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舞私秘?奶头大屁股小说,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国产在线精品无码av不卡顿,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迅雷,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日韩新无码精品毛片,强睡邻居人妻中文字幕
      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 > 企業管理 > 企業管理 > 管理標準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十二篇)

      發布時間:2024-03-22 07:01:22 查看人數:68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

      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

      6.2產品成本設計

      6.2.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產品成本水平進行設計,在產品成本發生前預先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組織應編制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規定和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產品成本設計策劃(見6.2.2);

      b)產品成本設計輸入(見6.2.3);

      c)產品成本設計輸出(見6.2.4);

      d)產品成本設計評審、核算、驗證和確認;

      e)產品成本設計變更(見6.2.5)。

      目的和意圖

      產品成本設計過程是產品成本形成過程的關鍵環節,它決定了產品成本構成的水平,為產品成本的合理發生提供了依據。因此,組織應控制產品成本設計過程。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產品成本設計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是設計出來的。因此,組織應對產品成本水平進行設計。在通常情況下產品成本設計與產品設計同時完成,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活動應同時輸入兩種設計思想:其一,產品成本設計應滿足產品實現和產品功能的要求,這是產品形成和質量特性的要求;其二,產品設計也應考慮滿足產品成本目標的要求,這是產品經濟性的要求。

      ●成本設計(標準成本)決定成本的合理性,成本核算(實際成本)不決定成本的合理性。因此,產品成本設計活動是在產品成本發生前預先控制產品成本水平合理性的活動,組織應編制和保持《產品成本設計控制程序》,以規定和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產品成本設計策劃(見6.2.2);

      b)產品成本設計輸入(見6.2.3);

      c)產品成本設計輸出(見6.2.4);

      d)產品成本設計評審、核算、驗證和確認;

      e)產品成本設計變更(見6.2.5)。

      ●不涉及產品設計的組織也應按本標準要求對產品成本進行設計。

      ●產品成本設計的對象是決定和驅動產品成本的所有動量;產品成本設計的結果是形成了產品成本動量標準和標準成本。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對以下要素條款起指導作用:

      ――6.2.2產品成本設計策劃;

      ――6.2.3產品成本設計輸入;

      ――6.2.4產品成本設計輸出;

      ――6.2.5產品成本設計變更。

      第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管理體系策劃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成本管理體系策劃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進行策劃,以滿足4.1的要求和確保6.3.2的實現。

      組織在對成本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應保持成本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和協調性。

      由策劃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策劃是研究如何完成某項活動或達到某一目標的具體的構想過程。任何活動或工作未達到預期的結果,均與策劃相關,可能都是因策劃不夠造成的。因此,策劃活動是管理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本要素條款規定了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策劃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策劃(cca2101:2008標準第2.6.9條)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成本目標并規定必要的運行過程和相關資源以及實現成本目標。成本策劃包括成本管理體系策劃和成本水平策劃兩個部分,其內容含蓋了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所有方面,目的就是滿足要求以及實現組織的成本目標。本要素條款是對成本管理體系策劃的控制。

      ●對成本管理體系策劃,組織應規定和落實職責和權限,通常情況下從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成本管理體系負責人到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和管理者以及組織所有的成本管理人員、體系審核人員和成本核算人員都應賦有成本策劃的職責;對成本策劃的結果一般要求組織應形成文件;對成本策劃結果的實施或執行情況,組織應進行必要的監視和測量,當發現未滿足成本策劃的結果時,組織應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并實施成本改進。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是建立、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和制定并實現成本目標的具體構想過程。成本管理體系策劃對一個組織來講是有效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活動之一。

      ●組織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策劃要滿足4.1總要求和6.3.2成本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說組織要圍繞著4.1總要求和6.3.2成本目標的實現過程進行成本管理體系策劃,以實現成本目標和成本管理體系過程達到預期的結果。

      ●一個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也會由于各種原因(如顧客和市場情況發生變化等)而導致變更,對這種變更應進行策劃,在策劃時組織應規定與變更有關的運作過程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以確保組織在實施成本管理體系變更時不會出現成本管理體系不完整、不適宜或相互矛盾的情況。如原材料定額進行了變更,但沒有對預算進行相應的變更,這就屬于典型的沒有對體系變更進行策劃,而導致成本管理體系的不適宜或不完整。因此,組織在對成本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時應考慮到體系的適宜性和完整性。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的內容一般包括:

      ――如何制定和實現成本戰略的策劃;

      ――如何制定和實現成本方針和目標的策劃;

      ――如何滿足“總要求”的策劃;

      ――如何規定各部門和各類人員職責和權限的策劃;

      ――成本發生過程的策劃

      ――控制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管理活動所需的準則和方法的策劃(包括管理技術);

      ――如何編寫和執行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的策劃;

      ――如何設計成本管理體系記錄表格的策劃;

      ――如何實施培訓并確保其有效性的策劃;

      ――如何識別、確定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策劃;

      ――如何識別、確定和發揮成本優勢的策劃;

      ――如何制定和實施成本改進方案的策劃;

      ――如何控制成本風險的策劃;

