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設備維修中環境保護制度
為了確保設備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不造成二次污染,影響環境,維修人員在維修工作開展之前要準備一定的保護環境裝置,如:墊布、回絲、油桶、垃圾袋等。
在拆卸設備之前要在維修場所鋪放墊布或舊報紙,防止廢油污染地面,從而影響環境。
在維修過程中對生產的廢油應集中存放,不要隨意傾倒,同時要注意不要拋灑漏滴,影響環境。
在設備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油要及時帶離現場,放到指定存放地點的容器里,便于統一處理。
維修工作結束后,要做到人走場清,不要遺留任何影響環境的廢棄物,清掃后的廢棄物要放到指定的地點,分類存放,不要亂扔亂放,避免再次污染環境。
第2篇 機電設備維修管理制度
一、認真執行設備使用與維護相結合和設備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單人使用的設備實行專責制。主要設備實行包機制(包運轉、包維護、包檢修)。設備使用實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主要管、線纜裝置,實行區域負責制,分片包干的管理辦法
二、各種設備司機,必須經過培訓,達到本設備操作的技術等級“應知”、“應會”要求,經考試合格,領到合格證,方能上崗。設備司機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會”,即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
三、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10-15分鐘的巡回檢查;班中責任制,注意設備運轉、油標油位、各部溫度、儀表壓力、指示信號、保險裝置等是否正常;班后、周末、節日前的大清掃、擦洗。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大問題,找維修人員處理。定期保養:設備運行1-2個月或運轉500小時以后,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配合,進行部分解體清洗檢查,調整配合間隙和緊固零件,處理日常保養無法處理的缺陷。定期保養完后,由車間技術人員與設備管理員進行驗收評定,填寫好保養記錄。確保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經濟運行。
四、主要重點設備應定期進行精度、性能測試,做好記錄,發現精度、效能降低,應進行調整或檢修。對主要重點設備的關鍵部位要進行日常點檢和定期點檢,并做好記錄。
五、特種設備指防爆電氣設備、壓力容器和起吊設備,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使用和管理,定期進行檢測和預防性試驗,發現隱患,必須更換或立即進行處理。
六、加強設備潤滑管理,建立并嚴格執行潤滑“五定”即定人、定質、定點、定量、定期制度,做好換油記錄。主要設備要建立潤滑卡片,開展根據油質狀態監測換油。
第3篇 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一、認真執行設備使用與維護相結合和設備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單人使用的設備實行專責制。主要設備實行包機制(包運轉、包維護、包檢修)。設備使用實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主要管、線纜裝置,實行區域負責制,分片包干的管理辦法
二、各種設備司機,必須經過培訓,達到本設備操作的技術等級“應知”、“應會”要求,經考試合格,領到合格證,方能上崗。設備司機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會”,即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
三、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10-15分鐘的巡回檢查;班中責任制,注意設備運轉、油標油位、各部溫度、儀表壓力、指示信號、保險裝置等是否正常;班后、周末、節日前的大清掃、擦洗。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大問題,找維修人員處理。定期保養:設備運行1-2個月或運轉500小時以后,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配合,進行部分解體清洗檢查,調整配合間隙和緊固零件,處理日常保養無法處理的缺陷。定期保養完后,由車間技術人員與設備管理員進行驗收評定,填寫好保養記錄。確保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經濟運行。
四、主要重點設備應定期進行精度、性能測試,做好記錄,發現精度、效能降低,應進行調整或檢修。對主要重點設備的關鍵部位要進行日常點檢和定期點檢,并做好記錄。
五、特種設備指防爆電氣設備、壓力容器和起吊設備,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使用和管理,定期進行檢測和預防性試驗,發現隱患,必須更換或立即進行處理。
六、加強設備潤滑管理,建立并嚴格執行潤滑“五定”即定人、定質、定點、定量、定期制度,做好換油記錄。主要設備要建立潤滑卡片,開展根據油質狀態監測換油。
第4篇 中學實驗設備設施器材保養維修制度
