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釜、罐崗位操作安全規程
反應釜運行前:
1、檢查釜內、攪拌器、轉動部分、附屬設備、指示儀表、安全閥、管路及閥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檢查水、電、氣、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反應釜運行中:
1、加料前應先開反應釜的攪拌器,無雜音且正常時,將料加到反應釜內,加料數量不得超過工藝要求。
2、打開蒸汽閥前,先開回汽閥,后開進汽閥。打開蒸汽閥應緩慢,使之對夾套預熱,逐步升壓,夾套內壓力不準超過規定值。
3、蒸汽閥門和冷卻閥門不能同時啟動,蒸汽管路過汽時不準錘擊和碰撞。
4、開冷卻介質(循環水、冷凍鹽水)閥門時,先開回路閥,后開進路閥。
5、隨時檢查反應釜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應停車檢修。
6、清洗反應釜時,不準用堿水刷反應釜,注意不要損壞搪瓷。
反應釜停運后:
1、停止攪拌,切斷電源,關閉各種閥門。
2、反應釜必須按壓力容器要求進行定期技術檢驗,檢驗不合格,不得開車運行。
反應釜保養:
所有反應釜每三個月保養一次,保養時檢查閥門和管道有無泄漏、攪拌軸轉動是否平穩、軸承有無異常響聲、減速機機油有沒有變黑或低于水平線、釜體上和管道上壓力表每半年檢定一次,安全閥及釜體一年一次。填寫《反應釜保養檢查記錄表》。
注意事項:
1、投料前必須檢查各閥門是否失靈,各墊圈是否松動漏汽。
2、投料時應嚴防夾帶塊狀金屬或雜物,對于大塊硬物料,應粉碎后加入,盡量減小物料與罐壁之間的溫差,避免冷罐加料或熱罐加料。
3、采用蒸汽加熱時,控制蒸汽徐徐升溫;進行冷卻時,可慢慢通入冷卻介質。
4、時刻觀察反應變化情況。
5、機械密封腔內的潤滑液(密封液)應保證潔凈,不得帶固體顆粒,定期加潤滑液。
6、經常檢查反應釜內的完好情況,如放料時發現有釜體材料,立即通知維修班修補或更換反應釜。
第2篇 蒸壓釜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一:目地
為了更安全更合理的使用蒸壓釜,提高蒸壓效率,使之達到最佳使用狀態.
二:職責
蒸壓釜操作工需嚴格按本操作規程操作蒸壓釜,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及時處理。
三:適用范圍
格林博德板業公司內所有蒸壓釜及所有蒸壓釜操作人員。
四:程序
1、操作前工作準備
1.1預先掌握待入釜蒸養板的名稱,規格,數量、特性以及工藝要求的有關蒸壓養護的制度等參數,準確實行標準操作。
1.2查閱本次所用蒸壓釜的上一養護周期工作記錄。
1.3檢查系統進汽、排汽、倒汽、抽真空、釜門控制及冷凝水排放等各管的接頭、閥門是否存在跑、冒、滴的現象,釜門密封圈是否存在有泄露。
1.4蒸壓釜內的冷凝水漬水是否完全排凈,釜內是否殘存有渣物、自動排水閥是否通暢。
1.5檢查安全閥的狀況,壓力表、溫度計是否正常。
1.6釜內蒸汽管有無脫落,釜內預置的蒸養小車進出釜牽引用鋼絲繩位置是否正確、繩體是否結實牢靠、繩兩端接頭裝置是否完好。
2、操作
2.1操作人員確認蒸壓釜釜內壓力達到可開釜的要求,手動操作開啟蒸壓釜釜門,固定好釜兩端的過渡小車并檢查軌道對接情況。
2.2將釜后帶卷揚機變頻橫移小車運行至準確位置,與需實施操作的蒸壓釜后軌道對接并啟動橫移小車定位裝置將小車定位。
2.3啟動釜后帶卷揚機變頻橫移小車上卷揚機放繩,操作人員人工牽引繩頭至釜的出釜端合適位置,停止放繩,牽引繩頭與釜內預置鋼絲繩的繩頭牢固相接,再繼續放繩,牽引釜內預置鋼絲繩的另一端繩頭至最遠端,穩靠掛住需進釜蒸養的、滿堆待養板坯的最后一輛蒸養小車上掛鉤。
2.4點動卷揚機將上述三段鋼絲繩帶緊拉直,檢查確認所有連接部位牢固后,再啟動卷揚機將需進釜蒸養的、滿堆待養板坯的12輛蒸養小車緩慢地牽引進蒸壓釜內。若此前釜內已有完成蒸養的產品,此時將會被卷揚機一并牽出至釜后軌道上完成產品出釜。
2.5當蒸養小車進入蒸壓釜內即將就位時,卷揚機改為點動操作慢速運行直至準確定位。如有必要,固定好兩端釜門處小車,使其不能竄動。解開相連的鋼絲繩,預置鋼絲繩留置在釜內,并啟動卷揚機收繩,移開過渡小車,關閉、關嚴蒸壓釜門并操作齒輪、汽鎖等安全裝置鎖住釜門。