      ――如何開展運行活動保證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實施的策劃;

      ――如何實施成本審核、檢查和核算的策劃;

      ――如何進行持續改進的策劃;

      ――如何對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的策劃;

      ――如何建立成本否決和成本激勵機制的策劃;

      ――如何實施業績評價的策劃。

      (不限于此)

      ●策劃應采用系統性的思維,策劃必須在活動前或活動過程中進行,策劃的結果一般應形成文件。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管理體系策劃是成本管理體系所有要素條款有效實施的前提保證,也是重要的輸入過程。

      第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更改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更改

      6.2.5產品成本設計更改

      標準條文

      在產品成本設計和設計結果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設計更改的需求,組織應識別和實施這些更改,并確保設計更改得到評審、驗證、確認和批準以及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和相關人員獲得已更改的信息。

      由設計更改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產品成本設計的更改對產品成本是否滿足要求有直接影響。因此,組織應對產品成本設計的更改予以控制。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產品成本設計更改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產品成本設計的更改包括設計過程中的更改(如對設計評審、核算、驗證或確認的設計結果的更改)和設計輸出文件實施過程中的更改,組織應識別和確定這些更改的需求,并實施這些更改。

      ●組織在實施設計更改時,應對設計更改進行評審、核算、驗證和確認。但應根據更改范圍的大小、重要性的不同,決定是否采取評審、核算、驗證或確認及其適當的做法。

      ●組織在實施設計更改時,應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如成本計劃、資源預算等。

      ●在確認合理可行的基礎上,更改在實施之前應得批準。

      ●設計更改后,組織應將設計更改的信息及時傳達到相關部門和相關執行人員,確保他們知道和獲得已更改的信息。

      ●由設計更改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產品成本設計的更改是一下要素條款的輸入和依據:

      ――6.3.2成本目標;

      ――6.3.3成本計劃;

      ――6.4成本動量標準;

      ――7.2.2流程和作業標準;

      ――7.3資源預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風險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3成本水平的監視和測量。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控制要求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 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控制要求

      7.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控制,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獲得成本動量標準;

      b)獲得流程標準和作業標準;

      c)依據動量標準的資源預算;

      d)實施成本放行控制(見7.4);

      e)實施成本風險控制(見7.5);

      f)實施監視和測量(見8.2)。

      目的和意圖

      成本在過程中發生,所以控制過程是控制成本水平的根本。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生過程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過程(cca2101:2008標準第2.5.1條)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活動。成本發生過程的控制包括了所有成本發生的所有過程,這些過程是直接影響成本水平的過程,概括起來主要包括設計成本、采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成本、財務成本、后勤保障成本、項目成本等發生過程的控制(不限于此)。

      ●不同組織在發生成本時應考慮采用適合自身特點的控制手段,以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組織應對成本發生過程的控制進行策劃,并按策劃的結果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控制,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獲得成本動量標準(見6.4);

      成本動量標準是成本發生的數量依據,有關部門、單位或人員應得到這個標準,并按標準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控制。

      b)獲得流程標準和作業標準(見7.2.2);

      成本動量是在流程和作業的過程中發生的,流程和作業直接影響成本動量標準的實現。因此,組織應制定流程和作業標準,并確保有關部門、單位或人員得到和執行這個標準,以保證成本動量標準的執行。

      c)依據動量標準的資源預算(見7.3);

      資源預算(cca2101:2008標準第2.8.12條)是指規定資源(2.1.2)配置數量和方式的文件。成本動量標準是單位產品、過程和項目消耗資源的標準,組織應將這個標準轉換成資源總量消耗標準――資源預算,并按資源預算配置資源,以確保成本發生過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d)實施成本放行控制(見7.4);

      組織應按成本動量標準、流程和作業標準和資源預算實施成本放行控制。

      e)實施成本風險控制(見7.5);

      成本風險(cca2101:2008標準第2.3.2條)是指提高成本情況的發生所帶來的風險。組織的成本發生過程在缺少上述控制依據或不按上述控制依據實施控制的情況下,可能存在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緊急情況。因此,組織應識別、確定和控制成本風險,包括建立和實施成本預警系統。

      f)實施監視和測量(見8.2)。

      組織在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控制的過程中應實施必要的監視和測量,以使這些過程不偏離控制依據。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發生過程控制是一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7.2.2流程和作業標準;

      ――7.2.3成本動量裝置控制;

      ――7.3資源預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風險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第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資源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資源

      4.5.1總則

      標準條文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提供以下方面所必需的資源:

      a)建立、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成本發生過程控制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目的和意圖

      資源是組織建立和實施成本管理體系,實現成本戰略和成本目標的必要條件。成本管理也需要發生成本(管理成本),這是成本換取的需要。為此,組織的最高管理者必須確保識別、確定和提供成本管理所必需的資源。本要素條款規定了資源的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通常包括:人力資源、資金、基礎設施、工作環境、機器設備、裝置等。組織首先應根據自身的宗旨、目標、要求、環境、產品的特點和規模識別和確定成本管理體系所必需的資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提供成本管理體系所必需的資源,這些資源主要應用于:

      a)建立、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建立成本管理體系;

