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寒節氣的諺語有哪些
大寒的諺語 1、小寒大寒,無風自寒。2、小寒大寒,殺豬過年。3、過了大寒,又是一年。4、小寒大寒,凍成一團。5、該冷不冷,不成年景。6、大寒過年,總結經驗。7、大寒到頂點,日后天漸暖。8、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漸暖。9、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為300°;公歷1月20—21日交節。大寒同小寒一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大寒節氣,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在我國一些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降水最少的時段。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段便是'三九、四九天',而“四九”處在大寒節氣內。數九,是從冬至逢壬日數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最冷時段在“四九”,物極必反,“四九”峰值過后氣溫逐日回升,當數至九個九“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
大寒的諺語?
今天是大寒,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過年冷不冷?
大寒的諺語
①南風送大寒,正月趕狗不出門。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大寒節氣當天,如果是刮南風,換句話說就是大寒節氣當天比較的暖和,那么在正月份的時候就很寒冷,就連農村所養的土狗都因為天氣寒冷而不愿意出門。農村的老人都說,在過年的時候冷不冷,只需看大寒節氣當天暖不暖就知道了。如果大寒當天比較暖和,則在春節期間會比較寒冷。在農村里還有很多類似的農諺,比如“大寒豬屯濕,三月谷芽爛”、“大寒牛眠濕,冷到明年三月三”等,這些農諺都表明了,如果在大寒節氣的天氣暖濕,那在陽歷二三月份的時候會出現低溫陰雨的天氣,而這顯然對春耕是不利的。②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據村里會看天氣的老農介紹,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常以24節氣的天氣情況來預測后期的天氣,而大寒節氣當天的天氣就曾是農業的重要指標。老輩人的經驗是如果在大寒節氣當天吹北風,并且天氣寒冷,那預示著來年的收成很好。反之,如果是刮南風并且天氣暖和,那往往來年的收成會受到影響。并且在大寒節氣當天下雨了,那也預示著來年的雨水不太正常,所以老輩人是很怕大寒節氣當天下雨的。③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大寒、小寒節氣的時候,天氣如果比較寒冷,那就表示在來年開春之后,天氣升溫比較早。雖然用現代的科學解釋不清楚,但這也是農諺的厲害之處,其都是老祖宗的經驗總結,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而且小寒、大寒比較寒冷,來年的收成也往往不錯,反之小寒大寒不冷,那來年收成就會受影響,有農諺“大寒不寒,人馬不安”。④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是在湖南地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其意思是說在小寒和大寒節氣期間,如果沒有降一場雪,那表示在來年小暑、大暑節氣期間,降水會比較少,極有可能出現很嚴重的旱情。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現在南方降雪很少了,所以這句農諺的準確性也不太高了。⑤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漸暖。意思很簡單,是說小寒沒有大寒節氣的時候天氣寒冷,而到了大寒節氣之后,天氣也就開始回暖了。大寒作為24節氣中最后一個,其后面就是立春了。根據農諺“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來看,大寒節氣在四九期間,過完也就是五九了,老話說“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立春一般是在五九最后一天,或者是六九第一天,所以這個時候天氣已經慢慢變暖和了。根據往年的氣象資料來看,一般到了2月中旬,暖和天氣增多,只是時而出現一些陰冷低溫天,等到3月中旬也就開始真正暖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