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職業衛生工作制度范本
大亞木業(福建)有限公司內部文件
名稱: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編號:
修訂記錄
版本
修改內容
修改日期
撰寫/修改人
2007/a
分發
審核部門/人
審核人簽字
日期
■財務部
■物流部
■綜合管理部
■質保部
■生產運行部
■營銷中心
■物資供應部
■資源保障部
■堆場管理部
■營林部
■公司領導
□ 財務部部長
□ 物流部部長
■ 綜合管理部部長
□ 質保部部長
□ 生產運行部部長
□ 營銷中心部長
□ 物資供應部部長
□ 資源保障部部長
□ 堆場管理部部長
□ 營林部部長
□ 公司領導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簽發:管代簽字:日期:--
1目的
為了有效地控制職業病的發生,加強職業病的預防,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各部門。
3.定義
無
4.正文
4.1企管部負責委托或配合聯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各崗位有毒有害人員進行監測。
4.2制定并落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
4.3必須重視建立詳細的職業衛生檔案,其應包括:廠企基本情況、單位簡史、生產工藝流程圖、存在有毒有害的種類和工序、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及評價、有毒有害作業群體分布及其健康評定和職業性四種人(職業病、疑似職業病、觀察對象及職業禁忌癥)情況等。職業健康情況:勞動者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藉貫、婚姻狀況、出入廠時間、勞動合同時限、健康狀況、工種調動、工資發放及出勤情況等)、職業史、危害因素接觸劑量、勞動保護、現病史、職業性健康檢查結果及其健康評價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檢測情況:包括危害因素種類、監測或檢測時間、地點、濃度(強度)、國家允許標準及評價結論等。
4.4必須做好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4.5必須做好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及其相關衛生知識的培訓工作,并形成制度長抓不懈。
4.6必須建主健全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防護設施定期檢修保養制度。確保防護措施正常運轉,是有效控制職業病危害的重要保證。
4.7必須建立健全的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制度,嚴格把好個人防護用品的購置關,根據各工序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制定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表,合理發放個人防護用品,做好發放個人防護用品的登記和管理測程序》
4.8必須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的選購、運輸、貯存、使用及銷售管理制度,選購原材料應以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為原則。
4.9 必須建立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及定期檢測制度,對極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學品和產生高危害物質的工藝或場所應設置監測系統自動報警裝置,并應由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登記管理,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4.10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組織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定期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向勞動者公布。
4.11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
4.12應建立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理預案和職業病報告制度。
4.13一旦發現職業病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按國家職業病報告規定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確診為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4.14必須建立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化學毒物預防知識、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
4.15必須建立未成年工和女工職業衛生保障制度。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滿16周歲而未滿18周歲)。不得安排懷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幼兒有害的作業。應設置女工衛生室,有專人負責并建立女工衛生個人檔案。
4.16必須建立招工及勞動合同管理制度。招工過程嚴格把關,防止冒名頂替或招收童工(未滿16周歲),同時把好崗前體檢關,杜絕職業禁忌癥患者進入禁忌崗位;
4.16建立防暑降溫和健康保健衛生管理制度。落實各項防暑降溫措施,暑天高溫期間控制加班加點,合理調整作息時間;改進落后的高溫作業工藝,增添必要的通風降溫設備; 供應清涼飲料及提供充足的開水,保證工人身體水鹽代謝;高溫作業禁忌癥患者應及時調離高溫作業崗位,作妥善安置。
第2篇 職業衛生防護用品發放管理制度
為了保護員工的身體健康與安全,防止發生傷亡事故,加強對員工的個人防護,保證勞動防護用品及時發放,制定本規定.
一、發放勞動防護用品的范圍和原則:
1、井下作業;
2、有強烈輻射熱、燒灼危險的作業;
3、有刺割、絞碾危險或嚴重磨損而可能引起外傷的作業;
4、接觸有毒、有放射性物質,對皮膚有感染的作業;
5、接觸有腐蝕物質的作業;
6、在冬季經常從事低溫作業的工種發防寒服裝。
二 、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規定
1、職業防護用品,不同工種不同標準,不同條件不同規定,配備齊全,并保證質量,充分發按防護用品的作用.
