,都有我們國家的產品,尤其紡織品和玩具。連美國的景點'自由女神'雕塑像、'珍珠港','尼加拉大瀑布'等小紀念品,都寫著中國制造。我們在購買小紀念品時,都注意看是不是國產貨,以免'出口轉內銷'。最有趣的是,10月19日,在我們考察訪問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結束時,該局送給我們考察人員的每人一塊小蛋糕(小玩具)也是中國產品,局長幽默的說:'中國產品占據了美國很大市場,我們生活都在使用中國產品。送你們的這塊蛋糕也是中國生產的'。翻譯人員講完后我們認真一看,逼真的小蛋糕上寫著(USDA)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的縮寫及網址,下面顯目的標著'Mide in china',使我們由衷的感到驕傲。在美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中國商品的廣告或文宣傳,但中國制造的很多商品已經進入了美國中檔,甚至高檔市場,如服裝、運動鞋、電腦硬件、彩電、電冰箱等。

      二、收獲、啟示

      美國是一個美麗、富饒,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樹木蔥蔥,環境優良。到處是汽車,到處是高速公路,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公共場所人們自覺排隊,行人過馬路車輛主動禮讓。美國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極其富有和強大。由于社會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我們的思維不自覺地被自己的社會存在所局限,被自己的文化傳統所限制,就像人類的思維無法擺脫人類自身存在的局限一樣,很難真正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制度、歷史傳統和民族性格習慣所帶來的差異。當我們走出國門走出自己的社會,見到另一個不同的社會時,有可能領悟自己某些方面的局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我們抓好食品安全監管是大有益處的。

      啟示一: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這個結論我們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以及宣傳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時都不是什么新內容。在考察美國食品生產企業,感覺這個樸實的道理在美國生產企業已深深的扎根,為了生產合格產品,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在各工序都嚴格貫徹執行。'該說的已經說到,說到的已經做到'。政府宏觀監管比起生產企業自己監管不是那么有力。企業質量管理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已完全形成了自我生存發展需要的必然措施。由此聯想到我們的部分企業對全面質量管理,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執行的差距,'該說的已經說到,說到的沒有做到'。產品質量管理不注重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而過分強調產品質量出廠檢驗,方法上實際還推行著發達國家工業生產四十年代的'檢驗方法'階段,既使進行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也沒有認真施行,名不符實。帶來的后果,檢驗產品質量不穩定。管理方法的滯后,必然導致質量差距。

      啟示二:要在全社會普及質量意識。產品質量,代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形象。在美國市場上是難以見到假冒偽劣商品的,尤其藥品和食品,幾乎沒有假冒。在我們和美國食品工廠和聯邦政府監管部門接觸時,感覺質量意識比較強,消費者對商品比較信任,企業法人認為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好,企業會失去信譽關門,還會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政府官員認為不能讓不合格產品形成后流入市場,在生產過程中就要嚴格監控。我們現在的差距是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商品不信任。從源頭抓質量,我們應該引導企業從生產過程全面注重質量管理,牢固樹立以質取勝,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對屢教不改的,要發揮新聞曝光的作用,引導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使不合格產品失去市場。在全社會普及質量意識,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注重在實效上下功夫。

      啟示三:監管部門真正成為企業信任的伙伴。當我們對美國食品生產企業提出你們政府部門如何來進行監管時,管理人員很自然的回答,'他們會常來,他們也會為我們生產、設備提一些意見,我們修改完善后他們又來檢查,對我們生產是有益處的'。問其處罰過沒有,回答'不可能。他們很懂,很公正'。美國的食品生產企業也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由聯邦政府計劃部門來頒發,小型的食品加工企業會掛靠大企業來生產,生產企業與監管部門關系很融洽,都知道法律的約束規定。也使我想到,我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長期跟企業打交道,許多同志不懂企業管理,有時到企業檢查時常說外行話,擺出一付執法檢查的架勢,與企業成了貓鼠關系。要從源頭抓質量,我們的人也要學會企業管理。

      啟示四:牢固樹立誠信意識。美國人非常重視的一種個人品質就是誠實。美國是一個高度守信的國家,任何一個人在任何社會交往中,可以做錯事,但不能不誠實。在美國,汽車加油、停車憑信用卡消費,沒有專人守候;住旅館你走時不會有服務員來檢查清點房間后才準你走,旅館房間門的刷卡你喜歡可以帶走作紀念;在商店購買東西不會有人懷疑你使用假幣,進超市我們背著包也不會有人盯梢,有時選到了東西為付費還到處找服務員。由此,我感覺我們國家現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倡導誠實守信何等的重要。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的,若不注重誠信建設,人與人之間缺少相互信任,一個單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和諧就會成為空話。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教育家庭,教育子女,誠實守信,推動整個社會誠實守信。

      在美國,由于'9.11'恐怖事件的發生,到處防范嚴密。我們進機場候機室和參觀大型社會參所,都必須脫外衣、鞋子、皮帶進行嚴格檢查,到處草木皆兵。在美國參觀考察期間,我和團里的同志們一道,遵守了出國紀律。每當我們公務活動參觀座談結束時,我們都給對方贈送一面'______云南省食品質量監管赴美代表團'致謝小旗幟,對方非常珍惜,我趁此機會給對方每個官員贈送一個彝族小荷包,并告知這是我們彝族姑娘親手刺繡的吉祥物,戴上會健康幸福,他們驚喜地拿出自己的相機,戴上彝族荷包,手拿我們贈送的小旗與我們合影留念。

      通過21天的出國考察,我們完成了考察任務。達到了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目的。我一定不辜負黨組織的培養期望,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結合實際運用。

      赴美考察報告

      農業部農機實驗鑒定總站組織的赴美考察團一行17人,于8月11日--30日赴美考察,團組成員分別來自于上海、江蘇、福建、湖南、山西、寧夏等省、市、區的農機部門及部屬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專家,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國農業生產及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動態、農機生產企業情況等。在美期間,先后拜訪了國際農業生命科學發展教學所(簡稱IDEALS)、美國農業部經濟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簡稱IFPRI)、John-Deere公司、農場主—Rick Nolan先生及洛山磯工業市商會(簡稱IMC)等單位,所到之處受到各拜訪單位的熱情接待并得到詳細的介紹。通過考察使我們對美國的農業生產、管理、科研教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 美國農業概況

      在美國,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農、林、漁業部門就業人數不足200萬。全國有大小農場205萬個,耕地面積170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20%。農業生產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形成了高度商業化的農業。小麥、大豆、玉米是主要種植作物,糧食總產量為全球總產量的20%,其中大豆、玉米占世界總產量的60%,小麥總產量接近世界總產量的50%。由于美國農業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東部水資源充足,農產品產量大大超過本國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出口來解決農產品的出路問題。為此,農業部及各州政府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包括補貼)來降低農民的農產品生產欲望,同時千方百計地為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尋求出路。九十年代末,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平均550億美元。美國在研究和推廣農業和農機技術時,非常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和耕地資源,重視發展可持續農業。

      二、 主要考察內容

      (一)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動態

      1、考察團拜訪了位于華盛頓的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簡稱IDEALS)、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 IFPRI,考察了解他們在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國際農業生命科學發展教學所IDEALS是一個獨立的、非政治性的、非營利的組織,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團體提供管理上的、技術上和概念上的服務。它在 60個專業中保持包括超過 300個專家的人才資源。近期,IDEALS正致力于農業生產資源、增加農產品產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并關于中國應該發展什么類型的農業,既可維持農業經濟增長,又可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環境進行了交流。特別提到了水資源的問題,水資源是中國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表面水和地下水的保存和管理是極端的重要。如何讓有限的水得到最好的利用,保護水的質量,而且避免污染是需要立即注意的主題。除此之外,對如何不損壞生態系統而發展新的水資源等課題進行了探討。

      關于農產品的處理和食品安全。IDEALS介紹了對農業食品安全的觀念和標準、發展處理技術和食物科學。據他們介紹,美國正研究利用近紅外技術解決食品檢驗問題。另外,它們在動植物胚胎細胞性別檢驗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項技術的成功,將可以大大提高農、林、牧等農產品的產量。

      2、考察團拜訪了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實際上是一個農業經濟研究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為聯邦政府及其他機構提供經濟分析支援。把全球農業作為一個競爭的農業系統。經濟局按照自己的研究課題,收集分析來自于全國甚至全球數據,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估計,有許多重要的統計數據需要定期更新并向有關部門提供。

      近幾年來,由于貿易規則及國內政策的變化,新技術的發展等問題都將使美國農業和農民面對新的競爭和挑戰。經濟局正研究影響美國食物和農業部門的競爭力的因素和其他的經濟焦點問題。

      經濟局設有資源與環境經濟分析處、食物與農村經濟分析處、市場與貿易經濟分析處及電子計算及出版服務處等四個部門,涉及的研究的范圍有:安全的食物供給體系,包括食物的數量、種類、健康及營養;資源利用與環境的協調 ;農業生產和環境的協調 ;城市與鄉村美國人的生活質量;農業科研和生產力 ;農場和日用品政策 ;耕種財政的管理;耕種經濟成本管理;農場的危險管理;現代農場的結構;有機種植和美國農業貿易 、國外農業經濟政策等等

      由于美國的農產品遠遠地超過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要維持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確保美國農業的經濟生存能力,政府的另一項職能是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農場主的種植欲望。所以經濟局還需要把有關農產品國際市場信息、風險及國外政策等向農民提供。

      3、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 IFPRI >是一個國際性的政策研究機構,其主要任務是識別并且分析各有關政策,為可維持地符合發展中的世界食物需要。IFPRI研究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增長、減輕貧窮所依賴的自然資源實施的政府行為等,分析各項農業政策產生的作用與效果。通過 IFPRI 的政策分析,使其成果直接為發展中國家的決策者、非政府組織和社會機構在幫助貧窮者的政策制定及資金投入中發揮作用。同時,IFPRI 還可以根據發展中國家的需要開展研究或合作,幫助這些國家的決策者和團體減少在經濟政策和經濟投入方面的失誤。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學會 (IFPRI) 的研究職員來自約 20個國家,大約一半來自發展中國家。IFPRI 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和生產技術、食物消費和營養、市場和結構、貿易和整體經濟、政策和投入的實際效果等。例如,它對水資源及利用的研究,分三個層次:全球、地區及農戶,建立了全球水資源及利用模型。該機構也對我國水資源的開采及利用提出了建議。

      另外,它們在對發展中國家農村投入效果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

      ⑴ 增加農村教育的投入對農民脫貧效果顯著;

      ⑵ 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對提高農產品產量效果顯著;

      ⑶ 增加農村道路建設投入對農村經濟增長效果顯著;

      ⑷ 增加水利設施投入對農村經濟效果不明顯。

      IFPRI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于各國及有關團體的資助。現在該學會與300個左右的機構合作,這些機構有地方性的、國家的和國際性的經濟組織和經濟研究機構。

      (二)農機生產企業考察

      考察團考察參觀了位于東莫林(Moline)的John-Deere(迪爾)公司

      迪爾公司總部設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叢林之中,占地面積約1000公頃,辦公大樓始建于1964年,并于1978年擴建成目前的規模,辦公面積80萬平方英尺,約有1500名員工,大樓設計為全封閉式,公司建筑的設計及建設非常有特色,具有世界一流企業的氣魄。

      John-Deere(迪爾)公司在全球范圍有雇員4萬4千人,并在17個國家設立生產工廠,共有約133個包括生產工廠、銷售公司、科研機構,與160余個國家有業務往來。在莫林有8300余職工,擁有12個設施,其中包括工廠、科研中心、零部件中心及總部大樓等。盡管多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尤其是農機生產企業度日艱難,但迪爾公司每年都有良好的經濟業績。

      拖拉機制造公司是John-Deere的一個骨干企業,位于愛奧瓦州Waterloo(滑鐵盧)。John-Deere拖拉機制造廠1837年起家,從生產鏵犁開始,到目前生產各種規格的拖拉機(主要生產90~450馬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機生產公司。由于銷售網絡的作用,公司實行定單生產,全年根據用戶的預定數量安排生產任務,幾乎沒有庫存。

      John-Deere的聯合收割機制造公司共生產7個型號的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有冷加工、焊接、涂裝、模具及總裝等車間,69年~99年間共生產了20余萬臺聯合收割機,

      在北美市場銷售了8000臺,但這是較差的業績。如9550型聯合收割機的售價在20萬美元以上,最新的9750型機器安裝了GPS系統,售價在30萬美元以上。

      John-Deere的生產企業采用了當今一流的生產設備及管理技術。除了大量采用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激光切割及柔性裝配線等生產技術外,在涂裝技術上,采用的“電解式上漆技術”是目前農機企業極少采用的先進技術。其大致工藝是:工件或機器在去油污、除銹及磷化處理并冼凈后不進入烤干程序,而是直接進入電解池,池中是一定濃度的水溶性油漆溶液,被鍍件浸沒在溶液中,經過電流的作用使油漆均勻、致密地鍍在工件表面,然后進入烘烤程序。John-Deere公司在該套設備上共投資了約3000萬美金。其主要優點是: 油漆質量好,涂層均勻致密; 節省成本。油漆得到充分利用,涂裝工序簡化;有利于環境保護。John-Deere拖拉機制造廠整個生產過程、加工程序、組裝檢驗機械化水平、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三、 感想與啟迪

      (一)服務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

      政府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在美國訪問中,我們體會到他們的各項工作都體現了為農民服務的過程。美國農業部為了保證其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保持一定的水平,配備了11萬名公務人員到各州、郡、市甚至到農場提供各項服務工作,包括種植品種、規模,向農民提供各種技術、氣象及國內外市場價格等信息服務。政府通過三項政策保護農民利益:為了在一定時期保證農民的收入,政府確定目標價格;對于達不到目標價格的差價,由政府進行差價補助;用鼓勵修耕土地的補貼等方法來降低農民的種植欲望,以保證適量的產品量來維持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二)農業機械化要重視資源和生態的保護