      ――實施和保持現有的成本管理體系;

      ――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b)成本發生過程控制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為上述提供資源時應與成本放行要求接口。

      ●為體系提供資源也屬成本控制范疇。所以,最高管理者提供用于上述用途的資源應該是必需的而不是充足的。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資源涉及所有要素條款,是其他所有要素活動的物質條件。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文件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文件

      4.3.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以適當的媒介(如:紙或電子形式等)建立并保持成本管理體系文件,這些文件包括:

      a)成本戰略和戰略實現規劃;

      b)成本管理手冊;

      c)本標準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d)規定成本水平的文件;

      e)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

      f)本標準所要求的成本記錄。

      對上述這些文件的建立應切實考慮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證的必要性,文件的數量應盡可能少。

      注1:本標準出現“文件化的程序”之處,即要求組織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

      注2:文件是高附加值的知識產權,編寫成本管理體系文件是成本管理高增值的活動,體系文件作為一種軟實力,并不是提高成本因素,而是成本優勢。

      目的和意圖

      成本管理體系文件是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和實施的依據。本條款規定了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的范圍、層次結構和制定這些文件的要求。

      理解要點

      ●文件(cca2101:2008第2.8.1條)是信息及其承載媒體。文件可以是紙張、計算機磁盤、光盤或其他電子媒體,照片或標準樣品,或他們的組合。在成本管理體系中,文件是策劃的結果,是成本管理的行為準則和活動的依據,它能夠指導和促進成本管理與控制活動的健康發展,是組織有效實施成本管理的前提條件和必要手段。組織應建立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文件,這些成本管理體系文件包括:

      a)成本戰略和戰略實現規劃是描述成本戰略和實現成本戰略的文件。

      b)成本管理手冊;

      ――成本管理手冊(cca2101:2008第2.8.3條)是指規定組織成本管理體系的文件。

      注1:為了適應組織的規模和復雜程度,成本管理手冊在其詳略程度和編排格式方面可以不同。

      注2:成本管理手冊可稱為“成本手冊”或“成本控制手冊”。

      ――成本管理手冊是組織依據cca2102:2008標準的要求,并針對組織的性質、規模、產品或服務的特點而編制的成本管理體系總體性描述文件,是組織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組織成本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據。通過成本管理手冊可以向全社會及相關方展示組織的成本管理意圖和宗旨,證實成本管理體系的存在和運行情況。

      ――成本管理手冊規定了成本管理體系的基本結構和成本管理體系過程的基本要求及其相互關系,是組織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和法規性文件。

      ――成本管理手冊作為組織向內部和外部提供成本管理體系整體信息的文件,可以描述和覆蓋成本管理體系活動的要點,但不能描述成本管理體系活動的細節;成本管理手冊可以引用程序,但不能被程序所替代。

      ――成本管理手冊必須經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批準發布,全體人員要認真學習、領會,并堅決貫徹執行。

      c)本標準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程序(cca2101:2008第2.5.6條)是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當程序形成文件時稱為書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或文件化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稱為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屬于成本管理體系中的第二個層次文件,是組織實施成本管理體系并規范組織成本管理行為的重要管理文件,也是成本管理手冊的支持性文件,與手冊相比,程序文件更為具體的規定了實施成本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是為進行成本管理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這個途徑應該是組織從事成本管理活動或過程的最簡潔和最有效的,任何煩瑣和復雜的程序都不是成本管理體系所期望的。

      ――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的內容一般包括:目的、范圍、職責和權限、工作或活動程序、支持性文件和形成的記錄等。

      d)規定成本水平的文件;

      ――規定成本水平的文件通常包括:成本目標、成本計劃和成本動量標準等。

      ――成本目標一般規定在成本管理手冊中;成本計劃(cca2101:2008第2.8.4條)是指規定計劃期內成本水平的文件。成本動量標準(cca2101:2008第2.8.9條)是指闡明成本動量要求的文件。

      ――規定成本水平的文件屬于成本管理體系中的第三個層次文件,是組織成本發生和所要達到的成本水平的依據,是規范組織成本發生行為的重要管理文件,也是成本管理手冊的支持性文件。

      e)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通常包括:流程和作業標準、成本改進方案、成本放行的準則、選擇、評價和認定供方的準則等。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屬于成本管理體系中的第三個層次文件,是組織控制成本發生過程的依據,是規范組織成本發生過程和行為的重要管理文件,也是成本管理手冊的支持性文件。

      f)本標準所要求的成本記錄。

      ――記錄(cca2101:2008第2.8.6條)是指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證據的文件。

      ――本標準所要求的成本記錄(見cca指南)。

      ●上述這六類成本管理體系文件分為三個層次(見下圖)。即第一層為成本管理手冊,其目的是按規定的成本戰略方針和目標以及適用的標準描述成本管理體系,是成本管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層為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其目的是描述為實施成本管理體系要素所需要的各職能部門的活動,是提供如何完成活動的一致信息的文件;第三層為其他操作性的成本控制文件。