中學(學校)實驗設備設施器材保養維修制度
(一)管理員、實驗教師、任課教師應互相配合,搞好教學儀器、電教器材的保養維修工作。
(二)管理員對需保養的教學儀器、電教器材,要制定出保養計劃,做到及時保養不誤時。
(三)對有故障的教學儀器、電教設備,應及時登記造冊,進行維修。常用設備,應在一周之內修復。
(四)未經實驗教師和管理員允許,嚴禁亂拆、亂裝設備、儀器。若有違犯者處以相應數量的罰款,造成重大損失的,除如數賠償外,還要加倍罰款。
第5篇 設備、工器具保養及維修管理制度
當班班組長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組織進行設備及工器具的維護保養,發現異常,及時整改。
1.班組機械設備性能良好,能夠在規定荷載下正常運行,外觀整潔干凈,無跑、冒、滴、漏等現象。
2.電動設備接地良好,內外部線路按規定進行布設,無破損。 3.手持式電動工具的外殼、手柄、負荷線、插頭、開關等應完好無損,使用前應作空載檢查,運轉正常方可使用。
4.移動電動機械,應使用軟橡膠電纜,嚴格實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
5.現場設備銘牌齊全,編制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對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應按規定設臵警示標志和防護裝臵。
6.設備操作人員應按規定進行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操作。
第6篇 重要設備設施維護保養維修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保障對各種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預防設備安全事故,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生產設備、動力設施、及其它輔助設施的各項管理,消防設備設施另有規定。
3、職責
3.1 電工人員負責對本公司設備設施的維修保養,做好有關安全技術措施。
3.2 安全主任負責監督設備設施的維修保養落實情況,負責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
3.3 設備操作人員負責對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并做好有關保養記錄等。
4、設備的保養范圍及安全管理要求
4.1 納入定期保養的設備包括:生產用的較大及大型設備、動力機械設備、特種設備。
4.2凡納入定期保養范圍的設備都要有安全操作規程,由安全主任組織編制,各使用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的相關規定。
4.3 設備必須經安裝調試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產使用,但在正式投入生產使用時必須制定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落實設備日常保養及記錄負責人。
4.4 設備技術性能達不到生產工藝要求的,老化、耗能高、效率低、無法維修或淘汰的設備,車間主管要及時報告總經理批準報廢。
4.5 危險設備(推臺鋸、剪板機、折彎機等)要張貼有明顯的警示標識,關鍵部位的防護還要有防誤動作措施。各類危險設備要安裝有效的防護裝置來保證操作者安全,操作人員在操作前常檢查防護裝置的可靠性。
4.6 根據勞動保護需求為危險設備作業人員配備合適的勞保用品,并對勞保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有效。
4.7 設備設施的使用人員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及時處理或向上級報告設備的安全隱患。
5、設備設施的日常保養和維修管理
5.1 設備日常保養
(1)設備的日常保養由班組長負責組織或由操作者本人直接負責。
(2)保養的具體時間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在上班前或下班后進行。
(3)保養的項目包括:對設備進行全面(專項)檢查、擦拭和清潔、保持潤滑、對防護性能檢查及加固。
(4)設備的日常保養完成后必須要在《設備維護保養記錄表》上進行記錄,并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更換新的記錄表,同時將上一個月的記錄表交安全主任存檔。
5.2 設備維修管理
(1)設備設施發生故障時,操作者要立即停止使用、盡可能地采取安全措施,及時報告車間主管,禁止設備帶病運行,以免產生危險。
(2)設備的維修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非專業人員不得擅自維修。
(3)維修設備時要關閉設備電源,懸掛警示標識,維修過程中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能關閉電源或開機檢修時必須有人監護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維修人員要負責做好維修記錄。
6、特種設備的管理
6.1 本公司的特種設備有:壓力容器、電梯、叉車。
6.2 由安全主任負責對特種設備進行安全管理,包括特種設備臺帳建立,及時申報檢驗;由電工人員負責對本公司特種設備的日常檢查與保養;使用部門及使用人員嚴格遵守特種設備使用規定及操作規程。
6.3 要建立以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