      在美國,農業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食品的安全都受到嚴格的規定。對比我們的農業生產現狀,農產品農藥殘留高、水土流失、水資源利用率低、化肥農藥施用不科學等現象十分普遍。因此,作為農機部門,應積極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節油和防止耕地資源風蝕的機械化技術與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發展機械化旱作農業、機械化雨養農業(美國中部及西部主要是雨養農業),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非常重視研究推廣蓄水保墑的機械化耕作技術。美國現在大力發展精準農業,把現代航天和衛星技術用于農業。如在農業耕作機械化上安裝了電腦與衛星系統連接,電腦機收到反饋信息發出指令,使農機自動地施肥、打藥、噴水,即降低成本,又提高農產品質量,美國高新科技應用占農場17%,計劃再提高6%。

      (三)農業機械化要為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出力

      在美國,使用機械的主要目的除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外,主要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在考慮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也開始充分考慮降低成本的問題,也常常遇到許多農機性能很好,但市場不理想的情況。所以我們在研制開發及推廣新產品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問題,推廣那些經過鑒定,質量可靠的新產品和技術,要引導農民利用農業機械進行服務,擴大單季作業面積,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四)要重視農業投入效果的評估

      現在,各國都很重視農業方面的投入,無論在基礎設施、科研教育、科普培訓等各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致力于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但是,投入的效果如何?每一項投資起了多大作用?在考察中受到的一個啟發是要重視農業投入效果的評估。在美國,非常重視投資效果的評估,他們不但對自己的各項投入進行效果比較和評估,對國外及發展中國家的項目也進行了許多數據的收集和評估,并且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和我們的現狀相近的。

      (五)要加快科研創新和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

      市場競爭的實質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美國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現代化的農業贏得了理想的農產品國際市場。為了增加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我們要加快科研創新,吸收國外的新技術,在農業機械的生產和使用上要提高技術含量和檔次。在農產品標準的制定、食品安全及檢測技術、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等方面我們要緊緊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逐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能力。(9月23日)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報告

      6月應加拿大樓宇貸款保險及房屋署(CMHC)和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UD)的邀請,以外事司司長李先逵、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兼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沈建忠為正副團長的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住宅產業考察團一行10人,對美國、加拿大住宅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訪問、交流和考察活動。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參加第九屆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宣傳中國政府改革開放以來住宅建設所取得的成就,與國際社會廣泛交流,學習發達國家在推動住房建設與住房保障方面的經驗。二是加強與美國、加拿大住房建設管理部門交流與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設合作項目事宜進一步磋商,促進合作項目的順利進展。三是學習和考察美、加在促進住宅技術進步,發展住宅產業,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方面的成功經驗。訪問、考察期間受到了加拿大CMHC、美國HUD、美國商務部(DOC)、全美住宅建造商協會(NAHB)及兩國住宅技術研究機構、技術服務企業的熱情款待,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和考察。

      一、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的基本情況

      6月2日-6日,代表團參加了在加拿大班夫舉辦的第九屆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本次大會由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新建住宅保障項目組織主辦,加拿大CMHC特別支持。該大會每三年舉辦一次,旨在加強國際間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與經驗交流。參加此次大會有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法國、德國、日本等17個國家代表200多人,各國代表圍繞住房建設與住房保障分別介紹了各國的進展情況。我代表團長李先逵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國住房發展與住房政策保障'報告,介紹了中國政府在改善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詳細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費市場、加快住宅產業發展方面的方針政策措施。代表團副團長沈建忠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國住宅建設與住宅質量保障'報告,介紹了中國住宅建設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設的發展前景及住宅建設的質量保障體系,著重介紹中國政府在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會發言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國際社會對中國住宅產業發展有了較全面的了解,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

      從大會交流的內容來看,各國政府把堅持人居可持續發展,提高住宅建設技術水平,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質量;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別是保障住房質量和購房者的利益做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在保證住房質量方面,把推動住宅科技技術發展做為首要任務,通過加強和完善住宅技術標準,建立系統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制度,嚴格建造過程把關,完善質量檢測手段等措施確保住房建造質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為保證人人享有住房為目標,通過建立不同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采取住房建設基金、住房貸款等經濟手段,提高購房者的購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達到一定的標準和相應可靠的質量保證。

      會議期間,我代表團還與加拿大、日本等國代表團進行了雙邊交流活動,就住宅技術的發展與合作進行了進一步交換意見,為加強今后的國際合作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加拿大CMHC董事會主席Peter Smith先生介紹了CMHC的主要職能,并期待著中加雙方在住宅建設領域進一步合作與交流。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唐力教授介紹了太陽能住宅建筑體系技術;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紹了加拿大住宅標準、規范和住宅建筑體系等內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團非常珍惜與我代表團的會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屆年會將于在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在住宅建設方面的成就世界矚目,中日兩國間的住房合作與交流一直開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屆年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雙方就住宅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商談,為加強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

      代表團在訪加期間,與加拿大樓宇貸款保險及房屋署就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情況進行細致的商談,對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術和住宅小區建設情況。

      1、中加合作項目與交流活動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與加拿大在建筑技術、住房金融、住宅產業、建筑標準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主要的項目和活動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項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經貿部和加拿大國際發展署(CIDA)申請將'研究和借鑒加拿大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與實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方面的經驗'列入CIDA的資助計劃,2月獲得批準。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資助,加方與我部共同實施該項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該項目的目的是學習和借鑒加拿大模式,為在中國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和抵押貸款證券化制度做準備。該項目于7月結束,中方完成了詳實的研究報告,提出了政策建議,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做為該項目的延伸,由CIDA資助,并根據劉志峰副部長訪加時與CMHC簽署的合作協議,我部與CMHC于8月開始進行在中國建立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項研究正在分階段進行中。

      中加建筑技術領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筑體系主要以木結構和輕鋼結構為住宅建筑的主導結構,在這方面有較成熟的經驗和技術。中加雙方在木結構建筑方面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資源部、國家研究中心、森林工業理事會等部門的支持與協助下,為我國木結構標準修訂提供了技術咨詢和服務。目前木結構設計規范和木結構施工驗收規范在雙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時,我部正在與加拿大CMHC就輕鋼住宅結構技術標準制訂方面進行合作,該項工作進展順利。

      中加雙方在技術交流與研討、技術貿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取得了較好成果。

      2、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建設性意見。代表團在雙方的商談中提出了加強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建設性意見。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領域合作的進程,盡快開展住房抵押擔保和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同時,開展住房發展基金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產業基金的建立與發展。在技術交流與貿易領域,加快輕鋼住宅建筑體系技術的合作,在制定技術標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在技術引進方面,應與中方有關企業合作,引進成套生產技術,而不僅僅局限在產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新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在人才培訓方面,應有實質性的進展,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設管理與技術發展的考察研究。在CHMC的安排下,代表團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設與住宅技術管理機制及木結構建筑體系技術、輕鋼住宅建筑體系技術、住宅供暖系統、新能源利用技術及參觀了加拿大科學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實驗室和居住區建設等。

      加拿大住房建設及住宅技術的發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業部、科學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礦物與能源技術中心等部門協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機構,成立于1946年,其宗旨是協助加拿大政府制訂和實施住房建筑計劃,以解決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加拿大國內存在的住房緊缺問題。從那時起,該公司一直協助政府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提供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條件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該公司多年來采取了各種途徑,包括向加拿大家庭提供直接和間接援助,以及協助建立一種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筑業健康發展的有利環境。通過推廣有關住房方面的研究與專業技術知識,協助住房建設減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并與其他部門和單位合作,支持和修訂加拿大的住房建筑標準,確保加拿大在解決目前出現的各種住房問題和面對各種新興的發展趨勢的同時,能夠全面考慮國內和國際因素,做出統籌兼顧的積極反應。為了實現其支持住房產業的目標,該公司采取各種途徑,包括技術與經濟研究、信息交流、人員培訓、示范工程、規章制度的制定、研制行業標準等促進和協調住房產業與各級政府機構以及加拿大國內外的住房用戶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加拿大科學院建筑研究所是加拿大的建筑技術中心,從事綜合性研究、制訂建筑法規和提供質量鑒定服務等,其所從事的消防安全、建筑性能、室內環境、材料與結構、產品鑒定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同行享有較高聲譽,對促進加拿大住宅產業技術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自然資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采礦、地質和森林資源的聯邦政府部門。該部門通過各種措施,積極發展和促進住宅建設中的能源效率,包括為新建住宅制定的R-計劃和適用于現有舊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負責管理使用能源的設備,包括住房設備和家用電器,并為制定和實施加拿大住房建筑能源法規提供協助。礦物與能源技術中心作為自然資源部的下屬技術開發機構,主要從事建筑節能設備與系統的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該中心為新建住房和現有舊房的節能住宅技術提供技術支持和計劃管理服務,包括研制技術標準、鑒定工具、質量性能檢查、建筑培訓和計劃評估等。同時,還致力于開發太陽能、風能、小型水力發電及生物能源。加拿大的住宅技術發展,在各有關部門共同協作下通力合作、協調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住宅產業技術的大發展,使加拿大住宅工業化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設倡導'健康住宅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證居住者健康。包括室內空氣質量、水質、采光照明、隔聲及電磁輻射等因素。二是能源效益。包括建筑物的保溫性能、用于采暖與制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利用、用電及高峰用電需求等。三是資源效益。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節水器具、建筑物的耐久性及長期性等。四是環保責任。包括排放及燃燒副產品的設備性能、廢水及污水處理、社區的選址及自然環境的利用等。五是可支付能力。包括住宅的性能價格比、建設的工業化水平、住宅的適應性和市場性等。加拿大的住宅建筑技術發展以'健康住宅'理念為原則,發展相應的體系與技術,形成了以木結構、輕鋼結構、混凝土板式結構、輕鋼與混凝土復合結構為主要建筑體系和與其相配套的工業化生產的墻板、布線、門窗、廚衛部品及技術體系,實現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機械化施工、一體化管理的住房現代化生產體系。

      木結構住宅體系在加拿大已成為低層住宅發展的主要建筑體系,其源于加國擁有豐富的木材資源、現代化生產工藝和其成熟的配套技術。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是:應用于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可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高效建造;其空間布局可改性好,可按照市場要求臨時改變其空間布局;在安裝配電系統、管道系統、供暖系統與空調系統以及其他現代化系統時可節省時間、提高工效,可達到最高的絕熱保溫標準,保證既節省能源,又能提供長期的舒適環境。同時,可以盡量減少廢料和工序,并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輕鋼結構住宅體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設中也有較大發展,其技術特點及技術體系和木結構體系具有相似之處,其不同之處在輕鋼結構體系中的結構由鋼代木,是加拿大低層、多層住宅常用的結構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場。其優點在于:質輕高強,抗震性能好;有利于環保,回收率可達100%;材料性能好,結構質量有保證;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于實現工業化生產;不可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點。目前,加拿大輕鋼結構體系用于旅館等公共建筑可蓋到七層,用于住宅可蓋到四至五層,今后發展還在進一步研究。

      混凝土板式結構、輕鋼與混凝土復合結構是加拿大高層住宅的主要建筑體系。混凝土板式結構綜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種模板技術及現場澆注混凝土板等工藝技術,實現了機械化施工。輕鋼與混凝土復合結構是將冷軋鋼與現場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廠制成板,構成樓板、橫梁、頂梁、立柱和墻壁等結構,是逐漸取代混凝土板式結構的新的結構型式,在高層住宅建筑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術與產品水平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塊技術、屋面裝飾技術、塑料產品技術、空氣流通與熱量控制技術、門窗技術、廚衛技術供暖技術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值得我國學習和交流。

      三、中美住房合作項目與交流

      代表團訪美期間,與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商務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項目事宜進行了實質性協商。同時,對美國住宅建設的政策和技術發展進行了較深入的調研,達到了預期效果。

      1、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中美住房合作項目由5月優先啟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合作項目'和'住宅產業示范工程'以來,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合作項目。5月,在上海舉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討會,詳細了解了美國在住房抵押證券化方面的經驗。7月和9月,中美雙方先后派出了代表團就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行交流,為中國實施住房抵押證券化進行了技術準備。目前中方有關部門正就在中國實施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工作進行努力。

      住宅產業示范工程合作項目。根據《關于建設示范工程的諒解》,初步選定北京龍澤苑小區和上海新里程小區做為中美住宅示范項目。3月,中美雙方聯合評審組在北京召開了龍澤苑示范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FRANK WILLIAMS建筑事務所的方案中標。3月在北京舉行了龍澤苑示范項目環境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盛林景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龍澤苑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于6月29日開工建設。上海示范工程項目于9月召開了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DESIGN COLLECTIVE建筑事務所的設計方案中標,目前設計方案仍在修改階段。

      2、合作項目的建設性意見。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已經步入到技術合作的實質性階段。此次訪問和交流就有關示范技術和產品事宜與美國商務部、住宅建造商協會等部門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和協調,明確了示范技術與產品的內容和要求。在引進美方規劃設計理念的同時,重點應在引進和示范技術和產品方面,要側重于工業化建筑體系、部品體系以及建筑節能技術、新能源利用技術、居住區環境保障技術等方面。經過雙方協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范工程選用的技術和部品清單,再由中方根據清單提出具體技術要求和選用要求,雙方協商確定。雙方認為,為保證示范工程項目啟動后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雙方應建立工作協調小組及協調機制。