      成本管理體系文件層次

      ●在確保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控制的條件下,文件的數量應盡可能少,以防止提高管理成本。組織所建立的成本管理體系是一個文件化的成本管理體系。這個文件化的成本管理體系其文件是大量的,這就給成本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文件管理。為了降低管理的難度和管理的成本,所以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文件必須盡可能少。

      ●組織在實施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不是說所有的活動(問題)都用文件加以規定,如果當沒有文件就不能控制和保證成本時,那么組織就應考慮建立文件,并用文件進行控制;如果當沒有文件也能控制和保證成本時或不影響成本水平時,那么組織就可以不建立這個文件。也就是說對組織的某項活動當人員意識和能力能夠保證成本時,組織可以不建立文件。所以,組織

      不應將所有的活動(問題)都用文件來控制。

      ●對上述這六類成本管理體系文件應切實考慮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本標準出現“文件化的程序”之處,即要求組織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本標準所要求形成的程序文件一般有:

      ――《文件控制程序》;

      ――《記錄控制程序》;

      ――《產品成本設計控制程序》;

      ――《成本計劃控制程序》;

      ――《資源預算控制程序》;

      ――《成本風險控制程序》;

      ――《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成本管理體系審核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

      ――《預防和糾正措施控制程序》;

      ――《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程序》。

      ●文件是高附加值的知識產權,編寫成本管理體系文件是成本管理高增值的活動,體系文件作為一種軟實力,并不是提高成本因素,而是成本優勢。

      ●文件的作用和價值。文件的價值是傳遞信息、溝通意圖、統一行動。在成本管理體系中的職責控制、文件控制、記錄控制、成本動量控制、作業控制、成本風險控制、資源預算控制、成本計劃控制、成本放行控制、成本核算控制、體系審核控制、不合格控制、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等方面,使用文件均具有動態的高增值的作用,適宜的文件具有以下具體用途:

      ――提供產品成本水平的依據。

      ――提供成本發生過程的依據。

      ――提供評價成本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持續的適宜性的依據和/或證據。

      ――提供降低成本和保持成本水平的依據。

      ――提供保持可追溯性、糾正和預防措施的依據和/或證據。

      ――提供適宜的培訓。

      ――滿足要求和成本持續改進。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管理手冊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成本管理手冊

      標準條文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手冊,成本管理手冊包括:

      a)成本管理體系范圍,包括對本標準要求進行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的闡述;

      b)成本管理體系過程以及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描述;

      c)對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的引用。

      注:由于本標準對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手冊中可引用程序文件,但不應包括程序的具體細節。

      目的和意圖

      本條款對成本管理手冊的內容提出了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求組織在成本管理手冊中闡明成本管理體系過程以及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

      理解要點

      ●成本管理手冊的結構、詳略程度和格式的編排與組織的類型、規模及產品或過程的復雜程度及組織的文化和風格有關。

      ●組織應編制成本管理手冊,并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手冊所規定的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管理手冊包括:

      a)成本管理體系范圍,包括對本標準要求進行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的闡述;

      組織所編制的成本管理手冊原則上應覆蓋本標準所要求的全部內容,當本標準要求在某些內容方面不適合組織的實際情況時,組織可以進行相應的刪減,但必須在手冊中注明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

      b)成本管理體系過程以及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描述;

      組織應對識別和建立的成本管理體系的過程以及這些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給予描述。這是組織對本標準的4.1總要求的具體體現。

      c)對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的引用。

      成本管理手冊可以引用本標準要求的和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由于本標準對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程序文件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手冊中可引用程序文件,但不應包括程序的具體細節。

      ●成本管理手冊是文件應按4.3.3文件控制條款的要求予以控制。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除刪減的內容外成本管理手冊覆蓋了成本管理體系的全部要素,并對這些要素條款均有指導意義。

      第8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流程和作業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流程和作業控制

      流程和作業控制

      7.2.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產生成本動量的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并確保:

      a)針對成本動量標準制定流程和作業標準;

      b)流程和作業有能力滿足成本動量標準的要求和其他要求;

      c)提供必要的方法、技術、裝置和手段控制成本動量發生的合理性和穩定性;

      d)與流程和作業相關的人員得到培訓(見4.5.2);

      e)持續改進流程和作業的有效性。

      注:除成本動量標準外的其他要求通常包括:質量、安全、環境、現場、貯存、生產和服務提供等要求。

      目的和意圖

      流程和作業是成本動量源,是資源消耗的地方,對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是控制資源(動量)消耗的根本。本要素條款給出了對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動量(cca2101:2008標準第2.7.5條)是指決定和驅動某種過程的資源消耗水平的可變量。成本動量通常應包括:

      ――資源動量(資源消耗的數量);

      ――價格動量(某種資源的單位價格);

      ――作業動量(單位流程中的作業數量);

      ――業務動量(從事單位業務的次數);

      ――時間動量(時間消耗量);

      ――距離動量(距離的長短);

      ――產出動量(產出的數量);

      ――質量動量(不合格品的數量);

      ――費用動量(費用消耗數量);

