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全面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1、樹立發展信心,優化發展環境,確保工業經濟和第三產業平穩持續發展。去年以來,面對來自國際、國內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我們切實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引導和鼓勵企業及時轉變生產方式,趨利避害,積極應對挑戰,較好地完成了市下達的各項年度目標任務。全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2.5億元,增長15.6%;規模企業完成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分別為36.0億元、34.5億元和2.7億元,分別增長16.6%、16.6%和8.8%;自營出口1.1億美元,自營進口1100萬元;協議利用外資3548萬美元,實到外資1900萬美元;協議引進內資1億元,實際利用內資8500萬元。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重點抓了以下五方面:一是盡力幫助企業樹立發展信心。去年,鎮黨委、政府根據形勢的變化和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在全市率先推行機關干部聯系規模企業的舉措,扎實開展各項對接服務工作。通過調整獎勵扶持政策、召開全鎮工業工作會議、邀請專家上門輔導、搭建e企平臺和組織外出考察等多種方式途徑,引導企業及時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積極爭取利用各項優惠政策,有效化解發展困境,切實幫助企業樹立發展信心。二是合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針對企業實際,去年年初,我們就著手開展并完成企業現有土地使用情況調查,引導幫助企業通過盤活閑置廠房,提高單位畝產值,拓展發展空間。去年共引進14個工業投入項目,其中11個是利用既有土地、3家企業通過土地轉讓獲得發展。浙江五谷公司與印尼的合作項目成為我鎮零土地招商的又一亮點。此外,6家企業電力擴容得到妥善解決,盛奎實業等4家企業融資難題得到緩解。綜治辦、社保中心、工貿辦、派出所、總工會等部門采取聯動調處機制,及時預防和調處企業用工和勞資糾紛,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大力實施創新創牌倍增計劃。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引導鼓勵企業參與各級各類品牌創建。同時,引導企業深入實施發明專利、技術標準戰略,主動謀求占據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和主動權。通過創牌專項調研、召開品牌建設座談會、邀請專家上門輔導等多種形式,引導鼓勵企業通過品牌
2、同志們: 中共xx鎮第四次代表大會,是我鎮“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的一次大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
3、鄉鎮黨委換屆黨代會上黨委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四中全會精神,回顧總結本屆黨委三年來的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xx鎮鎮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動員和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執政能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強力推進xx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促我鎮經濟社會再上新臺階。
4、中共_____鎮委員會工作報告 黨員同志們:現在,我受中共_____鎮第十一屆委員會委托,向本次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以審議,并請邀請的同志提出寶貴的意見。
5、鄉鎮黨委換屆黨代會上黨委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四中全會精神,回顧總結本屆黨委三年來的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xx鎮鎮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www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動員和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執政能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強力推進xx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促我鎮經濟社會再上新臺階。
6、XX年,我主要分管組織人事、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等工作。在市委組織部及鎮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重點,著力在強化學習、突出實踐上下苦功,從學習中獲取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已,現將自已一年來的工作述職如下:
7、踐行“三個代表”加快發展步伐 為全面推進xx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奮斗 —____xx鎮第六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2024年8月4日)
8、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謹代表中共xx鄉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 五年來工作回顧
9、____xx鎮第六次代表大會 關于中共xx鎮第十屆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2024年8月4日中共xx鎮第六代表大會通過)____xx鎮第六次代表大會原則同意金亦賤同志代表第五屆黨委作的題為《踐行“三個代表”,加快發展步伐,為全面推進xx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奮斗》工作報告。大會認為,三年來,第五屆黨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
10、(一)圍繞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1)深化“三級聯創”。圍繞“五個好”目標要求,鞏固42個市、縣級黨建示范點的創建成果。扎實抓好32個縣級黨建示范點創建活動,爭取在6月底進行驗收、命名表彰。繼續下派一批機關干部到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確保力度不減,管理到位,取得實效、群眾滿意。繼續做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促使他們安心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