      3、美國住房建設的考察研究。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是負責美國住房投資、住房計劃和住宅技術的發展的主管部門。從1930年開始,美國國會推動公共住房計劃,共新建120萬套住宅提供給最低收入家庭。從1993年開始啟動希望6工程,主要解決低收入者、經濟落后地區以及居住條件較差的群體的住房。主要是改造危舊和居住質量差的住宅,1993年-計劃拆除危舊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實際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為公共住宅提供給低收入者。公共住宅的投資來自國會撥款、地方機構籌措和私人投資等多種渠道。國會撥款45億美元,地方機構籌到90億美元用于公共住房建設,為解決低收入住宅提供了巨大的資金來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美國政府為逐步消除貧民區和貴族區的居住者素質的差別,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來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質。公共住宅在40-50年代以建高層住宅為主,實踐證明,高層住宅管理難度大,除紐約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層住宅。在發展住宅技術方面,美國政府非常重視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國會每年撥款1000萬美元用于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且在公共住宅建設中大力推廣住宅建設新技術,不斷改善住宅的綜合質量。

      四、美、加住宅產業考察的啟示

      1、住宅區規劃。住宅的規劃設計理念應從住宅小區為主發展到居住社區為主的轉變。北美的住宅很少見到像我國封閉式布局和封閉式管理的住宅小區,其規劃設計是以居住社區的理念,形成街坊鄰里和組團區段的布局模式,體現社區開放交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社區服務、生活設施等),有利于城市交通疏散。我國封閉式住宅小區(組團)是幾千年來'圍城'思想的延續,每個小區必須配套相應的商業服務設施、中心廣場、教育設施等,是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造成小區內外交通組織復雜,生活不便等。如果封閉式圍墻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那么現代化監控技術、門禁系統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區由封閉走向開放,資源(如綠地、設施)由小區獨享變為社會共享。

      2、住宅的裝修。提供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國住宅建設的特有現象,在住房商品化、社會化高度發達的美國、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裝修到位,而且住宅裝修實現一體化設計、施工,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又有利于實現裝修工業化。裝修講求簡潔、明快、舒適和實用,創造一種方便、安逸的居住環境。我國目前住宅裝修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裝修的賓館化或裝修繁瑣化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

      3、居住區環境。不管在美國、加拿大的高檔社區,還是普通社區,很少看到像我國住宅小區環境塑造的大手筆做法,目前我國住宅小區建設中大做環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傳廣告式手法為環境而環境。如:浩大的中心廣場、人造瀑布、山石景觀等,既是形式主義,又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在國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園或城市廣場中才能看到。在美國、加拿大的居住區環境講求利用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則,以種樹、種草為主,營造樸實、自然的環境,既經濟實惠,又具有園藝美的自然和諧,而不是人工過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術的實用性和高效性。在美國、加拿大資源豐富的國度,積極開發、推廣應用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太陽能和地熱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小型箱式變壓器技術等,體現'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論,即檢查(Review)標準程序和做法;減少(Reduce)產生的浪費;重復利用(Re-use)資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廢棄的材料。

      5、重視新技術的研究。盡管美國的建筑技術處于領先水平,美國政府仍然重視新技術的研究工作,國會每年撥付住宅與城市發展部1000萬美元專門用于新技術的開發與研究費用,委托美國國家建筑技術研究中心負責建筑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而美國的各種協會等社團組織,更是集中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推動美國住宅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科研單位的改制與政府部門脫鉤,技術研究工作弱化,同時,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很難調動起企事業單位開展新技術開發研究的積極性,嚴重阻礙新技術的發展。在新技術研究領域,不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穩定一批技術設備齊全、技術實力雄厚的科研單位和科研隊伍,積極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推動新技術的發展。

      6、加快我國住宅建筑體系的研究。美國、加拿大住宅建設的工業化之高,是因為有成熟的成套建筑體系(如木結構、輕鋼建筑體系)和與之相配套的成套技術。我國的住宅建筑體系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體系,而且建筑技術以單項技術發展為主,缺乏標準化、配套化技術,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設工業化的發展。加快我國住宅建設工業化進程,首先是解決建筑體系問題。應加強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的標準化研究,形成完整系列的體系。其次是完善住宅技術、部品的通用性研究,逐步形成系列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

      7、木結構、輕鋼結構住宅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我國城鎮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為主,由于木結構、輕鋼結構的建造層數所限,其建筑結構體系在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中應用范圍有限,但與其配套的屋面體系、內墻體系及其配套的技術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廣闊的用途。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及廣大農村住房條件的改善,木結構、輕鋼結構住宅在小城鎮及廣闊的農村住宅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輕鋼結構住宅在發展小城鎮和農村住宅中具有較大的潛力。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團

      團 長:李先逵 建設部外事司司長

      副團長:沈建忠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兼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

      團 員:

      王瑞春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處長

      田靈江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處長

      于 萍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工程師

      韓紅麗 陜西西安高科(集團)新西部實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

      陳 琳 浙江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主任

      唐文華 浙江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處長

      樊 闊 內蒙古包頭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

      蘇 和 內蒙古包頭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主任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 沈建忠 田靈江

      二○○二年七月三日

      第二篇 2002年赴美考察報告2400字

      2002年赴美考察報告

      農業部農機實驗鑒定總站組織的赴美考察團一行17人,于2002年8月11日--30日赴美考察,團組成員分別來自于上海、江蘇、福建、湖南、山西、寧夏等省、市、區的農機部門及部屬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專家,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國農業生產及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動態、農機生產企業情況等。在美期間,先后拜訪了國際農業生命科學發展教學所(簡稱ideals)、美國農業部經濟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簡稱ifpri)、john-deere公司、農場主—rick nolan先生及洛山磯工業市商會(簡稱imc)等單位,所到之處受到各拜訪單位的熱情接待并得到詳細的介紹。通過考察使我們對美國的農業生產、管理、科研教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 美國農業概況

      在美國,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農、林、漁業部門就業人數不足200萬。全國有大小農場205萬個,耕地面積170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20%。農業生產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形成了高度商業化的農業。小麥、大豆、玉米是主要種植作物,糧食總產量為全球總產量的20%,其中大豆、玉米占世界總產量的60%,小麥總產量接近世界總產量的50%。由于美國農業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東部水資源充足,農產品產量大大超過本國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出口來解決農產品的出路問題。為此,農業部及各州政府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包括補貼)來降低農民的農產品生產欲望,同時千方百計地為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尋求出路。九十年代末,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平均550億美元。美國在研究和推廣農業和農機技術時,非常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和耕地資源,重視發展可持續農業。

      二、 主要考察內容

      (一)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動態

      1、考察團拜訪了位于華盛頓的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簡稱ideals)、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 ifpri,考察了解他們在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國際農業生命科學發展教學所ideals是一個獨立的、非政治性的、非營利的組織,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團體提供管理上的、技術上和概念上的服務。它在 60個專業中保持包括超過 300個專家的人才資源。近期,ideals正致力于農業生產資源、增加農產品產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并關于中國應該發展什么類型的農業,既可維持農業經濟增長,又可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環境進行了交流。特別提到了水資源的問題,水資源是中國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表面水和地下水的保存和管理是極端的重要。如何讓有限的水得到最好的利用,保護水的質量,而且避免污染是需要立即注意的主題。除此之外,對如何不損壞生態系統而發展新的水資源等課題進行了探討。

      關于農產品的處理和食品安全。ideals介紹了對農業食品安全的觀念和標準、發展處理技術和食物科學。據他們介紹,美國正研究利用近紅外技術解決食品檢驗問題。另外,它們在動植物胚胎細胞性別檢驗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項技術的成功,將可以大大提高農、林、牧等農產品的產量。

      2、考察團拜訪了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實際上是一個農業經濟研究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為聯邦政府及其他機構提供經濟分析支援。把全球農業作為一個競爭的農業系統。經濟局按照自己的研究課題,收集分析來自于全國甚至全球數據,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估計,有許多重要的統計數據需要定期更新并向有關部門提供。

      近幾年來,由于貿易規則及國內政策的變化,新技術的發展等問題都將使美國農業和農民面對新的競爭和挑戰。經濟局正研究影響美國食物和農業部門的競爭力的因素和其他的經濟焦點問題。

      經濟局設有資源與環境經濟分析處、食物與農村經濟分析處、市場與貿易經濟分析處及電子計算及出版服務處等四個部門,涉及的研究的范圍有:安全的食物供給體系,包括食物的數量、種類、健康及營養;資源利用與環境的協調 ;農業生產和環境的協調 ;城市與鄉村美國人的生活質量;農業科研和生產力 ;農場和日用品政策 ;耕種財政的管理;耕種經濟成本管理;農場的危險管理;現代農場的結構;有機種植和美國農業貿易 、國外農業經濟政策等等

      由于美國的農產品遠遠地超過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要維持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確保美國農業的經濟生存能力,政府的另一項職能是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農場主的種植欲望。所以經濟局還需要把有關農產品國際市場信息、風險及國外政策等向農民提供。

      3、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 ifpri >;是一個國際性的政策研究機構,其主要任務是識別并且分析各有關政策,為可維持地符合發展中的世界食物需要。ifpri研究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增長、減輕貧窮所依賴的自然資源實施的政府行為等,分析各項農業政策產生的作用與效果。通過 ifpri 的政策分析,使其成果直接為發展中國家的決策者、非政府組織和社會機構在幫助貧窮者的政策制定及資金投入中發揮作用。同時,ifpri 還可以根據發展中國家的需要開展研究或合作,幫助這些國家的決策者和團體減少在經濟政策和經濟投入方面的失誤。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學會 (ifpri) 的研究職員來自約 20個國家,大約一半來自發展中國家。ifpri 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和生產技術、食物消費和營養、市場和結構、貿易和整體經濟、政策和投入的實際效果等。例如,它對水資源及利用的研究,分三個層次:全球、地區及農戶,建立了全球水資源及利用模型。該機構也對我國水資源的開采及利用提出了建議。

      另外,它們在對發展中國家農村投入效果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

      ⑴ 增加農村教育的投入對農民脫貧效果顯著;

      ⑵ 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對提高農產品產量效果顯著;

      ⑶ 增加農村道路建設投入對農村經濟增長效果顯著;

      ⑷ 增加水利設施投入對農村經濟效果不明顯。

      ifpri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于各國及有關團體的資助。現在該學會與300個左右的機構合作,這些機構有地方性的、國家的和國際性的經濟組織和經濟研究機構。

      第三篇 赴美旅游考察報告1950字

      赴美旅游考察報告

      依照國際政治學的分析,生態環境給民族國家帶來的麻煩,不止表現為直接的安全威脅,更體現在對國家主權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利所受到的約束和制衡上。然而,如何認識這種約束和制衡,人們卻有著大相徑庭的立場與觀點。基本上可以看出兩種大的利害關系和思考方向:一種是從主權國家的利益出發的,另一種則主要著眼于全球共同體的利益。本節僅考察前者,后面(下篇)將專門討論國際社會的態度。

      從國家行使管理權利的角度看,以生態環境遭破壞____全球性危機的加深,給各國政府提出了許許多多的難題,其中不少涉及到國家主權、威脅到原有的統治能力。比如,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會議和國際規定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嚴格;從環保標準上看,環境保護也趨向于定量化和加強監督過程,對各國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世界各個地方,尤其是比較發達的地區,到處能夠聽到所謂加強“全球村居民”之間合作的呼聲,其中最強烈的吁求來自“綠黨”、新社會運動、各國政府及民間的環保機構、反核組織、各種專門的國際組織。到目前為止,各國對于這種勢頭抱有一種多少有些矛盾心理:當僅僅涉及生態保護、難民安置、水資源分享等比較具有技術工藝層面的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時,它們愿意顯得比較慷慨大度,主動出讓一部分曾經屬于主權范圍下的權利和權力;而一旦觸及比較敏感的國家安全、軍事和政治利益等領域時,最典型的如國際核監督、資源信息等等,主權受到損害的意識便會增強,相應地,在行動上也變得比較謹慎甚至有敵意(法國政府默許情報部門對新西蘭等國的綠色和平組織的反核船只實施秘密爆炸行動便是一例)。冷戰結束后的這幾年,國際關系中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形形色色的國際干預日益增多。國際干預在當代的加強及其結果,無形中使國際法律秩序得到了某種硬化或加固。按照傳統的理解,國際法原則上只對同意這些規則的國家有約束力,如果主權國家表示異議,即等于本應適用于主權國家的規則失效或名存實亡。當代的世界政治現實與此并不完全一致,而且看上去似乎越來越不一致:如果涉及的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協定、國際法院的判決或權威的法學家的著作等國際法的淵源,主權國家的不承認或口頭承認后的不履行,的確可能導致國際法的失效;在上述諸方面,“軟約束”表現得十分明顯。然而,一旦涉及聯合國憲章和安理會決議,就難以講同樣的話。很清楚,在90年代的今天,誰也不敢拿安理會的決議當耳旁風;在很多場合,“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這當然是許多主權國家不愿見到的情形。

      對于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對國家主權的關注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在它們看來,如果說國際社會的環保決議或各種標準確實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意愿(至少是多數國家的意愿)所致,那倒還容易理解一些;問題是其中相當多的東西是“少數發達國家塞進去的私貨”,僅僅代表著一些西方國家的利益和要求。從根本上講,西方國家憑借其軍事、經濟實力和信息及技術上的優勢,支配著許多國際制度、規章和條約的起草和執行,逼迫發展中國家接受它們本來不應當接受(起碼程度上有別)的環保方案,甚至以預防環境被破壞為名、行控制發展中國家之實。這里面又可區分出三個方面:一是西方國家對議事程序和國際規則及優先性的控制,比如多數發展中國家會認為發展優先、環保只能在此基礎上跟進,而多數發達國家從既得利益出發,則有相反的強調,最終的國際規則往往是后者意志的體現(世界銀行近年來關于環保標準在用于發展援助的貸款項目中的強制性要求,就是一明顯的例子);二是決策權力和權威有利于發達地區的分配,比如凡是與生態環保問題有關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機構,關鍵的位置均由歐美日地區出身的專家出任,發展中國家推舉的代表充其量能夠擔當一些名義性、禮儀性等比較次要的職務[注12];第三表現在對環保協定的執行和監督上面,比如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巴黎統籌委員會及“倫敦核供應俱樂部”等重要國際核管理組織對核原料的控制、對發展中國家核技術的封鎖、以及對所謂“麻煩國家”的制裁。[注13]

