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解讀“知足不辱,知足不危”:懂得滿足就不會被羞辱,懂得停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原文來源:《道德經》,第44章“名與身哪個相對?哪個比身體和物品更重要?哪個生病了還是死了?愛情會花費很多;藏得多死得厚。
因此,它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道德經》簡介:《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一部哲學著作,又名《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離之前的一部著作,也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源頭。
陶靜》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德經》和第二部分《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前37章和《德經》后38章,共分81章。
103010文本以哲學意義上的“道德”為綱,探討修身、治國、用武、養生之道,而大多是針對政治。它是所謂的“內圣外王”之學,意義深遠,覆蓋面廣,被譽為萬經之王。
003010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杰作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道德經》是除了《道德經》之外最受歡迎的翻譯成外語的文化名著。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因此,它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知道:知道;理解。
103010:“因此,你可以通過審視自己來認識人。
“夠了:滿意了。
003010:“我一個人斷后凍死就夠了。
”《道德經》:“要自給自足。
“屈辱:屈辱;被羞辱。
003010:“因此,雖然有一匹名馬,但它只是被奴隸羞辱。
“停:停。
103010:“如果手臂像一座山,它不會成為枷鎖,所以阻止我。
“危險:危險。
003010:“想而不學是危險的。
“所以,懂得滿足就不會被羞辱,懂得停止就足夠了就不會有危險,這樣才能長久安全。
出自老子的《圣經》第4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