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諺語,叫什么春發,秋收冬藏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史記?· 太史公自序》中記載:“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意思是說事物春天出生,夏天成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這是自然之道的大準則。如果不順從它就沒有辦法成為天下的綱領制度。由此可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中國是依靠農業起源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農業發展過程中,中國的祖先在一代一代的積累、實踐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智慧成果,比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各種農業工具、二十四節氣,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擴展資料: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還被人們用來中醫養生。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人們應當順應四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而生,法四時而成。人的身體也順應萬物蒼穹,陰陽輪回,在一天之中隨12時辰,一月之中隨日月盈虧,一年之中隨24節氣而循環變動。而在這樣的此消彼長、起承轉合之間,蘊藏了中醫最根本也最省力的養生秘笈順應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想問問俗語“冬吃蘿卜夏吃姜”還是“冬吃姜夏吃蒜”
俗語是冬吃蘿卜夏吃姜。整句是“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先生開藥方。”這條諺語多數人理解為冬天吃蘿卜夏天吃姜,其實諺語采用了一個古代常用的修辭手法—互文,冬夏泛指一年四季,正確理解應為四季常吃蘿卜和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生姜辛熱,蘿卜甘寒,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諺語重點提醒人們在炎熱的夏季吃姜,寒冷的冬季吃蘿卜,其實,這是與中醫醫理極為合拍的養生經驗。擴展資料冬吃蘿卜夏吃姜相關禁忌:吃姜的宜忌除了要考慮某些人群的體質問題,還要知道某些季節和某些時段不宜吃姜。立秋前后要少吃姜或者停止吃姜。因為秋天自然界的生機開始收斂,人體陽氣也逐漸收斂,而生姜的性質是鼓舞氣血外發,正好和自然界的趨勢是相反的,這時吃姜就與我們養生保健的目的南轅北轍了。立秋之后不吃發物,要順應自然強調收斂,可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斂肺,如柑橘、山楂、石榴、葡萄等。其次,一天當中,陽氣從早到晚是由盛到衰的過程,早上吃姜有助陽氣升發,夜主收、主合,因此晚上不宜吃姜。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冬吃蘿卜夏吃姜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冬吃蘿卜夏吃姜,但這類人千萬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