      各國政府、尤其是較為貧窮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主權關注”,由此自然產生出來;簡單說,它的基本含義是,在一個經濟相互依賴、生態問題日益嚴重的全球化時代,如何既能夠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利用比較成本優勢,使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又能夠學會適應國際上日益加大的重視生態壓力和各種環保標準,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擺到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平衡點上,同時又能夠確保本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發言權,避免陷入某些發達國家設下的“游戲圈套”,尤其是防止涉及國家主權與安全的根本權益受到損害,不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少數“核心國家”的“依附性外圍”。這里的關鍵詞是“依附”(英文為“dependence”),按照其發明者之一的界定,它“是指這樣一種狀況,即一些國家 《赴美旅游考察報告》出自:管理范文網

      第四篇 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1350字

      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

      應美國21世紀學會邀請,湖北省教育廳組派基礎教育考察團,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對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教育管理體制、教師聘用與管理、教學管理等進行考察,實地訪問了芝加哥市沃特-培藤高級中學、瑞博市第31學區田園初中和小學,并與州教育官員、學區學監、學校校長及部分教職人員廣泛座談交流,對該州的教育管理體制和教育人事管理等有了基本認識和了解。現將考察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考察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基礎教育管理情況

      ; 美國實行三級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即聯邦教育部、州教育廳、學區。聯邦政府設有教育部,教育部不監管地方學校,而是以撥款和其他援助方式協助地方教育,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法令。州教育廳對全州教育事業發展有較大的統籌權,包括教育立法、教師資格標準的確定、課程設置、向各學校分劃聯邦和州政府的撥款等,教育廳的最高負責人是教育總監。教育總監是由民選、或由州教育委員會聘任、或由州長提名議會確認,州教育廳不介入學校的行政管理。美國目前有五千多個學區,學區的設置主要是根據歷史沿革和地理因素確定,學區是地方教育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學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學監,學監對教育委員會負責。學區直接管理本轄區內的學校,學校校長會定期向學監報告工作,學監也定期向校長提出工作方面的要求和改進工作的建議,學區作為最基礎的教育行政機構,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對學校有較強的影響和干預能力。

      教育經費由三級政府投入,大體上聯邦政府占10%,州政府占36%,地方政府54%,聯邦政府、州政府對學校的總體撥款取決這所學校處于貧困線以下的學生人數,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是當地居民所交納的房產稅。除此之外,學校還成立的有工商企業人員參加的學校教育委員會,通過這個委員會幫助學校籌集資金。學校的收費是非常規范的,學生除乘坐學校的校車和使用學校教材要交費外,沒有其他的收費。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生均教育經費7000美元,水平較高的學區可達到1.7萬美元。學校收入的80%左右付人工工資和福利,10%用于教學器材的添置,3%-5%用于學校硬件維護。近幾年,聯邦政府、州政府不斷削減了教育經費,學校校長們抱怨經費越來越少,校長最頭疼的事是籌錢。

      美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制較長,為13年,從小學學前班到高中三年級,學前班至5年級為小學,6-8年級為初中,9-12年級為高中,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聯系十分緊密。從總體上來看,美國的義務教育階段都是小班化教學,富人區所在的學校,由于房產稅收入較高、教育經費較充足,學校平均班額人數更小,一般在15-17人左右,窮人居住較多的地方,所在學校平均班額25-30人左右。

      學校內部管理規范。學校行政管理班子比較精干,一般設校長1人,校長助理2-3人,學校的重大決策注重廣泛征求意見,然后集中決策,學校經費的使用與監管一般由校長提出方案,教育委員會審批后再執行。學校德育工作特別注重強調學生的道德實踐,注重從小事和細節做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建設都富有特色和個性,學生的文明素養水平較高。學校對安全工作非常重視,學校員工和學生進出學校都要憑證進校門,學校都是封閉式管理,有的學校專門配有安檢設備,陌生人進入學校要實行安檢。學校的硬件設施都非常配套,設施一流。后勤服務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每所學校都非常干凈、整潔。

      第五篇 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報告1350字

      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報告

      編者按:2024年10月3日至10月23日,省局組織了'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團',該團一行9人,在外停留21天,與美國政府相關單位就食品質量安全法規、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及食品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以下是該團團員,楚雄州質量技術監督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黃昆同志寫的考察報告。

      省局組織人事處:

      2024年10月3日至23日,在省局黨組和州局黨組的關懷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中國云南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代表團'赴美國參觀考察。在美國期間,我們參觀了著名的二戰遺址珍珠港,觀看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紀錄片;世貿大廈遺址、聯合國總部、白宮、國會大廈、太空博物館、林肯紀念堂、杰佛遜紀念堂、奧斯卡領獎中心、好萊塢明星大道等地方。美國加州大學教授(amin)給我們講解了美國國情,美中協會組織我們考察訪問了美國舊金山著名食品加工廠(sugar bowl bakerv?s),現場參觀了生產工藝及管理過程;考察訪問了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并對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等進行了座談。通過這次的參觀考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深刻的理解了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的深刻意義。讀千日書,不如行萬里路。

      一、所見所聞

      在美國參觀期間,時間安排得很緊湊,有時整天坐飛機在天上飛,有時又坐車整天在高速路上跑,天天早出晚歸;有的時候剛下飛機還沒住下,就開始安排參觀;對我們坐慣了辦公室的人來說,感受到了快節奏生活的壓力。語言障礙,生活習俗不同,給參觀考察帶來了一些困難,我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考察機會,盡管每天非常累,回旅館很晚,我還是每天堅持記日記,盡量把當天看到的東西記下來,準備回來再看些資料慢慢消化。

      (一)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搞得非常認真

      美國是世界經濟頭號強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個移民國家。每天都有數以萬計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因為不同的理由涌入美國。美國對外來各色人種包容性強,經濟上的優勢以及低失業率是美國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大批高素質的移民又成為美國發展的強大動力之一。民富國強,美國政府十分重視愛國主義,而且潛移默化。

      在著名的二戰遺址珍珠港,美國政府花巨資在被日本炸沉的'亞歷山號'軍艦水面上建起了紀念碑,免費讓游人坐船參觀,并可以觀看到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的真實錄像紀錄片,聽到'亞歷山號'被炸沉的聲音。許多美國老兵自愿到此地為游人簽名、合影,激發游人對戰爭的憎恨,熱愛和平。據說每天到這里參觀的數以萬計人中,日本人不敢到此參觀,怕被激怒的人揍。

      在華盛頓杰佛遜紀念堂,我們看到一批批小學生蹲爬在紀念堂地板上,認真抄寫托馬斯.杰佛遜1776年受命起草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是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戰斗檄文,以人生平等,政府應該維護人民的合法權利這一觀點出發,宣言歷數了英國殖民政府在北美所實現的罪惡統治,指出其所作所為與保護人民的權利背道而馳。組織小學生就地抄寫這篇愛國文章,其教育意義深刻。

      在著名的迪斯尼公園,構思巧妙的'昨天'、'今天'、'明天',獨具匠心,使參觀的人回顧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同時,更領會到明天高科技的飛躍,信息、宇宙空間、生物科技對人類生產技術的挑戰。

      第六篇 赴美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培訓考察報告2850字

      赴美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培訓考察報告

      為了解美國污染物監控系統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了解最新的污染源監控新技術和管理方法,我隨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考察團,于2024年2月19日至3月16日赴美國進行了培訓考察。其間,在科羅拉多洲的哈希公司總部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各種在線監測儀器和與在線監測相關的輔助監測儀器的培訓;在華盛頓特區對美國國家環保局(簡稱epa)總部,美國污水處理廠聯合會及世界能源研究所進行了考察和交流;我們還與內華達州水務局就污水處理廠排水在線監測使用情況進行了座談,并對有關在線數據傳輸問題進行了交流。本次培訓考察團成員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安徽、湖南、云南8個省、直轄市的環境監察人員、監測人員和環境管理人員。在培訓考察期間,美國有關接待單位和負責培訓的哈希公司都非常重視,在美國哈希公司總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培訓時,抽調部門主管作培訓師,授課老師作了精心準備,培訓內容及考察點都作了精心安排,尤其是哈希公司總裁親自與我們一起研討,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參加培訓的人員以學取真經、不枉此行為己任,聽課認真,記得仔細,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成員還根據各自單位和自身的環保實踐,提出各種問題,與美國有關人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使培訓工作得到了良性的互動。通過近一個月的培訓、考察,基本上了解了美國當前污染物自動監控系統的技術發展、管理實施等情況。現將此次培訓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培訓情況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監察局為切實解決好國內污染源監控裝置安裝、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組團之初廣泛征求各省市環保職能部門的意見,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到達美國后即按計劃開展了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外在線監控儀器的新技術和新儀器;便攜式快速監測儀器的新技術、新儀器;實驗室分析的新技術及進展;美國國家環保局對排污企業的管理和監督模式;美國對城市及河流污染物進行控制、消減的主要方法;現場參觀美國的城市及河流污水監控儀器的運行狀況等內容。

      (一)在線水質監控儀器

      美國hach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水質監測分析儀器的生產廠商,在線水質監測儀器產品眾多,且在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我們主要接受了在線cod、在線流量計、在線氨氮、在線toc、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等項目的培訓。培訓側重于目前世界上廣泛采用的技術原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及該公司儀器的特點等方面內容。

      1、cod ma_ 型水質在線分析儀

      美國hach公司生產的cod ma_ 型水質在線分析儀,主要用于企業排放的污水中cod的監測,該儀器采用符合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的cod鉻法進行監測,儀器中采用活塞泵代替了傳統的及目前國內常用的蠕動泵,解決了目前國內通常所使用的儀器由于泵管的磨損及老化引起的每三~六月需要更換泵管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儀器的試劑加注精度。該儀器安裝了安全面板,在儀器中試劑不排空的情況下,該面板是不能被打開的,消除了因儀器內含有高濃度硫酸而對操作人員可能造成的傷害,而且儀器在未安裝安全面板及關閉面板的情況下是不能開機的。該儀器在分析高濃度氯離子的污水等方面也有優勢。

      2、在線流量計

      對排污企業排放的污水進行準確的計量一直是困擾國內環保部門的難題。hach公司在污水計量方面有許多產品,且有優勢。一種是8

      100、8500型,分固定和便攜兩種型式,主要用于對污水排放管為滿管狀態的測量,儀器采用超聲波多普勒原理,可方便安裝在水泥管、鐵管及玻璃鋼管外,與污水不直接接觸,安裝方便,測量精度高,適用范圍廣;另一種為900型,主要適用于排污管道水平且未充滿污水的狀態,該類儀器有兩個超聲波探頭,一個豎直安裝在管道內側上壁處,用于對管道液面高度的測量,一個置于水底中,對液體流速進行測量,通過對兩個探頭所得的數據及已知的管道尺寸參數進行計算就可得到污水流量,儀器分便攜式和固定式兩種。目前世界上該類儀器普遍采用的是超聲波多普勒法,只是各家廠商生產的儀器在安裝、使用上有繁有簡,使用的方便程度及測量方式不同,廣泛地了解每個公司的產品,對我國眾多的排污企業及其多變的排污方式的污水測量有較大的幫助。

      3、在線氨氮監測儀

      我國對化肥企業、城市污水廠及排放高濃度有機污水的企業都應進行氨氮的監測。hach公司生產的氨氮監測儀采用比色法進行測量,其中對高濃度的采用納氏比色法,對低濃度的采用水楊酸比色法,符合我國國標的要求。該方法受水中雜質的影響較小,與氣敏電極法相比,不需要經常更換電極,不受易揮發有機組份的干擾,測量精度高。與選擇電極法相比,當遇到一價陽離子時其測量精度不受較大的影響。該種方法應該說對我國的企業類型眾多、污水成分極復雜的現狀來說是相當適用的。

      4、toc在線監測儀

      cod反映的是水中用強氧化劑氧化時有機物的多少,bod反映的是水中生物氧化的有機物的多少。這兩種方法所測的耗氧有機物的量均為水中有機物的一部分。toc則測量水中全部有機物的多少。測量方法有高溫燃燒法及紫外催化法(濕法)。紫外催化法是首先在水樣中加酸,去除水中的有機碳,使其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消除,再在水樣中加入過硫酸鹽,用紫外光催化氧化,使水中的含碳有機物生成二氧化碳排出,用非分散紅外分光光度計測量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從而得出水中總有機物的含量。高溫燃燒法去除無機碳的方法與濕法相同,去除了無機碳的水樣在pt催化劑的催化下在氧氣中燃燒,有機物與氧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用非分散紅外分光光度計測量該二氧化碳的量,從而得出水中總有機物的含量。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濕法中,需要加入過硫酸鹽,反應時間長;高溫燃燒法在水中無機離子較多的情況下,易使催化劑表面產生沉積,降低了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我國在選用toc測量儀時,應根據各地水質的具體情況,考慮這兩種方法的儀器的優缺點分別選用。

      5、多參數水質分析儀

      測量水中的ph值、電導、溶解氧、濁度及溫度5個參數是環保部門經常進行的工作。hydrolab 型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可進行這5個常規項目的分析,同時還可以擴展到15個參數,其中可進行葉綠素a、藍綠藻兩個項目的監測,這對監測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葉綠素a、藍綠藻監測的常規方法都是在實驗室進行,監測周期長。而該儀器可直接將探頭插入水中進行現場監測,也可固定在水體中進行長期監測,不需要建設水質自動站房、提水等裝置,使用方便,在目前我國的河流、湖庫監測中具有較廣泛的推廣價值。

