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概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xx大以后,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我們對所在的忻州市東冶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2、i.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時,標志著該地區或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1999年中國政府宣布正式進入老齡社會。而貧困老齡化是指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結構并不是依靠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進步導致的生活水平提高而進入老齡化社會,相反,卻是依賴強制性的人口政策降低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從而使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日趨增大。這是一種與西方發達國家完全不同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方式,我國只用了2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要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人口年齡結構由成年型向老年型過渡,這并不能正確反映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之間的關系。截至xx年11月1日零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總人口為130628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與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0.67個百分點,而其中大概有8500萬人生活在農村。[①]因此,貧困老齡化問題主要發生在人口眾多的農村,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世界上僅次于日本排列第二,農村人口的老齡化速度又是城鎮居民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幾倍。[②]人口老齡化,尤其是貧困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速度、國家政策制定等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由于人口貧困老齡化產生的農村養老問題向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出了越來越緊迫的要求。老齡化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使其成為制約各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6.29億,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一位60歲或60歲以上的老人。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60歲或60歲以上的老人,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接近20億,超過14歲以下兒童人口的總數。到2150年,每3個人中就將有一位老人。[③]日本現有人口將近1.277億,其中65歲以上的人占19.5%,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日本的退休年齡從65歲延遲到65歲以上,出現了職工超年齡負荷工作的現象,日本的老齡職工占總職工人數的7.4%,這使得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大國的養老保障資金吃緊。在法國,近年來雖然總人口數在不斷上升,但人口老齡化趨勢還是在不斷加強。截止xx年1月1日,法國本土人口達6020萬,如果加上海外領地和海外省的人口,法國人口總數超過了6200萬,而7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約占人口總數8.7%,是1962年時的兩倍,與此同時,20歲以下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也從1962年時的32.2%降至23.8%。這只是幾個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實例,各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都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
3、關于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 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為更好地了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
4、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區域性環境建設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當前,我縣正在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開始步入擴張、裂變、規模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環境建設已成為影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日,縣督考辦組織力量,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進行了調研。
5、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就是由關于建設新農村問題的調查。在推進新農村的建設中,中央明確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則,有五個大的原則:推進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果僅僅理解為蓋房子、收入等等,沒有經濟實力的話,一個是在搞的過程當中可能加重農民的負擔,甚至可能加重負債,另外沒有經濟基礎的話,即使搞了也維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才能改變農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二是必須堅持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我一開頭就講到,農村實行以家庭經營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方針體制,這是憲法規定的,不能因為搞新農村就錯誤理解為不搞家庭經營了。
6、應國家xx規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號召,在學院團委暑期社會實踐籌備工作逐漸開展的前提下,我們綠色行動團隊-濰坊分隊于7月25-7月27號在壽光市洛城街道開展了我們的調查活動,本次活動主要目的是尋找農村垃圾污染現象,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調查活動順利進行。
7、近期,我們對落實中央和省委農村政策、深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當前春耕備耕等三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盡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國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經濟開始復蘇;今年,中央和省委繼續在加大農業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許多“真金白銀”,大大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整個農村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在這些大好形勢的背后仍然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突出問題,農村多年積累下來的突出問題很難在一朝一夕予以解決,在農村問題的上我們只是剛剛破題,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8、一、基本情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
9、1:有關背景及實地調查情況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新農村建設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工程之1。其中,發展并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已成為建設新農村的最重要措施之1。自xx年以來,我國1直提倡并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衛生體制進1步完善,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10、我與市農村辦、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勢下特別是農村“兩工”及堤防保護費取消后,如何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形成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基本結論是:農村水利已經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為構建和諧農村的嚴重問題,加快解決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在眉睫。
11、一、農村留守老人調查背景 目前,我國民工總數已經超過了一億,形成了舉世矚目的“民工潮”。隨著大量勞動力外出,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對農民工留守家屬們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狀態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留守老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在一些報道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有留守老人因過度勞累而癱瘓等問題,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們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12、一、有關背景及實地調查情況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新農村建設逐漸成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其中,發展并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已成為建設新農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自2003年以來,我國一直提倡并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衛生體制進一步完善,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13、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14、應國家xx規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號召,在學院團委暑期社會實踐籌備工作逐漸開展的前提下,我們綠色行動團隊-濰坊分隊于7月25-7月27號在壽光市洛城街道開展了我們的調查活動,本次活動主要目的是尋找農村垃圾污染現象,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調查活動順利進行。
15、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 對陽谷縣高廟王鎮楊元村教育情況的調查 內容簡介:本報告以下鄉實踐為基礎,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村民、學校,與學生個別交談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共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力求翔實地反映貧困農村教育現狀。本文第一部分通過介紹楊元村的地理位置、各小學的基本情況,來反映楊元村的教育現狀;第二部分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來分析楊元村的教育現狀成因;第三部分是我們對楊元村教育現狀的思考。
16、隨著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不斷推進,鄉鎮城鎮化擴張,工業集中區推進,鄉鎮面貌一新的背后是大量耕地被蠶食,耕地面積銳減;現行貨幣政策安置方式無法解決失地農民后顧之憂,失地農民生存難以為繼;一些地方農村土地流轉不暢,要地農民呼聲與日俱增,引發深層次矛盾,諸多問題亟待關注和解決。總之,解決城鄉統籌過程中的農地問題是農村發展的基本問題,對探索農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轉;保護耕地,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切實維護廣大群眾合法利益大有裨益。
17、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當今的一個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問題,我縣作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山區縣,“留守兒童”問題顯得更為突出。為此,縣政協教科文衛委、宣教部門政協聯絡處,結合近年來我縣政協開展“農村教育幫扶工程”的實踐與思考,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等形式,就我縣留守兒童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