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化隆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扎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鎮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2、省人大農委組織調研組赴贛州、吉安市及所轄的于都、興國、萬安縣,就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扶貧項目、走訪貧困農戶等方式,了解各地貫徹落實《江西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24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扶貧攻堅等情況,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3、**鎮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 為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創新財政扶貧工作方式,我們帶著是否繼續對貧困對象實行救助式扶貧的問題,對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鎮的貧困狀況和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調研,并在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中,選擇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思考,謹借此文談點見解和建議。
4、根據《xx縣扶貧開發工作督查調研方案》,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部署,2024年5月15日、18日,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白樂康、縣委副書記羅國強分別帶隊到富林鎮青富村、太平村督查調研扶貧開發工作,縣人大辦、縣發改經信局相關同志參加督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5、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了新的發展機遇。最近,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赴祁連山沿山區就貧困鄉鎮扶貧開發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扶貧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不斷加大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移民安置、科技推廣和整村推進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力度,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農村貧困面貌得到很大改觀,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由于受氣候、地理、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的制約,整體欠發達貧困地區落后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尤其是甘肅河西地區祁連山沿山一帶與川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沿山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相對貧困程度不斷加劇,農民群眾貧困和民生的問題依然嚴重。
6、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二)取得的成效 1、群眾解決溫飽步伐加快。通過推廣“兩雜”,發展冬季農業,項目村群眾糧食獲得了豐收,通過推廣科學養豬、種植蔬菜、改造低產茶園、發展經濟林果,群眾經濟收入不斷增加。
7、一、xx縣貧困人口現狀: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20**年)》對貧困縣鄉村的劃定,目前,我縣有省級插花貧困鄉3個,貧困村20個。2024年初,全縣20個鄉鎮場有貧困戶5181戶20465人(人均收入低于882元以下),占全縣總人口的5.64%。從地理環境分:三個重點貧困鄉20個重點村有貧困戶2824戶12155人占總貧困人口的59.4%,其它鄉鎮場有貧困戶2357戶8310人;從致貧原因分:因無生產資料致貧2313戶10191人,占總貧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貧1562戶6069人,占總貧困人口的30%;因災致貧103戶436人;因無勞動能力致貧317戶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兒9人;其它原因致貧502戶2310人,占總貧困人口的11.3%。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個貧困鄉,占總貧困人口的59.4%。
8、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了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化隆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扎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鎮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9、通過調研,了解到當前農村扶貧開發面臨的形勢喜憂參半,甘寧兩省區扶貧開發取得了明顯成績,也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感受到地方各級政府和干部群眾對扶貧開發充滿信心,對中央加大扶貧力度充滿期待。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0、xx縣是集“邊、山、少、窮、戰”為一體的全國首批重點扶持開發縣,位于xx省南部,與越南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全縣國土面積3096.86平方公里,轄八鄉一鎮,81個村委會2個社區756個村民小組,世居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民族,總人口215833人,少數民族人口212778人,占總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8.2%,是全國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xx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8177萬元,同比增長20.8%,財政收入8355萬元,增長36.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7499萬元,增長35.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18元,增長15.1%。
11、**鎮扶貧開發工作調研報告 為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創新財政扶貧工作方式,我們帶著是否繼續對貧困對象實行救助式扶貧的問題,對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鎮的貧困狀況和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調研,并在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中,選擇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思考,謹借此文談點見解和建議。
12、某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_____縣是集“邊、山、少、窮、戰”為一體的全國首批重點扶持開發縣,位于_____省南部,與越南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全縣國土面積3096.86平方公里,轄八鄉一鎮,81個村委會2個社區756個村民小組,世居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民族,總人口215833人,少數民族人口212778人,占總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8.2%,是全國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20xx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8177萬元,同比增長20.8%,財政收入8355萬元,增長36.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7499萬元,增長35.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18元,增長15.1%。
13、整鄉推進連片扶貧開發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_____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特困縣,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縣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的川滇交界處,俗稱“小涼山”,東北與四川省鹽邊、鹽源、木里三縣毗連,西與玉龍縣隔江相望, 南與永勝、華坪兩縣為鄰,其范圍為東經100°22’ ~ 1 0 1 °26’ ,北緯26°33’ ~27°56’ ,總面積6025平方公里。_____屬低緯高原氣候區,干濕季分明,四季不分明,立體氣候顯著,年氣溫在 31℃至零下10℃ ,年降雨920毫米,無霜期190天。聚居著彝、漢、摩梭人、普米、傈僳、納西、壯、白、藏、苗、傣、回等12種民族,最高海拔4510米、最低海拔1350米。有“情、水、山”為一體的自然風景、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已初步探明金、銀、銅、鐵、鋁、錳等14個礦產資源;金沙江流經我縣105公里,境內分布著金沙江、 雅礱江水系10條河流,可開發利用的水能6. 7萬千瓦;有可利用天然草場24萬公頃,人工草場2萬畝;垂直變化的立體氣候和復雜地貌孕育著天然的蝦蟲草、貝母、靈芝、 蘑菇、木耳、牛肝菌、松茸等珍貴藥材。
14、為認真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戰略改革體系的調查研究工作,為《xx》計劃《新十年規劃(綱要)》的制訂作好前期數據資料及基本情況的收集分析,根據省扶貧辦的有關工作要求,臨滄市扶貧辦及八縣(區)扶貧辦開展了針對貧困鄉、村,特殊區域及特困山區人群為主要對象的重點調研。此次調研內容主要突出新千年以來全市扶貧工發工作過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及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全市貧困人口的基本狀況、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后扶貧開發政策措施建議等。南美鄉是臨滄市唯一的一個拉祜族民族鄉,是全市18個民族鄉之一,是全市77個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倒數第一的特困鄉,是云南省確定作重點調研的四個特困民族之一。基于該鄉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市縣兩級組成調研工作組再次深入村組農戶,對全鄉扶貧開發工作和農戶生產生活情況進行調研。
15、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協農業委員會近期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分兩組深入萬源市白沙、八臺、長壩、花樓、廟坡、大竹、廟子、白果和宣漢縣黃金、新華、清溪等已經(正在)實施連片扶貧開發的鄉鎮,采取看現場、訪群眾、查資料、聽匯報等方式,對我市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