      6、在線總磷監測

      我國排污企業眾多,對有些企業需要進行總磷監測。目前國內安裝總磷在線監測儀的企業為數不多,分析方法及使用經驗還不多。hach公司生產的phospha_型總磷在線監測儀使用我國標準的鉬藍比色法,前處理裝置是按我國國標標準方法進行樣品處理,水樣中的顆粒物采用超聲波震碎而非過濾式,儀器監測與傳統實驗室監測方法數據可比性較高。

      7、_c-100_c1000在線控制器

      傳感器所測的監測數據需要傳輸到數據控制器進行處理。控制器的功能直接影響到測量的方便性。功能強大的而通用的在線數據控制器對提高監測效率、簡化實驗裝置有較好的作用。培訓中,專家介紹了目前世界上的多種數據在線控制器,對我們今后的選用有較大的幫助。

      第七篇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報告7900字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報告

      2002年6月應加拿大樓宇貸款保險及房屋署(cmhc)和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ud)的邀請,以外事司司長李先逵、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兼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沈建忠為正副團長的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住宅產業考察團一行10人,對美國、加拿大住宅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訪問、交流和考察活動。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參加第九屆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宣傳中國政府改革開放以來住宅建設所取得的成就,與國際社會廣泛交流,學習發達國家在推動住房建設與住房保障方面的經驗。二是加強與美國、加拿大住房建設管理部門交流與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設合作項目事宜進一步磋商,促進合作項目的順利進展。三是學習和考察美、加在促進住宅技術進步,發展住宅產業,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方面的成功經驗。訪問、考察期間受到了加拿大cmhc、美國hud、美國商務部(doc)、全美住宅建造商協會(nahb)及兩國住宅技術研究機構、技術服務企業的熱情款待,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和考察。

      一、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的基本情況

      6月2日-6日,代表團參加了在加拿大班夫舉辦的第九屆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本次大會由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新建住宅保障項目組織主辦,加拿大cmhc特別支持。該大會每三年舉辦一次,旨在加強國際間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與經驗交流。參加此次大會有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法國、德國、日本等17個國家代表200多人,各國代表圍繞住房建設與住房保障分別介紹了各國的進展情況。我代表團長李先逵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國住房發展與住房政策保障'報告,介紹了中國政府在改善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詳細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費市場、加快住宅產業發展方面的方針政策措施。代表團副團長沈建忠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國住宅建設與住宅質量保障'報告,介紹了中國住宅建設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設的發展前景及住宅建設的質量保障體系,著重介紹中國政府在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會發言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國際社會對中國住宅產業發展有了較全面的了解,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

      從大會交流的內容來看,各國政府把堅持人居可持續發展,提高住宅建設技術水平,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質量;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別是保障住房質量和購房者的利益做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在保證住房質量方面,把推動住宅科技技術發展做為首要任務,通過加強和完善住宅技術標準,建立系統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制度,嚴格建造過程把關,完善質量檢測手段等措施確保住房建造質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為保證人人享有住房為目標,通過建立不同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采取住房建設基金、住房貸款等經濟手段,提高購房者的購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達到一定的標準和相應可靠的質量保證。

      會議期間,我代表團還與加拿大、日本等國代表團進行了雙邊交流活動,就住宅技術的發展與合作進行了進一步交換意見,為加強今后的國際合作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加拿大cmhc董事會主席peter smith先生介紹了cmhc的主要職能,并期待著中加雙方在住宅建設領域進一步合作與交流。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唐力教授介紹了太陽能住宅建筑體系技術;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紹了加拿大住宅標準、規范和住宅建筑體系等內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團非常珍惜與我代表團的會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屆年會將于2024年在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在住宅建設方面的成就世界矚目,中日兩國間的住房合作與交流一直開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屆年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雙方就住宅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商談,為加強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

      代表團在訪加期間,與加拿大樓宇貸款保險及房屋署就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情況進行細致的商談,對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術和住宅小區建設情況。

      1、中加合作項目與交流活動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與加拿大在建筑技術、住房金融、住宅產業、建筑標準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主要的項目和活動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項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經貿部和加拿大國際發展署(cida)申請將'研究和借鑒加拿大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與實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方面的經驗'列入cida的資助計劃,2000年2月獲得批準。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資助,加方與我部共同實施該項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該項目的目的是學習和借鑒加拿大模式,為在中國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和抵押貸款證券化制度做準備。該項目于2001年7月結束,中方完成了詳實的研究報告,提出了政策建議,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做為該項目的延伸,由cida資助,并根據劉志峰副部長訪加時與cmhc簽署的合作協議,我部與cmhc于2001年8月開始進行在中國建立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項研究正在分階段進行中。

      中加建筑技術領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筑體系主要以木結構和輕鋼結構為住宅建筑的主導結構,在這方面有較成熟的經驗和技術。中加雙方在木結構建筑方面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資源部、國家研究中心、森林工業理事會等部門的支持與協助下,為我國木結構標準修訂提供了技術咨詢和服務。目前木結構設計規范和木結構施工驗收規范在雙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時,我部正在與加拿大cmhc就輕鋼住宅結構技術標準制訂方面進行合作,該項工作進展順利。

      中加雙方在技術交流與研討、技術貿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取得了較好成果。

      2、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建設性意見。代表團在雙方的商談中提出了加強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建設性意見。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領域合作的進程,盡快開展住房抵押擔保和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同時,開展住房發展基金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產業基金的建立與發展。在技術交流與貿易領域,加快輕鋼住宅建筑體系技術的合作,在制定技術標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在技術引進方面,應與中方有關企業合作,引進成套生產技術,而不僅僅局限在產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新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在人才培訓方面,應有實質性的進展,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設管理與技術發展的考察研究。在chmc的安排下,代表團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設與住宅技術管理機制及木結構建筑體系技術、輕鋼住宅建筑體系技術、住宅供暖系統、新能源利用技術及參觀了加拿大科學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實驗室和居住區建設等。

      加拿大住房建設及住宅技術的發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業部、科學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礦物與能源技術中心等部門協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機構,成立于1946年,其宗旨是協助加拿大政府制訂和實施住房建筑計劃,以解決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加拿大國內存在的住房緊缺問題。從那時起,該公司一直協助政府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提供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條件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該公司多年來采取了各種途徑,包括向加拿大家庭提供直接和間接援助,以及協助建立一種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筑業健康發展的有利環境。通過推廣有關住房方面的研究與專業技術知識,協助住房建設減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并與其他部門和單位合作,支持和修訂加拿大的住房建筑標準,確保加拿大在解決目前出現的各種住房問題和面對各種新興的發展趨勢的同時,能夠全面考慮國內和國際因素,做出統籌兼顧的積極反應。為了實現其支持住房產業的目標,該公司采取各種途徑,包括技術與經濟研究、信息交流、人員培訓、示范工程、規章制度的制定、研制行業標準等促進和協調住房產業與各級政府機構以及加拿大國內外的住房用戶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加拿大科學院建筑研究所是加拿大的建筑技術中心,從事綜合性研究、制訂建筑法規和提供質量鑒定服務等,其所從事的消防安全、建筑性能、室內環境、材料與結構、產品鑒定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同行享有較高聲譽,對促進加拿大住宅產業技術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自然資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采礦、地質和森林資源的聯邦政府部門。該部門通過各種措施,積極發展和促進住宅建設中的能源效率,包括為新建住宅制定的r-2000計劃和適用于現有舊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負責管理使用能源的設備,包括住房設備和家用電器,并為制定和實施加拿大住房建筑能源法規提供協助。礦物與能源技術中心作為自然資源部的下屬技術開發機構,主要從事建筑節能設備與系統的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該中心為新建住房和現有舊房的節能住宅技術提供技術支持和計劃管理服務,包括研制技術標準、鑒定工具、質量性能檢查、建筑培訓和計劃評估等。同時,還致力于開發太陽能、風能、小型水力發電及生物能源。加拿大的住宅技術發展,在各有關部門共同協作下通力合作、協調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住宅產業技術的大發展,使加拿大住宅工業化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設倡導'健康住宅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證居住者健康。包括室內空氣質量、水質、采光照明、隔聲及電磁輻射等因素。二是能源效益。包括建筑物的保溫性能、用于采暖與制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利用、用電及高峰用電需求等。三是資源效益。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節水器具、建筑物的耐久性及長期性等。四是環保責任。包括排放及燃燒副產品的設備性能、廢水及污水處理、社區的選址及自然環境的利用等。五是可支付能力。包括住宅的性能價格比、建設的工業化水平、住宅的適應性和市場性等。加拿大的住宅建筑技術發展以'健康住宅'理念為原則,發展相應的體系與技術,形成了以木結構、輕鋼結構、混凝土板式結構、輕鋼與混凝土復合結構為主要建筑體系和與其相配套的工業化生產的墻板、布線、門窗、廚衛部品及技術體系,實現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機械化施工、一體化管理的住房現代化生產體系。

      木結構住宅體系在加拿大已成為低層住宅發展的主要建筑體系,其源于加國擁有豐富的木材資源、現代化生產工藝和其成熟的配套技術。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是:應用于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可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高效建造;其空間布局可改性好,可按照市場要求臨時改變其空間布局;在安裝配電系統、管道系統、供暖系統與空調系統以及其他現代化系統時可節省時間、提高工效,可達到最高的絕熱保溫標準,保證既節省能源,又能提供長期的舒適環境。同時,可以盡量減少廢料和工序,并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輕鋼結構住宅體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設中也有較大發展,其技術特點及技術體系和木結構體系具有相似之處,其不同之處在輕鋼結構體系中的結構由鋼代木,是加拿大低層、多層住宅常用的結構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場。其優點在于:質輕高強,抗震性能好;有利于環保,回收率可達100%;材料性能好,結構質量有保證;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于實現工業化生產;不可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點。目前,加拿大輕鋼結構體系用于旅館等公共建筑可蓋到七層,用于住宅可蓋到四至五層,今后發展還在進一步研究。

      混凝土板式結構、輕鋼與混凝土復合結構是加拿大高層住宅的主要建筑體系。混凝土板式結構綜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種模板技術及現場澆注混凝土板等工藝技術,實現了機械化施工。輕鋼與混凝土復合結構是將冷軋鋼與現場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廠制成板,構成樓板、橫梁、頂梁、立柱和墻壁等結構,是逐漸取代混凝土板式結構的新的結構型式,在高層住宅建筑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術與產品水平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塊技術、屋面裝飾技術、塑料產品技術、空氣流通與熱量控制技術、門窗技術、廚衛技術供暖技術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值得我國學習和交流。

      三、中美住房合作項目與交流

      代表團訪美期間,與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商務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項目事宜進行了實質性協商。同時,對美國住宅建設的政策和技術發展進行了較深入的調研,達到了預期效果。

      1、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中美住房合作項目由2000年5月優先啟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合作項目'和'住宅產業示范工程'以來,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合作項目。2000年5月,在上海舉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討會,詳細了解了美國在住房抵押證券化方面的經驗。2000年7月和9月,中美雙方先后派出了代表團就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行交流,為中國實施住房抵押證券化進行了技術準備。目前中方有關部門正就在中國實施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工作進行努力。

      住宅產業示范工程合作項目。根據《關于建設示范工程的諒解》,初步選定北京龍澤苑小區和上海新里程小區做為中美住宅示范項目。2001年3月,中美雙方聯合評審組在北京召開了龍澤苑示范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frank williams建筑事務所的方案中標。2002年3月在北京舉行了龍澤苑示范項目環境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盛林景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龍澤苑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于6月29日開工建設。上海示范工程項目于2001年9月召開了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design collective建筑事務所的設計方案中標,目前設計方案仍在修改階段。

      2、合作項目的建設性意見。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已經步入到技術合作的實質性階段。此次訪問和交流就有關示范技術和產品事宜與美國商務部、住宅建造商協會等部門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和協調,明確了示范技術與產品的內容和要求。在引進美方規劃設計理念的同時,重點應在引進和示范技術和產品方面,要側重于工業化建筑體系、部品體系以及建筑節能技術、新能源利用技術、居住區環境保障技術等方面。經過雙方協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范工程選用的技術和部品清單,再由中方根據清單提出具體技術要求和選用要求,雙方協商確定。雙方認為,為保證示范工程項目啟動后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雙方應建立工作協調小組及協調機制。

      3、美國住房建設的考察研究。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是負責美國住房投資、住房計劃和住宅技術的發展的主管部門。從1930年開始,美國國會推動公共住房計劃,共新建120萬套住宅提供給最低收入家庭。從1993年開始啟動希望6工程,主要解決低收入者、經濟落后地區以及居住條件較差的群體的住房。主要是改造危舊和居住質量差的住宅,1993年-2001年計劃拆除危舊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2000年實際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為公共住宅提供給低收入者。公共住宅的投資來自國會撥款、地方機構籌措和私人投資等多種渠道。2001年國會撥款45億美元,地方機構籌到90億美元用于公共住房建設,為解決低收入住宅提供了巨大的資金來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美國政府為逐步消除貧民區和貴族區的居住者素質的差別,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來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質。公共住宅在40-50年代以建高層住宅為主,實踐證明,高層住宅管理難度大,除紐約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層住宅。在發展住宅技術方面,美國政府非常重視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國會每年撥款1000萬美元用于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且在公共住宅建設中大力推廣住宅建設新技術,不斷改善住宅的綜合質量。

      四、美、加住宅產業考察的啟示

      1、住宅區規劃。住宅的規劃設計理念應從住宅小區為主發展到居住社區為主的轉變。北美的住宅很少見到像我國封閉式布局和封閉式管理的住宅小區,其規劃設計是以居住社區的理念,形成街坊鄰里和組團區段的布局模式,體現社區開放交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社區服務、生活設施等),有利于城市交通疏散。我國封閉式住宅小區(組團)是幾千年來'圍城'思想的延續,每個小區必須配套相應的商業服務設施、中心廣場、教育設施等,是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造成小區內外交通組織復雜,生活不便等。如果封閉式圍墻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那么現代化監控技術、門禁系統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區由封閉走向開放,資源(如綠地、設施)由小區獨享變為社會共享。