      ――流程動量(流程的數量)。

      組織應對產生上述這些成本動量的流程和作業進行控制,并確保:

      a)針對成本動量標準制定流程和作業標準;

      b)流程和作業有能力滿足成本動量標準的要求和其他要求(除成本動量標準外的其他要求通常包括:質量、安全、環境、現場、貯存、生產和服務提供等要求);

      c)提供必要的方法、技術、裝置(包括動量裝置7.2.3)和手段控制成本動量發生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成本動量發生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是系統和過程能力的具體體現);

      d)與流程和作業相關的人員得到培訓(見4.5.2),包括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

      e)持續改進流程和作業的有效性,使流程和作業更加先進。流程改善可包括取消流程、合并流程、重排流程、簡化流程,也包括流程革新、流程創新和流程標桿等方面;作業改善可包括作業動量的改善、作業識別和分析、作業消除(消除非增值作業)、作業選擇、作業減少、作業共享等方面。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條款對以下要素條款起指導作用:

      ――7.2.2流程和作業標準;

      ――7.2.3成本動量裝置控制。

      第9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職責和權限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職責和權限

      標準條文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的各職能和層次以及對成本有影響的從事管理、執行、核算和驗證工作的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得到規定、理解、溝通和履行。

      目的和意圖

      為了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和協調工作,以便有效地運行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實現成本目標,本要素條款規定了職責和權限的要求。

      理解要點

      ●最高管理者應規定組織各職能(與成本和成本管理有關的職能部門,如生產主管部門、財務主管部門和采購主管部門等)和層次(與成本和成本管理有關的層次,如公司、工廠、車間和班組等)的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規定對成本有影響的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對成本有影響的人員包括:

      ――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是指能代表組織立法和檢查執法情況的人員。如: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總會計師)、部門經理和部門職能人員等。

      ――執行人員。執行人員是指不能代表組織立法,只是執行文件的人員。如:設計人員、采購人員和操作人員等。

      ――核算人員。核算人員是指從事業務核算、統計核算和會計核算等核算工作的人員。

      ――驗證人員。驗證人員是指從事判定成本和成本管理有效性的工作的人員。如:成本管理體系審核人員、審計人員、檢查人員和計量人員等。

      上述人員往往具有獨立行使職權的功能。組織各職能和層次內的崗位和編制設置的確定(定崗定編),是規定各類人員職責和權限的基礎和依據。

      ●各職能、層次和各類人員職責和權限的規定,應盡可能充分,不留盲點和死角。職責和權限的規定應形成文件,并予以保持。已規定的職責和權限,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得到理解、溝通和履行。

      ●對已規定的職責和權限進行溝通是為了:

      ――使各職能、層次和各類人員了解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和職能;

      ――使各職能、層次和各類人員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明確與其他職能、層次和人員的相互關系;

      ――明確各項活動間的接口;

      ――成本和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對已規定的職責和權限進行溝通的方式可以是會議、培訓、文件或口頭傳達等。

      ●落實職責和權限的基本原則:

      ――誰的“孩子”誰抱走;

      ――誰的“山頭”誰來守。

      ●組織可采用成本考核、成本否決或成本激勵等手段來確保職責和權限得到充分履行。

      ●成本管理職責涉及成本管理體系全部要素,通常包括:

      ――制定和實施成本戰略和實現成本戰略規劃;

      ――制定和實施成本方針和成本目標;

      ――規定和落實成本職責和權限;

      ――改善或保持成本水平的策劃;

      ――作業管理和作業流程的策劃;

      ――文件和記錄;

      ――建立和實施成本動量標準、標準成本、制度、方法等成本管理基礎工作;

      ――編制和實施資源預算和成本計劃;

      ――按照成本計劃的要求采取作業技術和活動;

      ――根據成本損失的程度系統地、連續地應用控制方法,在為組織增加更多的效益方面改進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盡可能地控制成本風險、降低成本,節省資源,使利潤最大化,以滿足組織和顧客的期望;

      ――開展成本核算,測量成本水平;

      ――成本培訓和教育;

      ――成本放行;

      ――實施成本檢查(審核、審計)、體系審核、業績評價、成本分析和持續改進;

      ――實行成本否決和激勵。

      (不限于此)

      上述這些職責的落實,應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來推動,實施和履行這些職責涉及組織的全體人員。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職責和權限涉及所有其他的要素條款,是實施所有要素條款的根本保證。

      第10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最高管理者承諾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最高管理者承諾

      標準條文

      為確保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滿足本標準總要求(見4.1)的要求,最高管理者應作出并履行以下承諾:

      a)遵循成本管理原則;

      b)關注顧客成本;

      c)不合理的成本不向顧客或其他相關方轉嫁;

      d)確保成本定義、成本性質、成本戰略和成本優勢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e)組織、規劃、指揮和協調成本戰略和戰略實現過程;

      f)制定成本目標,并致力于實現成本目標;

      g)向組織傳達滿足成本要求的重要性;

      h)建設成本管理團隊,滿足cca2103:2006《成本管理團隊要求》標準的要求;

      i)評價成本管理體系業績和持續改進。

      注:關注顧客成本主要是指:關注顧客的被動成本、顧客接受產品的成本和顧客接受產品后的成本。

      目的和意圖

      最高管理者承諾是組織成本保證的重要內容,體現了組織的最高管理者在成本管理方面對組織內外部提供的信任。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最高管理者應做出并履行的管理承諾要求,旨在證實組織最高管理者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管好成本的決心和行動。