2、職業防護用品是保護員工在生產工作中的安全與健康的一項輔助措施,必須按規定正確佩戴使用,保證安全.
3、基層干部按管轄的主要崗位標準發給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期限按規定標準執行.
4、臨時工作人員的防護用品按同類工種標準執行.
5、進入生產現場從事生產作業,必須認真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
6、職業防護用品使用按從事本崗位的實際生產時間計算.定期發放.
7、備用的勞動防護用品要專人保管.
三、職業防護用品管理部門職責
1、安全管理部門
(1)對職業防護用品質量、款式、標準及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根據國家、省、市行業規定標準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修訂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發放標準和管理辦法。
(3)如發現質量款式等不符合要求,有權指令停止發放和退回。
(4)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領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審批。
2、物資采購部門
(1)必須采購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職業防護用品。
(2)特種防護用品的計劃采購需報安全管理部門審批同意方可采購。
3、材料供應部門
(1)要認真按勞動防護用品標準、規格、款式、質量要求對入庫職業防護用品進行檢查,不符合標準不準入庫和發放。
(2)發現職業防護用品質量總是時,要報安全管理部門及時進行處理。
(3)對庫內職業防護用品要認真保管,做好防潮、防雨等事項。保持良好通風,防止勞動防護用品損壞。
4、財務部門
(1)按主管部門提出的季度職業防護用品的預算計劃,及時提供職業防護用品經費。
(2)建立職業防護用品專款專用臺帳。
(3)禁止將職業防護用品折合現金發放給個人.
5、其他部門
(1)人事勞資部門提供工種及人數,對改換工種人員辦理手續,并通知安全管理部門。
(2)技術部門負責新工藝、新工種認定。
第3篇 z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管理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組織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衛生知識、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監督管理工作,并指定專業的職業衛生培訓人員,負責本公司的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培訓。
二、教育培訓內容:
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
2、職業衛生基本知識;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6、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
三、教育培訓的對象與方式:
1、新員工的培訓:新員工在上崗前應進行三級職業衛生培訓,分別為廠級、車間級和班組級。廠級培訓由廠職業健康安全科組織進行,車間級由車間主任組織,班組級由班組長組織。培訓后應進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2、員工在調動崗位時,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
3、外來臨時工人,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確保其從事勞動時不受到危害。
4、各單位對其在職員工應進行定期的職業衛生教育學習,生產單位每2個月應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學習,輔助單位單位每季度應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學習,并有教育學習記錄。
5、所有的職業衛生培訓應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時間、日期、培訓內容、培訓老師、培訓地點,受培訓人簽名等。
6、公司定期邀請衛生、疾控等部門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對各單位職業衛生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全面的職業衛生培訓,提高職業衛生管理業務能力。
7、所有的培訓資料要設立職業衛生培訓臺賬,并有專人保管,各生產單位培訓情況應每年11~12月報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備案。
8、未進行職業衛生培訓的員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員工不得上崗作業。
四、各單位應每年制定職業衛生培訓計劃,落實培訓經費。公司年度職業衛生培訓計劃需得到總經理的批準后實施。
五、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六、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第4篇 從業人員職業衛生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抓好我礦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職工的健康監護管理工作,規范職工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認真遵守和執行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2)、建立健全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和管理
(3)、檔案管理設專人負責,認真填寫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情況,杜絕虛假填報現象。
(4)、職業禁忌管理:不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工作;不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職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安排孕期、哺乳期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害的作業;不安排有職業禁忌癥的職工從事所禁忌的作業;職工接受職業健康檢查按正常出勤處理。
(5)、上崗前的職業性健康體檢:招收新職工時必須進行上崗前的職業性健康體檢,根據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體檢結果進行新職工的安置,并建立健康監護檔案。
在崗期間的職業性健康體檢
按《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規定的周期和體檢項目進行職業性健康體檢,發現疑似和確診職業病立即報告行政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并妥善處置現疑似和確診職業病病人。