      2、住宅的裝修。提供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國住宅建設的特有現象,在住房商品化、社會化高度發達的美國、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裝修到位,而且住宅裝修實現一體化設計、施工,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又有利于實現裝修工業化。裝修講求簡潔、明快、舒適和實用,創造一種方便、安逸的居住環境。我國目前住宅裝修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裝修的賓館化或裝修繁瑣化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

      3、居住區環境。不管在美國、加拿大的高檔社區,還是普通社區,很少看到像我國住宅小區環境塑造的大手筆做法,目前我國住宅小區建設中大做環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傳廣告式手法為環境而環境。如:浩大的中心廣場、人造瀑布、山石景觀等,既是形式主義,又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在國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園或城市廣場中才能看到。在美國、加拿大的居住區環境講求利用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則,以種樹、種草為主,營造樸實、自然的環境,既經濟實惠,又具有園藝美的自然和諧,而不是人工過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術的實用性和高效性。在美國、加拿大資源豐富的國度,積極開發、推廣應用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太陽能和地熱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小型箱式變壓器技術等,體現'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論,即檢查(review)標準程序和做法;減少(reduce)產生的浪費;重復利用(re-use)資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廢棄的材料。

      5、重視新技術的研究。盡管美國的建筑技術處于領先水平,美國政府仍然重視新技術的研究工作,國會每年撥付住宅與城市發展部1000萬美元專門用于新技術的開發與研究費用,委托美國國家建筑技術研究中心負責建筑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而美國的各種協會等社團組織,更是集中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推動美國住宅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科研單位的改制與政府部門脫鉤,技術研究工作弱化,同時,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很難調動起企事業單位開展新技術開發研究的積極性,嚴重阻礙新技術的發展。在新技術研究領域,不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穩定一批技術設備齊全、技術實力雄厚的科研單位和科研隊伍,積極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推動新技術的發展。

      6、加快我國住宅建筑體系的研究。美國、加拿大住宅建設的工業化之高,是因為有成熟的成套建筑體系(如木結構、輕鋼建筑體系)和與之相配套的成套技術。我國的住宅建筑體系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體系,而且建筑技術以單項技術發展為主,缺乏標準化、配套化技術,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設工業化的發展。加快我國住宅建設工業化進程,首先是解決建筑體系問題。應加強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的標準化研究,形成完整系列的體系。其次是完善住宅技術、部品的通用性研究,逐步形成系列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

      7、木結構、輕鋼結構住宅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我國城鎮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為主,由于木結構、輕鋼結構的建造層數所限,其建筑結構體系在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中應用范圍有限,但與其配套的屋面體系、內墻體系及其配套的技術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廣闊的用途。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及廣大農村住房條件的改善,木結構、輕鋼結構住宅在小城鎮及廣闊的農村住宅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輕鋼結構住宅在發展小城鎮和農村住宅中具有較大的潛力。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團

      團 長:李先逵 建設部外事司司長

      副團長:沈建忠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兼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

      團 員:

      王瑞春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處長

      田靈江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處長

      于 萍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工程師

      韓紅麗 陜西西安高科(集團)新西部實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

      陳 琳 浙江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主任

      唐文華 浙江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處長

      樊 闊 內蒙古包頭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

      蘇 和 內蒙古包頭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主任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 沈建忠 田靈江

      二○○二年七月三日

      第八篇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考察報告1050字

      培訓考察團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s.u)農業及自然資源學院負責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學成立于1855年,是全美第一所根據贈地法成立的州立(公立)大學。學校位于密西根州首府──蘭辛市,規模宏大,景色秀麗,下設14個學院,共有4000多名教員,設有200多門專業學科。在校注冊學生4.1萬人。其中本科生3.2萬人,研究生9060人,外國留學生近3000人,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留學生900人。學校總面積21.2平方公里,校園占地8.5平方公里,試驗農場和農業教學、科研基地12.7平方公里。農業和自然資源學院為大學里歷史最為悠久、師資力量最強的學院,在全美屬于最好的十大農學院之一,作為典型的贈地法案學院,農學院實行教學、科研、推廣三結合的體制,負責全州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州政府不再設立科研和推廣機構。美國所有州都實行這種體制。在行政管理上,農學院分為四大部門:即主管教學的學術和學生事業部,主管科研的農業試驗站,主管推廣的州立大學農業技術推廣站和主管國際交流的國際農業研究所。具體負責這次培訓考察活動的是學校國際農業研究所和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在20多天的培訓考察工作中,全團受到美方的熱情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學副校長、農學院院長fred·poston博士會見并宴請了代表團。整個培訓考察日程緊湊,工作緊張,組織有序,內容豐富,方式活潑。代表團先后聽取了學校二十多位具有博士學位的農業推廣專家、教授的講課和情況介紹,訪問了拜伊(bay)縣、埃力那克(arenac)縣、麥森(mason)縣等三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站,考察了11個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4個農產品加工廠,一個生產資料公司,二個職業中學,二個農產品收購站,一個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參加了埃力那克縣農場主協會主席舉行的情況報告會,走訪了9個美國人家庭,其中:農場主家庭5個,大學教授家庭2個,中學教師家庭1個,推廣站長家庭1個。應美方邀請代表團向有關專家、教授和部分外國留學生介紹了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取得的成績等情況,就有關問題與美方朋友進行了研究、探討,得到美方好評。本次培訓考察,內容涉及美國農業立法的沿革,推廣經費預算與使用,贈地大學體系,農業推廣理論和原則,農業推廣體制、管理、項目計劃和評估,農業推廣手段和方法,農業發展政策,現代通訊技術信息傳播設施在農業上的應用,及美國朋友的家庭生活等諸多方面。同志們認為,本次培訓考察收獲不小,對美國特別是密西根州的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發展趨勢,有了一定的了解,達到了預期目的。

      第九篇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培訓考察報告7550字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培訓考察報告

      為了學習、借鑒美國農業推廣方面的經驗,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工作水平,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持續發展。經農業部和國家外專局批準,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派出以梁志杰同志為團長,江西、上海、貴州、湖北、山西、天津、湖南等省市和遼寧省大連市、錦州市、四川省雙流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參加的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培訓考察團一共14人,于1995年11月4日至12月2日執行赴美國培訓考察任務。

      培訓考察團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S.U)農業及自然資源學院負責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學成立于1855年,是全美第一所根據贈地法成立的州立(公立)大學。學校位于密西根州首府──蘭辛市,規模宏大,景色秀麗,下設14個學院,共有4000多名教員,設有200多門專業學科。在校注冊學生4.1萬人。其中本科生3.2萬人,研究生9060人,外國留學生近3000人,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留學生900人。學校總面積21.2平方公里,校園占地8.5平方公里,試驗農場和農業教學、科研基地12.7平方公里。農業和自然資源學院為大學里歷史最為悠久、師資力量最強的學院,在全美屬于最好的十大農學院之一,作為典型的贈地法案學院,農學院實行教學、科研、推廣三結合的體制,負責全州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州政府不再設立科研和推廣機構。美國所有州都實行這種體制。在行政管理上,農學院分為四大部門:即主管教學的學術和學生事業部,主管科研的農業試驗站,主管推廣的州立大學農業技術推廣站和主管國際交流的國際農業研究所。具體負責這次培訓考察活動的是學校國際農業研究所和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在20多天的培訓考察工作中,全團受到美方的熱情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學副校長、農學院院長Fred·Poston博士會見并宴請了代表團。整個培訓考察日程緊湊,工作緊張,組織有序,內容豐富,方式活潑。代表團先后聽取了學校二十多位具有博士學位的農業推廣專家、教授的講課和情況介紹,訪問了拜伊(Bay)縣、埃力那克(Arenac)縣、麥森(Mason)縣等三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站,考察了11個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4個農產品加工廠,一個生產資料公司,二個職業中學,二個農產品收購站,一個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參加了埃力那克縣農場主協會主席舉行的情況報告會,走訪了9個美國人家庭,其中:農場主家庭5個,大學教授家庭2個,中學教師家庭1個,推廣站長家庭1個。應美方邀請代表團向有關專家、教授和部分外國留學生介紹了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取得的成績等情況,就有關問題與美方朋友進行了研究、探討,得到美方好評。本次培訓考察,內容涉及美國農業立法的沿革,推廣經費預算與使用,贈地大學體系,農業推廣理論和原則,農業推廣體制、管理、項目計劃和評估,農業推廣手段和方法,農業發展政策,現代通訊技術信息傳播設施在農業上的應用,及美國朋友的家庭生活等諸多方面。同志們認為,本次培訓考察收獲不小,對美國特別是密西根州的農業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發展趨勢,有了一定的了解,達到了預期目的。

      美國是當今世界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據介紹現有人口2.6億,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僅占2%左右,一個農民一年生產的農產品可滿足128個人的生活要求。

      密西根州位于美國的東北部與加拿大隔湖相望,氣候條件和我國東北近似,是全美玉米、奶牛(牛奶)的主要生產區,全州現有人口940萬,面積17萬平方公里,地廣人稀,務農人口僅占總人口的2.2%,農業生產具有以下特點:

      (一)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農場規模越來越大。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以家庭為單位,實行規模經營,從發展趨勢看,規模將會越來越大。全州前幾年有5.2萬個家庭農場,現在下降到5萬個。家庭農場分兩種類型,一種為專業性農場,一種為兼業性農場。中等專業性農場一般耕種2000?000畝地。無論專業性農場還是兼業性農場,都以自己耕種為主,農忙時雇請部分臨時工,勞動生產率水平很高。

      (二)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耕地、播種、施肥、噴藥、收刈、脫粒、加工、運輸、精選、烘干、貯存、畜牧業上料、擠奶、消除欄圈全部實行機械化。我們參觀的一些農場主無不擁有多種機械,這些機械性能良好,用途廣泛,有的可以一機多用,如種植機械從整地、播種、施肥、噴藥和收刈、脫粒、秸稈粉碎可一次完成。農產品加工,只要一按電鈕全部自動完成,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驚人。由于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很高,規模小一些的農場主大都是主營農業,兼營其它。

      (三)商業性意識越來越強。農業生產以市場為導向,按市場需求進行,我們訪問的農家,大都擁有電腦終端和州立大學農學院及其他信息中心聯網,隨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州立大學和其它信息提供者只負責提供市場信息,幫助農場主分析,利用信息,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由農場主取決市場自主經營。

      (四)社會化服務十分發達。各農場與社會的各涉農部門和商業公司都保持著密切聯系,農場所需的良種、化肥、農藥、機械、飼料等生產資料,農產品的運輸、銷售、貯存,以及其它需要解決的問題,只需打個電話,有關單位便及時登門服務。

      (五)勞動者素質較高。50%左右的農場主是大學畢業生,有的還是碩士甚至博士畢業生,農民的平均學歷達到中專以上。

      農業的發展與農技推廣工作是密切相關的,自1914年美國建立農業合作推廣體系以來,農業技術的推廣一直促進著農業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農業科技的進步,而高素質的農場主又對農業推廣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密西根州立大學農技推廣站和全美一樣,對農場主的需求及時變換著推廣方法、范圍等,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通過培訓和考察,我們認為美國的農業推廣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緊密結合。美國的農業推廣以州立大學為核心,實行教育、科研、推廣緊密結合,這種形式是依據美國的法律規定逐步形成的,1862年美國國會頒布的《摩里爾,贈地學院法》,由國家劃出大片土地,在每個州各建立一所贈地學院,為農民培養農業和農機專門人才。1887年頒布《漢奇,農業試驗站法》規定在贈地大學建立試驗站,開展農業科研。1914年又頒布《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廣法》,授權贈地學院的農業推廣可以得到聯邦政府農業部的合作和支持。上述三個法案是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農業發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國農業發展的基礎。三個法案是一個整體,它規定了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由州立大學組織實施,使州立大學逐步成為本州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的結合體,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和推廣中心。農業推廣以州立大學為中心雖然有其歷史特殊性,但創造的教學、研究、推廣緊密相結合的成功經驗,則有普遍意義。為了保證教學、科研、推廣緊密結合,學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師既承擔教學任務,又承擔科研和推廣任務,多數為教學──推廣,科研──推廣,教學──科研雙重任務,或教學──科研──推廣三重任務。

      2、科研任務來自生產實際,根據推廣工作,提出的問題,確定科研項目計劃,成果一經確認,即向社會公開,不搞技術壟斷。

      3、教學、科研人員作推廣人員的后盾,負責解決推廣工作中的疑難問題。

      4、對推廣人員采取在職和定期離崗進修的辦法,更新知識,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5、召開教學、科研、推廣人員研討會,共同探討解決新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二)多種社會力量合作辦推廣。農業推廣是一項重大的社會公益活動,美國政府動員社會各界支持農業推廣,從而逐步形成了一種多層次、多方面合作進行推廣工作的機制。一是國家和地方合作辦推廣。農業部和州、縣推廣機構各司其職,互相合作,經費由聯邦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1995年密西根州立大學推廣經費為4000萬美元,其中:聯邦撥款1000萬美元,州政府撥款2000萬美元,縣政府撥款1000萬美元,另外還有特殊推廣項目經費和社會各界捐款800萬美元。二是政府和社會合作辦推廣。州縣兩級推廣機構中都設有政府代表,都成立有州立大學、有關部門、專業協會農民代表參加的農業推廣顧問委員會(協會),負責推廣工作的項目審定、經費籌集、人事安排和工作評估。三是以專職人員為骨干,專職、兼職和志愿人員合作辦推廣。兼職人員主要在州立大學,他們既搞推廣又搞教學、科研,志愿人員主要在縣和縣以下以推廣顧問委員會和參加“四健”(4H)會的人員為主。埃力那克縣推廣站只有5名專職推廣人員,顧問委員會有12名,志愿人員多達幾千名,面向群眾的推廣工作,許多是依靠志愿人員完成的,推廣課題是由顧問委員會根據生產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提出,項目方案由農業教學、推廣人員在深入調查,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聯合制定,項目的實施,除推廣、科研、教學人員參加外,多種社會力量,包括政府機構、群眾團體、大眾宣傳媒介、涉農企業和一些大型農場主,也積極配合,有的農場主還出錢、出地,帶頭實施推廣項目,承擔試驗示范任務。