      理解要點

      ●最高管理者(cca2101:2008標準第2.6.8條)是指在最高層指揮和控制組織的一個人或一組人。最高管理者是組織的最高領導層,具有決策、指揮和控制的職責和權力。他(他們)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履行承諾和采取各種措施來創造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使成本管理體系得到有效運行,全體人員可以充分參與,成本發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

      ●為了確保組織建立、實施和保持成本管理體系以及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使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滿足本標準總要求(見4.1)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必須做出并履行以下承諾:

      a)遵循成本管理原則;

      ――最高管理者必須遵循成本管理原則,采用系統和透明的方式進行成本管理,并針對組織的成本管理精益化和資源代價最小化的需要,建立、實施和保持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最高管理者可在成本管理原則的指導下,領導組織進行成本業績改進,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競爭能力。

      ――成本管理原則(見cca指南)。

      b)關注顧客成本;

      ――組織依賴顧客而生存,顧客是組織收入和獲利的源泉。顧客的被動成本、接受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如產品價格)和接受產品和服務后的成本(如顧客的使用成本、維護保養和修理成本等)與組織的收入和競爭能力密切相關,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關注這些顧客成本。

      ――關注顧客成本是組織的社會成本責任和成本道德的具體體現,也是提高組織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最高管理者必須將關注顧客成本轉化為組織成本管理的理念和行動。

      c)不合理的成本不向顧客或其他相關方轉嫁;

      ――產品價格中包括產品成本和利潤。顧客在接受組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接受了組織為產品實現和服務提供所付出的成本。成本具有傳遞性,組織產品實現和服務提供的成本最終將以產品價格的形式傳遞給顧客,這種成本傳遞應公平、客觀并滿足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不合理的成本組織不得以任何形式轉嫁給顧客。

      ――傳遞不合理的成本就是成本轉嫁。成本轉嫁(cca2101:2008標準第2.2.11條)是指將不應該讓別人承擔的成本傳遞給別人的行為。不合理的成本是不應該讓別人承擔的成本,包括產品成本以外的成本(如期間費用等)和不客觀的成本(如無中生有的成本等)。

      ――會計準則對產品成本的構成有明確的規定。

      ――成本轉嫁在非有價提供產品和服務(如政府為公眾提供的義務服務以及各種免費產品和服務等)的情況下,不存在。

      d)確保成本定義、成本性質、成本戰略和成本優勢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對成本定義、成本性質、成本戰略和成本優勢的認識是實施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對這些成本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應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人們看待成本的視角不同,對成本的理解和認識也就不同。因此,成本的定義很多。組織采用哪一種成本定義,對成本的控制是有影響的,如采用了狹義的成本定義,就很難控制廣義的成本。

      ――成本性質是指發生成本的性質,成本的發生受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的影響。成本性質通常包括:目的性、普遍性、系統性、連續性、關聯性、傳遞性、轉嫁性、質量性、隨意性、盲目性、選擇性、認可性、不認可性、可預見性、不可預見性、可控性、不可控性、穩定性、不穩定性、不可挽回性。

      ――成本戰略(cca2101:2008標準第2.14.5條)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戰略。理解成本戰略有利于全體人員放眼全局,面向未來,建立長遠觀念,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致力于通過較長時期的努力最終打造出一個差異化的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低成本模式。

      ――成本優勢(cca2101:2008標準第2.14.12條)是指優于對手的低成本有利原因或條件。理解成本優勢有利于全體人員識別、確定和充分發揮成本優勢,為不斷改善成本水平做出貢獻。

      ――最高管理者必須對成本定義、成本性質、成本戰略和成本優勢向全體人員進行溝通,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讓全體人員理解;而理解是為了達成共識,建立共同語言。

      ――溝通的方式可以是下發文件、內部刊物、宣傳板報等,也可以是會議宣講、傳達和人員培訓等。

      e)組織、規劃、指揮和協調成本戰略和戰略實現過程;

      ――最高管理者對組織的成本戰略的實現負有責任,同時也起關鍵作用。因此,最高管理者必須組織、規劃、指揮和協調好成本戰略和戰略實現過程。

      ――成本戰略的具體要求見cca2102:2008標準第5條。

      f)制定成本目標,并致力于實現成本目標;

      ――成本目標(cca2101:2008標準第2.6.7條)是指在成本(2.1.1)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也是組織用于判定成本管理體系有效性的依據。因此,最高管理者必須組織制定成本目標,并致力于實現成本目標。

      ――成本目標的具體要求見cca2102:2008標準第6.3.2條。

      g)向組織傳達滿足成本要求的重要性;

