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龍的諺語有哪些?
龍王爺過江------風大雨大 龍王爺打哈欠——口氣不小啊 龍王爺放屁——有風有浪 龍王爺發怒——張牙舞爪 龍王爺打噴嚏——毛毛雨啦 龍王爺出海——蝦兵蟹將緊隨 龍王爺死了——要大旱三年呢 龍王爺高興——海嘯 龍王爺放屁——一股神氣 龍王爺的兒子——也會下雨 龍王爺嫁閨女——少一個興風作浪的 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 龍王爺亮相——張牙舞爪 龍王爺作法——呼風喚雨 龍王爺湊熱鬧——漲水 龍王爺出海——興風作浪 雷婆找龍王談心——天涯海角覓知音 自來水壞了龍頭——放任自流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比喻太晚來不及了)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關于龍的俗語有哪些
1、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2、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是一句民間俗語,與其類似的還有虎落平陽被犬欺,落坡鳳凰不如雞等,比喻一個人在失勢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壓。3、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 : 比喻什么樣的人就跟什么樣的人結交朋友。4、吃飯象條龍,做活象條蟲。吃飯的時候很亢奮,很有力的樣子,但是做家務、勞動的時候就像一條蟲子。5、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首先這是一句諺語,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者是發展都是要依靠其他事物而進行的。擴展資料: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并稱“四靈”。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并不相同。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于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于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在中國,龍經歷了四個較大的發展階段:圖騰崇拜階段、神靈崇拜階段、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的階段、佛教娜迦龍崇拜與中國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在圖騰崇拜階段,中國遠古的某些部落把龍視為圖騰,作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標志。根據歷史文獻資料和有關傳說,龍(原形為蛇)原為伏羲氏族的圖騰,后來成為太暤(太昊)部落的圖騰。太暤部落是龍圖騰崇拜最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在神靈崇拜階段,農牧業逐漸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發展,從較為單一的圖騰崇拜過渡到多神崇拜。龍圖騰崇拜也發展為龍神崇拜。人們把龍神化,奉龍為水神、虹神。龍被神化后,又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秦漢時期,中國大統一,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龍崇拜便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或把自己說成是受龍神保護的人,借助龍樹立權威,獲得人們普遍的信任和支持。這樣,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對中國龍文化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龍抬頭
龍的諺語
二月二,龍抬頭 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吃飯象條龍,做活象條蟲 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 龍虎交戰,龜鱉受災 龍肝鳳膽攏歹醫 龍不離海,虎不離山。龍斗虎爭,苦了小獐。龍斗魚損。龍多旱,人多亂。龍多不治水,雞多不下蛋,媳婦多了婆婆做飯。龍歸滄海,虎入深山。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龍居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川被犬欺。龍逢淺水遭蝦戲,鳳入深林被雀欺。龍怕揭鱗,虎怕抽筋。龍生九種,九種各別。二月二,龍抬頭。龍下三瀧,舟楫莫當。龍行熟路。龍眼識球,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云從龍,風從虎。虎嘯風生,龍騰云起。龍生龍, 鳳生鳳,老鼠養兒沿屋棟。龍是龍,鱉是鱉,喇叭是銅鍋是鐵。龍生一子混九江,老母豬子多盡吃糠。龍行一步,草木皆舂。龍行一步,鱉爬十年。龍歸晚洞云猶濕,麝過青山草木春。龍虎相斗,魚龜遭殃。龍虎相斗,必有一傷。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龍一條勝過蚯蚓一畚箕。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二龍相斗,魚鱉蝦蟹受傷。獨龍難斗兩頭蛇。(一作強龍。) 鯉魚跳龍門,身價百倍。不下大海,難捉蛟龍。猛虎不在當道臥,困龍也有上天時。寧為蛇頭,不為龍尾。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擒龍不怕浪濤涌,打虎不怕虎逞兇。蚯蚓成不了龍。涉淺水者得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射虎不成重練箭,斬龍不斷再磨刀。身無斬龍刀,也敢下東海。是龍來去大海,是蛇草里鉆。是龍到處行雨,是蛇到處傷人。是龍就上天,是蛇就鉆地。一龍阻住于江水。在家似龍,出外似鼠。老虎嘴里拔脫牙,青龍頭下揀明珠。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龍有蛇之一麟,不害其為靈;玉有石之一脈, 不害其為寶。莫為霜臺愁歲暮,潛龍須待一聲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淵不兩蛟。積水成淵,蛟龍興焉。龍游鳳舞,歲樂民喜。龍之未升,與魚鱉為伍;及其升天,鱗不可 睹。龍與蛇師為親家。龍血入地為琥珀。虎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云往。龍下頻主旱,多龍多旱。龍游蒼海虎歸山。龍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龍多擱起雨,子多擱死爺。批龍鱗易,捋虎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