(一)當新購買特種設備時要收集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制造單位、產品質量、合格
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的資料。
(二)特種設備投入運行后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三)特種設備的日常使用記錄及運行故障及事故記錄。
(四)特種設備及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6.4 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后30日內,使用單位應當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并申報檢驗。在有效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的要求,接到定期檢驗的通知后,要做好送檢、迎檢工作。登記及檢測標志應當置于或者附著于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
6.5 對特種設備要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作好記錄,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安全保護裝置及有關附屬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做好記錄。
6.6 本公司的壓力容器由電工負責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每年對安全閥進行一次檢驗,對壓力表定期每半年進行一次檢驗。當取得檢驗合格報告后要交安全主任存檔。
6.7 本公司的電梯由專門電梯維保單位進行每月保養和定期每年一次的安全檢驗,當
電梯發生故障時必須停止使用,并及時通知電梯維保單位進行維修,本公司電工及其他人員不得私自維修,否則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6.8 本公司的叉車每年進行一次安全檢驗,并由經過培訓考核并取得駕駛證的員工駕駛。
7、相關表格 《設備維修保養記錄表》
第7篇 設備、安全儀器、儀表、器材檢查、維修管理制度
一、總則
為了加強我礦安全儀器、儀表、器材的檢查、維修管理工作,根據《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安全評估標準及評分辦法》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請認真對照執行。
二、管理體制
礦建立安全儀器、儀表、器材檢查、維修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礦機電副礦長任組長、機電運輸部、通滅部、生產技術部、物資供應部等負責人,機運、通滅系統各隊隊長、技術員任成員,具體負責全礦安全儀器、儀表、器材檢查、維修管理工作,辦公室設在礦機運部。
三、領導小組的職責
1. 由組長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全面的對全礦安全儀器、儀表、器材進行一次檢查,發現有指示不準,不動作或動作不靈敏,安全設施損壞的,下發整改通知單,由使用單位派專人更換,確保安全儀器、儀表、器材指示準確,動作靈敏,很好地發揮其在設備運轉中的監控保護作用。
2.領導小組將嚴格執行安全儀器、儀表、器材的周期檢定、校驗工作,確保安全儀器、儀表、器材的精度,耐壓等要求。
3. 負責對不執行儀器、儀表、器材各項管理制度和造成后果的單位和隊進行責任追究和處罰。
四、日常檢查維修
1.安全儀器、儀表、器材的日常檢查維護,由使用單位的使用人員進行,按設備《操作規程》嚴格進行操作、檢查,發現有儀表指示不準確,外觀破損,安全設施不動作或動作不靈敏時,應及時匯報上級有關人員待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再使用。
2.新儀器、儀表、器材入庫、使用前必須經礦計量部門檢定驗收,合格后方可辦理入庫手續。
3.對煤礦井下使用的儀器、儀表、器材按《煤礦安全標志》要求,必須有煤安標志。
4.對報廢的不能修復使用的儀器、儀表、器材要及時交回物資供應部,不能和新儀器、儀表、器材放在一起。
5.采掘設備的各種儀器、儀表、器材由維修單位負責檢驗,維修車間負責維修更換。
6.對《規程》、《標準》要求定期檢驗的儀器、儀表、器材使用單位必須按期送交具有鑒定資格的上級部門進行鑒定、更換。
7.負責指示類儀器、儀表的檢查、校驗工作,對指示不準確的堅持立即更換原則。
8.落實各種設備的安全防護設施的完善,保護裝置的實驗整定工作,實驗周期必須執行《規程》、《標準》要求,并記錄清楚。
注:儀器:瓦斯檢查儀、瓦斯自動報警儀、經緯儀、礦壓檢測儀器。
儀表:壓力表、負壓表、溫度表、高壓驗電儀、電流表、電壓表(萬用表)
器材:安全閥、釋壓閥、滅火器、高壓絕緣手套、膠靴、消防器材
第8篇 鍋爐房設備維修保養制度辦法
1.司爐人員應了解鍋爐設備的安全狀況和運行要求,并對鍋爐及輔機定時進行巡回檢查,確保安全運行。
2.遇有下列情況,司爐長應決定增加巡回檢查次數:
1)新裝、長期停運或檢修的設備投入運行時。
2)設備運行中有異常現象時。
3.司爐人員要將巡視情況逐項及時填入運行記錄,重大設備缺陷應立即匯報。
4.對巡回檢查時發現的影響人身的設備安全的情況,應按有關規程妥善處理。
5.司爐長應加強對巡視工作的督促檢查。
鍋爐事故報告制度
