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關于中醫藥的重要性的名言嗎
中醫的名言、格言和諺語,或彰于典籍文獻內,或流傳于醫生口頭中,量眾是中醫學的份寶費遺產。其中許多關于治法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銘,含義深刻,語言形象生動,讀之發人深省,令人難以遺忘。它起到了規勸警戒的作用,使人聞之足戒,受益匪淺。些警句,許多是歷代著名醫學家的創造,如:“桂枝下咽。陽盛乃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這是張仲景的一句話,雖是講桂枝湯、承氣湯誤用致斃的,但卻被歷史醫家引要嚴格遵從中醫辨證論治規律的警句。有一醫學諺語云:“黃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這里用大黃和人參作比較,鮮明犀利無比,使人難于忘懷。對于濫用補藥的庸醫,也是一付最好的清醒劑。李中梓《醫宗必讀》有一震語遭:“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無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生休耗氣,遺精不澀泄;明得中趣.方是醫中杰。”講的是,不可以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處置方法用藥,不可以“見有是病,既用是藥”的湯頭,草率行事。行醫人。用藥治病,事關性命。“讀書無眼.病人無命。”這是喻嘉言戒勸人們在閱讀醫書時,要抱嚴肅認真的態度,否則會造成病人無命的后果,可謂簡短有力。醫學警句是一些飽含動人肝膽肺腑的話語,顯示了語言的力量,所以能流傳不衰,更重要的是它是正反面經驗的總結,是許多人的生命和血的教訓換來的,其價值含金最高。故值得珍視。因此,學醫者,不妨抄錄之,貼于易見之處,使自己慎思之,力行之,警戒之。
有關于醫生的名人名言嗎
'大醫精誠'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來贊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種植杏樹。幾年以后,被治愈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余萬株,蔚然成林。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谷來換杏。然后董奉又將收到的稻谷,悉數用于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后,'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懸壺濟世”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有關于醫生的名人名言嗎
10、世無難治之疾,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遺書》 11、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陳夢雷 12、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矣。——王秉衡《重慶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14、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機《傷寒論原序》 15、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16、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17、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脈經序》 18、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發,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表藥》 19、夫醫誠難知,知之不精,則罪更甚于不知。——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眾》 20、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21、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貴乎精一。——張介賓《景岳全書論治篇》 24、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梁拓軒《癘科全書自序》 25、夫醫學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則在辯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于何辨?證不辨,藥于何用?——吳儀洛《本草從新原序》 26、夫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趙宜真《秘傳外科方總論》 27、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陳士鐸《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六則》 28、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吳尚先《理渝駢文續增略言》 29、學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張畹香《張畹香醫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陽;尺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陰。——程鐘齡 31、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徐靈胎《醫貫砭卷上傷寒論》 32、學醫業者,心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吳謙等《醫宗金鑒運氣要訣》 33、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是非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壽命。——褚澄《褚氏遺書》 34、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為衣食計,則其知識自必終囿于庸俗。——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華序》 35、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趙晴初《存存齋醫話稿序》 36、醫以濟世,術貴乎精。——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