2.6按工藝要求進行抽真空、送汽,升溫(壓),恒溫(壓),降溫(壓)三階段蒸壓養護。
具體步驟:
①啟動真空泵,對需要進行養護的釜抽真空至工藝要求值;
②進汽沖壓釜圈,使釜門與釜體呈一體狀態,減少能源浪費與釜門移動,當
釜內壓力達到一致時,關閉進汽閥;
③ 根據工藝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釜內溫度(壓力)升至保溫(壓)值,注意蒸壓釜升溫(壓)的均勻性;
④ 保溫(壓)階段,保持釜內足夠的溫度壓力,壓力波動范圍控制在工藝要求值,一般為±0.1mpa。當釜內壓力下降時釜內需進汽升壓,當壓力達到恒壓值時,則停止供汽,直到保溫(壓)階段完成;
⑤ 降溫(壓)階段,先關閉進汽閥,微開排氣閥,先將釜內余汽倒至另外的等待升溫的蒸壓釜,當壓力降至約原壓力的1/3時,再將余汽直接外排,在規定時間內控制好排汽量,使釜內蒸汽壓力從保壓值降至常壓。
2.7在蒸養過程中,每隔30分鐘,檢查一次蒸壓釜的整個安全運行情況和各部件工作情況,作好記錄,準確、認真,實事求是記錄當時的溫度壓力值,以及蒸壓釜是否正常自動排水。
2.8當壓力表歸零位、排汽管道內排汽不形成氣柱時,10分鐘后方可打開釜門,待釜內溫度與釜外環境溫度相差較小(一般小于15℃)時才能實施出釜操作。
注意事項:
①裝有板垛的蒸養小車進出蒸壓釜時,應謹慎操作,嚴防小車“出軌”、“摔坑”等損壞小車和板材的事故發生。
②蒸養時間內要保持供汽的連續性,若因其它設備故障不能保證供汽,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并對釜內板材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以防板材質量事故發生。
3、維護與保養
3.1蒸壓釜停用24小時以上時,必須注意蒸壓釜內的清潔衛生,并保持干燥;若長時間停用,應進行噴漆防腐保養。
3.2定期更換蒸壓釜密封圈,并用石墨潤滑。
制表: 董德勝 審核: 核準:
第3篇 反應釜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一、操作規程
1、開車前
(1)檢查釜內、攪拌器、轉動部分、附屬設備、指示儀表、安全閥、管路及閥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檢查水、電、氣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開車中
(1)加料前應先矛攪拌器,無雜音且正常時,將料加到釜內,加料數量不得超過工藝要求。
(2)打開蒸氣閥前,先開回氣閥,后開進氣閥。打開蒸氣閥應緩慢,使之對夾套預熱,逐步升壓,夾套內壓力不準超過規定值。
(3)蒸氣閥門和冷卻閥門不能同時啟動,蒸氣管路過氣時不準錘擊和碰撞。
(4)開冷卻水閥門時,先開回水閥,后開進水閥。冷卻水壓力不得低于0.1兆帕,也不準高于0.2兆帕。
(5)水環式真空泵,要先開泵后給水,停泵時,先停泵后停水,并應排除泵內積水。
(6)隨時檢查設備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應停車檢修。
(7)清洗鈦環氧(搪瓷)設備時,不準用堿水刷釜,注意不要損壞搪瓷。
3、停車后
(1)停止攪拌,切斷電源,關閉各種閥門。
(2)鏟鍋時必須切斷攪拌機電源,懸掛警示牌,并設人監護。
(3)反應釜必須按壓力容器要求進行定期技術檢驗,檢驗不合格,不得開車運行。
二、職業危害防護措施:
1、工程機械防護:送排風裝置必須完好,能正常使用,并配備必要的沖洗設備。
2、個人防護:在加料時必須戴好工作手套、防護眼鏡和防毒面具等個人防護用品,按照要求使用并及時更換;
3、獎罰規定:對于違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的職工,施工生產管理人員有權糾正,并視情節輕重開具違章通知單,并予以罰款,以示教育;
4、現場處理:一旦發生化學物質濺到皮膚或者眼睛等,應該立即用清水沖洗10-15分鐘,再送至醫院治療。
5、附相關化學物質特性、危害因素、防范(治)要點。
第4篇 反應釜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反應釜的安全操作規程