(6)、離崗時的職業性健康體檢:職工退休或者是其他原因和公司(廠或礦)解除合同時,必須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并將職工本人的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交給本人,其健康監護檔案原件按檔案管理規定的保存年限進行保存。
第5篇 企業職業衛生安全例會制度
企業職業衛生安全例會制度
1、為保障員工身心健康,加強職業衛生安全信息溝通和及時排查消除事故隱患,每月召開職業衛生工作例會。
2、職業衛生工作例會應由專人負責組織,單位經理主持會議。
3、參加會議人員為單位領導、各部門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
4、傳達或學習上級有關職業衛生方面的文件和指示精神。聽取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對最近一個月職業衛生安全工作的情況及隱患整改情況的匯報。
5、討論當前職業衛生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整改方案或措施,聽取其他部門有關職業衛生安全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6、結合上級對職業衛生安全的要求和單位實際情況,會議對最近一個月職業衛生安全情況進行總結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7、職業衛生例會嚴格考勤制度,無故不出席會議者取消當月評先資格。
8、每次職業衛生例會要有會議記錄,會后編寫會議紀要。會議紀要發放給有關部門。會議記錄、會議紀要歸檔保存二年以上。
第6篇 水泥廠職業衛生告知及職業病報告制度
水泥公司職業衛生告知及職業病報告制度
1、聘用作業人員時,將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產生的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及相關權益如實告知作業人員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欺騙。
2、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產生職業病種類、后果及其預防,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
3、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組織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4、當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將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地點、時間、發病情況、死亡情況等立即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5、發生3人以上的急性職業中毒或發生殘廢的急性職業病,立即電話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
6、發生3人以下的急性職業病在12-24小時內電話報告或用“職業病報告卡”報告有關部門。
7、非急性職業病如塵肺病、慢性中毒和其他慢性職業病以及塵肺病死亡患者在15日內分別填報“塵肺病報告卡”和“職業病報告卡”報告有關部門。
第7篇 噴煤車間職業衛生警示標識管理制度
為更好落實集團安環部文件要求,進一步規范噴煤車間職業衛生警示標示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規定適用于我車間職業衛生警示標識的管理。
一、組織實施
噴煤車間根據本制度制定本車間職業衛生警示管理規定,并嚴格落實本制度。警示標識的設置由車間安全科具體負責。
二、實施要求
1、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要求供貨方提供中文說明書;并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2、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說明書應當載明產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適當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
3、警示標識的設置應符合gbz158的要求。
噴煤車間
2023年1月1日
第8篇 職業衛生辦公會議制度崗位責任制
一、每月召開一次職業衛生健康工作辦公會議,及時學習和貫徹上級有關職業衛生健康的管理方針、政策。
二、職業衛生健康辦公會議由分管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的副礦長主持,副總以上領導參加,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
三、職業衛生健康辦公會議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會議要抓住重點,講究實效。
四、職業衛生健康辦公會議,要研究分析當前本礦在職業衛生健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解決的措施辦法,并落實到有關部門、人員。
五、要認真做好職業衛生與健康辦公會議記錄,存檔備案,并下發會議紀要。
六、要認真落實職業衛生與健康工作辦公會議的各項決議,對沒有落實的單位,追究該單位黨政負責人的責任。
七、每季度初召開由各單位職業衛生負責人和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職業衛生辦公會議,對各單位每月匯總的考核結果進行討論,根據各基層單位在職業衛生工作中的表現給予獎罰。
八、每年初要召開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年度職業衛生辦公會議,對上一年度職業衛生工作進行總結,對在職業衛生工作表現較好的單位根據其貢獻給予獎勵;對于表現較差的單位,給予批評和處罰。
九、年度會議要在總結上一年度職業衛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本年度職業衛生管理目標,并將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在分解過程中,廣泛征求員工意見,并對目標分解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在此基礎上,制定本年度職業衛生工作分解計劃。
第9篇 藝校職業安全衛生制度
藝術學校職業安全衛生制度
1、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意識。
2、教學或活動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合理組織教學,登記安排好場地器材,認真仔細檢查場地器材。
3、教學或活動中,要及時點名,學生不在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4、防止學生用各種筆或其他物品去刺激嘴、鼻、耳等身體部位。
5、課后提醒學生及時洗手,培養講衛生的習慣。
6、上專業課要及時提醒學生脫衣和穿衣,提醒學生要穿與科目相適應的鞋和服裝;口袋內不許裝硬物,如:筆、剪刀、尺子等。
7、上課發現生病的學生,要及時詢問,及時送校醫務室醫治。
