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單刀赴會歇后語下一句
1、這道問題答案是: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2、詳解: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之戰結束后,諸葛亮用計氣死了周瑜,協助劉備完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了奪取西川,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吳國為了奪回荊洲,設鴻門宴招待關羽,打算在關羽過江到赴筵席時埋伏刀斧手殺掉他。關羽熟讀兵書,久戰沙場,便將計就計。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單刀赴會。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 拽著魯肅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就這樣赴了宴嚴重挫傷吳國銳氣。打消了孫權收回荊洲的念頭。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這個歇后語背后的故事?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這個歇后語背后的故事為:關羽為了荊州的問題獨自過江,與魯肅會面。酒桌上,魯肅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索還荊州。關羽開始時以“飲酒莫談國事”為理由將話題岔開,不料魯肅步步緊逼。接著,關羽借口喝醉了,右手提刀,左手挽著魯肅的手,親熱之中又帶有幾分殺氣地說:“今天飲酒,我已經醉了,莫要再提荊州之事,我擔心這刀傷了故舊之情。改日我再請您到荊州赴會,再做商議。”魯肅掙脫不了,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暗藏的刀斧手也不敢擅自行動。到了船邊,關羽才放了魯肅,拱手道別。擴展資料:真實的歷史卻并非如此,公元215年,劉備奪取益州,孫權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愿歸還,孫權對此極為惱恨,雙方都派出了軍隊,戰事一觸即發。可是一旦雙方展開大規模的戰爭,對抗曹操而建立的“孫劉聯盟”將會破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魯肅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以便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魯肅提議他和關羽都不帶別人,單刀赴會。關羽表示同意。雙方經過會談,達成協議,孫權與劉備平分荊州,以湘水為界,停止對抗,緩和了緊張局勢。在后來的各種演繹中,“單刀赴會”的情節常常被用來展示關羽勇敢霸氣的一面。而“單刀赴會”這一成語后來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常用來贊揚赴會者的自律和膽識。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單刀赴會
關于單刀赴會里的成語,歇后語人物介
單刀赴會dān dāo fù huì[釋義] 原指三國名將關羽隨身帶一口大刀和少數隨從在東吳參加宴會。后泛指只身或僅帶少數人去參加有危險的約會。含有贊頌赴會者富有膽略的意思。[語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關云長單刀赴會》。[辨形] 赴;不能寫作“仆”。[近義]大智大勇 孤軍深入[反義]群策群力[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結構] 偏正式。[例句]唐朝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大有蜀漢關羽應魯肅之約~的遺風。[成語故事]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后,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后,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