      (三)農業推廣隊伍的素質高。密西根州1994年共有州、縣農業推廣人員445人,其中州農業推廣站150人,縣和區域推廣站295人。150名州推廣專家都是博士、教授,縣和區域推廣人員中70%為碩士,25%具有博士學位,無論是州推廣專家,還是縣級推廣人員知識面都很寬,學識比較淵博,都會操作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州、縣農業推廣站,全部實現了辦公通訊現代化,所有推廣人員都擁有電腦終端,與州立大學及其他信息中心聯網,美國能形成這樣高科技、高學歷層次的農業推廣隊伍,一是高科技發展迅速,農場主的科技文化程度越來越高,自身素質差,很難再勝任推廣工作。二是州立大學設立了農業推廣教育系,在本科畢業的基礎上著力培養農業推廣方面的碩士和博士,形成了培養高級推廣人員的教育體系。三是州立大學對推廣人員的職位有嚴格的要求和招聘程序,招聘上崗后試用六年,方可聘為正式推廣員,不管什么人,如果不能勝任工作,隨時都有被解聘的可能。

      (四)農業推廣領域廣泛,內容豐富。美國的農業推廣是全方位、面向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只要農村、農業和農民需要的,都是農業推廣的領域和任務。工作范疇已遠遠跳出單純農業技術本身,涉及整個農業和所在農民的種、養業、流通、農村文化、家庭教育、人際關系、協調指導等諸多方面,以滿足農民的高層次需求。農業推廣人員涉及和實施的項目分三大類:

      1、農業技術和自然資源類:涉及農戶利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經驗,有效地從事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場利潤,開發新的農產品,參予國內外市場競爭,注重食品衛生,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及農民群眾的多種需求和心理培訓、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咨詢等。

      2、“四健”青年俱樂部項目。四健是指健康的心、健康的腦,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手,“四健”是為農村開發農村青年資源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農村青年提供理論、實踐環境,培養他們關心公共事業,實現自我控制,增長知識才干,提高領導、管理能力,試一試、干一干,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

      3、家政推廣項目。家庭是農村發展、生活的基本單位,指導農村家庭生活、消費,健康發展是美國農業推廣的重要任務。這類項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培訓等活動,強化家庭的作用,制止家庭分裂,減少青少年犯罪,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家庭的穩定發展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項目的主要內容有:(1)進行公共事業、社區活動和法律的培訓,教育農民處理好家庭與社區、政府的關系;(2)進行有關食物與營養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營養和健康、生長發育之間的關系,注意營養、膳食和烹調技術;(3)進行衛生和健康方面的培訓,指導農民搞好家庭保健,改善家庭衛生和設施,愛護公共衛生及設施;(4)幫助農民家庭進行住房需求評估,推薦家庭住房設計式樣,提供房屋修膳和管理知識;(5)指導新婚夫妻和青年夫婦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尊敬長輩和撫育好小孩;(6)指導農民搞好家庭預算,用好家庭資金;(7)進行家庭生產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家庭農場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五)推廣方式靈活,推廣手段先進。農業推廣單位都擁有電子計算機、衛星聯網電話、電視、錄放設備等現代化推廣工具,推廣人員將各種知識信息輸入計算機內,農民需要什么信息只要撥個電話或打開計算機終端就可獲取有關答案,十分便捷,我們走訪的農戶中,大部分都和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統聯網,無論是芝加哥的農產品市場價格,還是天氣變化情況等,都可做到“秀才不出門,可知天下事”,州立大學除常用的宣傳培訓設備外,龐大的計算機系統除和各縣推廣站、農戶計算機聯網外,還與國內外有關重要部門聯網,有關的技術信息可及時交流、傳遞。州立大學還設有6套電視節目,無線廣播電臺定期向農民播放農業知識技術和信息,利用衛星遠距離教學也在應用中。

      美國的農業推廣方式,分直接推廣、間接推廣。直接推廣是指推廣人員走訪到戶,面對面幫助農民解決問題;間接推廣方法是指借助印刷品、電話、電視、廣播、電子郵件等進行推廣宣傳。目前,運用直接推廣方法服務的約占農戶數的25%,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如小組培訓、參觀、示范等,必要時還進行個別咨詢、個別訪問。各種農業推廣方法,都體現了民主的,說服教育的原則,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強迫命令。而且,絕大多數推廣項目都是無償的。

      (六)隊伍管理嚴格。在長期實踐中,美國的農業推廣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

      l、農業推廣人員由州立大學直接管理,州推廣專家由學校聘任,基層推廣員由大學下屬的州推廣站聘任,并發工資,地方政府不干預推廣工作。

      2、基層推廣人員由州立大學負責培訓,每人每年回校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0天,以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3、根據推廣人員的特長,分別參加州推廣站的推廣項目。推廣員帶著問題回學校與專家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再回去組織實施。

      4、對推廣人員的工作進行評估,如不稱職,隨時辭退。

      美國根據本國的國情和農業資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對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進步發揮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經驗可供我們借鑒。為此,我們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法律、法規。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公益事業,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需要法律預以保護。我國人大常委會經過多年醞釀討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農業推廣法,即《______農業技術推廣法》,這無疑將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但從推廣法頒布兩年來的實施情況看,由于法律條文太原則,操作性差,難以落到實處,建議盡快制訂《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細則,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別是在維護農技推廣機構合法權益,國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體、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農技推廣部門的裝備,促進農業科技信息、網絡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和經濟信息,顯得越來越重要,信息已成為一項重要財富,誰先得到它,誰就可以取得經濟上的主動權。美國農業推廣部門把信息傳遞作為向農民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大的農場主也十分注意收集農業科技和市場信息,他們都裝備了先進的信息傳播設備,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傳遞系統。目前,我國農技推廣部門普遍裝備落后,信息傳遞慢,渠道單一,適應不了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需要。建議國家增加投入,改善農技推廣部門的裝備,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農業科技廣播電視臺。我國幅員遼闊,交通不發達,廣播電視的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與否的影響,同時利用廣播配以電視,更加形象、生動,適合我國農民文化水平低的實際,是傳播農業科學技術的一種好方法,國家應把它作為科技興農戰略的一件大事來落實。二是逐步建立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應用,促進信息事業的發展。世界發達國都把計算機的普及推廣和網絡化,作為經濟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來抓,建議國家在“九·五”期間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采取與地方聯合投資的辦法,在每個省確定若干個地、縣農技推廣部門,開展計算機網絡建設的試點,同時,組織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開展計算機軟件開發。爭取用一、二個五年計劃,把全國縣級以上農技推廣機構都用計算機網絡起來。三是增加農業科技讀物出版發行,使農民比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三)加快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步伐,提高農業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我國農技推廣機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內部分工過細,人員過多,業務素質普遍偏低。可借鑒美國的經驗,逐步將推廣機構內服務性的專業站(室)向專業性服務公司(肥料公司、藥械公司、果品公司等)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逐步向綜合性、宏觀性方向發展。從重點進行生產技術指導,逐步轉向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與評價,農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發展。二是采取切實措施加快對現有農技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各級政府要增加農業技術培訓經費,農業部和人事部門組織制定農技推廣機構崗位任職標準,以調動在職科技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三是繼續抓農業內部的“三農”協作。我們認為,“三農”協作重點是省一級,省一級“三農”分屬不同的三個系統協作難度大,農業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議農業部對幾年來“三農”協作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就“三農”協作的組織形式,協作內容和方式,以及經費開支等做出具體規定,充分調動三家的積極性。

      (四)增加農業投入,引導農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發展。農業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目前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無疑是一種好的制度應長期堅持,但是,在鄉鎮企業發達,勞力向工業大量轉移的地方及東北、西北等耕地面積大的地方,可以根據群眾意愿,引導農民把土地向農業大戶集中,建立家庭農場,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國家應增加投入為這些家庭農場提供一些中長期(10?0年)的貸款,幫助他們購買生產加工方面的機械設備,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使之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樣板。

      (五)改革農村教育。目前我國不少地方的中學教育存在著主要為了升學的偏向,在教育內容、教學方式上與農村需要脫節,根據我國實際,農村學校應以培養新型農民為主要目標,中、小學在教學內容,課程安排及對學校的考學率上都應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干部培訓考察團人員

      團長:梁志杰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處長高級農藝師

      翻譯:聶闖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副處長高級農藝師

      團員:楊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王曉鴻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副站長高級農藝師

      劉希文上海市綜合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副主任推廣研究員

      高登祥貴州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站長推廣研究員

      王銀元湖北省農業廳糧油處

      處長高級農藝師

      姚永久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康瑞昌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

      站長推廣研究員

      姚振凡天津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站長推廣研究員

      江勤友湖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科長高級農藝師

      張貴彬遼寧省錦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站長高級農藝師

      沙世同四川省雙流縣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農藝師

      游靜宜遼寧省大連市農技推廣中心

      副主任高級農藝師

      第十篇 赴美企業標準化考察報告1100字

      赴美企業標準化考察報告

      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中國標準化協會赴美企業標準化考察團一行18人,于2024年9月1日至2024年9月16日在美國洛杉磯、華盛頓、紐約、舊金山等城市,對美國企業標準化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考察學習。

      一、考察主要內容:

      1.參加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的'美國標準化管理'的研討講座,涉及內容有:

      (1) 美國的標準化管理

      (2) 美國的企業標準化現狀

      (3) 美國聯邦和州有關標準化的法規

      (4) 美國有關標準化的政府機構

      2.參觀、訪問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

      3.參觀、訪問舊金山硅谷英特爾公司

      二、主要收獲:

      1.對美國目前標準化體系和未來發展有了概括的了解和認識概括為:推薦性標準越來越多的取代政府的技術法律法規;標準化體系的作用越來越大與標準有關的各利益方均積極加入和參與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過程;標準程序不斷改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標準化制修訂速度;美國標準將越來越多的成為國際標準;

      2.對美國目前的推薦性標準體系有了初步了解,推薦性標準的特點是:公開性、利益平衡性、工作目標的一致性。

      3.美國認證機構和標準化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認識從美國ul認證機構的介紹了解到,美國認證機構是屬于非贏利性的,認證的核心內容是對產品及生產過程的認證和標準化程序的建立。同時認證機構對獲得認證的產品進行監督。

      4.美國量管理有了大致了解

      美國當前實行的是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常用的方法包括:顧客需要,市場調查,產品設計,物質供應,營銷服務等。

      三、幾點啟發

      1.我國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調整改善我國目前國家標準的屬性機構,達到絕大部分國家標準為推薦行這一目標。目前我國先行的2萬項國家標準中有3000項為強制性,比率仍過高。

      2.我國目前的認證機構屬于經營性,以贏利為目的,這使其認證的公證性大打折扣。

      3.我國目前的標準制修訂周期長,速度慢,不適應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應盡快通過改革先行的標準制修訂工作體制、機制和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

      四、感 觸

      1.美國社會的法制較健全,人們的法律意識強,守法首規的自覺性強以市內交通為例交通違章少,禮讓行人因此,每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比我國低得多。

      2.政府和國民都十分重視保護環境和自然生態。美國得法律、法規對環境問題規定都極為嚴格,國民自覺遵守環保意識強,公共場所都遵守各項規定,城市和海濱藍天白云,空氣清潔,草地和樹木覆蓋率高。

      3.立法、管理和監督以人為本。美國社會重視人文思想和人的權益,以政府對產品的監督為例,重點是看是否對人身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害。

      4.在美國的十幾天里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講文明、講禮貌、遵法守規守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一致,留下了深刻印象。

      張 珍 東

      2024年10月10日

      第十一篇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1150字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

      一、概況

      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湖南、重慶、廣東、陜西等省(市)、州、縣從事農業管理、科研、推廣等方面19位專家、領導組成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于2002年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國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_asstate)、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等地進行了培訓考察。

      培訓團分別聽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ambrosek.charlesdvidoff博士、joej.stasulat博士、劉建潮教授、陸國先教授等所作的關于加州水資源利用及節水農業、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德州農業投入品(農藥)的登記管理、美國農業及其政府的農業政策、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地位與作用等專題講座,系統地了解了美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節水農業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特別是美國政府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訓團還考察了加州大學davis分校、德州農工大學及其試驗站、德州fortbend縣農業合作推廣站及家庭農場、美國pac生物技術公司等,參觀了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廳、德州農業廳等部門和單位。

      在美期間,培訓團按照培訓計劃,采取室內培訓與實地考察、授課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順利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所有團員能遵守外事紀律,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學員之間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通過培訓,大家認為,雖培訓時間很短,但學到了不少知識,這些知識又能在自己工作崗中位應用,對今后工作有很大幫助,總體收獲很大。

      二、主要收獲

      (一)美國十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強調依法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美國自從早期移民開墾土地,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以后,就著手對防治土壤侵蝕、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方法、技術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并通過立法,重視和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1953年首次頒布了《水土保持法》,對土地開墾、耕作、工礦建設等帶來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做了相應的規定,由于形勢發展,新的問題出現,后又作了多次的修訂,同時,其他法律法規,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也作了規定。如1936年頒布的《防洪法》、1937年《標準土壤保持地區法》、1939年《農業撥款法》、1954年《農業保護和防洪法》、1956年《水土保持與國內分配法》、1962年《食物與農業法》、1969年《自然資源保護法》、1973年《公共法》、1976年《國有森林保護法》、《露天采礦植被恢復法》、1977年《水土資源保護法》、《清潔水法》等等。