第10篇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更好地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止職業病發生,制定以下制度。
1、由行政部對職工進行上崗前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預防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防護用品。
2、定期對職工進行防毒知識的培訓,掌握相關的醫療衛生常識,增加自我保護意識。
3、對接觸化學物品的人員進行化救知識的培訓,包括化救物品的放置及使用。
4、結合本企業特點,開展健康促進教育活動,請有關專家上門授課及開展咨詢活動,使職工人人知曉預防,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
5、對參加培訓職工,在培訓結束時,對所學培訓內容應進行考核,其成績歸檔備案。
第11篇 職業衛生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職業衛生監督管理,改善勞動環境,預防職業病,保護員工身體健康,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部門的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第三條 職業衛生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減少有害員工健康的因素,預防職業病的發生,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第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和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技術改造項目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必須執行“三同時”的規定,使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第五條 優先采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和材料。
第六條 公司設立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由董事長任主任,總經理、主管職業安全衛生的副總經理和工會主席任副主任,成員……組成。
第二章 管理職責
第七條 董事長負責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
第八條 主管職業安全衛生的副總經理負責對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具體領導。
第九條 ……負責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具體實施。
第十條 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職責:
(一)制定職業衛生對策與措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有關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
(二)督查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
(三)制定職業衛生獎懲事宜。
第十一條 相關人員職責
(一)董事長
1、全面領導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
2、負責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應負有的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職責。
3、定期召開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會議,聽取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大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問題。
(二)主管職業衛生副總經理
1、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的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組織制定相關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負責組織審定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長遠規劃、年度計劃。
3、負責組織重點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技術措施項目的審查、實施、竣工驗收。
(三)員工職責
1、學習和掌握相關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知識,遵守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法規、制度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維護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
2、發現職業中毒和中暑事故隱患時,及時報告部門領導或……。
第十二條 相關部門職責
……
第三章 職業危害防治
第十三條 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其職業危害因素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方可從事生產作業活動。
第十四條 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操作人員需經職業衛生知識培訓考核合格,方能上崗。
第十五條 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不得安排其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患有職業禁忌癥的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第十六條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要及時維護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和停止使用。
第十七條 各部門在維護、檢修存在高毒物品或射線的生產裝置前,必須事先制訂維護、檢修方案,明確職業中毒危害防護措施。維護、檢修現場應設專人監護,并設置警示標志。
第十八條 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
第四章 職業衛生現場監測
第十九條 職業衛生監測點的確定
職業衛生監測點的確定,由……負責依照衛生部《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標》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兵器工業職業衛生監測管理規定》要求,結合公司生產經營情況定期(一般為1年)進行研究調整,報主管副總經理批準。
第二十條 監測周期