1.鍋爐設備發生事故后,應立即報告主管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并如實地報告事故發生前后的經過。
2.對重大事故,爆炸事故除采取應急措施外,要保護好現場。
3.處理事故時,首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4.運行人員遇有事故發生時,不得離開工作崗位。
5.事故消除后,應將發生事故的地點、部位經過情況、原因、處理方法詳細如實地記錄在鍋爐運行值班記錄中。
6.運行人員處理一般事故時,要考慮周密,操作要果斷迅速排除故障。
7.要對其它運行的鍋爐加強監護,以確保安全。
第9篇 礦扇風機房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一、 配置專門維修人員進行設備維修工作,司機要按時按巡回路線對設備進行檢查。
二、 要保持設備達到“五不漏”標準。
三、 每年要進行一次反風試驗。
四、 要保證備用風機在規定時間內啟動,保證各臺風機處于良好的潤滑狀態。
五、 保持設備清潔衛生。
六、 出現事故及時處理,并匯報機電科及調度室。
七、 設備維修工作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程》進行。
第10篇 主井絞車房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一、 設備要定期檢修,每天必須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檢修,每月十五號進行一次月份檢修工作。
二、 要保持設備清潔衛生,每月對電氣設備進行至少一次吹灰清掃,設備表面油污及時擦拭干凈。
三、 設備要保證正常安全運轉,閘瓦間隙、電機滑環及各繼電器要經常檢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立即進行調整。
四、 保持設備達到“五不漏”標準。
五、 配置專門維修人員。
六、 出現事故及時報機電科及調度室,并在處理完畢后,認真填寫事故記錄。
七、 設備維修工作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程》進行。
第11篇 設備運行維修保養管理制度
機電部設備是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物質條件,管好、用好設備是保證安全、經濟供電的根本保證,為加強設備管理,不斷提高設備健康水平,根據《煤炭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程》制定本部門設備管理制度。
一、 設備的運行制度
1、設備的保管、使用和維護,實行分級負責制;
2、開展設備的綜合管理,有設備管理業務流程圖;
3、主機設備完好率95%,全站設備完好率98%;
4、主要設備要建立單獨臺賬;
5、建立健全設備管理臺賬、檔案,有主副設備說明書、圖紙、技術資料;
6、設備上裝置的各種儀表和自動裝置要齊全、準確、靈敏。主設備完好率要達到95%以上,其中一類設備占50%以上;輔助設備完好率占90%以上。
7、設備運行狀態及原因分析記錄齊全。
二、設備維修制度
1、有健全的設備檢修工藝規程、質量標準;
2、設備檢修要嚴格按檢修工藝進行作業;
3、有設備大小修計劃,并認真執行,非計劃檢修有申請、有批示、大修后又總結報告,小修有記錄;
三、設備保養制度:
1、消除運行中發生的缺陷;
2、重點清掃、檢查和處理易損、易磨部件;按周期進行電氣設備的預防試驗;
3、日常維修要針對設備運行中發生的、不許主設備或輔助設備停勻即可進行的設備缺陷處理;
4、定時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清掃、修理、消缺、檢測與診斷、試驗和鑒定等工作;
5、按檢修計劃進行消除設備和系統存在缺陷工作。
第12篇 車間維修設備管理制度
一、機修車間設立設備管理員,負責本廠全部機具設備的登記入冊,建立設備檔案,定期進行維修保養,做好記錄,保養完畢后,要履行簽字驗收手續。
二、設備管理員要根據實際需要做好機具設備、儀器、儀表的購置計劃,經主管審批后方能采購。
三、本廠所有的機具設備、工具、儀器、儀表要確定使用年限,根據價值大小列入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在使用年限內,如有丟失、損壞應予以賠償,經管理員檢驗,確屬質量問題的需由設備管理員和主管鑒定后方可減免賠償。
四、固定不能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如車床、磨床、油泵試驗臺等,由專門操作人員保管、維修、保養。其他人一律不得上臺操作。電焊設備由鈑金工人專門使用、保養。
五、一般公用的工具,如絞刀、前輪定位儀等,由倉庫保管員保管,使用借出、歸還要登記,辦理交接手續。由于使用中違反操作而損壞的,由使用者賠償;由于保管不當引起的損壞,由保管員承擔責任。
六、舉升機之類的重大公用設備,廠部指定專門班組保管維修,并由設備管理員巡查監督。如發現違章操作,要給予30--50元罰款。造成損壞的,應予以賠償。
七、要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對長期閑置不用的設備,要妥善保管好。
八、廠部每季度要對機具、設備、儀器、儀表進行一次檢查。平時要進行抽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對于保管好的要予以表揚,如發現丟失、損壞的要追究責任。
九、設備管理員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如發生失職引起設備損壞,造成損失的要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