一、加熱升溫程序:
1、檢查冷卻水閥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并打開反應釜內冷卻水的出口閥門,排空盤管內冷卻水。
2、開啟導熱油出口閥門全開,打開旁路閥,并通知助操啟動熱煤爐,輸送車間生產所需溫度的導熱油。
3、緩慢開啟熱油進口閥門,開啟程度根據生產工藝及升溫速度決定。
4、適當調整旁路閥的開啟程度。
5、當升溫時,冷凝器的進出水閥門必須全開,啟動冷卻水循環泵,并檢查冷卻水是否流暢,流速是否合要求。
6、打開反應釜與分水器之間的導管閥門及排空閥。
二、冷卻降溫程序:
1、先打開旁路閥,再關閉熱油進口閥,最后關閉熱油出口閥。
2、先關閉盤冷卻水排空閥,再打開冷卻水出口閥,后打開冷卻水進口閥,開啟程度由降溫速度決定。
3、冷卻水不足時,不必用的冷卻水出口閥門必須關閉。
4、如果冷卻循環水的進口溫度超過25,則需啟動涼水塔。
三、投料操作程序:
1、投料前必須檢查管道、閥門是否正常,特別是反應釜底閥,抽料管道閥門及法蘭連接處是否有滲漏。
2、檢查反應釜內是否干凈,如不干凈,必須進行清洗。
3、根據工程單作好所投原料,并對其進行常規檢測,凡標簽不清、質量不合要求的原料,不能使用。
4、根據配方及工藝要求,按投料順序準確的計量投料,并作好投料記錄,如有差錯應及時向車間主管或技術主管匯報。
5、投料完畢后,檢查并關閉所有物料管道、閥門及真空管道閥門。
四、包裝操作程序:
1、出料前必須對包裝桶進行檢查和清洗,包裝桶內不得有任何雜質。
2、根據包裝品種及規格,打印好標簽,并按規定貼好。
3、物料的過濾板式過濾機(或袋過濾機)的操作規程進行。
4、包裝的計量一定要準確,計量誤差超過允許范圍不得出車間。
第5篇 蒸壓釜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本崗位負責制品出入釜蒸養工作,負責設備:蒸壓釜、進出釜卷揚機。
2、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總則》、《安全確認制》及公司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確保生產安全順行。本崗位為特種作業崗位,須持特種作業操作證方可進行操作。
3、進入工作崗位必須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進行危險源辯識,檢查安全防護設施、照明系統及消防器材等是否完好。
4、接班前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確認:設備周圍無雜物、無閑人;蒸壓釜管道、閥門正常無漏氣;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必須完好且在檢驗期內;蒸門開啟正常,無泄漏;卷揚機鋼絲繩無斷股;查看蒸壓釜運行記錄,掌握各釜的蒸養時間;信號聯絡準確、暢通等。
5、必須在零位時,方可開啟釜門,操作時人員必須站在釜門側面,防止余氣燙傷。釜門開啟時,轉動要平穩,避免釜門撞擊釜體。
6、蒸壓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熱升壓過程,時間為3h。升壓要緩慢進行,防止制品出現裂紋。當蒸氣壓力達到1.0mpa時候,關閉進氣閥,進入第二階段穩壓過程,時間為卸壓4h。穩壓結束后進入第三階段,開啟卸壓閥,緩慢卸壓,時間為3h,直至壓力表在零位,方可開啟釜門,將制品出釜。
7、蒸壓釜運行時每小時對壓力表查看一次,防止超壓運行,嚴格執行“3-4-3”的蒸養制度,并按記錄要求作好崗位記錄。
8、制品出釜時,打鈴30秒,確認無人接近鋼絲繩后方可牽引,牽引速度要平穩,牽引鋼絲繩兩側嚴禁站人,出釜后及進清理釜內廢渣,防止管道堵塞。
9、關閉釜門前檢查橡膠密封圈,發現密閉不嚴時,及時進行調整更換。
10、蒸壓釜檢修和清掃時,應在送氣閥上掛“正在檢修、嚴禁送汽”的警示牌。設備運轉中嚴禁清掃、堅固運轉部位,嚴禁從安全過橋外跨越設備。
11、當崗位發生人身、設備事故或其它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機采取應對措施并及時上報。遇到不明確之處,不準擅自處理,必須及時匯報。