(一)粉塵、毒物未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監測點每年監測一次,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監測點每半年復查一次。
(二)物理因素監測點每年監測一次。
(三)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中職業危害作業場所進行監測時,依照《工業企業建設項目衛生預評價規范》的要求,連續監測3天。
(四)對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的效果進行衛生學評價時,在措施前后分別連續監測3天。
第二十一條 現場監測
(一)監測工作應按照國家規范進行。
(二)監測項目由……委托揚州市職業衛生監督監測機構監測。
(三)監測結果,由……報主管副總經理,并向監測點所在部門及相關作業人員通報。
第五章 職業健康監護
第二十二條 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員工實行就業前健康檢查、定期健康檢查和可疑職業病人的復查、離崗前健康檢查。
第二十三條 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委托取得省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承擔。
第二十四條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健康監護檔案,長期保存。
第二十五條 由員工個人提出職業病診斷的,如能確診為法定職業病,職業病診斷鑒定費由公司承擔,否則其本人承擔。
第六章 保健食品津貼發放
第二十六條 享受保健食品津貼的范圍
(一)接觸有毒物質的工種
1、經常接觸對人的內臟、神經或血液系統有危害的鉛、汞、錳、苯、甲苯等化合物蒸汽或粉塵的工種。
2、經常接觸氯氣、氯化氫、氟化氫、硫化氫、氮氧化合物等對粘膜有刺激性的氣體的工種。
3、經常接觸有化學窒息性氰化氫等氣體的工種。
(二)經常接觸放射線的工種。
(三)經常接觸矽塵作業的工種。
(四)高溫、低溫作業工種,主要指工作地點的溫度常年在35℃以上、-20℃以下的工種等。
第二十七條 保健食品津貼的標準
(一)享受保健食品津貼的崗位人員,由……提出初步意見,報主管副總經理批準。
(二)依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濃度(強度)、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時間情況,將保健津貼標準分為甲級、乙級、丙級,其金額分別為30元/每月、20元/每月、10元/每月,并依照揚州市的標準及物價情況進行調整。
第二十八條 保健食品津貼的發放
(一)享受保健食品津貼的人員,以人力資源部的調令為準。部門內部自行調整人員,必須經人力資源部辦理變更手續,并送……備案。
(二)享受保健食品津貼的人員名單,由存在職業病危害作業的部門填制享受保健食品的人員名單,在次月五號前報……審批,逾期一律不補。
(三)當月參加生產滿12天以上者,可領取全月保健食品津貼,滿7天以上者可領取半月保健食品津貼。
(四)凡調離有毒有害作業工種的人員及病假、事假、出差、調休、停產待料等,一律停發保健食品津貼。
(五)管理、技術人員直接參加有毒有害作業生產、擔負生產任務,可享受同工種保健食品津貼。
(六)各部門上報的保健食品津貼報表經……審批后,由財務部發放。
第七章 職業危害申報
第二十九條 ……按照《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及時向揚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提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和下列有關資料:
(一)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三)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四)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五)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六)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第八章 檢查和考核
第三十條 有關職業衛生工作的檢查按公司《職業安全衛生隱患排查制度》執行。
第三十一條 有關職業衛生工作的考核按公司《職業安全衛生獎懲辦法》執行。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由……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第12篇 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及考核獎罰制度
一、監督檢查
1、職業衛生監督檢查是安全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必須納入日常管理和安全監督檢查過程中。
2、每月礦安全大檢查由礦領導組織,副總、有關科室和安全監察部門參加。每旬專業系統專項安全大檢查,由分管領導組織專業科室和安全監察部門參加。
3、每次安全大檢查、動態檢查和巡回檢查之前,都要按照“三大規程”、規章制度、有關標準的規定,認真做好準備工作,檢查要盯住現場,抓住重點,檢查內容要包括:
⑴檢查執行黨和國家安全方針、政策、法令、規程、條例的貫徹落實情況。
⑵檢查規程、施工措施的編制審批、現場兌現和各項規章制度貫徹落實情況。
⑶檢查安技措資金使用和工程進度情況。
⑷檢查安全培訓、安全教育和持證上崗情況。
⑸檢查各級領導干部和員工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的落實情況。
⑹檢查生產設備和設施、安全監測儀器儀表、個人勞動防護的安全狀況和使用情況。
⑺檢查工作現場安全環境、塵毒危害的治理情況。重點檢查井下“一通三防”的裝備、管理和措施落實情況。
⑻檢查中發現現場有威脅員工生命健康的作業環境、設施,應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
⑼建設項目“三同時”落實情況。
二、獎懲制度
1、各級干部下井、反“三違”、查隱患制度,按礦相關規定執行。
2、下井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必須及時督促整改,一時難以整改的,必須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定措施、定責任人,并做好跟蹤復查工作。
3、對及時制止“三違”行為,并進行批評教育的,消除現場職業危害因素的人員給予100-1000元的獎勵。
4、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作業現場,要掛“黃牌”警告或“紅牌”停頭、停面進行停產整改整頓。
5、對施工現場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直接危及現場人員人身安全的,要責令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并及時向安監站及調度室匯報。整改隱患時,安監人員要進行現場監督、監護,盯住不放,直到危險排除,達到安全為止。
6、對采掘工作面實行盯頭包面跟班檢查,及時檢查隱患,盯住現場整改。
7、安全檢查后,對查出的問題和隱患按“四定”原則“定項目、定人員、定措施、定時間落實處理”跟蹤復查。并按有關部門“處罰細則”予以處罰。
8、安全檢查結果以安全信息書面的形式予以通報。全年實現職業衛生健康目標,對職業衛生領導小組成員及相關人員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