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敵深入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敵人把它帶進來了,使它處于孤立和難以逃脫的劣勢。
從《論持久戰》開始。
成語出處:***《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過去誘敵深入有用,堡壘主義第五次‘圍剿’無用。
對付第五次“圍剿”,只能用分兵抵抗、短兵突擊的方法。
擴展信息:成語用法:鏈接;做謂語或補語;用于軍事目的。
成語:1。夷陵戰爭時期,魯迅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采取了誘敵深入、削弱敵師的戰略方針。
2.為了有效地殲滅敵人,我軍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方法。
3.竇的頭領嘆了口氣,說他其實是為了誘敵深入,才把孩子送到楊家的。
4.黑幫老大知道,如果這個時候沖出去,他會死的。經過又一次檢查,他發現整個城堡里沒有一粒食物。才知道自己被唐慶之引誘,知道唐慶之勢力強大。
5.原來箭剛好飛近唐慶之的身體,他只受了皮外傷。為了引誘敵人越陷越深,他故意假裝中槍。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深度勾引敵人。
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是什么戰
(第三次反圍剿中***的戰略思想)誘敵深入三萬三千三百六十里,以避主力之弱。從1931年7月起,***被任命為剿共總司令,以賀為前線總指揮,聘請英、德、日三國軍事顧問,調集自己和非自己的三十萬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戰役。
而中央根據地只有三萬人。
面對敵人的巨大形勢,***決定采取“誘敵深入”、“避敵主力,打其軟肋”的戰略方針。
誘敵深入是什么戰役
孟良崮戰役是國共內戰時期,陳毅、蘇羽指揮的沂蒙山區的一次重大戰役。
中國*****華東野戰軍取得戰斗勝利,國民黨軍第74師被徹底消滅。
這場戰斗創造了在敵軍密集的情況下,從敵后中心切斷主要進攻力量的范例。是打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改變華東戰局的關鍵戰役。被陳毅譽為“百萬大軍中取將軍之首”。
1947年初,萊蕪戰役后,為實施重點進攻計劃,國民黨在山東戰場集結了約24個整編師、60個旅,約45萬人。
吸取了過去分路進攻經常被分割和殲滅的教訓,他決定采取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緩慢穩步、齊頭并進的戰術。
第一步是完全占領魯南解放區,第二步是實現其占領整個山東解放區的目標。
3月下旬,國民黨軍集中整編24個師60個旅約45萬人,向山東解放區進攻。到4月初,第一步完成,然后穩步推進到山東中山地區。
孟良崮戰役前夕,從3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我華東野戰軍主動向魯南、魯中進攻,進行高機動機動,力求調動敵人,奪取戰斗機。
但由于敵人保持高度警惕,采取了密集橫推、穩步推進、不易分兵的新戰術,除4月下旬在泰安殲滅敵第72師主力外,大量殲敵計劃未能實現。
原因是敵人“接受了多次被殲滅的教訓,改變了戰術,沒有輕易為我動員起來”。針對敵人的心理,****和在給陳、蘇的電報中指出:“敵人密集,作戰困難,有耐心,有準備,處理得當。只要你有耐心,總會有機會殲滅敵人。
指示華野向東北方向撤
特別是南線第一兵團司令員唐,貿然改變戰術,緩慢而穩步地進行,而不是等待第二、三兵團統一行動,即主要改組第74師,第25、83師配合左右兩翼,以沂蒙公路上的港口為主要目標,于11日從蒙陰東南部多莊東西地區作案。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
國民黨第七十四師、第八十三師一個團三萬多人全部殲滅!***丟了虎將,悲嘆74師全軍覆沒,這是“最痛苦、最遺憾的事”。
陳毅司令喜出望外,寫了一首山河雄渾的詩:“鬼神在孟良崮哭,74師無處可逃。
信號繞著眼睛飛,燈光里充滿了火。
刀奔山頂爭,血雨帶來濕袍。
我喜歡看所有的精英盜賊,我們所有的部隊都是英雄。
孟良崮戰役中,*****繳獲國軍山野炮28門,步兵炮和高射炮14門,迫擊炮235門,輕重機槍987門,長短炮9828門,火箭筒43個,炮彈7202發,子彈208萬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