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范文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對縮小城鄉差距、夯實發展基礎、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2、繁榮民間文藝事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民間文藝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作的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大眾藝術。它包括民間文學、民間曲藝、民間戲曲、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等。它根植于生活,流傳于民間,繁衍與口耳相傳之中,是一切文藝的根須。在知識經濟時代,民間文藝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它對經濟發展的能動效值引起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3、一、近年來我市縣域經濟呈加速發展態勢 (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逐年加快。縣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加快。從2024年起,縣域經濟一舉扭轉了長期發展滯后的被動局面,增長速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2024年,三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9.6億元,是2024年的2.4倍,年均增長 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實現財政收入15.05億元,是2024年的2.6倍,年均增長20.8%,;農民人均純收入2969元,比 2024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長10.4%。今年上半年,三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8.83億元、財政收入9.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 26.4%,其中財政收入增長高于全市11.8個百分點,長豐、肥西工業增加值增長均快于全市。縣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長26.8%,高于全市9.2個百分點。三縣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2024年縣全省(市)綜合指數,肥西居第7位,比2024年上升16位;肥東居第8位,比2024年上升10位;長豐居第11位,比2024年上升30位。
4、縣域經濟是以行政縣(市)為區域范圍,以縣一級獨立財政為標志,以縣城為中心、集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經濟系統,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對縮小城鄉差距、夯實發展基礎、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5、一、“十二五”發展建設現狀 (一)抓好鄉安置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和實施工作。該項目預計總投資598.95萬元,可解決7500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6、商標是商品的標識,是一項重要的知識產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標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被人所認識,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運用商標戰略,實施品牌工程,已成為各級政府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名牌商標,特別是農副產品注冊為綠色商標、著名商標后,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促進商品的生產和銷售,而且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7、xx年的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指標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必須正視存在問題,咬住爭先晉位目標,奮力推進“生態立縣、藥業興縣、旅游強縣”戰略,努力建設人均經濟強縣,全面提高城鄉群眾收入水平。
8、農村信用社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為防止經濟過熱,防控通貨膨脹,協調經濟轉型,今年國家實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與上年相對收緊的貨幣政策下,就農村信用社如何支持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筆者深入到河北省豐寧縣農村信用社進行了調研。
9、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武裝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國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投入日益加大,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何做好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武裝工作,促進武裝工作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既是客觀形勢的迫切需求,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經濟社會建設與人民武裝工作協調發展。結合社會發展新形勢,我同縣國教辦、縣消防大隊、縣武警中隊負責同志深入實際就如何做好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武裝工作進行調研,主要內容如下:
10、縣域經濟是以縣域為中心,以產業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村為重點,以縣域行政范圍為基礎,以優化配置資源為目標,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
11、近幾年,x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挺進第一方陣,建設中等城市”的戰略目標,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大力弘揚開明誠信、務實創新“x人”精神,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加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