      ――滿足要求是指滿足顧客、最高管理者、相關方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這些要求對組織而言是同時存在的,必須同時予以滿足。能否滿足這些要求滿足的程

      度如何取決于組織對滿足要求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最高管理者應向組織傳達這種認識,并確保組織的全體人員都能理解。傳達的方式可以是會議、張貼標語、文件和媒體宣傳等方式。

      ――cca2102:2008標準要求是組織成本管理體系最基本的要求,主要體現的是管理者的要求。此外,組織還應識別和滿足顧客、相關方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有了要求不滿足要求,就等于沒有要求;沒有要求,組織的成本發生過程、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將處于“無政府狀態”,一定導致其隨意性和盲目性。

      h)建設成本管理團隊,滿足cca2103:2006《成本管理團隊要求》標準的要求;

      ――團隊(cca2103:2006標準第2.1.3條)是指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的具有整和技能的一組人。成本管理團隊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共同的成本目標走到一起的具有整和技能的一組人。

      ――一個組織整個的成本管理體系涉及面廣,子系統多,工作量大,復雜度高,單獨依靠會計或幾個人或十幾個人都是很難運行的。所以,最高管理者必須建立成本管理團隊,并使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完成組織的成本管理工作或任務。

      ――成本管理團隊要求見cca2103:2006標準。

      i)評價成本管理體系業績和持續改進。

      ――評價成本管理體系業績和持續改進是最高管理者的職責。最高管理者必須按策劃的安排對組織的成本管理體系是否符合了所規定的宗旨(4.1總要求和5.2成本戰略方針)和6.3.2成本目標的要求,找出差距、識別任何改進的機會和持續改進的需求,旨在追求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業績評價和持續改進的具體要求見cca2102:2008標準第9.4和9.3條。

      ●被動成本(cca2103:2006標準第2.1.3條)是指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組織或個人受外部的影響被迫發生的成本。被動成本屬于不可控成本的范疇。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最高管理者承諾是最高管理者的職責(4.4.2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承諾的履行需要以下各要素條款的有效實施才能得以證實:

      ――4.1總要求;

      ――4.4.2職責和權限;

      ――4.5.2人力資源;

      ――4.7.2運行要求;

      ――4.7.3信息和溝通;

      ――5成本戰略;

      ――6.3.2成本目標;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9.3持續改進;

      第1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標準條文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對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目的就是使成本發生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發現問題或偏差及時解決和糾正,更好地保持和發揮過程能力(包括過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組織應制定《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方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方法是過程審核或日常檢查。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予以改進。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是以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

      第12篇 商業大廈管理成本測算管理費標準

      商業大廈管理成本測算和管理費標準

      1 物業管理費標準及傭金標準

      根據**物業管理邀標文件提供的有關資料,通過項目實地考察和專業測算,**對本項目物業管理費標準確定為寫字樓和酒店人民幣2.80元/平方米月,商業裙樓人民幣3.00元/平方米月,每月合計人民幣18.82萬元。全年合計人民幣2283萬元(不包含能源費和房屋設備維護基金),管理處按照管理成本的10%提取傭金。

      2 對物業管理處財務管理的認識

      2.1 **一貫將'錢盡其用'作為物業管理中財務運作的控制原則,通過精確預算、嚴格執行、杜絕浪費,力爭使業主所花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以同樣的價錢提供更高檔的服務。

      2.2 物業管理專業中財務管理應具有營銷財務的概念,即注重財務管理中額度、平衡、審核、建議等因素,使財務管理有效地推動物業管理工作的進行。

      2.3 物業管理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物業管理財務預算和執行能力。實行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專業的物業管理預算。

      2.4 成本控制原則不能以降低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作為代價,用戶滿意永遠是最高原則。

      3 管理處控制成本主要措施

      3.1 合理安排維修基金的使用,保證**物業維修、改造工程良性運作。

      3.2 通過精確的計算和合理的安排,制定有效的節能措施,降低物業運行公共能源費用,減少**的運行開支。

      3.3**有著豐富的設備保養經驗,能自行組織力量實施設備的維護及大、中修改造,減少外包項目,有效降低了設備保養費用及運行費用。

      3.4 加強員工培訓,發揮員工'一專多能'的作用,合理安排崗位,盡量減少人員。

      3.5 采用成本倒算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物業管理年度預算。在執行預算過程中實行成本否決制,即預算中未列項目堅決控制或從簡。同時,采取員工參與、適當授權、數據評價、庫房挖潛等有效手段,使成本控制落實在物業管理全員、全要素、全過程中。

      4 **物業管理有關費用測算

      4.1 **管理費收入預測表(表1)

      4.2 **管理費支出預測表(表2)

      4.3 **管理費支出明細預測表(表3)

      4.4 **管理處物資裝備表(表4)

      4.5 **管理處固定資產、辦公用品裝備表(表5)

      4.6 前期介入支出預測表(表6)