      另外,各州、縣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地方立法,完善聯邦法律法規。這樣美國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規體系,不僅明確了政府機構和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權利、義務和職責,而且有效地保證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第十二篇 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筑市場監管考察報告5150字

      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筑市場監管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建筑市場監管考察團)

      2024年1月4日

      按照建設部外事計劃的安排,由中紀委駐部紀檢組組長姚兵同志帶隊、部稽查辦公室組織的建筑市場監管體制考察團、于2 004年12月13-25日赴美國、加拿大兩國進行了考察訪問。考察的主要內容包括政府主管部門對建筑市場監管的主要對象、內容和主要的監管手段: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工程建設技術法規體系;建筑防火標準等。考察團一行5人受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城市發展部和加拿大抵押貸款與住房部(cmhc)的邀請,12月13-18日在美國分別訪問了世界銀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美國消防協會。12月19-24日在加拿大期間由(cmhc)組織與加拿大公共工程部、加拿大國家建筑研究所、多倫多市政府、加拿大young&wrights設計公司、加拿大林業協會、b c省業主保護辦公室進行了會見和座談。

      按照考察團奇出訪前擬定的考察提綱,美、加兩國各接待單位做了認真準備,考察團所到之處得到了熱情接待,與有關部門和單位就今后加強聯系與合作進行討論,經過全團成員的共同努力,考察團取得的預期的效果。現將考察的主要情況和內容作如下總結:

      一、世行投資項目的管理情況

      國務院最近發布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資體制,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健全政府投資項目的決策機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效益等。為了借鑒世界銀行在我國貸款項目中對投資決策和項目管理中經驗和做法,為此訪問了世行。期間,世行東亞與太平洋基礎設施局局長christian delvoie、城市發展局局長keshav varmacjjw參加會見。

      世行首席經濟師songsu choi就世行項目作了投資分析與評估實務的講解,介紹了項目立項、評估和實施監督中經濟分析、方案比選方法。針對改善國內項目投資低效和項目管理水平不高的狀況,對政府投資工程如何發揮民營部門的作用,合理利用設計——建造——運營、特許經營和整體出售的建設方式進行了探討。

      世行項目官員william kind以水處理項目的資金效率為題,分析了資金成本、債務,資產的生產效率和建設工程中超額設計問題。提供了世行貸款主要國家水消費比較數據。對中國水消費增長和設計標準的制定提出建議,并以西雅圖的透特河水處理項目管理效果為例進行了演示。

      考察團在昕取了上述介紹后,與世行官員就世行在中國貸款項目建設中,如何與建設衍政主管部門進行合作進行了探討,特別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領域的合作。

      二、美國建筑防火標準和研究試驗室情況

      此次考察重點之一是了解美國建筑標準的制定和管理,以建筑防火標準和試驗為典型,重點了解到美國建筑標準體制編制發布程序。美國建筑標準管理機構為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簡稱nist),該所由國會批準成立于1901年,隸屬于美國商務部,總部設在華盛頓,其基本職責有四方面:一是以計量和標準試驗室為基礎,為

      國家建筑工業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保證建筑產品和服務的不斷提高;二是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支持高風險和可利用技術的開發,并使其具有經濟前景;三是通過全國各地的中心站向中小制造商提供技術和商業支持;四是設立和頒發全國優秀施工和產品質量獎。

      建筑防火研究試驗室設在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內,現有155名工作人員,每年財政預算4400萬美元。該試驗室主要對新材料、新產品和新技術進行防火、防盜、防其他災害的試驗,提出生產和使用標準,大部分標準被美國消防協會作為全國的“模式”標準使用。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建筑、結構和基礎設 施的防恐安全工作。9.11后美國國會授權nist在兩年內完成世貿中心倒塌的技術分析以及相應防火、撤離和應急機制的研究工作。2001年美國總統批準建筑安全法案,nist以建筑防火試驗室為主成立小組負責調查全國建筑原因導致傷亡的情況。

      美國消防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是美國建筑防火活動的主要管理者,也是美國建筑防火標準制定發布的管理機構。nfpa成立于1896年,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在全世界設有六個地區聯絡部,工作人員300多人。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nfpa擁有個人會員75000多人,來自80多個國際商業和專業組織,遍布100多個國家。nfpa與我國公安部和建設部等部門保持著工作聯系。

      nfpa的規范標準制定機構共有225個專業委員會,6000多名志愿消防安全技術專家、建筑規范官員和建筑師。這些人員主要分布在消防部門占31%,商業與工業部門占20%,醫療保險衛生部門占11%,建筑師及工程技術人員占8%,聯邦、州及市政府占7%,保險業占6%,其他人員占16%。通過完善、公開和廣泛論證的工作程序,制定涵蓋消防安全所有領域的規范和標準。

      nfpa在世界消防產業發展、建筑、電氣和生產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如其制定的《建筑安全規范》(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code,nfpa 5000)、《水噴淋系統安裝標準》(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systems,nfpa13)等不僅在美國廣泛使用,而且已被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和法制部門參照,用來制定本國的國家標準和規范。此外,世界許多保險機構在進行風險評估和保費制定時也參照使用這些規范和標準。這一點值得我國在今后制定工程建設國家標準時借鑒。

      三、加拿大政府和公共工程的管理

      關于加拿大公共工程管理,考察團了解了加拿大公共工程部,溫哥華會議中心項目管理辦公室和市建筑委員會,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多倫多市政府公共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

      加拿大公共工程部(public works and government services)負責聯邦政府投資工程的實施和建設,公共工程部官員直接負責工程建設,包括組織設計、工程招標投標、施工合同簽定直至工程竣工驗收的管理。政府工程的管理本著公開、公平和充分利用市場資源的原則,在工程和服務的招標投標和采購中,遵守北美貿易協定、wto有關協定和加拿大政府的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政府工程按照政府批準的預算嚴格控制工程造價,大多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承包商,政府工程編制標底,并作為評標定標的依據,一般情況下投標價超出標底25%即作為廢標處理。定標原則多采用綜合評標的辦法,其中技術標所占比例超過商務標,并不保證低價中標。對于政府投資工程造價在一定限額范圍內工程,則在指定承包商名單中,采取議標方式確定承包商。加拿大政府投資工程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基本不存在合同違約和拖欠工程款的情況。

      溫哥華會展項目辦公室由政府組建,是建設溫哥華會展中心項目專職機構。會展中心作為加拿大承辦2024年冬奧會項目之一,由聯邦政府、bc省和溫哥華市政府以及私營機構共同出資建設,總投資6億加元,建筑面積22000米,2024年開工,2024年竣工。會展項目辦公室是會展中心項目董事會的工作機構,董事會的各成員全部由政府任命。董事會負責會展中心項目建設從融資、拆遷、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過程。由董事會擬定的建設計劃必須得到政府的批準,建設計劃中包括項目各建筑建設的時間、預算分配、設計和構造形式。除此之外也包括項目的變更決策和批準程序、各級政府和私營投資機構的責任分工、項目建設所應遵守的環保等法規和技術規范等。項目實施階段的設計和施工及工程咨詢服務都采用招標投標。董事會下面設若干機構并聘用專業人士負責項目建設的各項工作。

      四、加拿大政府對建筑工程的監督檢查

      對建筑工程和建筑市場進行監管是加拿大政府的職責之一。各級政府機構都配備有監督檢查機構和相應建筑官員。政府監管主要在兩方面,一是按照議會批準的建筑規范對建筑工程的監管,另一方面依據相應法規對建筑活動主體如承包商、材料供應商的監管。建筑規范是政府實施建筑工程監管的主要依據,由于加拿大為聯邦制國家,建筑規范一般由各州政府制定、議會發布,規范的制定主要采用聯邦政府有關機構制定的模式規范。

      加拿大建筑模式規范主要由加拿大建筑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construction)制定,該機構屬于加拿大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研究院還設有建筑材料中心等機構。建筑研究所經費由聯邦政府撥付,內設規范中心,制定加拿大建筑、防火、給排水、節能等模式規范。模式規范的制定采取委員會制,各專業委員會由全國不同單位的專家兼職組成,其中一個部門的專家不得超過三分之一。一個規范的制定通常經過1-2年時間,規范修訂周期平均在5年左右。規范的制定和修訂由委員會提出修改意見后,發給全國有關單位和組織征求意見。加拿大研究建筑所負責聯系近40個專業委員會,并審批和發布各委員會制定的規范。

      加拿大各州發布的建筑規范具有強制性。如安大略省建筑規范(ontaro builing code 1997)由安大略省城市和住房部發布,規范的內容有一般規定,防火與居住安全,結構荷載和程序,防風、防水、防蒸汽,熱力、通風、空調,給排水,衛生系統,房屋變更使用,裝飾裝修,交付和使用。

      按照建筑規范對建筑工程的監督檢查主要由市政府有關部門執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由州政府監督管理。

      建筑施工許可是各市政府對建筑工程監管的重要手段,如多倫多市政府城市發展局負責建筑許可證的頒發,2024年該局頒發了3310個,價值37億加元的建筑許可。城市發展局內設的建筑部有官員、各類專業高級工程師負責全市建筑工程的檢查。檢查的方式有強制性檢查、緊急情況出現后的檢查、防火檢查、投訴檢查、一般性檢查、特殊標志和區域的檢查。溫哥華市政府設有建筑施工許可和監督管理處,共有檢查人員85人負責全市建筑工程的檢查工作,近年來檢查的重點主要集中防火、抗震、環境影響、殘障設施和個人安全防護設施的檢查。

      實行承包商和專業人員的資質管理是政府實行建筑活動管理重要手段。

      加拿大對建筑承包商發放資質(licence)主要是幾個大省,如british columbia省(簡稱bc省),根據該省業主保護法(homeowner protection act)和bc省政府的授權,對在該省從事住宅施工承包的單位發放資質。實施資質管理主要是為保護業主的利益。發放資質的條件由政府制定的保險公司,根據承包商

      的信譽和業績作出評估,業主委員頒發資質。目前該省已發資質3200余個。業主委員會通過開展研究和教育培訓工作幫助承包商提高住宅工程施工的質量,同時在業主房屋維修、質量保證金和有關財務支持等方面提供咨詢和幫助。業主委員會代表政府參加國際組織的有關活動,關于住房管理,2024年9月11-14日將在日本東京召開第10屆國際住房和居住保障會議,日本國土交通省負責籌辦此次會議。

      在建筑工程的檢查活動中,溫哥華市專門聘用經注冊的專業人士參與施工報建、施工圖審查和施工現場檢查工作,這樣可以減輕政府檢查部門的工作壓力,以滿足業主的要求。注冊專業人員需經過專門的考試后,由政府發給執照,注冊專業人員的活動受到政府、業主和社會的監督,對如出現違法、違規和侵犯他人

      利益的行為,政府將給予懲處或吊銷注冊證書。

      五、考察團對今后工作的建議

      1.應加強與世界銀行有關部門的聯系。此次考察訪問中,世行對我國工程建設和管理情況是比較了解的,座談中世行方面也希望在同各項目主管城市合作的基礎上,今后加強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聯系,提高項目實施建設的水平。我部有關單位可在世行貸款的污水處理項目、垃圾處理、城市交通和環境建設等項目共同探討合作關系,盡快解決污水處理項目中管網不配套的問題,同時利用世行的資金開展工程建設標準等軟課題的研究工作。

      2.應加強工程建設標準信息化工作。美國和加拿大工程建設標準管理工作中有著較為便捷和高效的信息資源和信息渠道。隨著建筑領域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大量涌現,工程建設標準化的制定、修訂工作充分利用大容量的信息資源是必備的條件。同時在采用國際標準和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過程中也都需要標準信息的支持。我部作為工程建設標準主管部門應加強同美國、加拿大有關研究機構交流與合作。從而對我國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應加強建筑節能和建筑保溫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開展建筑領域節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筑節能涉及建筑領域的有關部門和有關工作,其中主要環節之一是建筑設計工作要有相應政策和措施,同時要加強有關節能課題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此次訪問中,加拿大young-wright設計公司在對比我國和加拿大高層建筑墻體保溫技術差異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高層建筑設計中保溫的若干技術措施,通過采用新技術的模擬試驗,證明保溫和節能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4.應加強國外建筑市場監督檢查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的研究。加強建筑市場的監督檢查是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要解決當前我國建筑市場諸多不規范行為,提高建筑市場監管的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今后需組織專門力量對國外建筑市場監管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開展研究,為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建筑市場監管體制提供參考依據。

      建設部赴美國牌大建時監管考察陽名單

      二○○五年一月四日

      團 長:姚 兵中紀委駐建設部紀檢組組長

      副團長:焦占拴建設部稽查辦公室副主任

      團 員:趙毅明建設部標準定額司調研員

      羅曉杰建設部市場管理司調研員

      彭楚月建設部外事司項目官員

      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一、概況 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湖南、重慶、廣東、陜西等省(市)、州、縣從事農業管理、科研、推廣等方面19位專家、領導組成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于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國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xasState)、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等地進行了培訓考察。 培訓團分別聽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赴美信息

      • 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
      • 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73人關注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一、概況 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準,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湖南、重慶 ...[更多]

      • 2024年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
      • 2024年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63人關注

        赴美遠程教育考察報告經省教育廳批準,安徽電大系統赴美教育考察團于今年1月底至2月上旬對美國加州大學成教院(河岸分校)、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進行參觀考察。考 ...[更多]

      • 2002年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
      • 2002年赴美考察報告十二篇35人關注

        2002年赴美考察報告農業部農機實驗鑒定總站組織的赴美考察團一行17人,于2002年8月11日--30日赴美考察,團組成員分別來自于上海、江蘇、福建、湖南、山西、寧夏等省 ...[更多]

      考察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