      4.7 測算說明

      a. 預算按建設部關于公共性服務收費費用構成范圍的有關規定及**招標文件指定服務項目測算(不包含能源費及房屋設備維護基金);

      b. 預算參照**管理之相近辦公樓費用標準及z的有關規定、市場價測算;

      c. 前期費用投入人民幣18.48萬作為開辦費,在管理費中分五年攤銷;物資裝備費用人民幣12.59萬元,固定資產投入人民幣11.56萬元由**投入,在管理費中分五年攤銷;

      d. 管理處收取的管理費僅用于上述管理成本項目;特約性服務見《特約性服務收費標準》;

      e. **在第一年處于設備維保期,預計設備保養費可比正常期有所減少,以上測算均以第一年度的開支為標準,正常年度的管理費標準可根據甲方要求與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f. 按正常年度管理費開支測算,如果管理費收支有盈余,盈余部分將轉入下一年度作為儲備金;

      g. 本預算未涉及項目由雙方協議商定。

      **管理費收入測算表1(單位:萬元)

      項目面積收費標準月收入年收入

      寫字樓45,09572.80元/月/平方米12.63151.52

      商業裙樓16,027.863.00元/月/平方米4.8157.70

      停車場11,494.00室內車位214個,室外車位20個,室內60元/月,室外50元/月1.3816.61

      合計72,617.4318.822283

      **管理費支出預測表表2(單位:萬元)

      序號項目計算依據月支出年支出

      一工資福利53人,7人深圳公司派駐6.8181.73

      二辦公費1.5718.79

      三設施設備運行維保費3.7344.71

      四環境管理費清潔、綠化、消殺3.0036.00

      五固定資產折舊總額241500元,分五年攤銷0.404.83

      六開辦費攤銷總額184800元,分五年攤銷0.313.70

      七不可預見費(2%)以上六項總和的2%0.323.80

      八管理者酬金(10%)以上七項總和的10%1.6119.36

      九法定稅費(6%)收入的6%1.0512.65

      合計18.82256

      **管理費支出明細預測表表3(單位:萬元)

      序號項目計算依據月支出年支出

      一工資福利6.9683.50

      1主任1人,工資標準4000元/月0.404.80

      2副主任1人,工資標準3000元/月0.303.60

      3部長4人,工資標準2000元/月0.809.60

      4助理、工程師3人,工資標準1500元/月0.4540

      5文員9人,工資標準1000元/月0.9010.80

      6技術人員15人,工資標準700元/月1.0512.60

      7安管員20人,工資標準500元/月1.0012.00

      8福利費按月工資總額的14%0.698.23

      9社會保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員工補貼按月工資總額的25%1.2314.70

      二辦公費1.5718.79

      1市內交通補助、差旅費3000元/月0.303.60

      2通迅費電話費8×150元/月、通迅補貼1000元/月、網絡費按400元/月計0.263.12

      3書報資料費、印刷費雜志、報刊、資料,500元/月,印刷費1000元/月0.151.80

      4辦公用

      品、低耗品1500元/月0.151.80

      5辦公設備維護500元/月0.050.60

      6服裝費管理人員每人1000元/年,維修人員600元/年,保安人員500元/年0.303.55

      7業務招待費綜合測算1500元/月0.151.80

      8辦公水電費每月用電1500元,每月用水500元0.202.40

      9公眾責任險投保金額1000000元,費率1.2‰,全年1200元0.010.12

      三設施設備運行維保費3.7344.71

      1供配電系統保養維護材料費等共40000元/年0.334.00

      2公共照明系統保養含節能燈、泛光燈及廣場燈更換等28000元/年0.232.80

      3冷熱給排水系統保養冷熱給排水設施運行維護0.334.00

      4消防安全及安全管理費0.384.61

      (1)消防設施保養包括消防主機系統維護,管道、自動報警系統、噴淋系統、聯動系統的保養,按照0.5元/平方米年0.303.63

      (2)器械及設施更換保安器械及停車場標識等設施的保養、更換0.050.60

      (3)對講機管理費每部40元/月0.030.38

      5智能化系統0.678.00

      (1)信息智能化系統語音、數據線路保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大樓樓宇自控系統0.334.00

      (2)安防智能化系統監控系統,報警系統,巡更系統0.081.00

      (3)物業管理智能化系統計費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0.253.00

      6空調系統保養含空調主機維護及水質處理0.4760

      7電梯維護,年審按500元/臺月,年審核1000元/部年1.2314.70

      8水池清洗、水質檢測費清洗1500元/次,檢測500元/次,每年兩次0.030.40

      9自行車棚摩托車棚維護保養含停車架刷漆保養等估算2400元/年0.020.24

      10公共設施零星維護圍墻,雨污水井清理、垃圾站箱、vi系統等日常零星維護綜合測算300元/月0.030.36

      四環境管理費3.0036.00

      1綠化(外包)包含人員、材料0.708.40

      2清潔材料費(外包)包含人員、材料1.8021.60

      3消殺費(外包)包含人員、材料0.151.80

      4化糞池清理疏通費清理3000元/次,疏通2000元/次,每年二次0.081.00

      5外墻清潔費按每年一次,0.8元/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十二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6.2產品成本設計6.2.1總則標準條文組織應對產品成本水平進行設計,在產品成本發生前預先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推薦專題

      相關成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